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平安傳》第三百二十章 天涯若比鄰
  老百姓對官府的軍政大略並不知曉,只是通過各種傳聞和流言在議論,不過洞庭湖南發生的一次十幾萬人規模的大戰是掩蓋不住的,湖廣中部因此風聲鶴唳流言飛起。

  這時從揚州派到湖廣巡按的禦使楊四海來到了嶽州,讓嶽州官場更加擔憂。嶽州士林本來就有種說法,逆賊可能意在長江,長江沿岸重鎮的危險就在眼皮底下;現在一省巡按別的地方不去,偏來嶽州,不能不讓官吏們多想。

  剛到湖廣的巡按禦使楊四海,名鄰字四海(取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之意),南直隸人士,永樂二十二年甲辰科二甲進士。大明朝自洪武到永樂三朝進士人數很少,相比一個人口約兩億的大帝國來說人才遠遠不夠,前期進士只要不出意外都是前途量的。果然四海初授京師科道,幾年後的現在就有了巡按湖廣的機會。

  進士被派到翰林院編修重要典籍、或者做地方巡按都是平步青雲的前兆,比如當初楊士奇連個秀才功名都沒有完全是白丁身份就參與過修編

  四海忙問何故。

  男主人便道:“官府有許多賢士能人,不是明擺著的事兒麽?就眼下湖廣兵力折損的情形,嶽州極難守住;水軍也不能呆洞庭湖,否則逆賊佔有嶽州後將湖口一封,水師在洞庭湖是翁中之勢,哪裡去要錢糧補給?水師擺在長江,一是順水東下湖廣治所武昌,二是逆水上荊州。逆賊畢竟是謀反,朝廷定會布置大軍收復失地,待王師到來,要收復江南,必聚兵荊州以為根基;因故朝廷此時不保嶽州,定要保荊州得到反攻的據點……老朽去荊州眼下是可靠的。

  要是荊州也要丟掉,那便去不得武昌了。相比之下襄陽則更加穩靠,您問為何?襄陽那是湖廣到河南南陽的前哨,南陽什麽位置,中原之門戶。逆賊要攻襄陽,是馬上就有逐鹿中原的勢頭了,且不說他們有沒有那能耐,朝廷能讓他們染指中原?”

  閑談了一番,楊四海等人在船上喝完一盞茶,也不多留。上到江岸,隨同的官員說那匹夫白丁沒什麽見識,也就是高談闊論懸吹噓。楊四海卻不讚同這種說法,他說道:“對於本地縉紳富人,治亂形勢事關身家,他們的說法多少是有其道理的;而且這種人結交甚廣,看法多經三朋四友篩選,聽其一言,等同聽到了民間江湖許多人的言論。”

  眾官不以為然,不過也不想和禦使反著爭辯。

  楊四海在各處轉悠了一大圈,這才要去視察城防、往來公文諸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