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杭白菊
方幸大喜,連忙磕頭謝恩。
葉雅茗帶著方幸去了一趟正院,把她將方幸提為管事的事告訴了葉崇明。
葉崇明自是沒意見,還因為周祥的事,他對葉雅茗那是滿眼的慈愛,不要說葉雅茗提一個方幸做管事,便是想要周祥、孟吉、李富過去做她的手下,他都二話不說就同意。
況且,葉雅茗的要求一點兒也不過份。
葉家宅子裡,除了李富這個管家,各院也有內管事和外管家。內管家自然是婆子,幫各房主母打理自己房頭的事務。外管事主要是跟老爺出門,替他處理一些生意上的事。
大房、四房都有外管家,但二房、三房卻沒有。
三房自不必說,二房的葉鴻盛覺得自己整天呆在茶廠裡製茶,沒什麽生意上的雜事需要處理,白帶著個人跟在身邊,領著比他的貼身小廝還高的工錢,卻沒什麽事做,那不是浪費嗎?
於是他就乾脆沒要外管事。
現在葉雅茗提方幸上來做二房的外管事,誰也說不出什麽來。
至於方幸是跟在葉雅茗身邊做事,還是跟在葉鴻盛身邊,那都是二房自己的事。只要葉鴻盛沒意見,那就沒任何問題。
“茗兒,菊花茶咱們是不是可以賣了?”葉崇明問道。
葉鴻盛是中秋前夕把菊花茶帶回來的,現在中秋已過了一個來月了,桂花茶早已賣光,新茶具要等著智能大師那邊造勢,還要出設計畫,再讓窯口燒製,需要點時間。
照著陸觀弈的計劃,茶具最好是過年時再賣。到時候智能大師這邊已經擺過兩三次茶席,這個風氣已傳到京城去了。等年前他跟齊霽去京城把這股風再吹大一點,葉家的集香樓傳出風聲,說有大量新茶具,不愁茶具賣不出去。
陸觀弈和齊霽與葉家的合作,跟孟呈煒想跟葉家合作不同。陸觀弈和齊霽的身份擺在那裡,他們就算要從商,也得把名頭掛在別人的名下,或是放一戶心腹下人或門客出來頂這個名頭;或是直接找一戶商戶扶持。
當初談合作的時候,葉雅茗讓葉崇明別提這個問題。如果陸齊二人找人頂名頭,葉家就隻管拿分紅就是。葉雅茗的製茶手段層出不窮,並不擔心葉家在合作中淪為附庸。
可喜的是,陸齊二人根本沒別的想頭,直接把生意全放在葉家名下。
這其實於他們是好事。一來可以借用葉家茶業原有的名聲,不必另起爐灶。尋找合適的人來經商,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兒;二來只要想保密,他們跟葉家的合作外人很難知道,也就不會有人拿這件事來做文章。
以後陸觀弈要進朝廷做事,齊霽要參加科舉,都不會有半分影響。
而葉家呢,除了得到更多的分紅,還能名聲大噪。有兩人的扶持,尤其是背後如果有太子參與,葉家當上皇商都有指望。
這於兩方都是極有利的事。
不過茶具是合作的項目,菊花茶不是。家裡資金緊張,過年得給齊知府和各處關照葉家的人送禮,給掌櫃、夥計發紅封,給家裡下人發錢、添置新新,這都需要錢。
葉家家大業大,每年賺的銀子不少,但花的也厲害。能留下來成為積蓄的並不多。某年賺得多了,便想再弄個什麽名目來,再把它投資出去,或買田地茶園。總之,手上留不住什麽錢。
葉崇明可不就把目光放到了菊花茶上?
葉雅茗點點頭,笑道:“當初放出桂花茶,就引來了各方覬覦。當時跟陸公子、齊公子的合作還沒敲定,樹大招風,根基不穩,這菊花茶自然要緩一緩。”
“現在是時候把菊花茶賣出去了。秋天乾燥,正是喝菊花茶的時候。不過在賣之前,您先定製一批包裝的紙袋,上面寫上‘杭白菊’三個字[注]。”
葉崇明開始沒理解,皺著眉頭望著葉雅茗,旋即他眼睛一亮,一拍扶手道:“好主意。”
寫個“杭白菊”,就表明這菊花是臨安所產,大家自然而然就以為是葉家田莊所出。他們要派人去打探,也只能去葉家田莊。
偏葉家的田產還不止一處,葉崇明還可以讓莊頭和莊戶說些荒話,放個煙霧彈。如此,就能把他們弄得暈頭轉向,不會往桐鄉那處想。
要知道桐鄉的花農是自由身的平民,就算葉鴻盛跟他們簽了契約,定了明年的菊花,但只要另有買主出更高的錢,並且願意承擔毀約後的一切費用和後果,沒準那些花農就改弦易轍,把菊花賣給別人了。
現在把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葉家田莊上,就不怕菊花的源頭被人端了。
“不過這也不是辦法。”葉崇明道,“這菊花,還得咱家自己田地裡出產才好。”
葉雅茗默了默。
這就是小農社會和現代社會商人的區別了。
小農社會的商人,會花大量的金錢來買田產,賣出的東西出產於他們自己的田地裡,這讓他們心裡感覺很踏實很安心。
就比如葉家這裡,要不是茶山上的茶園已被瓜分一空,且那些散的園戶每年靠著茶園裡的出息就能過得不錯,不願意賣茶園,零星購買沒有任何意義,否則葉崇明肯定會花大量的錢財去買更多的茶園。
有了自家的茶園,每年春茶預訂時就不用被人卡脖子,也不擔心被人把園戶搶走了。
但這樣做生意就只能是小打小鬧,把資金全都綁在了田地上,以至於做生意時資金不夠,想要進一步把生意做大都不行。當初清末徽商衰敗下去,沒能進化為資本家,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小農意識。
但身在小農社會,重農抑商的政策使農本位的觀念根深蒂固,這不是葉雅茗能改變的。
她只能幫出個主意:“‘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氣候不同、土壤不同,種出來菊花,味道也就不一樣。既要種菊花,不如在桐鄉買地種植。那裡的田地價格可比臨安城周邊的便宜得多。”
注:杭白菊本產自桐鄉。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汪裕泰茶莊東家汪自新把菊花茶賣到南洋大為獲利。為防他人截胡,他在包裝上寫上“杭白菊”字樣,讓人誤以為是杭州所產,徹底迷惑了競爭對手。“杭白菊”由此而得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