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第1036章 大帥,何不稱帝?
  第1036章 大帥,何不稱帝?
  汪喬年沒來得及自殺,就被李自成抓住先割了舌頭再砍下腦袋掛在旗杆上的消息,迅速被散播到河南各地以及開封城內。

  李自成對大明所謂的督師,只有兩個是極為忌憚的。

  一個擒獲高闖王的盧象升,但是他死了,那就無所謂了。

  還有一個就是一直追著他打的洪承疇,現在他在關外和韃子對戰,李自成希望他能死在關外。

  這樣無論大明再派出什麽督師來,他都不會害怕了。

  而李自成也終究是做到了賀今朝的地步,河南各地守城官吏紛紛棄城逃亡。

  “河南百姓”往河北山東等地逃走,晝夜不歇。

  李自成這次圍攻開封的戰術仍然是“圍而勿攻,持久必克”。

  他把部隊扎營於城西大堤外,離城僅十裡,他乘城內人心動亂之機發動宣傳攻勢,用弓箭向城內射人傳單。

  傳單上寫著李自成的文告,題目是《奉天倡義文武大將軍李示》。

  “丁啟睿、左良玉俱被本營殺敗,奔走四散,黃河以北援兵俱絕。

  爾等遊魚釜中,豈能當活!
  可即開門投降,一概赦罪紀功,文武官員照舊錄用,斷不再殺一人。

  倘若罪重深孽仍舊延抗,本營雖好生惡殺,將置爾等於河魚腹中矣!”

  但是周王卻不認輸,拒不投降,不僅再次拿出銀子,還連連向朝廷求救。

  崇禎為了解救開封,保住周王宗室,聽從楊嗣昌的建議,從詔獄裡把侯恂給拎出來了。

  侯恂原為大明戶部尚書,在詔獄裡待了七年,他爹死了,被崇禎放出去奔喪,幾個月後回到京師繼續蹲監獄。

  如此方顯大明“法制”的人性化,

  主要因侯恂曾有恩於左艮玉,左良玉十分感激。

  崇禎將其從獄中放出,是想利用他與左良玉的特殊關系,控制驕橫的左良玉,鎮壓闖王李自成。

  可當侯恂了解如今天下的形勢後,他對於前景十分的悲觀,傾向於朝廷放棄河南這個糜破之地。

  就如同因為賀今朝勢大,放棄山陝之地一樣,任由錘匪鬧騰去唄。

  反正朝廷如今也收不回來,莫不如專心對峙遼東戰事。

  那皇太極必定不會支撐太久,然後洪承疇率領得勝之師回來,李自成就只剩下狼狽逃竄的結局。

  他到任後,提出放棄河南。

  侯恂主張朝廷下令保定巡撫楊進、山東巡撫王永吉防守黃河以北。

  鳳陽巡撫馬士英、淮徐巡撫史可法南遏江淮。

  錘匪賀今朝塞潼關,指定不會讓旁人跑進他的地盤,可以當做我大明的助力。

  臣率左良玉固荊襄!

