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特涅對英國的期待並不高。
就如朱靖垣說的那樣,英國未來的國王繼承人,是大明皇帝的皇子。
雖然他現在只是個孩子,還是第三代的繼承人。
但是它的存在本身,就已經直接將英國王室與大明皇室綁定了。
現在跟英國宣戰,基本上等同於向大明宣戰。
奧地利在戰爭開始之前,拒絕成為大明的藩屬國,等到本國真的陷入戰亂之後,再想要申請成為大明的藩屬國,大明很可能是不會接受的。
那時候接受奧地利的加入,相當於主動加入這場戰爭。
關鍵是這個選擇權在大明的手中。
無論大明皇帝是考慮大義,還是單純的考慮利益,都不會在奧地利人想要大明加入的時候加入。
但是英國被入侵的時候,如果防禦部隊真的扛不住了,國王可以提前傳位給外孫。
那樣英國就會直接成了大明皇子的國家。
這樣大明軍隊可以理所當然的,也已經不得不直接加入戰爭了。
這個選擇權和主動權在英國國王手中。
當然,英國國王這麽做,也相當於把國家送給大明,是基本上沒有條件的融入,大明也不算吃虧。
普魯士和露西亞人明白這一點,英國人自己也是完全明白這一點的。
所以普魯士會投鼠忌器,英國人也會有恃無恐。
如果沒有大明,泰西大陸某個國家,展現出了統一歐陸的姿態和能力,海外的英國人可能會想辦法干涉。
否則泰西大陸真的統一了,那海島上的英國人就會被邊緣化。
但是這個世界已經連接在了一起,歐羅巴和神州不再是孤立的兩個文明區域。
特別是已經有了大明這個無可置疑的世界霸權國家。
如果大明無意於繼續維持泰西大陸諸國之間的均勢,那英國人同樣也就沒有維持那種狀態的意義了。
注定成為大明皇子的國家的英國,永遠都不會被邊緣化了。
所以現在英國人的壓力是最小的。
他們其實完全可以坐看泰西大陸諸國打成一鍋粥。
現在奧地利想要拉英國人入夥,一起主動遏製普魯士的計劃,成功率是非常低的。
不過梅特涅反正都出來了,高低得去英國走一趟。
最起碼要確認英國人的態度,到底是不是要在那邊看熱鬧,到底願不願意趟這趟渾水。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出乎了梅特涅的意料之外……
梅特涅見到英國國王喬治四世之後,見禮打招呼之後說明了來意。
然後喬治四世確實表現的興致缺缺,但是英國王儲夏洛特公主卻表現出了很高的興趣。
夏洛特直接催促著自己的父王,接受了梅特涅的建議和想法,表示願意奧地利以及法國一起遏製普魯士。
梅特涅甚至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覺。
但是既然英國願意加入,那絕對是大大的好事。
所以接下來,梅特涅馬上和法國的外交人員一起,跟英國人討論具體的合作方案。
一天的忙碌結束後,喬治四世在王宮舉行了宴會,宴請奧地利和法國的外交人員。
宴會的自由活動的時候,喬治四世抽空忍不住問自己的女兒:
“夏洛特,我們這樣加入奧地利和法國的準聯盟,大明皇帝陛下那邊真的不會有意見嗎?
“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加入這種聯盟啊,現在的泰西諸國根本沒有人願意跟咱們英國作戰的。
“咱們好好過咱們的日子,看著大陸上打的頭破血流不正好嗎?”
