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再建一個大學城
李志剛自不會直截了當的說出他的顧慮。
而是先順著胡玥跟厲荷嫀的話,說了一下他對高新技術產業的一些看法。
很明確的表示,從他個人角度來看,未來十年,乃至二三十年內,這些高新技術產業,將會是社會發展的主流產業。
現在進入這些高新產業, 提前布局,時機正好。
他個人是極力建議東來投資這些產業。
將這些產業引入高新區,他也是讚成的。
但前提是,得綜合考慮當前雲城的一些現實情況。
雲城現在是個什麽情況呢?
首先說高新區那邊,一片荒蕪。
就是一張白紙,什麽都沒有。
連最起碼的公路等基礎配套設施都沒有。
怎麽引進高新產業?
種下梧桐樹, 方能引來金鳳凰, 梧桐樹都沒種下, 金鳳凰來了睡雞窩嗎?
還有,一個新區想要發展起來,最重要的是得有人氣。
得有人願意去。
去買房,去工作,去生活。
李志剛知道盛海要在那裡建一座城。
可說到底,沒有產業支持,只是孤零零的建一座城,除了一幫投機分子,誰會跑那裡買房?
別的不說,住在高新區,在市區上班,光是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就得好幾個小時吧?
也別提什麽地鐵,等地鐵修好,那估計得十年以後了。
所以, 當下對高新區來說,最重要的是,提升那裡的人氣,得把人主動引到那裡去。
怎麽引?
就得把這些大工廠搬過去。
一個大工廠, 少的有上千員工,多的有幾萬員工。
搬十個工廠過去,光是員工,差不多就得十幾萬吧?
再算上員工的家屬,二三十萬人口。
高新區的人氣是不是就起來了?
盛海建的那個城,房子是不是也更好賣了?
關鍵是,人氣起來之後,各項配套設施成熟了,這個時候再引進高新技術產業,是不是更好一點?
其次還有一點,就是市區這邊的現狀了。
不得不說,這些大工廠在市區,佔據了大片的土地,現在看還都是些黃金地段。
那麽好的地段,被這些大工廠給佔據著,太浪費了,而且嚴重製約了城市空間發展。
所以這些大工廠必須搬。
往哪裡搬?
鄉下?郊區?甚至鄰市?
所以最好的選擇, 還就是高新區。
然後, 李志剛又看著厲荷嫀,語重心長的說:“厲院長說, 要趁此機會,把這些大工廠都給甩掉,或是關門,或是整改,來一個徹徹底底的大革新,讓雲城輕裝上陣。可現實是,哪有說的那麽容易啊?別的不說,光那幾十萬的員工,怎麽安置?難不成,直接辭退,官府不管不顧了嗎?那成什麽了?咱們的官府,發展經濟的目的是什麽?不是為了那些好看的數據,說到底,還是為咱們老百姓服務的。咱們作為學者,又是官府的顧問,那咱們在提建議的時候,就得為百姓負責,為歷史負責,咱得從實際情況出發,看問題不能理想化,更不能單純的追求經濟發展,忽視民生建設。”
李志剛的這番話,說的很是冠冕堂皇,讓人挑不出什麽毛病來。
以至於,有那麽一刻,李東都覺得,李志剛好像說的也有點道理。
但是,厲荷嫀這位經濟學教授,可不是徒有虛名。
而且在高新區這個問題上,厲荷嫀是經過深入細致的分析論證的,李志剛說的這些問題,她都考慮過了。
甚至,這些問題,也不算是李志剛提出來的,而是羅庚良他們那些人提出來的。
之前的幾次論證會上,羅庚良他們便是用這些理由,來佐證他們要將工廠都搬到高新區的觀點是正確的。
至於背後的真實原因,大家都清楚。
就是羅庚良、魏曉鵬他們那些人,盯上那幾家工廠的地皮了。
那些工廠佔據的可都是黃金地段啊。
面積還一個比一個大。
都是幾百畝上千畝那種的。
把工廠遷走,把地皮騰出來,開發建設成其他項目,他們就能從中賺取巨額利潤。
至於說那些工廠搬到高新區會怎樣,根本不在他們的考慮范圍之內。
反正高新區又不歸他們管。
背後的這些原因,李志剛不可能不清楚。
可他還拿這些理由來搪塞。
顯然,他還是打算繼續打太極。
厲荷嫀當場就反駁道,不要把工廠的問題和高新區的問題混為一談。
這是不相乾的兩個問題。
工廠的問題,該怎麽解決就怎麽解決,高新區這邊,也該怎麽發展就怎麽發展。
把工廠搬到高新區,短期來看,市區的問題是解決了,可這等於是把問題扔給了高新區。
就那些工廠,一個個都半死不活的,一年到頭,那業績只能用慘淡來形容。
要不是官府的各種補貼,那一個個還能撐到現在?
