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兵不血刃
【己酉工部奏三殿大工開工自天啟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起,至七年八月初二日,報竣總筭錢糧給予共七百七十八萬八千一百三十五兩八錢三分八厘,盡數竣工】
【天津接南直隸發幫船二百六十隻載糧三百十一萬一千二百七十三石七鬥,盡數入倉】
六月二十九,當養心殿的朱由校看著手中的奏疏,他十分滿意的點了點頭,抬頭看向了眼前的顧秉謙。
“齊王的安排不錯,如此一來,北直隸的糧價就可以平抑了是吧?”
朱由校放下奏疏,而顧秉謙也作揖道:“大概能撐到秋收。”
“山西、陝西呢?”朱由校追問,而顧秉謙也很有條理的回應道:
“山陝兩省,已經走陸路和水路,從四川、湖廣、江西分別調糧。”
“最晚至七月十五,入陝米麥約六百萬石,入山西米麥約四百二十七萬石。”
“工隊抵達山陝二省已經十日,初步勘定三百四十二個村落新井地,另有二十九個村落不適合掘井,合約一萬九千六百余人,將盡數步行前往洛陽,隨後乘船南下。”
“災民會在琉球府北港休整兩個月,隨後轉而前往安南,大約臘月抵達安南。”
“冬月出兵,臘月就能打下交趾北部的鄭主嗎?”朱由校皺眉詢問。
雖然在他看來、安南北邊的鄭主和莫主、武氏實力不足,但起碼也能拉出幾萬人。
錦衣衛北鎮撫司對安南的奏報,朱由校仔細看過北方鄭主控制人口是南方阮主三倍。
鄭主的北方另有割據高平的莫氏,割據宣光鎮的保主武德恭、武公悳。
鄭主統治人口約一百五十萬,阮主統治人口約六十萬。
莫、武各控制約十萬人口,而阮主更南邊的佔婆國人口約十余萬。
不在這幾方勢力統治下的高原少數民族約十萬,而湄公河沿海地區約十萬,北邊山區老街萊州等處邊境土司人口約十萬。
也就是說,小小的安南和佔婆有大約二百六十萬人口,如果按絕對窮兵黷武標準來看,是能直接拉出最少二十六萬大軍的。
不過根據錦衣衛的調查,這幾方勢力的戰爭中,鄭主動員的禦林軍加民壯數量不足六萬,留守兵力四萬左右,另外有五百頭象,五百艘噸位不足一千料的船。
南邊的阮主出動了四萬左右的兵力,一百頭象,戰船二百余艘。
至於莫氏、武氏各有兵力不到一萬,佔婆少民和土司也在一到兩萬不等。
也就是說、整個安南能拉出類似萬歷年間類似衛所兵這種的兵馬十五六萬。
洪承疇雖然在圍剿奢崇明、複遼之役、平沙定洲叛亂上展露頭角,但不是朱由檢親自帶兵,朱由校依舊有幾分不信任。
或許是多年在邊事依靠朱由檢的一種疑心病,不是朱由檢領兵,他總是有些擔心。
對於他的擔心,顧秉謙也輕笑著躬身道:
“齊王殿下說,他對洪經略很是相信,應該不會出現什麽大問題……”
“嗯……”朱由校聽到自家弟弟都這麽說了,也在奏疏之上批了紅,隨後說道:
“你退下吧”
“臣告退……”顧秉謙退了下去,只是當他走到乾清宮門口的時候,魏忠賢和王體乾卻迎面走來,和他四目相對。
雙方互相作揖行禮,只是魏忠賢的臉色很不好看。
魏忠賢和王安、表面上看起來,雙方似乎在朱由檢回來後就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平靜狀態。
只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兩者的勾心鬥角開始圍繞在了朱由校的身邊,這也是朱由校為什麽對處理奏疏不上心,將奏疏交給朱由檢處理的原因。
