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法海穿越唐三藏》第412章 原來是誤會啊;這緊箍咒是什麽名堂
  第412章 原來是誤會啊;這緊箍咒是什麽名堂?
  師父被各路的女子、女妖精們覬覦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前些時日在這天竺國國都的時候,那公主不也說要嫁給師父麽,是要嫁給師父.還不是招贅。

  也是她家父王知道輕重,雖然一向寵愛自己的女兒,但也沒有因此失了志否則真要鬧起來,還不知道要弄出什麽風波。

  皇帝的眼光自然不一樣,而且還是一個胸懷大志的帝王,他們知道在什麽時候做出正確的選擇。

  就好比大唐派來天竺的專使王玄策,今日便受到了天竺國皇帝最高禮儀接待。

  王玄策不是第一次出使天竺了。

  如果說整個大唐中,對天竺最熟悉的人是誰,那無疑就是王玄策本人。

  “外臣王玄策,見過天竺國皇帝陛下。”

  天竺國雖然大,國主雖然也稱皇帝,但跟大唐朝與大唐天子比起來,還是要差了幾許的。不過王玄策也並沒有仗著自己是大唐使臣的身份,便目中無人。

  該有的外交禮儀,他一樣都不少。

  但不該受的委屈,他自然也是一點也不接受。

  三藏法師還未出長安時,他們是有過數面之緣的,但因為自己無心佛法,故而也只是等閑相交,算不得好友。

  那時候,三藏法師還遠沒有如今這樣的威名。

  但自三藏法師出了長安之後,一切就完全不同了。

  王玄策以朝散大夫之銜,司鴻臚寺少卿,專職與西域各國使臣打交道,這些時日可沒少跟西牛賀洲的各國打交道,從他們口中也得知了三藏法師的非凡之處。

  如今又被大唐天子加封禮部侍郎銜,一路也在幾國暫留,更是親身體會了一番三藏法師在西域各國的聲望。

  無人不知唐三藏,便無人不知中華之大唐,此乃真正國威也。

  即便是在那些還沒有跟大唐正式建交的西洲國家,王玄策也到了極大的禮遇。

  也讓他不禁感歎:“這位三藏法師在長安時,藏得可真夠深了,若早知他有這般法力.或早該認真拜訪,若能切磋一二,那自然是最好不過。”

  大唐之武德充沛,自然不必多提。

  武將們就不用說了,上到肱骨文臣,下至尋常百姓,即便是天生身子骨文弱的,也能提起器械操練一番。

  那些在學堂之中看似文雅的文生們,除了在學識上爭鋒之外,劍法也絕不甘於人下。

  王玄策就是這樣一個文人,血氣旺盛,武德充沛妖邪鬼祟,不敢近其身。

  王玄策雖然沒有法力,但他自小修行人族血氣之力,練就得一身神行之法,血氣激蕩之下,還能引動潛藏在身體中的人族血脈之力,腳下生風,故而亦有飛天遁地之能,路上的那些險山惡水,難以阻其前行腳步。

  這也是他為什麽能夠三番兩次出使天竺的原因之一。

  是以,即便是王玄策在路途上於各國停留,其實也沒有耽擱多少時間。

  “原來是誤會啊。”

  他的任務本就是來天竺國向天竺國皇帝問責的,也是這天竺國皇帝並沒有將三藏法師強留下,否則此番來的可能就不是他一個人。

  到時候玄鐵騎兵,馬踏皇城時.可沒有他這個使臣好說話。

  其實王玄策還躍躍欲試,頗有建功之心,若是天竺皇帝不知好歹他也不吝嗇讓天竺人,見識一下大唐武德。

  只可惜。

  當這位天竺皇帝將事情的原委講清楚之後,王玄策稍稍有些失望。

  不過這種事情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傳回來的消息只能看到表象,旁人如何能知道三藏法師與天竺皇帝私下裡都談了些什麽?
  卻也只能看到當日禁軍出城,要將三藏法師師徒一行抓回來的浩大舉動。

