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家兄朱由校》第378章 饑餓的盛世
  第378章 饑餓的盛世

  “就利未亞就藩一事,自此召開……”

  “篤篤——”

  七月初一,在整個大明都忙忙碌碌的時候,由朱由檢召開,畢自嚴主持,徐霞客解說的第二次藩王就藩會議開啟。

  會議地點依舊選擇在了太廟面前,不過這次來參加就藩會議的藩王就少了許多。

  由於南亞已經分封了不少諸藩,因此來到太廟面前的只有親王、郡王八十余位。

  在太廟上,畢自嚴命人拉開了地圖,地圖上標記了一百二十塊就藩地圖,分別從東部索馬裡沿海向南抵達南非邊界,然後從南非西邊沿海向北,一直北上到喀麥隆。

  實際上,本來這個地圖是要劃到岡比亞的,但考慮到歐洲人在幾內亞灣有大量開采黃金的隊伍,因此還是選擇止步於喀麥隆。

  朱由檢不願意用大明的信譽來騙人,因此會議之上,徐霞客將利未亞的風土人情,地理地貌解釋的很清楚。

  其中他著重講解了利未亞上面有近萬萬土人,而在利未亞開墾土地是其他地方難度的幾倍。

  就這些介紹,立馬就讓諸藩之中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但很快畢自嚴的話又讓諸藩的人重拾了信心。

  首先就是就藩利未亞的三個優惠裡,第一個優惠就是租借軍隊優惠。

  諸藩租借拱衛營,每營軍餉只需要十萬兩銀子,其次就是百姓遷移的遷移銀只需要支付五兩。

  就這兩項優惠,立馬就讓就藩利未亞的價格比南亞低了一半,許多資金本來就不充足的諸藩紛紛開始議論了起來。

  “難開墾倒不是些難事,大不了學朝廷用土人建設開墾。”

  “是倒是,就是利未亞上面的土人容不容易抓,這上面有些問題。”

  “先等等吧,聽聽第三個優惠。”

  “也是……”

  諸藩的議論很快戛然而止,而畢自嚴也繼續說道:
  “這第三個優惠便是大明的皇店在諸藩上貿易的交稅問題,大明皇店對南亞諸藩的交稅是十稅三,但是在利未亞是十稅四。”

  建立一個經濟圈很費精力,大明的皇店入駐,是直接建立當地經濟的最好手段。

  宗藩體系決定了大明諸藩不可能有自己的貨幣,所有人都得用大明朝的貨幣,因此礦山對於諸藩來說有用,但用處卻不是很大。

  體制問題就決定了他們必須依附大明,而皇店的直接出手也等同於為他們在當地建立了一個基礎稅務部門。

  田賦依舊由藩國自己征收,商稅也是一樣,而皇店的利潤則是上交四成,這對於諸藩來說,是一筆不錯的買賣。

  除非他們像大明一樣搞國營經濟,不然和誰收稅不是收。

  至於說經濟拿捏?他們軍事都要被大明拿捏,誰還在意經濟被拿捏不拿捏的。

  因此事情到了這裡就很明了了,鑒於南亞就藩的成功,許多藩王紛紛開始舉牌子競拍土地。

  這一輪競拍之下,除了已經聯盟的淮藩、吉藩、唐藩外,其余諸藩紛紛選擇就藩。

  一百二十三塊競拍地被全數拍下,天啟十年二月初一以後,也將進行第二次下西洋。

  諸藩可以讓自己的子弟或者官員隨船前往,由於中南部沒有大型的國家,因此只需要等待下西洋返程,諸藩確定要就藩,那大明就會組織第三次下西洋來前往就藩。

  這個時間,差不多是三年左右。

  因此敲定了事情後,徐霞客和畢自嚴就拿著名單前往了齊王府,並將名單交給了朱由檢閱覽。

  端坐書房之中,朱由檢翻閱名單,末了看到還有三藩沒有就藩時,略微皺了皺眉:
  “淮藩、吉藩、唐藩是怎麽回事?”