現在的朝堂看似雜亂無章,實際上還是三國爭霸。
強大的曹魏是崛起的齊王黨,他們把控了朝堂上的財政和軍隊,對於官員的調動問題每年基本只出手一次。
閹黨次之,有點像季漢,他們掌控了朝堂的官員調動、升遷,以及地方統治的問題。
最後的東林黨則是力圖求穩的孫吳,只能依托朱由校對王安的信任,躲在角落苟延殘喘。
朝堂之上之所以沒有鬧起來,是魏忠賢和王安都知道,事情鬧到朝堂上,很有可能會引起朱由檢的不滿。
朱由檢的實力是越來越強,齊王黨是越來越大。
這點、從禦馬監和燕山學子內部都能出現貪腐問題就能看出。
只有足夠大的勢力,才會有人找其中的人幫忙,從而滋生貪腐。
朱由檢沒有心思收拾閹黨和東林黨,是因為現在的他忙著對三省大旱進行賑災,不想節外生枝。
三省大旱讓他連收拾建虜的事情都往後推延了,這點就能看出朱由檢對大旱的事情有多在意和關注。
廟堂之上的平靜,是建立於誰都不想觸朱由檢眉頭下的平靜,但內廷之中卻沒有那麽平靜了。
正如眼下、王體乾和魏忠賢走進了養心殿後,二人雖然沒有說話,卻走到了角落站著,和站在角落對面的劉若愚和王安四目相對。
四人火藥味十足,查閱經過齊王府奏疏的朱由校也能感覺到這種詭異的氣氛。
只是面對這樣的氣氛,他並不在意,而是旁若無人的繼續翻閱奏疏,直到所有奏疏都看完後,他才開口道:
“王安、你把奏疏發往內閣吧,這些奏疏朕都看過了,沒有什麽問題。”
“奴婢領命……”王安面上一喜,開始上前收拾龍案。
朱由校的第一聲召喚尤為重要,這顯示的是親疏問題,而當他召喚王安時,魏忠賢和王體乾心裡頓時一咯噔。
二人表面不喜不驚,但心底卻陰沉的可以滴水。
眼睜睜的看著王安端著奏疏走了出去後,魏忠賢和王體乾還沒有想到別的什麽,朱由校便開口道:
“忠賢,三大殿修建已經結束,這內帑之中還有多少錢糧?”
朱由校喊出了魏忠賢的名字,這讓魏忠賢欣喜若狂,連忙回答道:
“尚有現銀九十五萬四千三百余兩銀子……”
“嗯……”聽到這筆銀子的數目,朱由校沉吟片刻,隨後才道:
“眼下漠南之地已經肅清,弟弟曾說過北方燕山之中清爽涼快,我準備在燕山之中修建一座行宮避暑,你以為呢?”
“萬歲想修建行宮,自然是可以的,只是不知道這規模如何?”魏忠賢笑臉盈盈的回應。
“規模不用太大,主要是用於遊獵,還要安全。”朱由校下意識的開口,而魏忠賢也道:
“萬歲放心,這件事情就交給奴婢了。”
“嗯……這件事伱讓下面的人去做就行,我會繪畫行宮的圖紙給他們,你還是繼續留在內廷,沒了你、我倒是有些不習慣。”
朱由校的話讓魏忠賢心裡有些飄飄然,而表面上他也受寵若驚的作揖回禮。
只不過在回禮之後,他才開口道:
“萬歲、近來西北大旱,按照往年慣例都要請龍虎山的張天師前來京城做法,今歲……”
魏忠賢話還沒說完,朱由校就抬手打斷道:
“這件事弟弟和我說過了,他的意思是不要給百姓營造怪力亂神的感覺,以免白蓮教卷土重來。”
“是……”見沒有機會,魏忠賢也就閉上了嘴巴。
“行了、你們下去吧。”朱由校一擺手,便示意自己要午休了,而魏忠賢和王體乾也紛紛退了出去。
之後幾名宮女走了進來,開始為朱由校揉肩按腿,讓他慢慢進入了夢鄉之中。
只是他倒睡得香甜,卻不想他的一些舉動讓魏忠賢和王體乾開始了擔憂。
行走在內廷之中,魏忠賢和王體乾二人走向客氏的宮殿,並在抵達宮殿後放下了架子。
坐在主位的客氏看著二人,皺眉說道:“怎麽一臉冤相?”
