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大明的盟友就像田裡的麥子
不列顛群島,英國首都倫敦府,凌晨三點鍾的時候,幾位中老年人再次連夜爬起來開會。
首先是國王喬治三世,今年已經六十七歲了,和另一個世界線一樣有點精神病。
英國沒有照搬大明的皇帝退休模式,國王仍然是終身製,所以就算是國王偶爾會發病,現在也仍然是國王。
英國現在的正式稱呼是“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自己的簡稱是聯合王國。
國王所在的漢諾威家族,在德意志地區的漢諾威領地,早就已經被普魯士兼並了,所以也早就已經失去了漢諾威國王的頭銜。
然後是小威廉·皮特,英國首相或者說首席大臣。
泰西人試圖將首相翻譯成首輔,但大明對此並不認可,仍然寫作首相或者國相。
皮特是另一個世界線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英國首相,第一次任首相時年僅二十四歲。
他還是一個“小閣老”,父親老威廉·皮特也擔任過英國首相。
這個世界線英國國王的掌控能力更強,皮特擔任首相的時候已經四十歲了。
皮特今年四十六歲,仍然現場內閣大臣中最年輕的。
歷史上他四十七歲就死了,但是現在看上去仍然非常健康。
小威廉·皮特帶著幾位重要的內閣大臣,在倫敦凌晨的寒風中趕到禦前會議室。
向打著哈欠的老國王單膝下跪行禮之後,皮特拿出了一份電報紙,遞給對面的喬治三世國王:
“陛下,大明已經同意和談了,但是要求反明同盟撤出所有佔領區,同時撤出安西三國。”
消息已經通過電話告知喬治三世了,現在喬治看電報只是在看詳細內容,然後仍然有些難以置信的反問:
“大明這麽容易就同意了嗎?這其中是不是‘有詐’,會不會只是為了奪回之前的失地的‘計策’?”
皮特跟著輕輕點著頭說:
“明國人的狡詐是‘眾所周知’的,他們很多人把‘兵不厭詐’作為‘口頭禪’。
“關鍵是他們已經開始‘撤藩’了,也正式開禁了六大行業,有更多的力量可以投入戰場了。
“而且昨天晚上收到消息,大明正在撤藩的藩屬國招募仆從兵,要送去大食戰場。
“所以我們必須萬分小心的應對……”
皮特對大明非常了解,滿嘴的大明成語和專有詞匯。
如果不是真正的“文化人”,根本聽不懂他在說什麽,幸好周圍都是文化人。
而皮特的觀點,也正是英國人的普遍觀點,英國人不相信大明。
雖然英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大明最為重要的盟友。
雙方曾經愉快的一起瓜分西班牙、一起瓜分殷洲、一起瓜分天竺、一起瓜分大食……
但是跟大明的合作越是深入,對大明的了解越是深入,英國人就越是明白,大明的盟友就像田裡的麥子一樣。
大明會培養盟友,等到它發育成熟之後收割,收割的糧食大部分被大明自己吃掉,少部分用於培育新的盟友。
在英國人看來,大明已經至少種了兩茬三個盟友,英國本來會是第四個,差點兒就被收割了。
大明最初與荷蘭和葡萄牙打得火熱,允許兩國直接去大明本土港口貿易。
兩國也非常賣力的配合大明的行動,幫助朱慈烺大帝收服了東南海上霸主鄭芝龍。
朱慈烺大帝以鄭芝龍的船隊為基礎,大力發展建設和大明的海軍。
之後大明用自己的海軍作為主力,讓荷蘭人和葡萄牙人從旁協助,挑起了對西班牙人的戰爭,奪取了東番島和呂宋島。
有了這兩次配合,荷蘭人和葡萄牙人都覺得跟大明的友誼越來越深厚了,可以算是可靠的盟友了。
