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法海穿越唐三藏》第455章 跟我們唯識宗僧眾有什麽關系?
  第455章 跟我們唯識宗僧眾有什麽關系?
  對於天竺的佛門信徒來說,“正遍知”與“佛陀”本就沒有什麽差別。

  天竺皇帝雖然不太信佛,但天竺國情如此,也並非是人力能夠輕易左右的。想要在天竺清理佛門,那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他當年之所以要用心結交三藏法師,就是為了借助三藏法師的影響力,來整合天竺佛門。

  他此前已經有所料想,三藏法師此去靈山取經功成之後,其聲勢定然會更上一層樓,但萬萬沒想到.會是這樣的三道佛門尊號於三界傳揚。

  可惜,自己只是一個凡人之君,並不知道三藏法師在靈山,究竟經歷了怎樣的一場盛會。

  天竺皇帝忽然覺著如果是三藏法師的話,自己也不是不能信佛。

  卻不見原本還沒熄了心思的公主,不也在得知這件事情,徹底斷了念想?
  只是自家姑娘在看向三藏法師的神情,已經從以往的傾心愛慕,變成了如今的虔誠崇奉。大有就此出家做個女修,追隨三藏法師之勢。

  故而這件事情,也天竺皇帝也是頗為頭疼,一時也想不出什麽對策來。

  法海能夠感受到公主的情緒變化,其實在修行一途上,此等心境是非常大的忌諱,更會留下十分嚴重的隱患。

  “阿彌陀佛。”

  法海念了一聲佛號,暫時沒去看公主,而是向天竺國皇帝說道:“聽太子之言,陛下不日舉辦無遮大會,欲以貧僧為住持?”

  “是。”天竺皇帝點頭道:“不知聖佛意下如何?”

  法海笑道:“這是好事,貧僧自然不會拒絕只是有一件事情,需先告知陛下。”

  “聖佛盡管言說,朕無有不允。”

  “貧僧立下一佛宗,喚作‘唯識宗’,不知可否在天竺立下道統傳承?”

  天竺皇帝也並沒沒有一口答應,而是向三藏法師請教了一句:“不知朕可否先聆聽聖佛教法?”

  “善!”

  法海自無不可,而後便簡明扼要的向天竺國皇帝講解了一些“唯識宗”的佛法精要。

  天竺國皇帝不喜佛門,但對於純粹的佛法,其實並不抵觸,故而其本身的佛法修為也並不低.也正是如此,在他聽到“唯識教法”的時候,才更是驚為天人。

  相對於那些“蠱惑”百姓的佛法名目,天竺國皇帝可以非常肯定,這“唯識宗”絕對與別宗大為不同,尤其是在對佛法研究的純粹性上,更是別宗所不能及。

  與其說是研究佛法,倒不如說研究“三界眾生”,且要將之踐行的另類法門。

  就連天竺皇帝本人聽了之後,都險些經受不住誘惑,想要將一國事物拋下,專心去研究修行“唯識教法”。

  也不怪說越是佛法高深的,便越難以抵擋“唯識教法”,事實本就如此。

  否則佛祖為三藏法師上那三道尊號的時候,怎麽不見衛道士來阻止?

  因為就連靈山那些最為固執的老僧,也對三藏法師的佛法十分信服,認為如來佛祖對三藏法師加升的三道尊號,本就理所應當,並沒有什麽不妥之處。

  甚至於,他們已經準備尋個時間離開靈山,去大唐正式拜入“唯識宗”了。

  三藏法師對於“唯識教法”雖然並沒有吝嗇隱藏,但對於他們來說,當然是希望能夠同三藏法師本人請教。

  這就導致有一些心急的已經去了長安,其中難免有一些已經修成了正果,想要更進一步的雖然佛眾一個沒來,但菩薩與羅漢,以及一些比丘僧、比丘尼,早在大唐顯現了祥雲聖光。

  只是與以往在西洲時的隱含的高傲姿態不同,此番他們來長安,竟還頗有一番謙卑相貌。

  尤其他們知道大唐天子是三藏法師的結拜義兄,更是主動前去拜訪,讓李世民都一時有些受寵若驚之感。

  但他畢竟是一朝雄主,坐掌萬裡江山,諸邦共奉的天可汗,再加上其本身的皇帝威嚴之下,倒也很快就接受且適應了現狀。

  雙方一番洽談,場面十分和諧。

  李世民自眾僧的口中,得知了玉帝複去靈山之後發生的事情,眾僧也並沒有什麽隱瞞,畢竟這些事情等三藏回來之後,大唐天子也遲早會知道的。

  況且他們是來拜投“唯識宗”的,靈山僧眾們丟的人,跟他們唯識宗僧眾有什麽關系?
  而他們自然也就知道了明明是先一步下山的三藏法師,卻還並沒有回來再一打聽,才知道原來三藏法師被天竺國王所請,在天竺國無遮大會上講論佛法,講得正是那“唯識教法”。