  他抬頭看向了坐在下首左右位置的徐霞客,畢自嚴,而徐霞客對朝事不了解,因此畢自嚴只能作揖回應道:
  “老唐王沒有出席,出席的是唐王世子朱器墭,下官觀他們的模樣,似乎是南亞作戰的朱常清、朱聿鍵幾人和他們寫信說了什麽,因此他們沒有下決定。”

  “……”聽著畢自嚴的話,朱由檢放下了名單,沒有和兩人糾結這件事,而是往下說道:
  “第二次下西洋的事情需要今年十月開始籌備,徐霞客你有什麽要求可以列一本文冊,或者現在和孤說。”

  “是殿下……”徐霞客端坐作揖,緊接著說道:

  “下官確實有事情要說,要求殿下幫忙。”

  徐霞客頓了頓,緊接著才繼續說道:
  “由於此次是從錫蘭府的萬島縣南下,然後走深海群島路線前往仙勞冷祖島,再從此地前往南利未亞,因此下官需要殿下先給出監察司和府縣的名額。”

  “其次,這條航道必然是日後朝廷經常走的航道,因此需要在各島建立集鎮和補給點。”

  “下官需要殿下派人幫忙統籌建立補給集鎮,此外就是這次前往後,下官需要在當地挖掘金礦,因此希望殿下準許當地建立火藥局,軍隊和委派官員。”

  徐霞客清楚自己只是負責下西洋事宜,因此關於陸地上怎麽建立監察司,怎麽建立火藥局,怎麽管人管事上,他不希望自己牽扯一點。

  對於他的想法,朱由檢看得透徹,也理解他的難處,只是一時間讓他選一個人去監察利未亞,這還有些挺困難的。

  盧象升被他派往了小西洋,洪承疇又留在了西南,孫傳庭在國內巡撫,楊文嶽又放在了瀛洲。

  這麽一算,朱由檢手下好像就只有吳阿衡一個可以派出去擔任監察使的文官。

  可是,只派吳阿衡一個,朱由檢又有些不放心。

  想了想後,朱由檢才對畢自嚴開口道:

  “給吳阿衡下調令,命他返回京城,等待來年前往利未亞,另外再調顏胤紹,閻應元二人陪同。”

  “向皇兄上表,將仙勞冷祖島、南利未亞封為南昆侖監察使司,吳阿衡加授太子少師,加封南昆侖監察使。”

  “再將南昆侖監察使司分為南利未亞地的南昆侖府,仙勞冷祖島的東昆侖府。”

  “授閻應元為南昆侖知府,顏胤紹為東昆侖知府。”

  “南昆侖監察使司留港給海軍都督府駐扎艦隊,命黃蜚結束戰事後前往南昆侖,此外南昆侖監察使司常駐三營兵馬,暫時就這樣。”

  “下官領命……”畢自嚴作揖應下,但他也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始。

  果然、他剛作揖結束,朱由檢就對徐霞客詢問道:

  “我準備在南昆侖駐扎三營拱衛營,一衛海軍兵馬,依你看,需要遷移多少百姓,又需要多少年才能讓他們自給自足?”

  駐兵不是簡單想駐兵就駐兵的,還需要考慮後勤。

  眼下南昆侖雖然有歐洲人自發組建的一些沿海集鎮,但頂多也就滿足雙方往來貿易船隻上水手的需求。

  眼下明軍一口氣要調將近一萬五千人前往,當地的集鎮能否滿足這支軍隊的生活需求,是朱由檢需要關心的問題。

  對此,徐霞客不假思索的開口道:

  “如果這次船隊的規模夠大,調兵之後,能給士卒們留下夠吃一年的糧食,然後期間再源源不斷的從小西洋監察使司調糧的話,養這一萬五千人其實不困難,因為當地的集市可以接濟。”

  “只要當地的集鎮可以接濟,然後軍隊再利用當地土人來開墾田地,種植玉麥、大豆的話,實際上只要精耕的足夠徹底,第二年就能自給自足。”

  “在那裡不用擔心蔬菜的問題,下官看過沿海歐洲人種植蔬菜,在當地種蔬菜很容易,難的是種稻麥。”

