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家兄朱由校》第575章 天無二日
  第575章 天無二日
  “定射裝填,方向辰時三刻,預射一輪,放!”

  “嘭嘭嘭——”

  天啟十七年冬月二十七日,伴隨著呼嘯的炮彈打在莫臥兒帝國博格拉城城頭,麓川的大明西軍都督府兵馬自賈木納河以東搶渡,登陸恆河平原東部。

  明軍這個的戰略意圖很明朗,那就是戈西河以東,恆河以北的廣袤平原。

  拿下這裡,大明與將與周國、蜀國接壤。

  當然,這裡並非是明軍必須拿下的地方,只是拿下這裡後,大明將進一步對小西洋諸藩加大掌控力度,並且能進一步發起平莫戰爭。

  鐵路也不用擔心,賈木納河和戈西河有許多沙州,建設大橋的難度比起長江簡直小兒科。

  因此,拿下這裡完全可以作為洪承疇的一筆新政績。

  不過從這點也能看出,這是洪承疇的戰略意圖,而不是朱由檢的戰略意圖,因為朱由檢隻想牽製莫臥兒,而不是想要佔領它。

  莫臥兒看似富裕,但實際上在小冰河的氣候環境下,莫臥兒內部也存在糧食不足的情況。

  如莫臥兒對大明在小西洋諸藩的入侵,之所以不能做到年年入侵,就是因為其內部年年爆發叛亂。

  大明本身就已經有一億六千多萬張嘴在嗷嗷待哺,拿下可以莫臥兒雖然收獲了平原,卻也要收獲數千萬饑民的嘴巴。

  如果不能安撫饑民,那大明在當地的支出就一直是負數。

  大明自然可以鎮壓饑民,可問題在於鎮壓饑民之後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恢復戰前生產。

  大明現在已經自顧不暇了,對外出兵都只能進行三萬人以下的中小規模出兵,何談在莫臥兒當地保持十幾萬駐軍來鎮壓叛亂呢?
  這些理由就是朱由檢遲遲不對莫臥兒動手的原因,當然除了這些,也包括了莫臥兒的存在可以製衡印度廝當的諸藩。

  大明的疆域膨脹的太厲害,許多地方還沒有吃透,想要沒吃透的情況下就去佔領其它地方,最後只會落得盛唐和明初的下場,漸漸縮水。

  洪承疇自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隻把戰爭局限在了戈西河以東。

  戈西河以東的衝積平原人口並不算少,約有三百萬左右,耕地面積達到了兩千多萬畝耕地。

  這還只是已經開發的耕地,除了這些,還有六千多萬畝未開發的平原。

  了解到了這些,洪承疇才會決定出兵拿下這裡,依托這裡來和莫臥兒進行拉鋸。

  洪承疇也很無奈,麓川雖然平原眾多,物產豐富,甚至在恆河以東也擁有廣袤平原地區。

  可奈何,這裡開發的時間並不久遠,當地居住的土民數量和耕地數量也就剛剛夠自給自足,想要開發,只能讓朝廷調足夠多的拖拉機。

  但問題在於,除了內陸地區,沿海地區朱由檢基本不會讓拖拉機出現在與鄰國交界的地方。

  洪承疇能夠理解朱由檢的想法,畢竟拖拉機放在這種沿海,並且擁有鄰國的地方,那一旦被偷竊,將是大明不可承受之痛。

  因此想要開發麓川西部平原,只能讓麓川西部平原變成內地。

  想讓這裡變成內地的最好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把孟加拉北部平原拿下。

  拿下當地後,只要更換大明的稻種,然後把三百萬土民驅趕向戈西河對岸的莫臥兒,那大明就可以憑借這塊地方養民二百萬,再養軍三萬。

  以漢軍三萬,足以橫掃莫臥兒。

  “放!”

