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朕即大宋》第212章 調動士大夫銳意進取的方法
  第212章 調動士大夫銳意進取的方法
  楊時話音落下,大殿內一直默默傾聽的眾位公卿立即眼神亮了起來,挺直胸膛打算在接下來的環節據理力爭,雄辯一場了。

  三億三千萬貫的財政收入!
  大宋立國以來,還從未有過如此高的財政收入。

  計畝征銀,大宋不是沒有搞過。

  事實上大宋有青苗錢,就是田賦附加稅,這是從唐代便繼承下來的稅法。每畝地除田賦之外,額外征收二十錢作為附加稅。

  而大宋田賦也一直是十稅一,民收一石輸官一鬥。十一稅古今中外都司空見慣。

  可是誰也沒想到當把士大夫們的田地清丈出來後,這兩個稅種一結合,直接取消田賦,計畝征銀,稅收會驟然增長到如此恐怖的地步。

  以至於這前所未有的豐厚稅金成為所有人眼熱不已的的一筆財政收入。

  樞密院覺得把這份財政收入只要給軍隊一半,軍隊就能戰力飆升,掃平胡虜。

  工部覺得這份收入只要給工部一成,就能強力整治黃河,減少水患。

  政事堂、軍器監、大理寺等各個部門都覺得只要把這筆錢給自己,自己政績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此政治高效,治安平寧,軍備完善。

  就連趙桓這個皇帝也心動不已,去年一年,自己幾乎把內庫搬光了以濟國難,皇帝窮的連賞賜宮中的錢都沒有,沒有錢的皇帝,一樣也硬氣不起來啊。

  不說把自己捐給國家的八千萬貫都還給自己,至少還八百萬貫吧?

  總不能給皇后添一件衣服,還要伸手向宰相們要錢。

  可若都按各曹司雄心壯志的規劃,別說這三億三千萬貫國家正稅,就算再翻十倍,三十三億貫也不夠用。

  計相楊時鄭重地對趙桓說道:“臣以為應該以這三億三千萬貫國家正稅,調度起整個國家,尤其是江南士大夫地財富,起四兩撥千斤之效。”

  四兩撥千斤,主要講究個杠杆。這一點趙桓是懂得,便皺著眉頭問道:“計相意思是向士大夫借貸?”

  “沒錯。按當前情況而言,江南人心渙散,道路泥濘,士大夫們盤踞州縣,魚肉鄉裡。他們很難銳意進取,錢財都堆積在地窖裡。與其讓他們腐朽發霉,不如朝廷拿來統籌,建設道路,開鑿運河,興修水利。”

  “以社會常態而言,當地方政治清明,治安良好,道路通暢,當地百姓便會更傾向於投資生產,工商繁華。士大夫們雖然腐朽,但也避不開這種規律。畢竟他們愛財,會主動投入到經商當中。”

  這一點明末地東林黨人就是最典型地代表,是士大夫這個階層永遠無法抹掉地汙點。

  他們為了維護東南士大夫們的經商利益,不顧國家整體,不顧天下安危,堅決反對朝廷征收商稅,以至於朝廷征不上賦稅。

  明軍明明非常能打,以王朝末年之師,頂著內閣、文官的雙層debuff,頂著觸目驚心的腐敗、空餉,卻能打得後金開國之師苦不堪言。但結果卻卻因為糧餉不足,臨陣放三槍就算對得起皇上了。最終神州陸沉。

  說這些士大夫貪財好色,主動去經商,趙桓是非常相信地。

  只是他關切的問道:“士大夫們會願意將錢財借給朝廷嗎?”

  楊時說道:“朝廷信譽的維護是一個需要持之以恆,日積月累的事情。所以商鞅變法,要原木立信,以重振民間對朝廷的信任。我大宋垂兩百年國祚,在民間信譽至少算的上佳。”

  “而且子金商人,自古有之。漢景帝平七王之亂,周亞夫領軍出征,便是向當朝勳貴、子金商人借貸了一批黃金。事後連本帶息一並歸還。”

  “在我朝青苗法,便是最典型的官府借貸行為,民不加賦而國用足。其初心便是抑製民間高額借貸情形,只是貪官汙吏強逼百姓借貸,又隨意調整稅率才使文公新政失敗。”

  “如今朝廷有三億三千萬貫兩財政收入,以此為擔保,足以讓士大夫相信朝廷有償還債務的資本。然後此次新政,朝廷嚴格管控借貸,不允許地方官員插手。由三司直轄,官家、皇城司、督察院共同監察,士大夫借貸資金直接歸中央掌控,進入國家財政。足以使新政安穩。”

  趙桓微微頷首,中樞大員們在推進一項制度時,總是希望這項制度能維持運轉下去。他們跟地方小吏不同,地方小吏是完全不在意頭頂的這項國策究竟有什麽意義,想方設法的扭曲其本來形式,以滿足自己的個人私欲。

  中樞大員雖然也貪汙,但他們貪汙的還是權勢與受賄,不會拿著國策來徇私,因為在這個高度,只要一改國策,就是被無數雙眼睛盯著。

  而且如楊時所言,由朝廷管控。各個監察部門也更容易監察,審計的部門和人員都相對固定。

  只是宰相梅執禮眉頭緊蹙,問道:“借錢容易,可是這麽多錢意義何在?朝廷又該如何償還?”

  大殿內的眾人同時恍然,這個國家正是殿內的公卿宰執們所掌控。

  雖然能收到大量財富是一件好事,但對公卿們而言,最重要的永遠是使這個國家能安穩的運行下去,天下安危遠重於些許錢財。

  當一件事拉長到數百年的時間跨度上去看,什麽都可以延後,唯獨國家的存續,是必須要保證的事情。

  這一點,沒用楊時解釋,趙桓笑著說道:“償還借貸的利息,讓朕來說。當國家把大量財政投入基礎建設,會使民間經濟更加繁華,生產力進一步提升。整個國家財富的增長,必然會使財政收入迅速膨脹。這每年增長的財政收入,足以輕松償還借貸的利息。”

  不然後世各個國家也都不會熱衷於發放國債,投資基建了。後世哪個國家不借貸?債務率高低甚至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一部分。

  而且楊時的這份方案,等於是把那些腐敗士大夫的財富收割到朝廷,統一規劃,投資生產,等於是最快速的原始積累。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