  “在當地,在土地沒有改良前,只能種植玉麥和大豆、蔬菜來自給自足,想要吃米麥只能從小西洋運糧前往南昆侖。”

  “至於遷移百姓,這點得看第二年當地土人開墾了幾畝地才行。”

  “當地的土地不適合直接遷移百姓耕種,最少精耕三年,改良三年才行。”

  “下官的建議是,先調兵前往當地,然後利用土人開墾田地,開采金礦,以此來保證當地軍隊的軍餉和食物能自給自足。”

  “等到精耕三年可以種水稻和麥子的時候,到時候再遷移百姓前往當地是最好的。”

  徐霞客說完了自己的想法,而朱由檢微微頜首:

  “你說的倒是不錯,不過我還要加一條。”

  說著、朱由檢看向畢自嚴,然後說道:

  “從之前犯事官員的家眷中釋放一萬五千女眷,到時候一起參與下西洋,並和軍隊在南昆侖定居。”

  “下官正想說這點,沒想到殿下先說了,果然殿下高見……”畢自嚴作揖吹噓了朱由檢一番。

  顯然,他們都考慮到了士卒的個人需求問題。

  和南亞不一樣,南亞土人女子不存在同化的現象,但利未亞就不同了。

  朱由檢可不希望,諸藩就藩之後發現南昆侖監察司是一群昆侖奴在管理他們,那樣大明的威嚴在哪?
  這麽想著,朱由檢又輕描淡寫道:

  “下西洋的事情,伱們二人商量一下其他的就行,出去後讓人把陸文昭給我叫來。”

  “是……”聽到朱由檢的話,徐霞客和畢自嚴紛紛起身作揖,並退出了書房。

  他們都清楚,齊王是想搞清楚唐藩那三個藩為什麽不就藩。

  因此在他們退出去後,過了片刻便有人將陸文昭傳了過來。

  走進書房的陸文昭作揖,而朱由檢擺手示意他坐下:
  “說說看、唐藩,淮藩和吉藩在搞什麽鬼。”

  “是!”陸文昭坐到左首第一位,然後才回稟道:
  “按照幾個月前他們在小西洋的動向來看,他們暫時不就藩是為了搜刮金銀。”

  “搜刮金銀?”朱由檢略微皺眉,而陸文昭也將三藩子弟在天竺乾的事情給說了出來。

  末了,陸文昭不忘補充自己的猜測:
  “根據卑職的裁撤,他們在天竺搜刮的金銀,已經不下五十萬兩銀子了……”

  “呵呵……他們倒是挺會斂財的。”朱由檢聽到事情後,反而沒有那麽擔心了,而是心安理得的端起了茶杯,淺淺抿了一口。

  士卒前往海外打仗都會撈銀子,更何況沒有銀子的這三大王府了。

  現在看來,他們是想積攢足夠多的資本來就藩,就是不知道、面對眼下已經被分得差不多的就藩地,這些人要前往哪裡就藩了。

  “探查清楚他們的動向,我要知道他們想要前往何處就藩。”

  “是!”陸文昭應下,並在見到朱由檢沒有其他交代後緩緩起身退出書房。

  也在他退出書房的時候,朱由檢放下了茶杯,低頭繼續處理起了奏疏。

  只是在他處理奏疏的同時,一份彈劾的奏疏卻映入了他的眼簾。

  奏疏彈劾的人名讓朱由檢微微一愣,全因那上面寫著一個熟悉的人名。

  孫傳庭……

  “悲涼啊……”

  當朱由檢看到孫傳庭名字的時候,伴隨著一聲歎氣,數千裡外的廣東惠州府龍川縣城外,一隻粗糙的大手將枯草般的禾苗提起。

  禾苗輕而易舉的被拔斷,然而那乾巴巴的的土卻如鐵板般提不動。

  大手的主人起身,露出的是坳黑的皮膚和滄桑的雙眼。

  在他面前,是放眼望去十數萬畝絕收的田地,在他的身後是一條條乾涸的河渠。

  河渠底部乾裂,深數尺而聞不到一絲水汽。

  四周山脈盡數乾枯而死的樹木,整個世界昏黃,仿佛讓人去到了二十世紀初的西北大戈壁灘。

  丟下枯草般的禾苗,孫傳庭心情沉重的轉身。

  他遙望身後數百步的龍川縣城,或許只有城門口義診的吳有性師徒,以及排長隊的百姓能讓他感覺一絲溫暖。

  “巡撫,龍川縣全縣絕收,只能指望您調撥糧食,或者以工代賑了。”