  “嘭嘭嘭——”

  炮彈在博格拉城的城頭不斷打出塵土,對於還在使用石砌、土城技術的莫臥兒來說,明軍的三百門二十四斤燕山大炮簡直要命。

  每輪炮擊,博格拉城都要遭到三百枚二十四近石彈的炮擊,除此之外還有大大小小六百多門的五斤、十斤燕山火炮。

  如果說炮擊還不算什麽,那搭配了望遠鏡和步槍的狙擊兵就讓莫臥兒成為了單方面挨打的一方。

  城頭的莫臥兒軍隊一旦想要再明軍火炮停下的時候反擊,立馬就會遭到明軍步槍騎兵的打擊。

  隔著三百來步的距離,莫臥兒想要用火炮打擊擴散在數千畝土地上的數百名明軍步槍騎兵,簡直就是大炮打蚊子,根本摸不到。

  漸漸地,當黃昏到來,博格拉城已經滿目瘡痍。

  “按照這種速度,兩天以內,此城必破。”

  賈木納河畔的明軍營壘內,洪承疇用千裡鏡看了看戰場,微微頷首表示十分滿意。

  “伯爺,這地方確實不錯,乾脆把當地的人留下好了。”

  在洪承疇觀摩的時候,木懿正在打量四周的土地。

  不得不說,作為水資源十分充沛的地方,孟加拉三角洲的衝積平原確實肥沃。

  這樣的肥沃讓早已習慣了麓川平原的木懿都忍不住有些心動,因此不由地想留下當地的莫臥兒百姓。

  只可惜面對他的想法,洪承疇卻搖頭拒絕道:
  “不用,我要驅趕此地的土民前往南虜境內,然後將麓川平原和麓川西北平原的少民遷移至此。”

  “那他們來了,原本的土地怎麽辦?移民也種不完啊……”木懿語塞,洪承疇卻解釋道:
  “等他們移民過來,這裡就成了大明的邊疆,原本的麓川西北平原就可以使用拖拉機開墾耕種了。”

  “西北平原的耕地不過五百余萬畝,但能開發的地方不少於四千萬畝。”

  “五百萬畝耕地,只需要朝廷發下兩萬台拖拉機,加上六萬戶漢民就可以全部耕種。”

  “算上等待開墾的耕地,遷移二十萬戶漢民,差不多就可以徹底將麓川西北平原收為漢地。”

  “西洋鐵路雖然還有六年時間才能全部貫通,但我們也可以一邊遷移,一邊開墾。”

  說著,洪承疇又說道:
  “再說,將南虜的三百萬土民逼到戈西河以西去,南虜在丟失了這麽多耕地的情況下,又多了三百多萬張嘴,你以為他們短期內還有余力發動襲擾嗎?”

  洪承疇就是要莫臥兒內部爆發糧荒,然後讓土民起義來分散莫臥兒的精力。

  不說多少,這三百萬土民最少能讓莫臥兒內部手忙腳亂好幾年。

  這麽想著,洪承疇也轉身走回了大帳內。

  這次他隻帶來了四萬西軍兵馬,但即便如此,麓川西北平原的底馬撒府還是養不起四萬兵馬,因此他必須速戰速決。

  不過也不出他的預料,戰爭爆發的第三天,博格拉城淪陷,城中八千莫臥兒軍隊被全殲。

  第五天,明軍拉傑沙希城,並於第十二天攻陷此城。

  戰爭爆發第十八天,莫臥兒的西、北孟加拉地區丟失,大明與周國北部全境接壤,周國的防線壓力從原本一千二百裡,銳減到了不足六百裡。

  同時,大明收復約八萬平方公裡的孟加拉北部衝積平原,獲得兩千余萬畝耕地。

  大明的出兵,讓盧象升和諸藩的壓力驟降,由於孟加拉北部衝積平原的丟失,沙賈汗不得不分兵駐守戈西河以西。

  一時間,小西洋的藩王不斷上疏,獻禮。

  當然,有人誇就有人罵,不過沒有人敢罵朱由檢,他們口誅筆伐爾等對象是洪承疇。

  他們彈劾洪承疇驅趕當地三百萬土民,以至於土民流離失所,餓死街頭。

  這樣的彈劾被朱慈燃看到後,他也有些於心不忍的前往了齊王府。

  等朱慈燃來到齊王府承運殿的時候,剛好是臘月十二的正午。

  朱由檢剛剛吃了午飯坐下,準備消食之後去睡個午覺。

  “侄兒見過叔父……”