  然後他們便紛紛拜別大唐天子,要先去天竺聽“教主”講經說法。

  這些僧人可謂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也叫大唐君臣看足了熱鬧,也更為大唐出了一位三藏法師而感到驕傲自豪。

  皇宮內苑。

  長孫皇后看著這幾日就沒怎麽合過嘴的李世民,忍不住笑道:“陛下許久沒有這樣笑過了。”

  “是麽?”李世民笑意不減,“上個月禦弟歸來時,朕沒笑麽?”

  長孫皇后輕瞥了李世民一眼,無奈道:“陛下還有心思同臣妾玩笑難道就不擔憂你的禦弟,被那天竺國皇帝留在天竺?”

  “哈哈哈哈——”李世民聽了大笑幾聲,“朕與禦弟雖然只是見過寥寥數面,但朕卻知禦弟根性品行.連留在靈山做佛祖都不能讓他心動,區區一個天竺國,能有什麽體量能留下禦弟?”

  “況且.”李世民笑道:“我中華才是禦弟的根。”

  這話,長孫皇后很難不讚同。

  “聽聞承乾前些時日拜了李淳風為師?”這些日子李世民身上的大小事務可不少,對於這個廢太子難免少了幾分關注。

  但長孫皇后不一樣,陛下的兒女們,不論是不是自己所生,她都始終不敢懈怠.可即便如此,她心裡還是有些挫敗感的,因為她發現兒子們雖然都很怕自己,也很敬重自己但似乎自己總是教不太好。

  若說承乾是長子,再加上他患有腿疾,心性上出了偏差,也總算是個借口;可青雀那記仇的性子,難不成是天生的?

  總算是教出個雉奴來,可他似乎過於溫潤,或許未來是朝臣口中的聖君明主.最是兄長此類朝臣所鍾意的皇帝。

  “承乾雖然跟在三藏法師身邊數日,但據他自己所言,三藏法師說他跟佛門無緣”長孫皇后輕歎了一聲,道:“可他似乎出家之心已絕,佛門不收他,便要入道門.太史令李淳風正是我朝道門高士,便去拜拜師了。”

  “李淳風好大的膽子,也當真敢收他入門。”李世民話雖然重,但長孫皇后其實聽得出來,他並未因此而生怒。

  “算了,由他去吧。”果不其然,幾息之後,李世民便接著說道,“便讓他跟著李淳風修道就是.但也不能就此掉以輕心,這小子可不是個省油的燈。”

  長孫皇后心說:畢竟是你的兒子,哪兒有什麽省油的燈?
  當年前太子與魏王爭奪儲君之位的時候,長孫皇后甚至還出現過這樣一個念頭:悔不該生這麽多孩兒,卻叫他們骨肉相殘。

  卻叫她這個當娘的幫誰?

  而若是當真有那一天,也怨不得旁人,畢竟是他這個當爹的,給兒子們做下的榜樣。

  天竺國,閻牟那河與恆河主流的交匯處的西面,河水衝積成一片方圓十四五裡的沙灘,歷來的國王都在此地舉行布施大會,故而此地又被稱為是“大施場”,此次無遮大會便是開設在此處。