“萬歲近來親近王安那老匹夫,我能不一臉冤相嗎?”魏忠賢撒著氣,而客氏聞聲也皺眉道:
“這事情我也勸過萬歲,但萬歲說王安在南場乾得不錯,調回來也是正常的,況且他有些思念王安了。”
“依我看,等萬歲的思念勁過去了,王安也就快回南場了。”
“若真是如此就好了。”坐在一旁的王體乾黑著臉開口道:
“真以為萬歲是思念王安?而不是對付我們?”
“對付我們?!”魏忠賢和客氏尖著嗓子,顯然被嚇了一跳。
王體乾瞥了他們一眼,隨後才緩緩開口說道:
“崔呈秀下面的官員人數太多了,萬歲又不是庸主,怎麽可能不警惕?”
“有錦衣衛在,哪怕崔應元站在我們這邊,但只要李若璉想,萬歲能不知道崔呈秀後面站著的是我們?”
“依我看,萬歲是在提拔王安,一次來分散我們的權力,變相敲打我們。”
“若是萬歲真的如此,我們又能如何?”魏忠賢緊鎖著眉頭,而客氏也眼神躲閃。
唯有王體乾聞言,直接說道:
“眼下沒有機會把王安趕走,但只要齊王再次出征,這個機會就來了。”
“齊王出征……”聽到這話,魏忠賢和客氏面面相覷……
——————
“中!”
啪——
齊王府後院校場,當一聲奶氣開口,下一秒箭矢射中箭靶的聲音響起,而校場之上,身著白色圓領袍的朱由檢將手中的弓箭遞給了陸文昭。
站在他身後的楊媛愛當即上前為他擦汗,而楊如是則是用扇子在他旁邊猛扇。
六月的京城,炎熱的讓人恨不得躺在冰室裡,不願意走出來。
“今年的夏季,比往年更熱,恐怕炎熱之下,許多地方的旱情都要嚴重了。”
朱由檢轉身走向了陰涼處,而陸文昭幾人也跟著他走到了華蓋傘下。
朱由檢坐在了躺椅上,而陸文昭也坐在了一旁的馬凳上,對朱由檢開口道:
“南鎮撫司的消息,入夏以來河西東部、四川東部地區相繼大旱,入夏無雨,草木枯焦,田地乾裂,粗略來算,至少減產五百萬畝……”
陸文昭的話,讓四周的氣氛更為沉重,而作為挨過餓的楊媛愛和楊如是,兩人都有些不自然。
淮北大饑,那是刻在他們骨子裡的記憶,當時的慘案如何,楊如是或許還記得不是很清楚,但當時就已經懂事的楊媛愛卻記得清清楚楚。
“蝗災有跡象嗎?戶部的賑災做的如何了?”
朱由檢打開一旁精致的銅爐,出現在其中的是剛從王府冰室裡取出來的酥山。
淺嘗一口,冰涼的口感讓朱由檢體內的炎熱一消。
“蝗災暫時沒有跡象,戶部以工代賑的銀兩剛剛運抵各縣衙門,從臨洮府開始算起,沿黃河南北九府,都下達了梳理黃河的招募。”
“徐光啟負責九府民夫梳理黃河的任務,戶部估計,大約有八十萬百姓會參與。”
九府百姓近三百萬,八十萬民夫參與,大致也就是八十萬男丁了。
不過這樣的規模對於朱由檢來說,他並不是特別滿意,因此他開口道:
“舊港至六月初,煉鐵幾何?”