  理政大半年,朱慈燃每個月都在進步,都在成熟,但人的行事可以在幾個月內成熟,可性格想要改變卻需要長遠的時間。

  朱慈燃畢恭畢敬的作揖,後來一想朱由檢是自家叔叔,又吊兒郎當的坐到了一旁王承恩抬來的椅子上。

  坐下後,他笑嘻嘻的說道:“叔父,那洪承疇驅趕三百萬土民,下面的官員可吵翻了,都要彈劾他。”

  “您說……他此舉是不是有些過了啊?”

  朱慈燃笑嘻嘻的說,實際上卻有些小心翼翼。

  旁邊的王承恩看著他,便是用腳指頭看都能看出,一旦朱由檢有想要罵人的跡象,朱慈燃絕對一秒不多留的就跑。

  畢竟這廝屁股都沒坐穩,“跑路”二字簡直寫在了臉上。

  “你覺得過了?”朱由檢看著官學司的奏疏,頭也不抬的詢問。

  “不不不……我就是問問……問問……”朱慈燃笑呵呵的說著,眼睛卻賊眉鼠眼的放在了朱由檢背後那《大明坤輿總圖》上。

  “南極……沒去過,什麽時候去看看。”

  瞧著朱由檢背後地圖最南端標注了南極的地方,朱慈燃心裡有些好奇,但臉上依舊表現得很憨厚。

  下一秒,朱由檢合上了奏疏,朱慈燃立馬坐直。

  “他不驅趕土民,誰替我們養這些土民?更何況這些土民萬一作亂,又要死多少遷移而去的漢人?”

  朱由檢說著,然後將一本奏疏丟向了朱慈燃。

  朱慈燃以為朱由檢要打自己,嚇得雙手抱頭,結果那奏疏卻輕飄飄落在了朱慈燃的腿上。

  他下意識抬頭,結果看到了朱由檢和王承恩等人古怪看他的表情,他這才發現自己會錯了意,連忙尷尬笑道:“有點頭疼……”

  “這是什麽?”說著,他岔開話題,打開了用細繩綁好的奏疏。

  他拆開之後這才發現是洪承疇的上疏,而上疏之中也匯報了他的想法。

  說白了就是驅趕土民後,遷移麓川境內的土民前來耕種。

  洪承疇還沒有安穩當地,所以具體的土地和人口還沒有查清楚。

  不過按照莫臥兒留下的一些文書來看,當地耕地應該不少於兩千四百萬畝,人口不低於三百八十萬。

  莫臥兒的潰軍撤退時帶走了十幾萬百姓,洪承疇則是準備在接下來不斷驅趕百姓,同時遷移人口來當地。

  以他看來,留下八十萬土民,然後再遷移一二百萬麓川土民,那基本上就能養活當地的四萬西軍將士和當地土民。

  之後只要讓土民不斷開墾新耕地,然後遷移漢民過來就足夠。

  另外,洪承疇還向朱由檢求了兩萬台拖拉機,但他只是求,並沒有說什麽時間之類的,想來他也是知道北方比南方更需要拖拉機。

  不過,他在奏疏上許諾,若是朝廷能在三年內撥發兩萬台拖拉機,那麓川西北平原一旦開發,每年能提供給中原的糧食能增加二百萬石以上。

  就衝這點,朱由檢就沒有理由拒絕。

  只是為了考量朱慈燃,朱由檢還是對朱慈燃詢問道:“你以為他過嗎?”

  “伱是想讓這二百萬石糧食給當地土民吃,還是運到山西給山西的百姓吃?”