  以這種戰略來斷截李自成的奔逸之路,使百萬農民軍久居河南因糧餉不足,而被困死於赤地千裡的中原。

  然後他率左良玉等軍從湖廣北上,假裝李自成的人馬去攻擊潼關,惹怒賀今朝率錘匪東出,夾擊被困在河南的闖王,戰而勝之。

  我大明也可坐山觀虎鬥。

  按照目前的情報而言,賀今朝的山陝之地正在遭災,他佔據窮困的河南沒什麽利益。

  既是借刀殺人,也是驅狼吞虎之計。

  侯恂的說法盡管不無道理。

  這一戰略能否奏效,另當別論。

  但在楊嗣昌之後,能夠提出進攻農民軍方略的實屬少見。

  侯恂算是一個有頭腦的總督。

  因為他認為賀今朝勢大,絕不可能坐視李自成做大,指定在他未曾崛起之時摁死李自成。

  ,但崇禎從全局考慮當然不會放棄中原腹心之地,且對他這一方略置之不理,嚴令侯恂調左良玉向開封靠攏。

  崇禎才不相信賀今朝會幫他平定叛亂,今年朝廷可沒有什麽議和銀子再給錘匪了。

  即使國庫裡有銀子,他也在通過吳國俊小規模的整訓士卒,支撐洪承疇的對外戰事。

  只要洪承疇能夠在關外打勝仗,回來之後便能對付各地流寇,獲得足夠的力量,對付盤踞西北的錘匪。

  崇禎早就堅定信心,為此他不惜忍辱負重,還學會擺爛了。

  所以皇帝的命令不可謂,特別是剛出獄侯恂想要表現好,他隻好調左良玉。

  左良玉先派五千人作他的護衛,並稱三十萬大軍隨後就到。

  侯恂知道左良玉是讓他難以解決糧餉的三十萬大軍來推拖,隻好作罷。

  人情這種東西用用就完了!
  左良玉早就看透了,就算救命恩人來了,左良玉都不會再如實的幫大明皇帝做事。

  如此便讓崇禎的打算落了空。

  領導夾菜我轉桌算得了什麽?
  關鍵他們還得用得著我!
  什麽他媽的恩情,我給你五千人幫助,就已經很棒了。

  左良玉因為朱仙鎮一戰,精銳損失慘重,剩下大多都沒有什麽戰鬥力的士卒。

  就算是打李自成,他也沒有以前的實力了。

  侯恂所能調用的只有山東總兵劉澤清和河南總兵卜從善兩支部隊,根本無力解救開封。

  開封被圍已近兩個月,城中糧食缺乏。

  侯恂力圖接濟,令在黃河北岸的劉澤清以五千人偷渡黃河,結營大堤上,修築甬道,運糧接濟。

  但劉澤清軍渡河之後受到闖王隊伍的猛烈攻擊。

  經過激戰,官軍未能立足,逃回北岸,士卒淹死甚多,援救開封計劃失敗。

  開封形勢岌岌可危。

  朝廷派出禦史監軍,分頭監督各鎮兵馬馳救開封。

  然而各鎮將領鑒於朱仙鎮的教訓,諸軍皆屯河北,不敢前進,作壁上觀。

  開封孤城外援斷絕,巡撫高名衡下令“搜糧”。

  不擇手段把城內僅存的糧食搜羅到手,以供軍餉,保證士卒能夠吃上飯。

  至於百姓,不重要了。

  於是開封“十室十空,人始相食”。

  百姓摘樹頭青,買藥中餌,刮樹皮為羹。

  或剜草根,搜糞中之蛆,撈河中餌魚小蟲。

  以及皮膠、故紙、漲棉、水草之類。

  無不入口,以延續自己的生命。

  這個時候周王有銀子也不好使了,糧食才是硬通貨!

  水草每斤賣價白銀一兩,人肉每斤白銀五兩!

  屋上瓦松每斤二百錢,水坑中小紅蟲每斤八百錢。

  馬肉每斤白銀數兩,一匹馬可賣銀千兩。

  開封城內一片蕭索景象,白晝行人斷絕,鼠雀全無。

  城中餓死者十之二三,屍體都留不下。

  銀滿一杯,才給米一杯。

  豪家私自向老兵謀求吃食。

  因為城中老兵有米,更有肉。

  他們私下屠人當做牛肉賣。

  地獄在人間的景象再次重演。

  在這種困境下,有人向巡撫高名衡獻計決河灌城。

  理由是河決則賊可盡,而水不入城。

  水淹城外的闖賊,同時讓人築羊馬牆,更何況開封城城池堅固且城高,可以擋水保城。

  自古水火無情,此計一旦實施,闖賊定然後撤。

  黃河北岸的援軍也主張衝決黃河大堤,可以衝決在黃河故道上的李自成老營,可解圍城之急。

  總之,讓他們過河營救再和闖賊拚殺,那是不可能的!
  於是巡撫高名衡、推官黃澍和巡按禦史嚴雲京正式決定“決河灌城”,鑿開了朱家寨口大堤。

  李自成發覺後,立即將部隊轉移到高地,並準備不少的船隻。

  他決定以牙還牙,派民夫數萬人,鑿開馬家口大堤。

  你想水淹我?
  我索性還要水淹開封城呢!
  這時適逢大雨連旬,黃河水位陡漲兩丈。

  洪水越過堤岸,朱家寨口、馬家口一起決裂,洶湧而出,聲聞百裡。

  洪水奔騰而下,直衝開封城,新鑄造的羊馬牆根本就擋不住洪水。

  水從北門人,穿東南門出,流人渦水。

  整個開封城頓時淹沒在一望無際的洪水之中,積水深達三丈余。

  官舍民居全部遭滅頂之災。

  水面上只剩下鍾樓、鼓樓、相國寺屋頂,周王府紫禁城屋頂。

  城中百姓有男女幾十萬,跑出來的僅有數萬人。

  這數萬人主要包含周王及其宮眷侍衛,還有各類官員、士卒以及城中豪紳。

  全都是:肉食者!
  反正掘開黃河的事情,官府又不用先普通百姓宣貫,他們知不知道沒什麽區別。

  當然闖王的人馬也被大水衝走了萬余人。

  砸了!

  這場仗,雙方全都他媽的玩砸了!