  此會盛大,又因為三藏法師之名,故而一時匯聚了五十多萬之眾。

  其中有高僧、沙門、婆羅門及貧困孤獨者.也有天竺國下,各宗邦國王,皆行至此,參與此次無遮大會。

  大會非常成功,並且在第七十五日時,圓滿落下帷幕。

  三藏法師在諸王布施期間,講述了種種佛法妙用,其中最淨化之所在,便是“十種自在”。

  所謂自在,便是心離煩惱之系縛,通達無礙。

  而十種自在分別是:壽自在、心自在、莊嚴自在、業自在、生自在、解脫自在、欲自在、神力自在、法自在與智自在。

  無遮大會結束之後,法海自然是要告辭的。

  但天竺皇帝連通諸王,欲要以一百座寺院留聖佛在天竺供養,但被法海十分堅定的拒絕。

  三藏法師要走,他們怎麽敢強留?
  心下失望之余,還是戀戀不舍的將三藏法師一路送出了天竺國境。

  其實三藏法師原本還答應了取經回途時,要去金平府、玉華州以及鳳仙郡三地拜會講佛,但此番無遮大會,此三地皆有人來,故人路過三地的時候,倒也並沒有刻意停留。

  這一路出了鳳仙郡,師徒一行人便駕雲而走,過了霧隱山時,前方的大聖道一聲:“師父,前方就是滅法國了。”

  “師父。”大聖忽撓撓頭,向著師父說了一句:“我記得當年咱們路過滅法國的時候,師父您好像答應過這國主一件事。”

  “是。”法海自然沒有忘記這事兒,“當年這滅法國因國中寺廟霍亂,故而行滅‘僧’之事,他怕因此而佛祖觸怒佛祖.故而為師曾說,等上了靈山,要代他向佛祖請教,佛祖是否會因此事人生怒。”

  “可師父咱們是不是都忘了問了?”

  “不。”法海搖搖頭,道:“為師並沒有忘。”

  八戒聽了一愣,而後便好奇問道:“師父,老豬我是真忘了,可師父您既然記著,可為什麽並沒有向佛祖請教呢?”

  “因為此事,本也不需向佛祖詢問.因為他心中不論究竟如何想,他回答也只有一個。”

  悟淨跟上了師父的思路,開口說道:“佛祖只會說,也只能說‘不會生怒’,說不能還得對滅法國的國主讚揚一番。”

  就在眾人說話期間,卻見他們身後的雲層,霎然匯聚成了一尊佛影,頃刻間便引動了滅法國臣民的騷動。

  滅法國國主得了侍衛稟報,也連忙出了大殿,抬頭向雲端之上望了過去,卻見他祥雲佛影之前,還有幾道身形恍惚,而後越來越清晰。

  “哎呀!”

  滅法國國主驚叫一聲:“聖佛來了!”

  “吾等拜見聖佛!”

  在滅法國國主的帶領下,一眾臣民紛紛向著三藏下拜。

  法海及時以法力將他們托住,道一聲:“見貧僧不可跪。”

  自從靈山的法旨傳遍人間之後,西洲各國對三藏法師的稱呼,便從“三藏法師”,變成了“聖佛”。

  對於“聖佛”這個稱呼,即便是三藏已經多次明確表示不受,但卻一點用都沒有.尤其是無遮大會結束之後,這“聖佛”之名,更是無可阻擋。

  畢竟連那些靈山的僧眾也是如此稱呼三藏法師他們這些凡人,正好效仿。

  況且他們本就認為三藏法師當之無愧,完全當得起這“聖佛”之名。

  即便是被稱為了“解脫天”、“大乘天”與“正遍知”,可法海的心境,一如既往,並沒有因此而產生什麽波折。

  對於靈山眾僧來說,別說是這三個尊號,即便是其中任意一個,他們絕做不到似三藏法師這般,還能依舊保持本心。

  反過來說,所以他們也得不到。

  法海落下雲頭,雙足踩著大地之上,雙手合十念了一聲佛號:“阿彌陀佛。”

  滅法國國主神情恭敬,上次見三藏法師的時候,三藏法師還說自己是個“凡僧”,可今日再見面的時候,三藏法師竟然已經成為了佛門“正遍知”。

  可見三藏法師佛法之高深——

  師父落地,幾個師弟也跟著一同落下雲頭,唯獨大聖掛在半空,甚至還將金箍棒掏了出來,攔在那祥雲佛影的面前。

  “聖佛.大聖這是?”

  法海指了指上空的祥雲佛影道:“這佛影,想必是如來佛祖施展神通,在此地顯現。”

  如來佛祖?

  要說滅法國也當真不愧是滅法國,眾人只是稍看了幾眼,便不再過多關注,畢竟真正的“聖佛”就在眼前,倒也不必舍近求遠。

  況且當年國中生亂的時候,幫助國中度過難關的是三藏法師,並非是如來佛祖。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