  天竺皇帝向王玄策表達了自己以及天竺國對大唐的善意,並且希望兩國可以積極建立和平友善的外交關系,互通資源文化。

  也是他們兩國相隔十萬八千裡,幾乎不存在什麽衝突與糾紛,合作顯然是最明智的選擇。

  王玄策也是這樣的認為的,遠交近攻,這是老祖宗傳來的外交智慧,沒道理棄之不用。

  誠如三藏法師往靈山取經,天竺國皇帝也向王玄策表示,願意派遣本國學子為遣唐使,往大唐學習中原文化,尤其是儒家治國之道。

  此事王玄策一人就能做主,這本就是大唐天子給他的外使權限,一些合理條件與請求,可酌情自行決定。

  當然,若是事情出了紕漏,自然是該罰就罰。

  算是在給予臣子一定的自主權限之後,對其權力的限制,以防他們濫用職權。

  王玄策當然不是這樣的人。

  這邊的差事辦好之後,他便去了玉華州,來時便聽聞了這玉華州竟然能與七座妖山結盟,可謂是開了人族先河.大唐境內也有不少大妖盤踞,只是相對來說要安分一些。

  大唐的兵甲軍陣,一向也不慣著他們。

  也是當年平定了突厥之後,衛國公、鄂國公、盧國公、胡國公、英國公這些猛人統兵征討,將各處妖山狠狠犁了一遍,大唐國境才有如今之安穩。

  幾位國公先後過世,也有些個妖魔不長眼,要重出江湖,結果又被薛仁貴領兵揍了一遍.據說征高麗的時候,有一位食人老魔攔路,被薛仁貴一箭把神魂都射的魂飛魄散。

  人族雖弱,但代有才人,以鎮江山,保國之安寧。

  王玄策此前路過朱紫國時,還去拜訪了那麒麟城的王妃,此地已經從一座妖鎮,發展成了一座城池。

  也並非是一座妖城,而是人族與妖族混居之處,他去的時候,正巧還有幾對新人成親,具是人妖相戀,可謂是大開眼界。

  大唐並非沒有這樣的事情,只是鮮為人知,更不敢辦得如此張揚。

  王玄策來的快,走的也快。

  別說是百姓,便是朝中大臣,對此也沒有感到什麽變化。

  但卻不知為何,皇帝要引入儒學的想法,卻悄然在民間散布且很快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不知道多少佛門高僧,欲要請見陛下,以陳厲害。

  甚至還有些是被稱為“高僧”的在宮外高呼:“陛下此舉無異於引狼入室,實乃自掘墳墓之舉!難道就不怕靈山諸佛怪罪麽?”

  對此,皇帝就一句話,“天竺離靈山不遠,你們去不妨去問問佛祖,去問問諸佛.朕,究竟能不能引儒門入天竺。”

  這些和尚如何敢去?

  他們能瞞得過百姓、瞞得過貴人、瞞得過朝臣可能騙得過自己?
  若當真是高僧,自然不懼上靈山,可真正的高僧.又豈會有門戶之見?

  就好比三藏法師。

  天竺皇帝之所以決心要引儒門入天竺,未嘗不是受到了三藏法師的影響,當日徹夜暢談時,三藏法師的學識,當真是讓他十分欽佩。

  認為這才是真正高僧氣象,他國中的那些所謂的高僧,不過浪得虛名。

  還在銅台府寇員外府上的三藏法師,並不知道王玄策已經來過了天竺國都。

  是夜。

  老員外因為日間心情激動,早早就耗幹了精力,故而吃了晚膳之後,不多時便入睡去了。

  師徒一眾在客房之中,卻是由悟淨一句話,論起這寇府中的八卦之事。

  那二夫人與管家的事情暫且不提,還是小白龍白日巡城時,探得一個消息,“師父,弟子探得這寇員外的家財.其實也有一番際遇。”

  “仔細說來。”

  “其實這寇府的家財,原來也是祖傳的。這寇員外有個亡故的父親,喚作寇銘,他爹掌家的時候,寇家在當地只能算是富戶,遠不如如今這般興旺.說是家裡上千畝田地,也放些租帳,但卻都討不起他爹頗為仁善,那些借了實在還不起的,也是能饒且饒,在本地頗有些善名。”

  大聖暗暗點頭,笑道:“原來是個有家承的。”

  小白龍接著說道:“可他爹亡故的早,在這寇員外二十歲的時候,便去世了。這寇府便傳到了寇洪的手上,他本也是柔軟性子,全靠著她發妻起家.發妻乃是本地富商張旺之女,人說她十分旺夫,自娶了這位夫人進門之後,由著這位夫人掌家,種田時收成好,放出去的租帳也都能收回來再加上夫人家中是行商的,從小耳濡目染,自有一番經商的本領家中既有本錢,難免展現本領,買著的有利,做著的賺錢.這才給他賺下了諾大的家私。”

  “奈何夫人有才,卻在他四十歲時早早亡故.也是自他的發妻亡故之後,他便發心向善,齋請萬僧.直到如今。”

  “想不到還有這般緣由。”悟空問了一句:“他家的買賣,可都是正經買賣?”

