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法海穿越唐三藏》第761章 只要三藏在靈山;這靈山,當真就這
  靈山大雷音寺。

  如來佛祖看著眼前的三藏聖佛,面色之上顯露出了幾分意外之色。

  佛祖看向三藏:“你來了。”

  三藏:“貧僧來了。”

  你不該來。

  佛祖很想要這樣說,但他還是忍住了因為三藏法師一向有主見,自己認為他該不該來,對於他來說並沒有什麽影響,只要他自己認為他該來,那麽他必定會來。

  只是這樣一來,恐怕會打破自己的原本的計劃不過這也沒什麽,畢竟自己的計劃被三藏所“打破”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也早就習慣了。

  其實佛祖也不認為三藏在這個節骨眼上來靈山是一件壞事,他畢竟也是當了一千多年的靈山之主,不可能對這大雷音寺當真沒有半點感情。

  當年他做出轉世輪回這個決定的時候,其實頗為艱難。

  但事已至此,佛祖也沒打算回頭三藏既然來了,就當是一個見證也不錯。

  如來佛祖雙手合十,此刻大雄寶殿之中便只有他們二人在,無當聖母與鎮元大仙則是在天竺國內落腳,並沒有上靈山上來。

  一來是他們兩個氣運非常,如果齊聚靈山的話,到了時日無天怕不是不敢上山來。

  二來也是因為擔憂魔界之中的妖魔到了人間大開殺戒,故而他們兩個在天竺國護持百姓,以防妖魔生亂。

  那些接到了五莊觀發出的召集令的五莊觀門下弟子,也都三五成群,在西洲各地布防。

  雖然鎮元大仙看不上靈山佛門,但不代表他會坐視靈山百姓招災而熟視無睹,不過畢竟是三百年的時間,再加上大唐與西洲之間的聯系愈發緊密,西洲各國也知道魔界與三界融合,會引來魔界妖魔入侵之難,故而各國都在大唐的資助之下,厲兵秣馬。

  雖然不知道能否擊退妖魔,但他們不願意在妖魔入侵的時候,只能引頸受戮,毫無反手之力。

  除了已經投靠大唐的寶象、烏雞與車遲三國之外,西梁女國、祭賽國、朱紫國也都動作不小尤其是朱紫國,如今的朱紫國已經是金聖宮娘娘的形狀了。

  在朱紫國的國主病逝之後,新上任的國主不知道是鬼迷心竅,還是吃了熊心豹子膽,想要謀奪麒麟城的掌控權結果被金聖宮娘娘出兵直接強勢鎮壓,而後她便成為了朱紫國的攝政王,在鎮守麒麟城的同時,也署理朱紫國政務。

  後來甚至還有不少臣民請金聖宮娘娘登基為女帝,但金聖宮娘娘始終不應金聖宮娘娘這點覺悟還是有的,登基為帝對於她來說,其實就是一個虛名。

  而且對於她來說,朱紫國這一大攤子事兒,她也是真不太想摻和.但她畢竟是朱紫國的金聖宮娘娘,總不能當真視若無睹吧?

  尋常的百姓不知道,但她身為金光仙門下的大弟子,當然知道魔界入侵一事.便也隻好以金聖宮娘娘的身份來攝政。

  不得不說,效果還是十分明顯的。

  再加上她還有一個大唐的魏王當師弟,其實在西洲一代,朱紫國還屬朱紫國的國力最盛。

  反而是當年因為一顆舍利子,成為南月陀國、北高昌國、東西梁國、西本缽國這四國宗主的祭賽國,自國主病逝之後,一蹶不振。

  其實朱紫國的國運,早在他們丟失了國寶“舍利子”之後,便已經出現頹勢。

  之所以能夠續命,那樣還是因為當年子輿先生曾經在祭賽國出仕了一段時日,給他們的國運續上一口氣,但在國主駕崩之後.這一口也漸漸散了不少。

  如今的祭賽國,其實便只剩下了一座國都在若非是魔界入侵迫在眉睫,恐怕這祭賽國早也就滅亡了。

  不過即便是苟延殘喘至今,祭賽國本身的體量還是不小的,同樣也招攬了不少的奇人異士,甚至不乏妖魔之輩,來應對大劫。

  而月陀國、高昌國與本缽國,如今已經被當年的高昌國起義軍統一,因為他們當年起義打著的是撥亂反正的旗號,故而國號還是高昌。

  這件事,是當年二郎真君親自操作的。

  新的高昌國,那當然是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甚至許多舉措,都是直接照搬大唐的政令。