  站在孫傳庭的旁邊,龍川知縣用乾裂的嘴巴說出請求的話,並深深作揖。

  孫傳庭見狀扶起了他,瞧著二十余歲的對方,心裡不免有些感歎,大明朝還是有好官的。

  “龍川縣的事情,我會向朝廷和戶部上疏,請求從琉球府調糧來以工代賑。”

  “只是這龍川縣的百姓確實太多,如果每個縣都如此的話,便是朝廷有心,卻也無力。”

  孫傳庭的話很直白,那就是想龍川縣的百姓遷移一部分出去。

  只是對此,龍川知縣卻無奈的歎氣道:

  “下官又何嘗不知,只是此地百姓故土難離,大旱兩年,此地也不過遷出千余戶,不足戶籍十分之一。”

  “百姓不走,下官自然不可能趕他們走,不然怎麽對得起父母官的名頭。”

  “……”孫傳庭微微皺眉,他看出來了,龍川知縣或許是個好人,但並不是一個好官。

  這種節骨眼上,還在提及什麽所謂名聲的,非蠢既壞。

  龍川知縣不蠢也不壞,他是純屬舍不得自己的名聲。

  這麽看來,那些強行驅趕百姓前往舊港、交趾移民實邊的官員,反而是給了百姓一條活路。

  例如龍川知縣這種,看上去是對百姓好,可一旦他解決不了百姓吃飯的問題,數萬百姓就要和他一起餓死在這龍川。

  一時間,孫傳庭對對方的情緒也冷淡了不少,他看向龍川縣,沉吟後詢問道:

  “龍川縣有多少百姓?”

  “六萬七千三十七口,不算隱戶的話……”龍川知縣老老實實回應,而孫傳庭聞言則是微微頜首。

  過了片刻,他才開口道:

  “我會上疏朝廷,請朝廷從琉球府調十二萬石稻米前來,但就算以最快的速度,也需要兩個月的時間。”

  “巡撫放心……”龍川知縣連忙作揖:
  “縣裡雖然已經窮得揭不開鍋,但依舊有一萬六千石米,單純用來賑災的話,撐到兩個月後沒問題。”

  “嗯……”孫傳庭瞥了對方一眼,不想揭穿對方好名的心思,側身越過對方後,向著其他田地走去。

  龍川縣是他這兩年來踏足過的第九十四個縣,孫傳庭已經記不清自己下令拿下了多少人,又上了多少份奏疏,他唯一記得的,了解的就是不管他怎麽處理,百姓的生活環境依舊沒有改善。

  大旱不退,所有早民都只能是勉強苟活。

  朝堂上的那群人誇誇其談,說每個災民以工代賑能領取十五文錢,能買三四斤米,就覺得災民可以滋滋潤潤的活下去。

  卻不想,三四斤米不是一個人在吃,而是一戶人家,七八口人在吃。

  三四斤米煮成稀粥,也不過就勉強活下去罷了。

  朝堂上捷報如歌,金銀堆山,可金銀變不了糧食,沒有糧食就養不活災民……

  走到一條乾涸的河道面前,孫傳庭停下了腳步,他眺望這條曾經寬十數丈,深八九尺的河道,隨後走下河套,雙腿走在龜裂的河床上,心中百感交集。

  隨他巡撫的幕僚跟了上來,稍微匯總了一下文冊後遞上去:
  “巡撫,除了最後的潮州府沒去,廣東受災請撥發賑災糧的各府縣數額都在這裡了,合計八百二十七萬四千三百石整。”

  “八百二十七萬四千三百石……”接過文冊,孫傳庭簡單翻閱,隨後才合上文冊長歎一口氣:

  “今年,我們向朝廷上疏幾次,索糧幾何了?”