把這些工廠搬到高新區去,幹什麽?
這是把高新區當成收容站了還是養老院了?
這些工廠的問題,必須從根上解決,遠遠不是搬到高新區就能解決的。
那只是治標不治本,甚至標都沒治。
至於說靠著那幾個工廠提升高新區的人氣,簡直就是紙上談兵,無稽之談。
那些工廠的員工,大多都在市區安家,一家老小都在市區工作、生活,孩子也在市區上學。
讓人家都跟著工廠遷過來?
這不是折騰人嗎?
這哪裡是為百姓著想啊。
何況,工廠搬遷,哪裡是說搬就能搬的。
三年五年能搬完就相當不錯了。
三五年的時間,高新區這裡,難不成一直這麽耗著,不發展了?
最重要的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契機就這幾年,不趕快抓住這幾年的時間,盡快引進,大力發展,等拖到後邊,哪還有雲城的份?
所以眼下當務之急,一則是盡快的建設高新區的相關配套設施,該修路修路,該建橋建橋,決不能耽擱起來沒完。
然後就是,盡快引進高新技術企業,並且官府這邊盡快出台產業扶持、人才引進等相關政策。
這才是正事。
工廠的問題,那再另外想辦法解決。
李東聽了厲荷嫀這番話,一想,有道理。
還是厲院長水平高。
那邊李志剛還要質疑,胡玥說話了。
胡玥說,其實市裡邊的那幾家工廠,不是不能搬到高新區那裡,而是不能一股腦的全搬過去。
可以選擇其中幾家經營比較不錯的,尚有一定發展前景的工廠企業,先在高新區那裡建分廠,分批次、有規劃的往那裡搬遷。
這樣既能緩解一部分市區的壓力,也有助於提升高新區的人氣,而且操作上也要簡單一些。
同時,高新區那裡可以引進高新技術企業,雙管齊下。
除此之外,在市區的這幾所高校,其實也可以搬到高新區那裡。
在高新區那裡集中建一處大學城。
如此一來,既能帶動高新區的人氣,同時還可以幫助雲城的這幾所高校,改善硬件設施建設,擴大學校規模,提升學校實力。
最主要的是,這些高校可以跟高新區的高新技術企業,開展更加深入、全面的合作交流。
高校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培養更加專業、優秀的人才,而企業得到這些技術人才,也能更好的發展。
並且,人才的聚集效應,會引來更多的企業進駐高新區,這些企業又會進一步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到高新區,同時也會有更多的優秀學子,選擇到雲城的這些高校來求學。
這是一個地方、企業、高校相互促進、相互扶持的良性發展業態。
聽了胡玥這番話,李志剛愣住了。
胡玥的這個建大學城的想法,可以說是戳到他的心坎上了。
雲大現在兩個校區,老校區是在老城區那邊。
上百年的歷史了。
校區不大,好多教學樓、辦公樓都是幾十年上百年的老建築。
外面看,確實是古色古香,韻味十足。
雲大老校區現在已經是雲城的一個著名景點了。
可漂亮是漂亮,用來當學校,就多有不便。
老校區周圍全都是狹窄的小路,在李志剛的印象中,那幾條路上,好像就沒有通暢的時候。
那車一直滿滿登登的,堵得是水泄不通。
他現在最頭疼的就是去老校區了。
進不去出不來。
而且,老校區都是些老建築,外面是漂亮,可裡面狹窄、昏暗,無論是辦公還是上課,都很憋屈。
關鍵是還有安全隱患。
前年刮大風,一棟辦公樓的樓頂直接被掀跑了,差點砸著人。
現在老校區那邊,就保留了幾個博士點、實驗室、檔案室之類的,大部分的院系,都搬到了新校區這裡。
而新校區這裡,說是個新校區,建成也有二十多年了。