夏洛特卻笑著跟自己的父王說:
“您老人家就放心吧,陛下他看的是實際,而不是名義上的行為。
“甚至於,我們加入這個聯盟的事情,就算是在道義和名義上,也不會讓大明難做。
“大明早晚都要插手泰西大陸的事情,現在放任普魯士和露西亞膨脹,只是為了方便以後的收割。
“到時候我們肯定也要配合大明,現在站到奧地利這一邊,就是以後下場的理由。
“甚至還能成為大明下場的一個關鍵理由。
“但是,我們英國真正下場的時機,跟法國和奧地利人不一樣。
“我們是要跟著大明走的。
“大明什麽時候開始參與了,我們才會跟著同步正式參戰。
“在那之前,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和您說的那樣,看著大陸上打的頭破血流。
“我們雖然名義上成了奧地利和法國的盟友,但是我們可以隻提供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
喬治四世恍然大悟了:
“只是在這個陣營裡面佔個位置啊,為奧地利人和法國人提供精神支持,加油助威呀……”
夏洛特微笑著頷首:
“是這樣的。”
喬治四世原本心中有些忐忑,現在就完全放松下來了。
接下來的幾天,梅特涅與英國首相和法國的外交官,再次一起返回了法國。
在法國簽署了一份共同保障彼此的獨立與自由的備忘錄。
內容其實很簡單,就是彼此互相保障對方的獨立,保障對方的領土和主權完整不受其他邪惡國家的侵犯。
如果其他國家,通過任何手段,向其中一方宣戰,另外兩國應該同時加入戰爭。
如果其他國際聯盟成員,通過聯盟渠道向其中一方發出戰爭威脅,另外兩國也要同時發出反製的戰爭威脅。
具體到目前的局勢,英國和法國需要通過聯盟渠道,向普魯士發送通告。
如果普魯士對奧地利宣戰,那英法兩國將同時向普魯士宣戰。
三國簽署了協議之後,很快就擬定了這份文件,通過正式渠道通告國際聯盟以及普魯士。
梅特涅本能的還想要去聯絡更多的泰西國家加入,但是卻被英國首相詹金遜製止了。
詹金遜的理由也非常的簡單和直白:
“這種互相保障的協議,只有擁有近似的足夠實力的國家,才有簽署的資格和意義。
“拉葡萄牙和丹麥這種國家加入也沒有什麽用。
“而且,我們主要針對的目標是普魯士,不包括普魯士東部的露西亞。
“所以露西亞的主要目標,仍然健在的挪威和瑞典,以及南方的奧斯曼,都沒有不要加入同盟。
“與此同時,這種協議雖然只是名為備忘錄,其實就是事實上同盟協議。
“這實際上是在打國際聯盟規則的擦邊球。
“如果加入的成員國太多,甚至是將整個泰西大陸的其他國家都拉進來,那大明可能就要下場干涉了。
“那可能反而會起到反效果。”
其實英國人還有一個內在的考量,那就是不希望有太多的國家共同與普魯士作對。
萬一普魯士真的被嚇住了,不敢對奧地利宣戰了。
那英國人不只是沒有樂子看,沒有辦法盡可能削弱大陸諸國的實力,關鍵是還可能影響大明的計劃。
梅特涅聽完之後,稍微考量了一會兒,就大致猜到了英國人的想法。
畢竟這個傳統攪屎棍的策略總是如出一轍。
梅特涅考慮了幾秒鍾之後,忍不住提出了有限的折中的建議:
“其他的國家可以不爭取,但是意大利仍如此必須要爭取的對象。
“意大利的實力雖然不如我們三國,但也可以算是中檔水平的國家。
“關鍵是,夾在普魯士、奧地利、法蘭西三國之間,它的位置太過重要了。”
詹金遜考慮了一會兒,覺得意大利確實沒有直接放棄的理由。
但是,詹金遜也沒有太過擔憂。
一來是意大利的實力有限,二來是意大利長期跟普魯士眉來眼去。
梅特涅想要去爭取,大概率是不會成功的。
於是詹金遜也沒有繼續堅持,只是表示了一下對意大利的不屑。
然後把理所當然的這個任務交給了梅特涅去幹。
梅特涅也只能自己接下這個活兒。
然後英國、法國、奧地利三國的外交談判暫時結束了。
英國代表返回本土,梅特涅帶著三國簽署的文件,再次去羅馬找意大利人。
與此同時,英國和法國對普魯士的通告,在泰西大陸上公開之後,再次把大陸的緊張局勢拉高了一個級別。
原本所有的政治家和普通人,可以直接預料的可能會發生的戰爭,就是普魯士和奧地利的戰爭。
這種事情在泰西人看來,甚至可以算是內戰。
但是現在英國和法國插入進來,就可能直接導致整個大陸的大混戰了。
另一邊的普魯士人,收到了英國和法國的反戰爭威脅通告之後,也是稍微有點慌張了。
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馬上召集了自己的主要大臣和參謀們討論。
威廉三世看著參謀長格奈森瑙和首相施泰因:
“英國和法國的公告,意思是就是他們會保障奧地利的安全,我們對奧地利宣戰就意味著對他們宣戰。
“關鍵是為什麽,法國人的做法還可以理解,他們應該已經意識到與我們的戰爭風險了。
“英國為什麽要插入進來?