但好景不長……
大明忽然給了被馴服的西班牙人外貿專營權,反過來禁止荷蘭和葡萄牙的東方貿易。
同時讓西班人協助大明海軍,在整個南洋地區驅趕荷蘭人和葡萄牙人,直到把他們徹底趕出南洋和小西洋。
大明在之前逐步發展起來的遠洋艦隊,接管了荷蘭人和葡萄牙人的殖民地和貿易路線。
同時在歐洲殖民勢力尚未控制的邊沿地區,主要是北殷洲西北海岸和南殷洲南部地區,建立了大明的殷洲殖民地。
荷蘭人和葡萄牙人被趕走之後,西班牙開始獨享大明的歐洲貿易紅利。
殷洲的白銀更加迅速的湧入大明本土,大明茶葉、絲綢、瓷器也被西班牙源源不斷的運往歐洲。
西班牙在大明的建議和攛掇下,在大明影響不到的大西洋區域,持續跟荷蘭“反賊”戰鬥。
持續不斷的奪取荷蘭的殖民地,甚至一度再次佔領了荷蘭本土,這直接導致了荷蘭聯省共和國的崩潰。
西班牙將其視為與大明在世界范圍合作的重大成果,認為自己是大明最重要的盟友和貿易夥伴了。
但同樣好景不長……
大明在南北殷洲不斷擴張,終於與西班牙的殷洲殖民地直接接壤了。
於是大明突然斷掉了西班牙的貿易許可,轉而支持憋著勁取代西班牙的英國人。
西班牙失去大明貿易紅利的支撐,國力眼看著急轉直下,很快就不是明英聯盟的對手了。
大明與英國人配合,逐步清空了西班牙在大明洋和小西洋的勢力,同時也禁止英國人染指南洋和天南地區。
大明開始完全獨霸南洋、天南、大明洋地區,逐步探明了南方大陸的情況,開始通過蒸汽帆船大規模移民。
英國人也在大西洋不斷打擊西班牙人,甚至佔領了西班牙本土的直布羅陀地區,同時也在北殷洲和天竺南部站穩了腳跟。
雙方的配合非常默契,英國也覺得自己是大明最重要的盟友了。
但還是好景不長……
大明在小西洋擴張,在北天竺、東墨洲、南墨洲、南北殷洲開拓殖民地,英國也在這些地方發展。
當天竺被雙方從南北兩端瓜分完畢之後,雙方的矛盾就逐漸顯現了。
當大明控制西奈半島,修建西海運河,試圖完全獨佔東西方貿易的時候,明英之間的矛盾達到了臨界點。
大明原本準備故技重施,嘗試與法國合作,在大食和天竺地區清理英國勢力。
但是比前輩們更有危機感的英國人,比大明更早一步完成了布局。
大明和法國,在北殷洲中部和北部以及墨洲的殖民地開拓上存在矛盾。
大明與奧斯曼,在大食地區有著最直接的領土爭奪戰爭。
大明與露西亞,在大陸邊界劃分以及文化滲透影響上存在著矛盾。
大明與荷蘭、西班牙、葡萄牙三國有深厚的歷史矛盾,在南北殷洲殖民地歸屬上有現實矛盾。
大明與奧地利、撒丁、普魯士,在墨洲的新殖民地的開拓上存在競爭性的矛盾。
大明完全掌控東西方貿易路線的意圖,也與泰西所有國家都產生了矛盾。
英國人利用這些矛盾,發揮自己長袖善舞的能力,成功組織了“反明同盟”。
在大明這個巨無霸敵人的威脅下,整個泰西第一次勉強團結起來了。
這場世界級的戰爭爆發之後,雙方都打的非常困難,基本沒有取得明顯的實際戰果。
但是泰西人卻有些驚喜,發現自己只要共同努力,竟然也能夠跟大明拚一拚,這助長了泰西民族思潮的抬頭傾向。
可惜終究是好景不長啊……
戰爭變成了消耗戰之後,泰西人就發現自己後繼乏力,而大明卻明顯還有力量沒有使出來。
於是,英國帶領的反大明同盟做出了決定,還是嘗試著議和吧。
面對大明這種敵人,打成平手就算是勝利了!
現在大明同意議和了,英國人又有點不太敢相信了,畢竟自己差點被賣了。
同時也擔心荷蘭、葡萄牙、西班牙不相信,這仨是真的被賣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