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法海穿越唐三藏》第491章 既是人王,當號令人間;最多也是表
  黃巾之亂後,也讓往後歷代的掌權者,見到道門高士的厲害,此乃屠龍道.故而對玄門道術,也愈發忌憚。

  玄門修士,經此事之後,對人間的王朝氣運,便更是避之不及。

  就連莊子傳人,當世修為“深不可測”的大賢良師張角,都經受不住氣運反噬,最終落得個病逝身亡的下場尋常的修士,怎麽可能再去主動招惹?

  至於往後的諸多天子,一心防著道教造反,另還想要讓道士們煉製長生不老的仙丹別說天子不能長生,即便是可以,恐怕也是癡心妄想了。

  絕大多數天子,似乎總是會過於擔心自己的皇位是否安穩。

  懷疑這位朝臣是否不忠心,別個世家是否想要造反,那些在野的諸子百家又有什麽動向.
  就連一向淡泊的道家,憋了幾百年都要炸響一個驚天大雷,那別家若是起了心思,會如何呢?

  儒家、法家與兵家,已然與王朝密不可分,但似墨家,縱橫以及陰陽等派,可從來都不是什麽安分之輩。

  秦漢之後,此三家更是漸漸銷聲匿跡,若說陰陽家自嬴政死後便遠遁海外;縱橫家又因為天下一統,沒有了他們施展合縱連橫之妙手的舞台,故而式微.但那最是不受朝廷約束的墨家可是直接斷了傳承的。

  對於此等事,當年在火雲洞中,法海也曾向幾位人王探討過如果是在他們統治時,出現此類事情會做出怎樣的決斷?
  當時大禹直接笑道:“我既是人王,自然人間都得聽我的號令,不論是下凡的神仙,在世的妖魔.都不能例外。諸子百家本就是人族學派,自然要聽從人王號令。”

  “若是他們不聽呢?”三藏法師問道,畢竟諸子百家是在爭奪當世顯學的地位的,另一個方面來說也是在爭奪人族氣運一旦得勢,怎麽可能不去打壓別家?

  諸子百家和平共處這種事情,恐怕就連孔聖人都不敢誇下海口能夠實現.因為他們之間很多思想理念在根本上就是相衝突的。

  但孔聖人有以儒術保羅萬象,海納百川之胸襟可惜,人之壽元有限,當時人間又有諸多人傑,他雖然帶著三千弟子馳騁於中原各國授學,終究是不能得償所願。

  最後大限盡時,能夠飛升火雲洞,已經是非常大驚喜了.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坐在火雲洞中觀看人間疾苦,自己卻不能出手相助的滋味,也著實不好受。

  雖然如今的人間,以儒術稱尊,但孔子很清楚若非董仲舒“完善”天人感應之說,恐怕儒門被朝廷清退,也是遲早的事情。

  而儒門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開始不斷吸收各家學說為己用,並且服務於天子皇權,這才形成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局面。

  別管儒門心裡是否真正把天子當成是至尊,總之表面文章做得是十分漂亮.不似別家學說,明目張膽的限制君權。

  好比當皇帝聽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與“三綱五常”的時候,別管前者多有道理.皇帝肯定是要選擇後者的。

  但大多數皇帝,卻也時常將前一句掛在嘴上,以彰顯自己的賢明也就是了。

  “其實人王之所以為人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的力量似乎在當世所向披靡,能夠庇佑人族”少昊笑道:“但實際上在人族之中,也絕非是我們的一言堂.人王之下還有各部首領與族長,很多事情他們也是有決策權的.其中也不單單是人族。”

  對於這位少昊大帝,法海還是略知一二的傳聞當年百鳥部族都拜服在他麾下,也是飛禽一族自鳳凰歸隱南疆之後,唯一一次的集體臣服。

  由此可見,這位少昊大帝在當時的威勢,是何等的鼎盛。

  顓頊帝也笑道:“其實當年神仙們也不願意聽我的調派,所以我讓他們老老實實待在天上別下來,至於妖邪之輩.”