  開封城內一片汪洋,李自成站在船頭上仔細觀察。

  牛金星等人認為短時間內洪水不會退卻,更何況洪災過後定會有大疫。

  此地已經不適合作為奪取天下,稱王稱帝的地點了。

  李自成的船隻劃出了開封城。

  待到河南的消息接連不斷送到賀今朝的手中時,他已經做好了東征的準備。

  因為各地都被砸的稀爛,正是好時機,他們這些工具人終於沒讓賀今朝失望。

  中原李自成在大發神威。

  遠在遼東的皇太極因為與崇禎議和之事被放了鴿子,更是大怒。

  畢竟他放了馬紹諭等使者回去,如此長的時間,根本就沒有見到回信。

  皇太極已然感覺自己被“城中癡兒”戲耍了,更是大怒,勢要攻下松山,砍了洪承疇的腦袋,叫人給崇禎送去!

  賀今朝則是在府衙內,宴請自己麾下的大將。

  “大帥。”劉二虎笑呵呵的坐在一旁,拍著自己的胸脯道:

  “好久未曾打仗了,這次還得讓我當先鋒。”

  “那可不行。”高一功連忙笑道:
  “二虎,這次怎麽也輪到我打頭陣了,否則我不是白在西邊天天吃沙子了嗎?”

  “大帥,先鋒這活計非我不可!”

  早就是獨眼的劉宗敏放下酒杯道:

  “這些年我鎮守太原,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眼看著兄弟們都外出建功立業,我卻龜縮在城中。

  無論是大同,還是山西巡撫許鼎臣,都不足為慮,攔不住大帥入主京師的路。

  所以這次,得輪到我來了吧?”

  “我還一直鎮守長城呢。”田虎當即嚷嚷了一聲:“上次蒙古人見機快,主動低頭,沒打成。

  這次大帥調撥五千蒙古騎兵,我自是可以領著他們當先鋒,你們都不會說蒙語。”

  趙達倒是不爭不搶,因為他知道賀今朝重視火炮,此番出征定然會帶上他的。

  賀今朝看著幾個將軍們吵作一團,放下手中的酒杯,從一旁拿過一個盒子,晃動了一下。

  劉二虎等人皆是停下來看著賀今朝。

  “大帥,這是何意?”

  “你們個個都是人才,都是我的愛將,那接下來就看誰的運氣好。”

  賀今朝搖晃著手中的盒子道:

  “我始終相信運氣也是實力的一種,誰抽到先鋒這個紙條,誰就當先鋒,公平公正,概率一樣。”

  劉二虎舔了舔嘴唇,運氣這事他最不相信了。

  但相比於其他人作戰受傷,就他一直沒怎麽添新傷。

  “大帥,我第一個來。”

  幾個將軍全都停下筷子,看著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劉二虎伸出手,從裡面捏了一張紙出來,打開一看,白紙。

  “大帥?”

  “沒中獎,下一個。”

  沒走第三個人,便是高一功抓到了先鋒紙條,他忍不住站起身來對著幾個人笑道:
  “諸位,承讓承讓!”

  這種靠運氣的事,誰都沒法子。

  “老黨,這次還是你看家。”賀今朝把手裡的盒子扔在一旁囑咐了一句。

  “大帥放心。”

  黨守素連忙應了一聲,相比於其他人,他在軍事方面不是很突出,但是要整治地方,安撫人心,還是頗有手段的。

  “回頭問問許鼎臣有沒有心思投降,不投降就把他趕走,雁門關我要攥在自己的手裡了。”

  賀今朝對著黨守素說了一句,籌謀了這麽久,也該讓天下人再次唱響錘匪的名頭了。

  “是。”

  黨守素表示明白,畢竟大帥前期在山西取得如此快的進展,主要還是得益於許鼎臣的“輔助”。

  所以才願意留他一條命!

  “大帥,何不登基為帝?”

  劉二虎見沒搶到先鋒的職位,又提出一個新問題。

  “就是。”

  聽到當皇帝這件事,幾個大將皆是有些興奮。

  畢竟想當年大家都是窮小子,可突然之間自己的老大就能當皇帝,他們也可以榮華富貴,名留青史。

  誰不想更進一步啊?

  聽到這話,賀今朝也是頷首道:“等我此番領兵打下南京,再來昭告天下人!”

  “好。”

  “哈哈哈。”劉宗敏等人忍不住拍桌子叫好。

  至於什麽餐桌禮儀之類的,這幫反賊通通都沒有這種覺悟。

  現在他們隻覺得高興!
  “大帥若是稱帝,還建立什麽國號?”

  到底是黨守素這個私鹽販子守衛後方的時候多讀書,才問出了這麽一個關鍵問題。

   國號我還沒有想好,有出主意的沒,讓我參考一下。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