  天竺國其實也不止一次的想要效仿大唐,但因為佛門在天竺實在是根深蒂固,許多政策推行起來當然就沒有那麽容易,反而還會引發一些不必要的事端,最終只能是不了了之。

  天竺國受佛門的影響,那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早在多寶如來還沒有入主靈山的時候,天竺國便已經是佛門的形狀了,只不過那個時候佛門的主流是小乘教法。

  那個時候的天竺皇帝,基本上就是佛門的傀儡,完全沒有絲毫的自主性可言反而是如來佛祖入主靈山,大乘教法成為佛門主流之後,天竺皇帝才逐漸掌握了一些真正的權力。

  也正是佛祖的有意放縱,當年的天竺皇帝,才能夠在天竺推行去佛化因為那個時候的靈山,還是佛祖說了算,佛祖都對天竺皇帝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麽旁人當然不好說什麽。

  可當佛祖決意轉世輪回,再加上天竺皇帝被魔界抓走.就導致好不容易才要開始改革的天竺國,再次走上了老路。

  而佛祖這一次依舊沒有插手的原因,也是因為魔界將要入侵,如果天竺國回歸佛門的懷抱的話,多多少少是會受到一些庇護的。

  但天竺國畢竟就在靈山腳下,其危險程度可以說是西洲最高.即便是佛祖也不敢保證大劫來臨之後,他們會面對怎樣的遭遇。

  如果無天能夠約束麾下妖魔,或許他們能夠逃過一劫.反之,那將會是一場真正的劫難。

  佛祖之所以要從血海帶來八萬羅刹族戰士,就是為這件事情做準備,用這八萬羅刹族戰士來牽製魔界的魔兵,人間遭到的災難,便要相對減輕很多。

  如今見到三藏前來,其實如來佛祖反而是松了一口氣因為他很清楚,只要三藏在靈山,就不會坐視魔界的妖魔對人間的百姓出手。
    只要無天見到三藏,他也一定會對三藏有所忌憚,從而約束麾下的妖魔。

  依照佛祖的設想,他其實是想要將事情控制在靈山之內的,但他後來琢磨了一下自己做的這些事情,恐怕反而會讓無天惱羞成怒,把火氣撒在隔壁的天竺國身上。

  當然,天竺國現在也不是好惹的尤其是一個玉華州,便不是尋常妖魔能夠啃下來的。

  前些時候,聽聞九靈元聖親自坐鎮玉華州,積極備戰當年拜了大聖八戒他們幾個為師的玉華州的三位王子,也先後出關,連同七座獅王山的妖兵們,整軍備戰。

  不論是三界,還是魔界,雙方都各自發育了三百年究竟孰強孰弱,最後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

  雖然三界的紙面實力看上去是要碾壓魔界的,但三界對於魔界的消息,那可以說是知之甚少誰知道他們是不是還藏著一些別的手段?
  不得不防。

  “想不到再來靈山時,竟然是如此空曠。”法海見到佛祖之後,發出了這般感慨。

  佛祖則是笑道:“我靈山最興旺的時候,其實正是你當年取經到了靈山之時。”

  不得不說,自佛祖入主靈山之後,靈山還是第一次那麽熱鬧,真正實現了萬佛朝宗的景象有且只有一次。

  看似興旺的佛門,其實內部四分五裂,憂患實多。

  這當然也有一部份佛祖不作為的原因,只是現在再說這些也沒什麽意義,如來佛祖與三藏聖佛顯然沒打算深究這些事情。

  “如今想來.竟然已經過了三百年之久。”如來佛祖看向在蒲團上打坐的三藏聖佛,頗有些無奈道:“而自從你當年離開靈山之後,竟再也沒回來過了.這靈山,當真就這般入不得你眼麽?”