  “哈哈哈哈——”

  顓頊帝沒有往後說,但在場的人王都發出了豪邁且肆意的笑聲.顯然人王治世的時候,妖邪們的日子並不好過,大禹的凶威,更是至今猶在。

  軒轅黃帝則是有些可惜的說道:“當年諸子百家,具是我人族之傑.可惜內耗不斷,若有人能夠同嬴政一同六國一樣,將百家納合一處效命.我人族今日究竟是何等盛景,恐怕難以想象。”

  “如此說來.始皇帝所為倒更像是人王手段了。”法海感歎了一句。

  “嬴政生不逢時啊。”這句話是伏羲大帝說的。

  很顯然,火雲洞中的幾位老祖,對這位始皇帝陛下,都是十分認可的.從他們的神情言語之中甚至可以推斷,若非嬴政早生個一千年,恐怕也是一位人間的人王。

  可惜他出生時,人王已經退出了歷史舞台,天子治世之格局已然成型,非人力可能撼動。

  這也是幾位人王陛下,對這位傑出後輩惋惜的原因之一。

  大禹也說出了一件,人間根本無人知曉的秘密:“他當年不願意苟全,欲要奮力一搏.故借了九鼎為基熔煉了十二金人,意圖聚合人族氣運強行衝破天子命格,再複人王治世.可惜功虧一簣,死於天道反噬。”

  舜帝更是意有所指,“那位天可汗,也不是個安分的,他自比與秦皇漢武.即便是紫微大帝化身下界,但似乎已已脫離了紫薇大帝的掌控,你回到人間之中.若能幫襯著,或許也不至於讓他步了嬴政的後塵。”

  自己這位皇兄當然不安分.他可是心心念念想要證道人王,飛升火雲洞的啊!
  等黎山老姆入了山門,正式入了席位之後.最後才是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率領太子,一眾皇子公主,以及百官大臣們入寺。

  也不是李世民故意要最後來其實他還挺想要早來一些的,畢竟知道今日會來那麽多的神仙菩薩們,即便是他是人間天子,也難免生出些好奇心來。

  這是法海的安排,也是向三界修行界,天庭以及佛門表達出自己的立場.他唐三藏是大唐人,日後也會護著大唐朝。

  起初,李世民還向禦弟隱約表示過擔心,“朕若最後才露面,難道不會被認為是對神佛們不敬麽?”

  “陛下.神佛們見了人王,是要低頭行禮的。”當時法海隻說了這一句話,頓時激得他氣血翻騰,甚至還隱隱突破了一個小境界,血脈之力奔湧不息。

  這位皇兄性子,法海也是摸了七七八八的最起碼在這“好大喜功”這一方面,絕對是人間帝王中的典范。

  尤其是在知道他將目標對準了火雲洞時,便更好拿捏了當如在不經意間,法海曾經向皇兄表露過自己在火雲洞面見幾位聖皇的事情時在皇兄那一張以往喜怒不形於色的面容之上,少見的看到了羨慕之意。

  至於說嫉妒,法海並沒有感受到。

  開宗大典,是法海親自來主持的,故而是等賓客到齊之後,他才盛裝出席。

  身披錦斕袈裟,手持九環錫杖,這一派高僧之相,佛光輝耀實乃當之無愧的三界聖佛。

  有些來湊熱鬧的修士,還是第一次見到三藏法師,隻一眼看過去,心頭便忍不住生出了一股皈依我佛的念頭更有些原本就十分虔誠的佛修,這會兒已經是雙手合十,跪在了地上,向著聖佛的方向朝拜。

  有一個動,便會有第二個跟著
  城中匯聚來看熱鬧的百姓們一看到“神仙菩薩”都向著寺中三藏法師的方向下跪,他們也就別站著了.即便是三藏法師此前已經下過了“法旨”,不讓他們跪拜,此刻還是直接跪倒了一大片,口稱:“聖佛慈悲。”

  其實真正的百姓們,還是猶豫了好一會兒的,真正果斷跪下的,正是那些聞訊而來的妖精們尤其是西行路上,被三藏法師放過一馬,又被“白龍菩薩”渡化過的小妖們。

  也是他們這一拜,才帶動著長安城中的百姓們一同拜見聖佛。

  就連“聖佛慈悲”的號子,都是這些小妖們先喊出來而後傳給了周邊兒的百姓們,一發不可收拾。

  原本還只是稀稀落落,零零散散的喊,可喊著喊著,便不知道怎麽回事,眾人的節奏竟然變得完全一致,全城的百姓以及來專程前來觀瞧此次大典的小妖們,此前完全沒有商量過,但現在宛若一體,聲勢浩大,直衝雲霄。