  “這……”幕僚愣了愣,隨後才作揖道:
  “共上疏八十二次,索糧一千九百二十九萬六千余石……”

  “近兩千萬石……”孫傳庭沉吟,不由搖頭道:

  “也不知道我這巡撫還能乾多久,殿下又能保我多久。”

  孫傳庭話裡有話,顯然他多次索糧的行為讓很多人十分不滿,之所以沒有傳來彈劾的消息,都是被朱由檢給攔了下來。

  只是過去這麽久,便是連孫傳庭自己都察覺到了,如果大旱再這麽繼續下去,恐怕朝廷想幫也沒有什麽能力幫了。

  “巡撫何必杞人憂天呢?再說巡撫您是為了災民,又不是為了自己……”

  幕僚看著孫傳庭的背影,有些心酸的開口。

  “去歲國朝入糧不過四千萬石,我一人便用去一半,百官豈能容我?”

  將文冊遞給幕僚,孫傳庭看著長滿乾草的河道,心裡如明鏡一般。

  “即便殿下能護著我,恐怕這巡撫賑災的事情也乾不下去了。”

  “這賑災的事情,擋了多少人的財路,殿下或許不知道,但你我又豈能不知?”

  孫傳庭反問幕僚,幕僚也被他問住了。

  “下面的人有多少事情瞞著殿下?你我這次走來,看到了多少?”

  孫傳庭走在乾裂的河床上,腳底傳來土皮被踩開裂的聲音:

  “下面的人做官,哪怕是燕山的官員,實際上也是七分想著自己,兩分想著朝廷,最後一分顧忌在百姓面前的顏面罷了。”

  “這賑災的事情,小到書吏,上到戶部,誰都有自己的心思。”

  “我這巡撫若是乾不下去了,那邊前往京城,把事情捅出來,把這群家夥的面皮揭得乾乾淨淨。”

  “賑災這件事情,反正我上疏不公也為公,我上疏無私也有私。”

  “既然這樣,早早把事情捅出來,大家都沒臉沒皮的互相攻劾好了。”

  “只怕這樣,會把殿下的面皮也給剝了去。”幕僚忍不住開口。

  他這話,自然不是說朱由檢也摻和到了賑災貪汙的事情裡,而是指朱由檢下面的人有不少摻和到了賑災貪汙的事情裡。

  “殺得一批,換幾年太平安穩,便是殿下也會覺得值當。”孫傳庭轉身向著岸上走去,幕僚見狀只能長歎一口氣,跟了上去。

  二人走到了城門處,此時天色已經偏黃,許多災民已經離去,而在城門口擺義診攤位的吳有性等十余名師徒正在收攤。

  “孫巡撫。”

  見到孫傳庭過來,學子們對孫傳庭打著招呼,孫傳庭也勉強擠出笑意回應。

  他走到了吳有性的面前,深深作揖道:

  “又可兄……”

  “伯雅……”吳有性見到孫傳庭來了,也合上了自己寫的醫術,對其作揖回禮。

  孫傳庭瞥見那醫術,便忍不住詢問道:“這龍川百姓……”

  “唉……”吳有性長歎一口氣:

  “還是那樣,都是吃的問題,若是都能吃飽,便沒有那麽多問題了。”

  醫者父母心,饑餓惹百病……

  吳有性知道百姓為什麽疾病纏身,但這個病他治不了。

  “我已經向朝廷請求撥糧了,希望廣東的百姓可以挺到來年,來年大旱能減退吧……”

  孫傳庭興許是多次聽到了這個結果,因此沒有歎氣,只是默默說出了自己的安排。

  “伯雅為百姓操勞了。”吳有性代百姓作揖一禮,孫傳庭也道:
  “明日便要前往潮州府了,又可兄好好休息吧。”

  “伯雅同樣……”

  二人作揖回禮,隨後便一起收拾東西返回了龍川縣城。

  只是那返程路上一高一低的佝僂模樣,看的讓人身心俱疲……

   晚上的更新在十點半左右。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