“無論是看利益還是看道義,英國人都沒有必要參與大陸戰爭啊。
“當然,對於我們來說,最關鍵的問題還是,英國人和大明之間的這層特殊的關系。
“如果我們對奧地利宣戰之後,英國真的加入了戰爭。
“那我們與英國進入戰爭狀態,是否意味著同時與大明進入了戰爭狀態呢?
“所以我們目前的作戰計劃,是否應該根據這種局勢變化,再次做出針對性的調整呢?
“是否仍然要在一個月的時間結束後進攻奧地利?”
格奈森瑙和施泰因收到消息後,就已經開始考慮這個問題了。
現在兩人對望了一眼之後,施泰因首先說明了政治層面的考量:
“臣以為,英國加入法國和奧地利的陣營,目的可能僅僅是為了佔一個道義上的名頭。
“也可能是英國人攪合大陸局勢的本能導致的習慣性的做法。
“他認為奧地利承受不住我們的進攻。
“認為我們和露西亞能夠改變大陸上的相對均衡的局勢,所以他們要加入相對弱勢的一方維持平衡。
“與此同時,大明方面的問題,我們暫時不需要考慮。
“英國與大明的關系的橋梁,是他們的王儲和大明皇帝的孩子。
“關鍵是,他們的關系並不是正式的婚姻關系。
“嚴格意義上講,英國與大明之間,並沒有任何直接的公開的的合法關系。
“更重要的是,是否利用英國與大明的這種關系,選擇權在於英國人,決定權在於大明。
“除非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英國人應該也不會拉大明下場。
“因為那基本上意味著英國要放棄獨立身份,正式要成為大明的一個藩屬國了。
“喬治四世沒有受到足夠的壓力之前,是不會放棄現有的絕對權威的。
“與此同時,我們與英國人之間,也很難實際的爆發戰爭。
“在我們實際吞並奧地利之前,英國人都沒有直接下場參戰的理由和需求。
“不過我們應該馬上安排外交人員,去聯絡露西亞人,提議簽訂類似的備忘錄或者說是同盟。
“同時去找意大利人,給他們開出更好的條件,務必把意大利人拉過來。
“可以承諾,亞得裡亞海沿岸的土地,以及法國在地中海的土地,全部讓給意大利人佔有。
“就算是意大利無法在戰爭中主動發揮作用,只要卡在法國人和奧地利人中間,就能夠起到巨大的實際作用了。
“向露西亞人建議,拉意大利進入我們的同盟。
“意大利人的戰鬥力在泰西不算墊底,同時所在的位置足夠險要,露西亞人應該能夠理解它的意義。”
施泰因說完之後看向了格奈森瑙,格奈森瑙馬上說明了戰爭層面的規劃:
“如施泰因閣下所說的情況,我以為我們沒有必要改變對奧地利的戰爭計劃。
“甚至還應該更加的積極主動,盡可能的在戰爭爆發之後,用最快的速度擊潰奧地利。
“不過在法國方面增兵的計劃,卻要盡可能的加快速度,也要加大力度了。”
威廉三世聽完之後稍微沉默了一會兒,就直接點頭接受了文武兩方面的說法。
然後按照兩人的建議,下達了一系列的命令。
安排外交人員去意大利和露西亞,同時加快調兵遣將的速度。
並直接下令,正式以出兵奧地利,統一德意志的名義,加大動員的規模,同時向國內發放國家債券。
同時向各個銀行增加貸款的數額,為戰爭做更加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