  九天之上。

  玉帝雖然沒有親自下凡,但依舊是在瑤池之中,與王母娘娘一同觀看三藏法師的唯識宗開宗大典。

  三藏法師也算是異軍突起,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從一個大唐西去的取經人,已然成為了如今如此受人敬仰的三界聖佛玉帝不可能不去考量與這位聖佛如何打好交道。

  所幸的是,如今在三界代表天庭行事的二郎真君同三藏法師相交莫逆,這便是一個極佳的開端。

  一旁的王母娘娘見到下界這等景象,忽然感慨了一句:“不知你我下界,是否也會引動眾生這般禮拜。”

  “呵呵——”也是瑤池之中只有他們二人,再無旁人故而玉帝聞言就忍不住輕笑了兩聲,似乎在說:你在癡人說夢,異想天開吧?
  但見王母娘娘神情有些僵硬,玉帝還是下意識解釋了一句:“其余各族暫且不提,隻說中原人族的話他們口中說求仙拜神與禮佛但實際上,絕大數人對神佛並不恭敬最多也是表面恭敬。”

  “表面恭敬?”王母娘娘搖搖頭,“前些時日,有一個狂生因為在下界科考落第,便憤而罵天.一口一個賊老天,似此等人,恐怕連表面恭敬都沒有。”

  “罵天可是死罪,此事娘娘既然已經知曉了.那狂生如何了?”

  “那狂生被司法神殿的人抓走了梅山老六以老天爺的名義,罰他做完千套科舉考題說是讓他死實在是太便宜他了,不如叫他生不如死”

  “哦?”此事玉帝可從來沒有聽說過,“後來呢?”

  “後來?他第二年再次趕考,高中當科狀元但他早不似當初那般狂妄,為人也愈發謙遜,如今在大唐一處治下為縣令,政令清明,施善政於一方.當然,他自然再也沒有罵過賊老天了。”

  玉帝:.
  下界。

  即便是千叮嚀萬囑咐,事情還是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了.即便是法海事前已經有所預料,但也實在是沒想到竟然會是這般大的場面,連他一時都難以控制了。

  “阿彌陀佛。”

  菩薩念了一聲佛號,對身側的大日如來說道:“佛祖請看,這長安城中好一片人心所向之盛景。”

  大日如來也是好一陣感歎,而後才向著觀音菩薩說道:“似我等降臨人間顯聖時,也有民眾拜服的景象,但.也確實難以匯聚如此純粹的願力。”

  觀音菩薩則是故作好奇的反問了一句:“佛祖此前莫非未曾見過此等景象?受過此等願力拜服?”

  大日如來頓時就不說話了.就沒有這樣笑話人的!
  周圍的羅漢、菩薩們見了這等景象,心中忍不住還是偷偷暗笑,心說:觀音大士與尋常的佛眾自然是不同的,觀音大士慈悲為懷,普渡眾生.那可不是說說而已。

  “諸位可曾見過?”

  這一句也是菩薩說的,目標是在場所有的羅漢與菩薩們而後他們的神情便如同大日如來一模一樣了。

  “其實眾生所求,並不高.”菩薩借著這個難得的機會,言傳身教:“無非是求個善惡有報而已若行善事,得不到回應,那麽善行者只會越來越少;反之惡者不遭報應,為惡者卻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狠.這人間眾生,若是惡者壓過了良善,那麽諸位的香火難道要靠那些惡人來供奉?”

  “別說他們不肯供奉,即便是他們在你們的金身前把頭磕的震天響,香火興旺不間斷.而你們,可敢堂而皇之了受了?”

  菩薩少見這等嚴肅之相,更讓羅漢與菩薩們不敢高聲言語。

  眼下出現這樣不可控的情況,法海也並沒有慌亂,為了不辜負全城的百姓,他便直接駕雲上了半空,開口道:“諸位請起,貧僧再說一次,往後見我不必跪拜。”

  “聖佛慈悲!”

  眾生再次高呼,這一次他們也齊齊一同起身。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