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未亡人
當燕王喜想著怎麽死的時候,一個女人卻在想著怎麽活。。
趙府。
曾經的趙王后,現在的趙夫人已經換上了一聲喪服,在她的面前,擺放著一個木盒,正是盛放著趙王偃人頭的盒子。
經過特殊藥液的處理,趙王偃這顆早已不再新鮮的頭顱此時已經栩栩如生,只不過,內部卻是早已變成了空洞。
“大王,當時你留下我獨自逃命,不會想到,在今天,活著的會是我,而死去的卻是你吧?”趙夫人看著趙王偃的人頭,卻沒有多少哀切。
曾經的感情在已經在過去七年多的時光被完全磨盡了。
“大王,你放心,我會讓伱入土為安的,這算是我對你當年從那個地方帶出來的恩情最後的一點償還吧,而且,秦王會為你報仇的,殺害你的人,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秦王他對於大王你,對於我,實在是有著天大的恩情,我們應該懂得感恩啊,你說,是不是啊,大王?”趙夫人說著露出了一絲輕笑,這一絲笑容正對著趙王偃的人頭,處處透露著詭異的味道。
“大王已經不能報恩了,但是我還可以,為了大王,我應該替大王償還了大王所欠下的這份恩情,向來大王你也是這麽覺得的吧?”趙夫人訴說著,仿佛面前的人頭真的能夠回應他一般。
“大王,你盡管放心,我一定會為你償還了秦王的這份恩情,只是······”趙夫人說著露出了一絲遲疑的神色。
很快,在趙夫人的眼神中的這份遲疑之中,升起了淡淡的羞澀,“我會以大王想象中的那種方式來替大王報恩,想來,這一次,大王你一定不會再怪罪我了吧?想來,這一次大王不會不同意吧?”
“大王不會不同意吧?”趙王后說著已經從跪坐之中站起了身,嬌好的身段在一聲喪服之下,莫名的流露出一番別樣的風情。
“大王,我要去替你報恩了,這一次,你一定不會怪我,你又什麽資格怪我?你應該感謝我才是,若不是我,你的這顆頭顱怎麽可能看到我,你的這顆頭顱還不知道會被丟在什麽地方,你有什麽資格怪我。”趙王后說著頭也不回的走向了屋外。
留下來依舊保持著臨死前的震驚而雙目已經圓睜趙王偃的頭顱,在那早已經失去了任何神采的眼睛前,趙夫人一步一步走向了屋外,走向了府邸前院的大門,在那裡,已經停靠著一輛馬車了,而馬車的朝向正是位於北面的鹹陽宮。
鹹陽宮之中,作為秦國左右丞相的呂不韋與荀況早早的就來到了這裡,今天,在這裡,將決定數位秦國新郡守的名單。
隨著趙、魏、燕三國的覆滅,在三國故地之上設置郡縣,對於秦國上下來說,已經成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在趙國故地之上設置郡縣,應該考慮到七年前佔領的趙國北境領土,將其視為一體,在根據山川地形,人文風貌,將其分成數郡之地。”荀況對坐在上首位置的嬴政說道。
荀況,曾經在趙國的北境之地充當行政官數年之久,對於趙地的了解,還要在呂不韋這位曾經在趙國闖下了諾大名氣的大商人之上。
畢竟,當年呂不韋在趙國之時,出於行商的目的,所結交的都是趙國的上層人物,對於趙國真正的風土民情,雖有了解,但如何能夠與曾經利用數年的時間專門從上相關方面研究的荀況。
“右丞相認為趙國之地,當分成幾郡?”呂不韋問道。
對於今天劃分三國之地的事情,呂不韋很清楚其中真正緊要的東西是什麽,因此,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他很低調。
“自北境向南,可分成雁門郡、代郡、廣陽郡、恆山郡,巨鹿郡、以及包括趙都在內的常山郡(本應該為HD郡,可惜打不出來,只能用常山代替了)在內的六郡之地。”荀況說道。
“六郡之地,倒也合適。”呂不韋翻閱著腦海中的趙國輿圖,對於荀況的提議很快就形成了一個清晰的認識。
“燕地,兩位丞相可有什麽建議?”嬴政對於荀況關於趙地的劃分沒有發表意見,而是問起了魏國的事情。
“燕國,有點麻煩,其薊城地區人口稠密,若是將其設為一郡,則這個郡的人口要超過五十萬,實在是太大的一點,非是一郡之才能夠治理的。”呂不韋說道。
對於燕國,呂不韋了解不多,但荀況對於燕國的了解同樣也不多。
“燕國,薊城地區設郡右北平,其它的地方依舊按照燕國的舊製郡縣。”嬴政道。
“大王,那遼東郡,是否要派一將軍鎮守?”呂不韋提醒道。
燕國,地處北境,西部與狼族接壤,除卻狼族之外,在其東部,也即燕國遼東郡,還有諸部胡人,在這樣的地方,若是將其當作內地的郡縣視之,那絕對是要出事的。
“衛莊就在燕國,可由他出任遼東郡郡守之職,同時將遼西地區並入遼東郡,如此遼東郡就有著足夠的地量對諸胡部落進行力量的打擊,進而將那些化外之地收歸我秦國所有。”嬴政道。
遼東郡之外的地方是什麽樣的地方,對於這個世界的來說或許還很陌生,但對於嬴政來說去,卻是再熟悉不過了。
東北,高麗,懂得都懂得了。
“衛莊,縱橫家傳人,倒也合適。”呂不韋應聲道。
由嬴政開口,呂不韋自然不會多說什麽,況且,遼東那般一個邊緣之地,也確實是縱橫家的用武之地,畢竟,如今的天下,在秦國的強力鎮壓之下,實在是容不得縱橫家的縱橫捭闔了。
但是,在長城之外,還有這更為廣闊的天地。
“再有就是各郡的郡守人選,今天要拿出一個名單來。”嬴政說道。
“郡縣雖多,但核心之處當有三處,以薊城為中心的右北平郡,以趙都為中心的常山郡,以及以大梁為核心的碭郡,此三郡的郡守人選必須慎之又慎。”荀況道。
“兩位可有合適的人選?”嬴政問道。
“臣有一弟子,名為李斯,當年臣在趙地任職之時,就在臣的身邊充當副手,精通法家之術,有對趙地風俗極為了解,可謂常山郡郡守。”荀況道。
“李斯?”嬴政沉吟道,似乎是在思考荀況的提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