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平安傳》第八十八章 老臣欲歸而不得
  羅么娘幫張寧出了個主意,戲班子由她先帶回去來一個“先斬後奏”;然後叫她爹邀請同僚聽戲時把張寧一起請過去,讓他們有個見面的由頭見上第一次,以後開始來往就會變得自然而然。

  等那些戲子進了楊家,楊士奇聽說了這事兒,立刻就明白了個大概。不過他表現得不置可否的樣子,倒讓羅么娘有點著急,一個勁在他面前說張寧的好話。楊士奇摸著胡須微笑著聽她說話,依舊不表達自己的態度。

  楊士奇不是一個會被別人左右自己想法的人,任你說出花來他心裡自會有數。當今天子那麽重用楊士奇、太子也把他當國士看待,不是沒有道理;朱家父子倒不是因為喜歡楊士奇這個人,實際上楊士奇從來不去討皇上的歡心,有時候他覺得不好的事如論如何也不讚成,當時皇帝會有點生氣,可每每氣消了都會發現楊士奇的話真的不錯,聽士奇的能解決問題……這樣時間一長,洪熙帝凡事總要問楊士奇的看法,如果楊士奇不同意,天子就會多想幾遍。

  當然楊士奇也不是那種直接罵皇帝背德的言官,和所謂的“直臣”又有不同。除非皇帝拿不定主意,確實想聽聽別人的意見,這種時候他才會說出自己的見解並堅持到底;如果天子已經下旨了、已經決定的事,他是不會去對著乾的,私下也從不說上頭的好歹。這樣一個務實而有品行的大臣、又是朱高熾的東宮故吏,遂被朱家父子當成一塊寶。

  對上的態度是這樣。但他對下就不會那麽縱容,比如對羅么娘的兒女親事,會有自己的主見……本來羅么娘也很敬重她爹,楊士奇的看法對她影響很大,或許發生矛盾時根本用不著楊士奇強行干涉,她也會聽的。

  羅么娘說了很多好話,用非常期待的目光看著他:“爹,成不成你就給句話嘛!”

  “我沒見過張平安,只是有所耳聞一些他的事,你讓我說什麽?”楊士奇頓了頓,又問,“那戲班子花了他多少錢?”

  羅么娘一下被問住了,不好意思地說:“這個我真不知道,不過他說戲曲是他寫的,自家搗鼓的東西應該花不了多少。”

  “叫那戲班子裡的人過來問問就知道了。”楊士奇道。

  羅么娘不解道:“這種細枝末節爹幹嘛親自去過問?”

  楊士奇笑道:“瞧人可不是細枝末節,一個人要會做事定然先會做人。何況你談婚論嫁,以後得跟他過ri子,暫不說能不能過得風光,少吃些苦頭少些顛沛流離總是好……”

  他說著說著笑容裡便露出一種滄桑之感來,好似想起了自己的母親大人,帶著個兒子在羅家的生活,酸甜苦辣嘗得不少。

  羅么娘便依了楊士奇的話,出門叫人去傳了兩個戲班子的人過來。一個領班年紀比較大,其實在戲台上旦角生角才最重要,在戲班子裡也比較有地位,不過這些戲子多是一個家庭成員為主,年紀大的輩分高;另一個是個後生,自稱是領班的女婿。

  楊士奇穿著灰棉襖,但架勢看起來很有身份,連張家那官的“未來夫人”也站在他旁邊,可能是這家的家主,那領班的老頭就跪地說話,另一個人跪著問安。

  楊士奇和藹地叫他們起來,委婉地問他們的身價。不料領班的老頭口氣不小,說出來嚇了羅么娘一跳:“在南京時就有人出五千兩買咱們一套班子。”

  羅么娘當即就一臉不信地提醒他:“好好說話!”

  這時一個奴仆的價格和一匹馬差不多,十幾個人能值多少,加上樂器戲服道具等物,一二百兩就了不得!難怪羅么娘覺得是天方夜譚……(五千兩大約相當於現代三四百萬塊,放哪兒也不是筆小數目。)

  那領班正se道:“小的哪敢說胡話誆您?《牡丹亭》的曲出自‘曲中謫仙’蘇公子之手,傳言蘇公子耗時數年一心求南北曲之突破,一朝面世便被封為最時興的‘蘇腔’,自成一派。而咱們這個班子是第一撥會唱蘇腔的人,又是南京城新起之秀顧寒何許人?江浙最富最有才的四大公子至今未見過她的真面,四公子求見尚且不得,況凡人乎!小的不是說大話,就算以後有班子學會了蘇腔,也肯定唱得沒咱們好!咱們《牡丹亭》戲班就這來頭,幾千兩還不值?有人要出五千兩尚且沒買成,說不定身價不只這個數。”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