當年建的時候,這裡還是一片荒山野嶺,那一任校領導一口氣拿下了五百多畝地。
就想著建的大一點,為以後的發展預留出足夠的空間來。
那時候五百多畝地已經很大了。
容納全校的師生都綽綽有余。
可短短幾年時間,趕上了全國高校擴招。
同時,雲大又增設了好幾個新的院系。
原本寬綽的校區,一下子就不夠用了。
這些年,雲大就跟在龜殼上跳舞似的,幾萬師生擠在那幾百畝的校區裡。
辦公樓都是好幾個院系共用,這個院在一樓,那個院在二樓。
餐廳也就那一點,根本容不下所有師生吃飯,最後沒辦法,學校在校園邊上,搭了個鋼瓦房,充當餐廳,這才勉強解決了全校師生的吃飯問題。
教學樓也不用說,一個教室裡邊擠的滿滿當當的。
也就是不少學生逃課,真要是全都來上課,只怕還坐不開。
實驗室也就那幾個,根本不夠用,而且設施落後,嚴重製約了學校的科研進展。
至於體育館什麽的,那根本連想都不敢想,哪有地方建體育館啊,全校總共就一個露天的體育場,天天擠的滿滿的,一個足球場地上好幾波踢球的,上個體育課都沒地方上。
其他高校裡,體育課還能上個游泳、羽毛球、網球啥的,雲大的體育課跟小學生似的,自己去操場上自由活動……
硬件設施都跟不上,又談何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
學校這邊,也一直想著再申請一塊地,建個更大點的新校區,改善一下學校的整體教學環境,提升下硬件設施。
只是去哪建校區,一直都沒有確定下來。
畢竟高校的校區建設,不僅僅是一所學校的事,而是跟當地的城市發展規劃息息相關。
李志剛仔細的想了想,如果真能去高新區那邊申請一塊地,建新校區的話,各方面確實是挺合適的。
首先高新區那裡有足夠大的地。
圈出個幾千畝甚至上萬畝建大學城,綽綽有余。
其次,官府這邊已經明確了發展高新區的戰略計劃,在那邊建校區,總好過去些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荒山野嶺裡建。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高校對於當地人氣的帶動,確實不是一般的強。
從現在這個校區周圍的發展變化,就能看出來了。
當年剛來這裡建校區的時候,這裡就是一片荒山野嶺,學校外面還都種著莊稼,甚至時不時的還有人趕著羊群從校門口經過……
可現在呢?雲大周圍,早已高樓林立,在雲大的帶動下,這裡已經成為了城東最為繁華的區域。
雲大去高新區建個新校區,甚至再聯合其他幾所高校去建個大學城,那對於高新區的人氣帶動,可比幾個工廠強多了。
但是,這裡邊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官府那邊同不同意。
畢竟建一個大學城,可是需要不少錢的。
光是雲大一個校區,就得幾十個億吧?
雲大自己頂多能拿出幾個億,再從銀行貸點,社會上籌集點,剩下的,可就得靠官府那邊出了。
這麽大一筆資金,官府肯出嗎?
更不用說,還有其他幾所高校了。
一番沉思之後,李志剛說了句:“要建大學城,這可不是小事啊,光是需要的資金,怕是得上百億不止。”
其他幾位校領導,也都搖頭直歎。
建大學城是好事,他們也都滿心期許。
可現實是,困難重重啊。
胡玥則微微一笑,說道:“建校資金的話,東來這邊,倒是可以無償捐贈一部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