“這個……需要人去調來文書才能知道。”陸文昭一時間沒答上來,而朱由檢也擺手示意他叫人去拿。
陸文昭見狀轉身讓人去拿,而朱由檢吃了一口酥山後也繼續說道:
“邊事需要警惕,今年夏季雖然酷熱,但說不準冬季會變得嚴寒。”
“若是氣溫驟降,關內外糧食必然會減產。”
“關內大旱,關外就是大寒,遼東和泰寧三府需要備足足夠多的蜂窩煤,對於這一省和三府的蜂窩煤價格,皇店可以折價促銷。”
“奴婢知道了。”王承恩應下,而朱由檢也看向陸文昭道:
“派人給滿桂、孫守法、孫應元、熊廷弼幾人送去軍令,讓他們警惕建虜故技重施,以重兵襲擾我朝邊疆村寨。”
“如果大寒來臨,建虜那邊或許會餓死不少人,最好是命令各村寨加固寨牆,最少要擋住建虜的劣等火炮。”
“是……”陸文昭應下,而朱由檢也一邊吃酥山,一邊在想還有沒有什麽事情遺漏的。
過了一盞茶的時間,朱由檢才想起了孫傳庭那邊,隨後開口說道:
“建虜是不能掃,但一旦掃了之後,我朝北方壓力便會驟減,而想要肅清漠北,就需要進一步拿下西域。”
“拿下西域後,此地便會成為一塊三邊都將遭遇夾擊的地方。”
“不能等著被人夾擊,因此告訴孫傳庭,讓他好好訓練朵甘九營的兵馬,等大旱告歇便著手對烏斯藏出兵。”
說到這裡、朱由檢有些坦然道:
“以我朝的兵力和戰力,只需九營就足夠肅清烏斯藏。”
朱由檢這句話不是吹噓,畢竟歷史上固始汗也就兩萬多騎兵,就搞定了半個烏斯藏。
眼下大明要摧毀烏斯藏境內的所有勢力,瓦解封建,那麽就需要和整個烏斯藏宣戰。
可即便如此、朵甘九營,外加上麗江木氏歸入西軍都督府的七營高原兵馬,合計十六營兵馬,足夠把烏斯藏犁一遍。
朱由檢要的,是實控整個青藏,而以大明的財政,如果實控青藏和西域,必然是一場賠錢的買賣。
清朝統治新疆,每年輸血上百萬兩銀子,而大明還有進而開拓中亞的河中地區,成本會直接翻倍。
加上青藏,最後恐怕對河中、西域、漠北、漠南、烏思藏和朵甘這六塊地方,大明每年要投入朝廷財政的十分之一。
想要降低財政,就得要謀求一塊近距離,還能養活人的地方。
結合諸藩登陸天竺沿海,那麽明軍打下東籲,然後將恆河以北納入大明直屬疆域,就能完成對諸藩的兩麵包夾。
屆時不僅能將高原的人口遷移去恆河北岸實邊,還能減少高原駐軍。
唯一的問題就是,如果要這麽做,那麽就需要建立起一條從天竺北部翻越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直抵四川的驛道。
或者、也能從恆河北岸修建一條一路向東,穿越緬甸,抵達雲南的道路。
如果真的要算起來,似乎第二條難度更為簡單。
總之時代背景在這裡放著,高原什麽的,在河谷留下少量人口,然後維持少量軍隊就足夠了。
在成本極低的平原地區建立統治,這才是大明要做的。
只要拿下了恆河北部的平原,大明能增添上億畝耕地,養西域和青藏、河中地區也就不成問題了。
不過、想要徹底的拿下這些地方,實現實控,還是得依靠蒸汽機車和蒸汽機船。
想到這裡、朱由檢就想起了軍備院,軍備院研究蒸汽機的時間已經接近兩年了,但蒸汽機的動力和作用,依舊達到了抽水的用途。
如果只能抽水,那麽就決定了,這玩意只能在礦區使用。
對此朱由檢也不覺得惋惜,畢竟在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前,蒸汽機確實只能用來在礦區抽水。
