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北朝帝業》第938章 禍不單行
  一場戰鬥結束,西魏大軍在柱國李弼的指揮下於潼關關前列陣,在經過一番激戰後總算是擊退了敵軍,取得了一場久違的勝利,但整個潼關上空仍然彌漫著一股愁雲慘淡的氣息。

  哪怕是那些剛剛得勝回城的將士們,臉上也都殊少喜色,反而一個個神情凝重,或是悲傷、或是憤慨,使得城中氛圍也分外壓抑。

  這樣的情況也屬正常,自從邙山兵敗以來西魏方面的形勢便急轉直下,一敗再敗,自邙山至宜陽、而後弘農,如今已經敗到了潼關。

  除了陣線的潰敗之外,更加打擊士氣的事情是人員的大量傷亡。就在之前弘農那一場戰事中,原本弘農城中已經收聚將近三萬卒員,結果能夠脫離戰場、得以逃入潼關的卻僅僅只有幾千人。

  甚至如果不是坐鎮建州的楊檦及時率兵南來接應,於途中伏擊驚退仍在銜尾追殺的敵將斛律光,這幾千敗卒可能都難以逃回潼關。

  遙想之前東征之初,十余萬大軍可謂人馬盛壯、士氣如虹,而今僅僅只是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便大敗而歸,十數萬大軍蕩然無存,潼關中前後累加起來的敗軍之眾也不過只有兩萬出頭,甚至就連他們的霸府首領宇文泰都死在了征途之中。

  這一次的戰敗無論是人員的折損還是領土的丟失都超過了大統九年的邙山之戰,舊年邙山之戰雖也大敗虧輸,但起碼主要的將領都還比較順利的撤離前線,而且臨危受命的王思政也成功的將追兵阻攔在弘農以東。

  拋開這些喪師喪地的損失,對西魏大軍而言最為致命的還是宇文泰這個霸府首領的去世,使得如今殘余的這些力量也陷入了一種群龍無首的混亂之中。

  李弼因為早一步返回潼關,而且其部伍編制算是保留最完整的,基本上從出征到撤回都沒有什麽大的人員損失,而且還收編了一部分達奚武、王雄在河陽南城的敗卒。

  等到敵軍繼續進攻潼關的時候,李弼率部主動於關前迎戰,挫敗了敵軍這一次的進攻,算是稍稍挽回些許顏面。可是當他返回關城中的時候,並沒有群眾夾道歡迎、祝賀新勝,反而是要立即去解決內部的糾紛矛盾。

  “尉遲婆羅速速出見!狗賊日常自誇勇猛,臨敵激戰卻拔柵先逃,棄我師旅於賊,使我兒郎死傷慘重!”

  關城城主府前,李遠一身染血的戎袍未解,手持著佩刀站在府前,向著對面被甲卒們所駐守的府門不斷的喝罵,其身旁眾親衛也都人人帶傷,樣貌淒慘。

  府前的長街上,也有許多督將站在這裡圍觀,並且不斷的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漸漸勾勒出一個事情輪廓,明白了李遠何以如此憤怒的堵著府門來控訴尉遲綱。

  原來之前兩人留守弘農,李遠負責守城與東面防務,尉遲綱則負責西面防務與後陣督戰。結果李遠正自率部與敵交戰正酣,尉遲綱卻直接引部向潼關逃竄,頓時便令弘農陣線大潰,就連李遠都直接身陷賊軍圍困之中,其親信部眾們力戰一通、死傷慘重,才總算讓李遠得以逃回潼關。

  李遠眼下心情正自憤慨至極,尉遲綱當然不敢出見,但被其人堵門呼喊辱罵也是影響惡劣。尤其人人都知李遠乃是大塚宰心腹大將,而今大塚宰方遭不幸,其心腹與親屬便有將要反目之態,無疑會讓人心更加的渙散。

  宇文護也硬著頭皮出府來想要勸說一下,但他在盛怒之下的李遠面前也沒有太大的面子,李遠仍是固執的堅持讓尉遲綱速速出來見他。

  李弼歸城之後知有此事,來不及解甲便匆匆入此,先對李遠安撫一番,然後才又入府親將尉遲綱引出,讓尉遲綱向李遠作拜請恕,才算是消弭了這一場紛爭。

  接下來眾將又在李弼的號召下聚集在了府中直堂,商討接下來該要怎麽做。

  “眼下賊軍雖然敗退,但仍盤踞弘農城中,隨時都有可能繼續攻來,當下情勢已經是危急至極。諸位唯有同心協力,才有可能渡過難關。如若再仍心存別計、不能共力應敵,國為賊破、身為賊奴,亦非危言!”

