第622章 收權
劉伯欽忙跪地相謝,“貴人還請放心,這山中多的是老虎、熊羆、山豹、飛禽。您什麽時候想吃全獸席,只需派個人過來說一聲,小人和家人必然細心準備,定不叫貴人失望。”
唐僧可聽不出這裡面的隱喻,見劉伯欽如此巴結,心裡那叫一個羨慕。
至於勸解石仲魁少殺生,唐僧可沒那麽頭鐵。
而且他此時心裡正迷茫著,也沒心思去囉嗦,得罪石仲魁和劉伯欽一家。
石仲魁見唐僧沒說話,知道他已經沒當初剛出長安時,那股子堅定信仰了。
一旦動搖了心中的堅持,繼續走下去,就不再是為了信仰和佛法,而僅僅只是想靠著取經的功勞,以凡人之身直接修成正果。
也就是說,唐僧已經變的蠅營狗苟起來。
——
石仲魁此時已經確定,劉伯欽這群人雖然明著聽命西方教看守孫悟空,但暗地裡肯定對西方教心有不滿。
否則絕不會打擊唐僧的向佛之心。
稍微想想,石仲魁就猜到劉伯欽這些山神土地,大概和四值功曹,六丁六甲的心思差不多。
自己是天庭臣子,卻在被西方教逼著看護孫悟空足足五百年。
這和陪著坐牢,有什麽區別?
而且五方揭諦在這期間,也必然強壓過劉伯欽等人,甚至大概率還是沒任何報酬。
要人做事卻不付錢,這行為最招人記恨。
再則,五百年前佛祖把孫悟空壓在兩界山,山神、土地們多了份辛苦外,還時時被人關注著。
想做點什麽都不敢,日子過的自然好不到哪裡去。
甚至想獲得些香火、供奉,都生怕被天庭的糾察禦史給盯上了。
心裡沒怨氣才怪了。
石仲魁把尤二姐、尤三姐和八個丫鬟、十幾頭獵犬送回長安後,笑眯眯的帶著唐僧和自願當向導的劉伯欽,騎馬往五行山走時。
正和唐僧說了些紫霄宮中事,想繼續搞亂他的心態。
可還沒說多久,就見天上一道祥雲降落下來。
只見雷震子一身尋常服飾,滿臉笑容站在不遠處的山道上。
石仲魁不由皺眉起來。
暗道壞事來了。
自己如此忽悠唐僧,西方這是真坐不住了。
一個閃身便出現在雷震子面前,拱手道,“師兄,可是出了什麽事?”
雷震子卻笑著搖搖頭,看了看劉伯欽和唐僧還在百米外,這才說道,“師弟,大天尊有令,命你回天庭參加海外仙山為王母娘娘舉辦的祝壽宴。
聽聞這些海外仙山的地仙們,此次除了獻上紫芝、碧藕、交梨和火棗外,還有五莊觀鎮元大仙奉上的人參果。
要知道那人參果,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成熟,最難得的是,九千年才結三十個果子。
人若聞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上一個就能活四萬七千年。
如此稀罕之物,就是玉帝王母也只是每隔五百年,或者千年,才能吃上一回。
大天尊能想到師弟,為兄實是羨慕的緊。”
石仲魁卻沒半點激動的意思,自己剛忽悠的唐僧道心有失,玉帝就想到請自己回天庭吃人參果,這裡面沒問題,自己可不信。
而且看樣子,西方教輕松就能請五莊觀的鎮元子幫忙,那是不是說,鎮元子已經投靠西方教了?
至於人參果,再珍貴,其實和九千年一熟的蟠桃差不多。
上次自己去瑤池時,王母還命七仙女去摘了好幾個九千年一熟的蟠桃,給自己和三聖母享用。
每年還參加王母的壽宴,又有一顆蟠桃的份額,所以別說石仲魁自己早就不擔心壽命的問題,家中女人們和三個徒弟,都不需要擔心這事。
加上自己空間農場裡的仙桃,已經成長到吃一個就能增加百年壽命的地步。
還是一年一熟,每年出產五十個。
實際增加壽命的功效,已經遠超人參果了。
而且一年就有五十個,九千年則是45萬個,遠比鎮元子的人參果更加靈活。能涉及到的人員也更多。
可以說,人參果對自己來說,沒半點吸引力。
雷震子見石仲魁沒半點高興的意思,心裡歎息一聲,明白玉帝請他上天吃人參果的舉動,哄騙不了他。
歎息一聲道,“師弟,為兄勸你還是謹慎點的好。”
石仲魁眼睛一眯,笑著問道,“這話怎麽說?”
石仲魁的修為兩百年前,就已經超過了一直卡在金仙境界的雷震子,此時更是達到太乙金仙圓滿。
修煉的還是八九玄功,強壓雷震子輕而易舉。
雷震子知道石仲魁這是誤會自己了。
心裡雖然沒生氣,但也有些難堪,畢竟自己比石仲魁多修煉的不知道多少年,卻被他後來居上。
“師弟,你可知五百年前大天尊非要請那孫大聖看管蟠桃園,所謀為何?”
這話不用雷震子提醒,石仲魁當然清楚,玉帝這是收緊蟠桃的供應量。
大鬧天宮之前,但凡是七品仙官,那真是人人都能吃到蟠桃。
可現在就連崔判官這種,掌握了生死簿的地府高層,在重回地府任職的這八年裡,一次都沒接到王母的請帖。
其他沒跟腳和靠山的,就更難了。
可以說,僅僅只是收緊蟠桃的供應,就讓玉帝和王母的權柄猛增。
但想壓製下面的反對聲音,玉帝和王母就需要人支持。
玄門作為既得利益者,自然不願答應。
西方教雖說佛祖、菩薩也能年年參加蟠桃宴,但蟠桃對佛陀、菩薩們早沒用處了。
又想佛法東傳,就有了和玉帝做交易的基礎。
玄門內部,太上老君的心思其實也不難猜。
那老倌很早就不打算干涉玉帝這決定。
不是老君想看到玉帝的權柄大增,而是就連石仲魁都知道,改革往往充滿了不確定性。
一旦涉及仙神們的利益,絕對是壞遠大於利。
玉帝一時的成功,不代表這未來沒人會跳出來反對。
而且縮減蟠桃,其實也只是縮減了中低層官員的俸祿,這是會失人心的。
也就是說,短期利益切實不錯,但玉帝卻丟了長遠利益。
不過,有時候明知道未來會有麻煩,可當權者又不得不去做。
而玉帝也不是沒有退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