  “這是二百萬石糧食,運抵山西之後,最多損耗一成。”

  “一百八十萬石糧食,對於眼下只有五百七十余萬人口的山西來說就是一個月的口糧。”

  “多出這一個月的口糧代表什麽,不用我多說吧?”

  朱由檢特意用朱慈燃印象最深的山西來刺激他,這樣的刺激果然讓朱慈燃欲言又止,但最後卻說不出話。

  “漢家自以王霸道皆之,太祖高皇帝曾言前朝太平,紅巾乃妖賊,可這影響太祖高皇帝北伐胡虜,內安紅巾了嗎?”

  “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言胡虜為他之子民,但亦不影響他說胡虜人面獸心,畏威不畏德。”

  朱由檢侃侃而談,同時起身示意旁邊的書吏將《大明坤輿總圖》拉上去。

  書吏見狀立馬把《大明坤輿總圖》拉上去,露出了一張各省疆域和每省之中的兩串數字。

  朱慈燃看了看,很快就明白這是什麽數字。

  “這是我漢家與少民的人口數比。”朱由檢開口揭幕並用梨花木棍指著說道:

  “你去過河西、四川、雲南、廣西……但你沒發現,當地都是漢家多、少民寡嗎?”

  “我未曾屠戮他們,反而將他們遷移到了這些地方。”

  朱由檢指著河西、四川、雲南、廣西,最後指向了麓川、舊港、交趾三省。

  在地圖上,河西漢人數量四百六十余萬,少民八十余萬,四川漢人三百二十余萬,少民三十余萬。

  雲南、廣西這兩個明代多次爆發少民暴亂的地方,分別是雲南漢民一百九十六萬,少民七十一萬,廣西漢民二百一十一萬,少民六十三萬。

  這四省的漢人比例基本都在七成以上,多一點的甚至達到了九比一。

  這放到任何一個朝代,都足以讓統治者笑得合不攏,但如果繼續順著朱由檢的梨花木棍往下看,那情況就不是很好了。

  舊港漢人四百二十七萬,少民二百七十一萬,漢人比例只有六成。

  交趾漢人三百一十九萬,少民四百三十二萬,漢人比例只有四成。

  麓川漢民二百三十二萬,少民五百三十一萬,漢人比例不到三成。

  除了這些,朱由檢又把梨花木棍指向了瀛洲。

  瀛洲漢民一百九十一萬,少民一千一百二十六萬,漢人比例連兩成都到不了。

  如果說舊港還能漢少融合,那交趾就有些勢弱了,至於麓川和瀛洲,也不是漢人同化少民,而是少民同化漢人。

  “我問你,若是麓川再納入三百萬土民,那麓川的漢人能有多少?只有兩成了。”

  “可如果驅趕他們,再把麓川五百萬少民之中遷走二百萬,並且將當地單獨設為直轄州,那麓川的漢人比例能達到多少?”

  “四成有余……”朱由檢率先做出了回答,並緊隨其後說道:
  “達到四成,加上國朝不斷移民,很快漢人就能成為當地的主體民族。”

  “只要漢人成為主體民族,當地就不會動亂,麓川也將成為像雲、桂、河、川四省一樣的傳統漢地。”

  “不要為了一時的聖人,讓漢家重回中唐之後的景象。”

  朱由檢苦口婆心的勸說朱慈燃,隨著年紀增長,他很怕自己打下的疆域被自家哥哥這一脈敗光。

  這些疆域只要百年之內不丟,那等到內燃機可以運用,那疆域基本就牢固了,因為上面的資源十分豐富。

  百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

  朱由檢一個人就能看護大明起碼五十年時間,而剩下的五十年只需要朱慈燃的兒孫努努力,那大明就很難衰敗。

  即便衰敗,那時的歐洲也無力反攻漢地,漢地再怎麽內亂,也是漢人自己的事情。

  朱由檢不是聖人,如果真的要說他的欲望,他的欲望就是青史留名,讓自己的名字能流傳到百世之後。

  秦皇漢武可以,自己的自然也可以,所以他的欲望實際上已經達到了。

  接下來他要做的,就是為自己的兒孫做打算,做考慮了。

  “叔父……”朱慈燃拿著手中的奏疏,腦海中不斷閃過山西百姓的饑苦模樣,時不時穿插文官們上疏描述的土民被驅趕模樣,一時間他難以抉擇。

  朱由檢倒是沒有催促他,而是等待他的答案。

  “侄子知道怎麽做了……”朱慈燃艱難開口,並作揖道:

  “侄子想擢升南安伯洪承疇為會稽侯……”

  朱慈燃做出了決定,不管是不是迫於朱由檢的壓力,總之給出了態度。

  “按照你的意思來吧。”朱由檢微微頜首,朱慈燃見狀也起身離開了承運殿。

  他帶走了洪承疇的奏疏,因為朱由檢已經在上面批紅過了,這代表他手上拿著的是備份。

  他帶走,或許是因為他心裡那個坎還是過不去。

  他雖然接觸了新式教育,但也接觸了儒家的傳統文化。

  在儒家看來,中原王朝是不應該征討四夷的,只要他們臣服就行,肆意征討則是代表君王無德。

  但是在新式教育裡,大明既然為天下共主,那就要在天下布藩,同時征討不臣,征討不服王化的蠻夷來施以仁德。

  至於怎麽施以仁德?那自然是把他們納入自己的治下或藩國之中,直接教化他們。

  說的露骨一些,就是佔領當地的土地和人口。

  不過土地和人口也得看情況,分清楚什麽有用,什麽無用。

  這次的彈劾,燕山官員沒有參與就是因為在他們看來,孟加拉北部衝積平原上的人口無用。

  朱慈燃也明白這個道理,只是他過不去自己心裡的坎。

  想到這裡,朱慈燃突然覺得前面來人,抬頭一看,齊王府承運殿的宮道上正走著一個人,這個人則是朱慈燃十分熟悉的老師……成德。

  師徒二人已經不是今年的第一次見面,但每次見面成德都以臣子的身份自居,似乎不想談論自己和朱慈燃的師徒身份。

  若是以前,朱慈燃只會有些難過,但今日他卻攔住了成德。

  站在承運殿廣場的宮道上,朱慈燃不等成德表情淡然的行禮,便率先行弟子之禮稽首,隨後跪在地上說道:

  “先生是因為燕山魁首的身份疏遠弟子,還是因為不想認弟子而疏遠弟子?”

  朱慈燃露骨的話讓下意識想扶起他的成德皺眉,不過盡管皺眉,成德還是扶起了朱慈燃。

  “殿下已經是監國,先生弟子的身份還是暫時擱置一邊吧。”

  “下官今日是來找齊王殿下的,與殿下的事情,還是改日再說吧。”

  成德沒有正面回應,但他的態度讓朱慈燃明白了他的想法。

  雖然言語是君臣,但扶起他的動作卻是老師對弟子的。

  這說明,成德並不是不想認朱慈燃為弟子,而是時局在此,他們的身份只能是君臣。

  朱慈燃不知道他們什麽時候能再成為師徒,他只能看著成德扶起他後走向了承運殿。

  這一刻他明白了成德為什麽不能和他成為師徒……

  他作為弟子想讓成德變好,但成德也是別人的弟子,他又何嘗不想讓自己的老師變得更好……

  想到這裡,朱慈燃轉身離去,他手裡攥著洪承疇的奏疏,一臉憂愁的走出了齊王府。

  在拱衛營士卒的“千歲”聲中,他上了自己的馬車,而駕車人李永貞也駕車帶他返回了皇宮。

  坐在車上,朱慈燃看向車窗外的京城。

  那繁華的京城就好像是大明的縮影,明明那麽大,卻有窮有富,有人哀愁、有人談笑。

  “偌大的一個大明,就留不下兩個姓朱的嗎……”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