  有感於當下人心渙散的情況,李弼率先開口正色說道。

  聽到這話後,眾將也都紛紛點頭應是,包括之前忍不住向尉遲綱發難的李遠,也都發聲表態不會再以私憤擾事。他們心裡也都清楚,如若再這麽繼續互相埋怨爭鬥下去,情況只能更加危急。
    說完這番話後,李弼便坐回席中不再多說什麽。他雖然已經是在場眾人當中資望勢位最高之人,而且還剛剛擊退敵軍的進攻,但在這一場征事中也僅僅只是一個偏師統帥,甚至對於主力大軍何以一路潰敗至此的經過都不怎麽清楚,也就無謂強攬責任上身。

  宇文護原本一直在低頭沉思,但是見李弼不再發言而眾人又都紛紛將視線轉望向他,便只能硬著頭皮開口說道:“主上薨於征途,傷情摧人心肝。眼下潼關也遭戰火蔓延,實在不宜將靈柩棺槨久置前線。

  大司徒乃是國之元老、戎事精熟,深受內外所推,之前又迎擊賊軍而敗之,乃是臨危受命之不二人選,正應執掌潼關軍務、以拒賊軍。我請先扶棺歸國、安葬主上之後,再奏告朝廷盡起關西丁壯以為兵,以助潼關戰事……”

  大軍接連喪敗,也讓宇文護這個臨時執掌軍務之人權威大降,如今剩余的人馬本就不多,也未必就會聽從他的號令。如今正好趁著李弼新勝之際,將這個重擔和爛攤子交給李弼,他則借著扶送靈柩歸國的名義離開前線,盡管返回同州去收拾內部局面。這對宇文護而言,無疑是當下最好的一個選擇。

  然而宇文護雖然精明,其他人也都並不傻,尤其是被其點名要作甩鍋的李弼,聽到這話後頓時皺起了眉頭。

  “潼關雖臨前線,但仍堅如磐石。潼關若危,關中亦險!大塚宰靈置潼關、又或靈置長安,並無區別。況且此番征師敗績,亦多關西兒郎捐身國事,萬眾成鬼,一靈獨歸,父老作問,中山公何以應答?”

  李弼並沒有發聲,但是其弟李檦則不客氣的望著宇文護開口說道。

  宇文護聽到這話後,一時間也是語竭,而這會兒李弼才又開口道:“某戎馬半生,又何懼征戰?大塚宰待我以國士,我亦不惜死國以報之!潼關若全、關西則安,前者師旅屢潰,可知逃不如戰。中山公身系大塚宰遺志,執掌軍事理所當然,抱關擊柝、但有任命,某莫敢不從!”

  說話間,李弼便站起身來向著宇文護作揖說道。而其余眾人本來各自心內都已經對宇文護多有不滿,但見李弼都作此表態,於是也都紛紛起身仍奉宇文護為此關城首領。

  宇文護見狀後便也只能接受群眾推舉,不敢再說什麽先行撤回的話語,至於之前臨陣脫逃的獨孤信和趙貴等一眾人等,他也只能委派心腹前往同州中外府報信,希望中外府留守之人能夠警覺。起碼他這裡如果不能阻卻賊軍的話,短時間內是很難抽身離開潼關前線。

  雖然李弼力舉宇文護執掌軍務,但有鑒於宇文護之前的種種表現,也不敢真的將軍務盡數托付,關城的各種防務他還是與達奚武等人巡察布置、不敢馬虎大意。

  大概是運勢跌至谷底、開始否極泰來,潼關這裡還在認真布置防務的時候,分布關前的斥候卻報信言是駐守在弘農的敵軍似有撤離的跡象。而再作深入打聽,他們便得知一個好消息,那就是太原王李伯山業已率領大軍進入河洛作戰,逼得敵軍不得不撤離回防。

  當這個消息傳回潼關的時候,關城中將士們都不由得長長的松了一口氣,甚至不乏軍士直接喜極而泣:“太原王殺來了,大家都有救了!”

  饒是宇文護心中對李泰多有成見,但在得知其人果真率軍抵達河洛之後,一時間也不免心情複雜的悵然歎息道:“李伯山當真是重義之人,果然沒有辜負阿叔臨終所托!可惜、可憾,若是當時沒有撤離宜陽,此時局面未必沒有反敗為勝的余地!”

  太原王師旅的到來,給整個潼關駐守將士們都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而接下來弘農方面敵軍毀城而走的舉動也證明了李伯山大軍剛剛抵達河洛便給敵軍造成了巨大的軍事壓力,不得不倉促回撤。

  隨著敵軍撤離,潼關方面的危機也算是已經解除了,之前隨軍一並撤退到潼關的豫西韓雄等諸將表態希望能夠率領所部人馬返回豫西關南地區配合太原王與敵進行作戰。

  宇文護對此也並未阻攔,雖然他對李伯山勢力進入關中仍然不無憂慮,但很明顯眼下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先戰勝敵人,他也希望能夠借此向李伯山傳達一個和善的信號,從而給接下來爭取一個更大的交涉空間。

  然而正當宇文護還在幻想一切將要穩中向好的時候,後方同州中外府發生的事情卻給了他迎頭一記重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