  既然這大雄寶殿之中只有他們兩個人,再加上距離魔界入侵之日越來越近,如來佛祖便也不似以往那般,時時刻刻維持佛祖的人設,如今同三藏說話的時候,更是有幾分隨意.像是相熟之人在閑談拉家常。

  不過如來佛祖這一次可沒有再提五百年前金蟬子是自己門下二弟子的事情。

  而且在冥界之中一直是有一個傳言的,說是只要輪回十世,那麽最新的這個靈魂,便十世之前的靈魂,再無關聯。

  這話並不是假的,但更多都是相對於尋常的普通靈魂,對於仙佛們來說,他們的神魂更加堅韌,其中的特性並非通過輪回能夠磨滅,但也不可避免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至於影響會有多深,那就很難估算了。

  但以三藏的表現來看,如來佛祖認為他同金蟬子之間的聯系,即便是還有,那也已經是十分淡泊了.尤其是當他自證如來之後,屬於“金蟬子”的命格便也只能是融於三藏自身的命格之中,也就是說世間再無金蟬子,只有唐三藏。

  這一點,就同依舊在冥界轉世輪回的文殊菩薩大不相同。

  文殊菩薩的每一次轉世,看似是轉世成為了新的生靈,但其內核,無疑還是文殊菩薩本身。

  而不改變這一點,他的每一次轉世,其實就注定了不會有太大的收獲。

  同樣如此的,還有當年的金蟬法師.但是他已經認識了問題所在,故而在隨後的每一次轉世之中,都在刻意淡化自身命格的存在。

  而在這一世,他終於如願以償,轉世成為了一個仗劍除妖的大俠,名曰燕赤霞。

  當他得知人間有難,魔界將要入侵人間之事後,便向自己的師父辭行,要下山降妖除魔,護衛人間。

  “我玄心宗小門小派,魔界入侵這樣的大事,如何輪得上咱們插手?”說話的是燕赤霞的師父,玄心宗也是玄門正宗,創立玄心宗的玄心老祖更是當年紫霄宮中客之一,只是後來不幸隕落,雖然留下了一些傳承.但因為他的身死,再加上玄心宗當年無人有扛旗之力,故而玄心宗便逐漸沒落。

  不過傳承也未曾完全斷絕,一直就傳到了燕赤霞這一代。

  “事在人為。”燕赤霞正色道,“弟子不才,若能從魔界妖魔手中,護住一二百姓,也不算辜負了這區區微末道行。”

  燕赤霞絕非是好高騖遠之輩,有多大能耐,就做多少事兒他現在不過是才踏入修行界不久的“萌新”,雖然天賦卓絕,但想要將天賦兌換成實力,那顯然也得依靠時間來打磨.可魔界入侵這般緊迫,燕赤霞終究是有些忍不住。

  燕赤霞的師父見他去意已決,便也不再阻攔,只是將自己的飛劍送到了燕赤霞的面前,囑咐道:“魔界妖魔必定熊凶殘,若遇險境,切不可衝動送命,凡事三思而行此劍,可助你斬妖除魔,你當善用之。”

  “是。”

  燕赤霞接過了仙劍,背在了自己身後,拜別了師父,扭身下山。

  主動下山護衛三界生靈的,並非是燕赤霞一人,同樣的劇情幾乎在各大道宗內上演.尤其是在大唐境內,終南山道盟一聲令下,那些平日裡都在深山老林貓著的道士們,便一個接一個的出現在大唐各地。

  這樣的景象,被大唐稱之為是——道士下山。

  三藏法師將大唐終南山道門的事情告知給了如來佛祖,“凡遇亂世亦或是災劫,便有道士下山之景象貧僧此番遊歷西洲,卻見佛門家家戶戶皆在封閉山門,避世不出。”

  法海看向如來佛祖的目光,帶著非常明顯的質詢之意,“不知佛祖對此事如何看?”

  也不怪法海看不上靈山,實在是佛門辦的事情太說不過去了甚至這件事情,跟如來佛祖也脫不了乾系,畢竟佛門之中眾所周知,佛祖要在大劫來臨的輪回轉世去.可見這一次的大劫會有多麽危險,就連佛祖都要暫避鋒芒。

  上行下效可不是簡單說說而已。

  佛祖都露了怯,下面的佛寺難道就要跟魔界對於妖魔硬碰硬麽?

  還是封山閉寺的好。

  至於當年佛祖所說,他要輪回轉世的原因,是要削弱無天的力量的這句話.是真是都假無所謂,現在恐怕都沒有人還記得了。(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