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鐵道系統
唐怡看著火車這簡單的造型,問道:“就是這個東西每次冒出濃煙,咣當作響?”
她是非常難以接受,大宋投入幾十億貫錢,僅是她審核過的皇室撥款就有十多億貫,太學院幾萬名學者,天下幾十萬工匠,上百萬軍民,群策群力就研究出這麽一個牛車的翻版。
如果所謂的火車就是這種東西,那大宋這麽多年持之以恆的投入,可以給全國設置多少牛車了?
蘇黛走到火車旁,說道:“尚宮可不要小瞧它。它可以拉動三十節車廂,載客四百五十人,並拉動貨物兩千石(約90多噸,不到一百噸),以每個時辰兩百裡的速度行進。”
“每個時辰兩百裡?”趙桓對這個數字非常敏感。
也就是時速五十公裡,這個速度開過車的都清楚,那基本上是在龜速爬行了。
戰馬如果極速奔襲也不止這個速度。
但戰馬最多跑幾個時辰,而火車卻能連續不停的跑上一天一夜。
十二個時辰能夠跑出兩千多裡,從東京跑到了西京。
而且可以承載接近一百噸的貨物,這個數量級已經能瞬間改變前線補給的狀況了。
趙桓走向前,敲了敲金屬質地的車輪,這個前車輪基本上也跟馬車車輪差不多大,但後輪則比較小,大概只有磨盤大小。
看著這個結構,趙桓也相信,只要蒸汽機燒起來,給點動力,它就能跑起來。
它實在是太簡單了,回歸力學本質。沒有任何太複雜的原理。
趙桓問道:“現在這火車無法量產的原因是什麽?”
蘇黛回道:“我們實在是低估了量產統一規格的難度和火車持續運轉的損耗。”
“飛艇能夠上天,是因為每一艘飛艇基本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很多材料手搓就足夠用。其數量有限,對冶金材質要求不高。”
“但火車不同。要大規模運用,必須統一采購材料。而官家不要小瞧這個火車頭,其中內部零件有上千個。”
“而且鐵軌需要上萬裡。這些每一種都要求尺寸相同,質地統一。根本不是手工打磨可以通用的。只有研究起來,才清楚生產這種火車的真正難度。”
趙桓瞬間了然,說到底,大宋投入的這幾十億貫錢,根本不是用在解決火車上面。其實真正消耗巨大的是推動機械生產,統一標準化規格。
但這方面應該恰恰是大宋擅長的!
自古中原能夠以標準化生產的,除了秦代弩機,應該就屬大宋了。
趙桓說道:“據朕所知,我朝早就有書籍將器械的數百份零件記載的清晰無誤,對著書籍就能製作出標準器械。太學院推進這方面應該不難。”
蘇黛說道:“太學院已經全力在推動這方面的事宜。力爭將工業基礎提升上來。”
趙桓點了點頭,其實也能理解大宋現在的難處。
別看英國一個礦工隻用了幾年就發展出了完整的鐵路火車,但當時英國工業化已經推進上百年,有了強大的工業基礎。
所以火車研究只要選擇合適部件就可以了,他只要能完成設計,就能完成生產。
但大宋的工業化隻推進了不到二十年,太學院設計一輛火車不難,難的是怎麽保質保量把他給生產出來。
就像眼前這個蒸汽火車頭,大宋工匠可以用手工一點一點的把他給磨出來。
對大宋而言,集結無數能工巧匠,設計各種造型,一定可以設計出一個合適的火車頭來。
但要讓其中的每一個部件都統一規格,且耐磨耐耗,顯然非常考驗工藝。
趙桓隨後問道:“朕去河間府,聽說當地的機床非常先進,似乎也承接了鐵軌的一部分?你們太學院與他們有合作嗎?”
“這個是有的。他們的機床確實不錯,一些關鍵部件都已經交給他們製作了。正是因為有了他們,太學院才正式決定鋪設鐵軌,試運行火車。”
趙桓讚賞道:“太學院這個想法很好。不要怕花錢,鐵軌對我朝意義重大,在經濟、軍事、邊防、政治上都有無與倫比的意義。”
“哪怕是用財力砸下去,也要以無與倫比的人力物力,先堆砌出幾個能夠運行的火車頭。”
至於部件損耗,規格暫時無法統一?
這對小國而言可能是個事情。
對大宋而言,完全可以用粗暴的方式解決。
每輛火車上配一名工程師、一名八級工,哪怕現場打磨,也把這個配件給磨適配了。
為了這個鐵路運輸,大宋可以設置三萬名、五萬名甚至十萬名員工。他們不事生產,就專門從事火車、鐵軌的維護工作。
如果這一切能運行起來,大宋的郵驛體系,塢堡體系就可以大量裁撤了。
馳道上每三十裡一座驛站,雇員數十名甚至數百名,養馬匹上百,完全不比火車系統的員工更少。
但運輸能力卻是有著天壤之別。
可以說火車項目到現在為止也沒有盡善盡美,但趙桓堅信只要有了起步,方向正確,後面的問題都會在運轉過程中慢慢解決。
蘇黛站在火車旁,說道:“官家,其實火車頭的發展思路,太學院已經分析的很明確了。”
“他的核心就是蒸汽在一個氣缸裡,推動活塞,然後鏈接著導杆運動。原理上沒有任何難的。”
“所以如果要繼續改進,太學院也已經有了思路,重點在於蒸汽機的性能。如果機床大規模運用成功,很快會出現更厚重的火車。”
趙桓笑著說道:“火車厚重一點也好,朕一直相信一個原理,粗狂美學是當前最容易用到實踐中的。”
這最典型的就是沙俄,他從一個封建落伍的野蠻國家,很快就建設出了龐大的工業規模,他的基礎絕對沒有眼下大宋更加牢固。
畢竟不能指望一群灰色牲口有什麽文化素養,可他們就是以極快的速度複製出來了鐵路網絡。
只要原理弄明白,傻大黑粗也能迅猛發展。
最後趙桓對蘇黛說道:“明天卿跟朕參加一場廷議,朕打算立即著手修幾條鐵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