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質疑
高新區是在雲城的西北,緊靠後海,與東北的藍海科技谷遙遙相望。
只是目前看起來,兩邊的發展可以用一個天上一個天下來形容。
雲城高新區是九十年代初成立的,至今已經快二十年了。
二十年的時間,所謂的高新區,還是一片鹽鹼地,成片的養殖區,以及零星的幾個漁村。
外加一個孤零零的高新區管委大樓。
大樓院子裡的草長的比人都高。
一片蕭條景象。
官府那邊看樣子已經是放棄高新區了,民間這邊,也早都忘記還有高新區這麽一個地方了。
反觀科技谷那邊,則是一片如火如荼的大開發景象。
李東不同意去科技谷那邊拿地,反倒是建議去高新區拿地。
讓劉大慶大為不解。
至於二舅、張晨陽,都沒聽說過高新區這個地方。
“高新區?在哪?我怎麽不知道雲城還有個高新區?”張晨陽問了句。
劉大慶解釋一句:“就在後海那片,九幾年的時候吧,當時雲城那位大佬提出要建個高新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只不過……一直都沒什麽動靜,到現在,那裡還是一片鹽鹼地。”
劉大慶已經說的很直白了。
官府都放棄那裡了,誰還去那邊拿地啊。
張晨陽都愣了:“啥?那裡就是高新區?我看是搞笑區吧?我說老二,你不是開玩笑吧?去那裡拿地,你是準備建幾個蝦池子養蝦嗎?”
二舅對那邊不太了解,也沒去過那裡,就問張晨陽:“你知道那個地方?”
張晨陽說道:“我去過一次,跟幾個朋友去那釣魚。”
“那裡什麽樣?”二舅又問道。
張晨陽回道:“這麽說吧,跟咱村西南海坡那裡差不多,一片鹽鹼地,黃曲菜長的比人都高。弄點黃曲菜包包子倒是挺好的。”
黃曲菜是一種長在鹽鹼地裡的野菜,老家那邊鹽鹼地裡也有很多,焯水涼拌或是包包子都挺好。
二舅一聽,這所謂的高新區,竟然跟他們村西南海坡那裡差不多,臉上就有點古怪了。
看看李東,說道:“在那邊拿地,能行?”
劉大慶也說道:“是啊李總,那個所謂的高新區,早就沒人提了,自打提出高新區這個概念之後,那裡就沒什麽動靜。這都快二十年了,就連之前提出高新區概念的那位大佬,也早都調走了。去那邊拿地……沒什麽必要啊。”
不去科技谷拿地也就罷了,竟然還要去那個鳥不拉屎的高新區拿地。
劉大慶實在是不理解。
他甚至都開始懷疑,李東不會真如外界所說的,全是靠著胡玥才有今天的吧?
就這眼光,實在是有點……不走尋常路啊。
李東沉吟一陣,思索著該如何說服這些人,去高新區拿地。
重生回來的他,當然清楚高新區未來是什麽樣子了。
就在他重生的前一年,雲城官府辦公大樓,搬到高新區那裡,成為雲城行政中心。
這裡有雲城最好的學校,從幼兒園到大學,堪稱名校扎堆。
這裡有雲城最好的醫院,有最大最繁華的商場。
高新區早已不是一片爛泥潭,而是一顆明珠。
到那時候,高新區已經是一地難求,地價、房價早已超過了老市區。
完美印證了那句話: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而這一切,就是從一年之後,那位提出高新區概念的雲城大佬,進入中樞開始的。
在那位大佬的頂格主持下,雲城高新區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讓好多來不及上車的人,都後悔不及。
現在,正是提前入場的最佳時機。
沉吟一陣,李東便說道:“如果你們仔細看看地圖的話,就會發現,高新區那個位置,正好是整個雲城市的地理中心,往南,能夠連接老市區、南城,往西,可以輻射維城、嶽城,往北連接平城、海州,位置可以說是得天獨厚。”
“隨著雲城不斷發展,市區逐漸飽和,整個的人口、產業必將外溢。”
“雲城三面環海,東北那還有個少山,西北高新區那裡,就是唯一的外溢出口。”
“從城市發展來說,高新區的發展潛力巨大。”
“另外,還有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當初提出高新區這個概念的那位大佬,何大議長。”
“何大議長在提出高新區這個概念之後,並沒有貿然開發高新區。”
“因為九幾年的時候,市區那邊還有好多的空閑地沒有開發呢,雲城的經濟也不支持在市區之外再開發一個高新區。”
“所以你們才看到,高新區荒廢至今,快二十年了。”
“但是現在,你們看看市區。”
“除了城東這一片還沒有完全開發出來之外,哪裡還有什麽地方可以開發?”
“高新區,已經迎來發展的契機。”
“而那位何大議長,現在是寧海大議長,明年大選,如果,我是說如果,何大議長進入中樞之後,對於他當年親口提出來的這個雲城高新區,會怎麽看待呢?”
“是任由這個高新區荒廢下去,成為自己政治生涯中的一個敗筆,還是……遙控指揮,大力發展一下呢?”
聽了李東這番話,二舅,劉大慶,都沉思起來。
張晨陽、趙長坤兩人也裝模作樣的沉思起來。
至於楊昌傑和李貴兩個,則是繼續悶頭大吃大喝,時不時的碰個酒杯,絲毫不理會其他人……
二舅沉思一陣,說了句:“要照這麽說,那高新區那邊,是挺有前途的。”
劉大慶還是有點質疑,說道:“關鍵還是得看那位何大議長,能不能進入中樞啊。他要能進去,那當然好說了,要是進不去……”
後邊的話不用劉大慶說,大家都明白。
何大議長要是進不去中樞,直接退居二線,那雲城這邊的現任大佬,大力發展高新區的可能性不大。
畢竟那還有個藍海科技谷等著開發呢。
看目前的形勢,官府那邊還是傾向於往東北發展。
地鐵都規劃過去了。
正當李東斟酌著如何跟大家說何大議長必然會進入中樞時,李貴說話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