是瓦特進行了一系列發明,才使蒸汽機的效率提高到原來蒸汽機的三倍多,最終讓蒸汽機作用於工業。
不過、這個時候的蒸汽機依舊只能在紡織、礦業、軍工業等行業出現,直到有人將它改進為高壓型號,然後才作用在了輪船和機車上。
從蒸汽機被發明,到它作用在機車上,西方整整用了一百五十年的時間,而大明想在短短兩年內把它弄出來,著實有些誇張。
別說朱由檢只是一個文科生加大頭兵,就算朱由檢是國寶級的工業人才,也需要培養許許多多的人才,才能解決它。
比如一個簡單的手榴彈,它所蘊含的不僅僅是火藥,還有冶鐵技術和治金技術。
任何一項技術的不達標,都將斷送一個發明。
朱由檢能提出一些建議,但讓他自己動手去做,那還不如他自己提供創意,然後把自家哥哥拉去軍備院呢。
想到軍備院的事情,朱由檢有些頭疼,最後說道:
“軍備院除了火藥,其他東西如果哥哥想了解,可以讓人備份送往內廷。”
“是……”陸文昭應下,而此時前面被安排去取東西的錦衣衛也小跑回到了齊王府。
他雙手將厚厚的文冊奉上,而陸文昭轉交給了朱由檢。
朱由檢一目十行的翻閱文冊,其中東西他記得很清楚,而到了煉鐵場的量產時,他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截止這份文書送來的五月十九前,舊港的煉鐵場產量,已經矗立其二百一十七座,年產達到六千六百七十多萬斤,產量是大明本土官營煉鐵場的三分之二。
煉鐵場的產量他很滿意,對於之後記載的那串土人死傷數目,他並不在意的翻頁。
五月十九前,舊港人口已經達到三百一十七萬六千余人,新開墾田畝數量四百二十七萬畝。
水泥產量高達三百七十二萬石,足夠建設舊港當地,而金銀礦的開采也達到了黃金年產十四萬兩,白銀七十八萬四千余兩。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寶石礦、珊瑚采摘的開發被記錄在了文冊上。
朱由檢往後翻,略過了一些不重要的數據,最後翻到末尾。
在這裡、巨港和舊港之間的海峽關稅數額在過去四個月是二十七萬二千余兩,一年下來大概能達到一百萬兩。
也就是大明只要守著這個地方,就可以獲得大明商人前往小西洋行商的關稅收入。
關稅收入的下方,作為舊港布政使的沈廷揚還寫下了評語道:
“舊港之地,歲入銀兩,糧食盡數折色後,已達到四百余萬兩,足以自給自足,今歲之後即可向朝廷繳納賦稅,然土人數量……”
後面的朱由檢沒看,他只在意前面的這段。
舊港的潛力果然很大,四百多萬兩的折色收入,盡管現銀只有四分之一,但對於大明來說,生鐵和水泥完全不用折色。
這些東西,將會化作實物,增強大明的實力。
“沈廷揚做的不錯,看樣子選他去舊港沒選錯。”
合上文書,朱由檢難得誇了一句,並且在誇完之後,他的心思也變了。
他轉頭看向了陸文昭,沒有遮掩的說道:“告訴洪承疇,安南之民亦是我大明之民。”
“安南之地土地不足,收復安南之後,朝廷需要將他們遷移舊港,交給沈廷揚節製。”
“卑職領命……”陸文昭作揖應下,然而這時北鎮撫司的李若璉卻拿著一份文書,帶著笑臉急匆匆的小跑進了齊王府的校場。
他在見到朱由檢後,當即上前作揖,高興道:
“殿下、接北鎮撫司交趾千戶所軍報,安南莫氏莫敬寬,保主武德恭,老街三十二家土司分別向我朝乞降!”
晚了些,抱歉抱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