  “弟子去探過,他家的買賣於當地百姓,價格公道,薄利多銷,至於要出府銷往別地的,便走府衙門路,賺得是別地外商的銀子,這才是他們家的進項大頭.至於那些放出去的租帳,也具是薄利也向來沒有出過什麽官司。”這話是悟淨說的,“因為本地收成富足,少有欠錢不還的老賴便是有幾個,也會被百姓們說閑話,說什麽連寇家的租子也欠,良心都沒了。”

  眾人又少言片刻,便暫時將寇家之事放去一旁,卻是大聖說起了取經之事,“此地距離靈山只有八百裡,遙記得當年初見師父時的模樣,俺老孫還說菩薩可當真是會給俺老孫找活兒乾,讓我保護這樣一個白面和尚往靈山去.這一路上如何走得十萬八千裡?”

  眾人聽了一陣發笑,小白龍一旁卻笑道:“聽聞當時是師父按著大師兄的腦袋,問道:你這猴頭,要麽跟貧僧去靈山,否則一拳打碎你的頭!”

  “這謠言可不興說啊。”大聖連聲道,“伱從而聽來的?”

  “吾”小白龍看向了悟淨。

  悟淨雖然沒有什麽表情,但此刻卻看上去一副老實巴交的模樣,向大師兄解釋了一句,道:“大師兄這是小弟此前閑來無事寫的小傳自娛自樂,自娛自樂.前些時日小白龍借去看了。”

  大聖跳過去,道一聲:“好啊,快把書拿出來,我倒要看看你是如何編排我的。”

  一道靈體從悟淨身上飄離出來,從行李中找出一本冊子,封皮上寫著《西遊外傳》四個小字。

  “還有別的麽?”八戒一旁問了一句:“也給我找一本看看。”

  他們知道悟淨整日裡寫寫畫畫,可一時沒注意,他竟然已經積攢了這般許多.八戒也得了一本,封皮上寫了《行者小傳》。

  這是專門寫大師兄的。

  法海手中也有一本,是《三藏行記》,翻開看了幾眼,便忍不住感歎了一句:“當年出長安時,告知陛下三年便回這如今三年又三年,走了快五個三年,才終於快到靈山。”

  大聖一邊兒看,一邊兒聽師父感歎,還接了一句話茬:“嘿嘿,師父咱們來時是走路,回去的時候駕雲就是.靈山就在眼前,等這邊做了圓滿,咱們就直上靈山,取了真經回去就是。”

  八戒哼哼道:“也怪師父為顯誠心,非要一步一步走去靈山.以師父的法力,自長安與靈山之間往返,怕是半個時辰都用不了。”

  這時候大聖拿著冊子走到悟淨身前,指著上面一處問一聲:“這緊箍咒是什麽名堂?”

  什麽?什麽?
  八戒也湊了過去。

  悟淨解釋道:“因大聖雷音之神通不好外揚.故而取了一個緊箍咒的名號.大師兄,你那經文念起來的時候,讓人頭疼欲裂,恨不得一頭撞死,這難道不是緊箍咒麽?”

  “看這兒這寫著猴哥犯了錯,師父讓他自己給自己念緊箍咒.哈哈哈哈——”八戒好一陣大笑。

  “去去去去——”大聖趕走了八戒,向悟淨道:“改,改了.”

  “就這樣吧,別改了。”法海忽然開口說了一聲。

  大聖愣了一下,見是師父發話,便也隻好笑笑,“師父說不改,那就不改了就這樣寫。”

  正說著,大聖忽一正色,道一聲:“師父,有人來了,是那二夫人。”

  悟淨也跟著說道,“還有一個年輕人也偷偷潛入了莊子裡。”

  “這深更半夜的,二夫人來做什麽?”八戒屬於是明知故問了,他口中叨叨,卻也拿著《行者小傳》去了裡屋。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