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北朝帝業》第956章 唐公高義
  “自即日起,雍州、同州、岐州分置十二驃騎府,各錄勳士三千口以造新籍,典任宿衛。三州各度治內荒田、棄田,並置諸驃騎府下、有別民田,諸府勳士策勳轉功可得賜田,租調永免……”

  普授勳士還僅僅只是一道開胃小菜,接下來的宣令才是一個個重磅炸彈。

  雍州、同州和岐州大體上就是歷史上的三輔之地,佔據著關中最為繁華核心的區域。在這三州建立十二個驃騎府以典任宿衛,正式的取代原本的六坊禁軍,這將徹底的改變京畿之地的軍事和宿衛格局。

  關於宿衛和禁軍的改革,群眾尚未消化完畢,而接下來的勳士賜田更是直接引爆了在場眾將士們的熱情。

  如果他們還是原本的鮮卑鎮兵為主的武裝集團,或許反應不會這麽大,但是如今大部分的府兵將士都是關中當地兒郎們。

  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此鄉土之中,但大部分卻都是從祖輩開始便無立錐之地、無寸瓦遮頭,哪怕偶有僥幸偷偷開墾一些土地,往往也會因為各種天災人禍而再次變得一無所有。

  在關中富饒之地擁有一片肥沃的土地,並不能說是這些關西兒郎們的執念,因為難度之大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能力范圍。

  他們已經淪為鄉兵部曲,就算是官府組織擴戶均田也根本降臨不到他們頭上來,而且近年來隨著耕事的興盛,關中核心地帶閑田越來越少,即便是進行均田也都不會在這上述三州之內進行。

  可是如今,諸勳士只要得錄三州軍府之中,便能夠憑著功勞獲得賜田。這對眾軍士們而言當真是美夢成真,甚至有的軍士都抬手抽了自己兩個嘴巴子,又忍著火辣辣的痛楚,拉著身旁袍澤詢問自己剛才有沒有聽錯。當然大多數的軍士還不至於如此驚愕失態,僅僅只是喜極而泣罷了。

  相對於在場眾軍士們的歡欣鼓舞,一眾隨從參加閱兵的文武臣員們臉色則就微微一變。尤其是一些家中本就有著廣闊莊園田產的時流,心中則就更加的震驚。

  雖然說唐公所公布的政令中表示三州各度治內荒田、棄田等無主之田,可是這三州乃是關中最為繁榮富庶的地區,基本上已經佔據了大半個關中,本身就農耕發達,近年來更是連年大稔,即便是有一些無主田地存在,可是要滿足多達幾萬人的賜田也是遠遠不夠的。

  十二個新置軍府,各錄勳士三千口,那就是整整三萬六千人。每個勳士賜田一頃便是三萬六千頃,而且隨著後續功勳創建,可能諸勳士得田還不只一頃,那就是多達數萬頃的耕地。三州之內所有的無主荒地都累加起來,恐怕都沒有這麽多!
  當然真要說三州實際擁有的土地那肯定是有這麽多,而且估計多達十余倍還要多。畢竟這三州是整個關中農事最為發達的區域,可問題是這些土地並非無主。

  除了諸州籍戶連年有增而各給授田之外,其中大部分還都掌握在當地的豪強大族和文武權貴手中。像是如今的京畿周邊,盡是權貴園業,鮮有小民耕地。

  唐公治軍向來寬猛相濟,猛的一方面在於軍紀嚴明、作戰勇猛,寬的一方面則就是待遇優渥、賞賜豐厚。這一點朝中眾人也都有知,像是之前山南道同樣也有類似的政令頒行,當消息傳到關中時,還不乏時流感歎唐公治軍如此寬仁,怪不得能得將士們死力效忠,百戰百勝!
  之前的他們還只是作為一個看客,可是當現在同樣的政令在關中執行,原本的看客也成為了局中之人,他們才不由得悚然一驚,這不足的土地從何處來?

  大家都不是傻子,稍加動腦便想出了好幾種如何增加無主之地的方法。這當中最方便快捷的,當然莫過於將有主之地變成無主之地。比如在新年元日畏罪自盡的柱國侯莫陳崇,家中可就是有著不少良田美業的……

  大閱的校場上,熱烈的歡呼聲一浪蓋過一浪,也將在場眾人思緒給打斷。

  前面幾項,還只是針對平安返回關中的這些將士們的犒獎政令。對於那些戰沒之眾,李泰同樣沒有忽略。

  雖然由於他挽救得力,使得此番戰事的直接戰損大大降低,但仍然有兩三萬將士死在了這一場戰事之中。這些將士雖然已經不在,但他們的父母妻兒卻仍活生生的存在於關西,那就是整整兩三萬個家庭。

  李泰對於這些將士們的陣亡雖然並不需要付直接責任,但是如今的他作為新的霸府首領,對於陣亡將士們家人的撫恤賑濟,也是他不能推脫的義務。

  所以接下來,他便又著員公布對於這些陣亡將士的家人賑濟方案。首先由前中外府屬官們據兵籍與現存將士整編核對,確定一個陣亡名單,尚有遺骸存在者則由其同鄉袍澤運返鄉裡,沒有遺骸遺物存留者,則由朝廷安排使員統一入鄉通知告慰。

  諸陣亡將士之家,朝廷給予三種賑濟方案。

  第一種是家人願意繼續保留兵籍,則同樣給其當戶男丁以“勳士”身份,同樣可以參加軍府選錄並繼續服役賜田。
    第二種則是不願再為兵家,則就入籍成為郡縣籍民,並優先加以均田安排,免其三年租調並永免一丁之庸。

  這兩種情況都是針對家中還有余丁可以繼續當兵或者種田,第三種情況則就是家中已經沒有了成年的丁男。唯父母在堂,又或有妻子於戶,按照各種不同的情況給予實物賑濟,基本上涵蓋了贍養老人、改善婦女生活和養育兒女等幾方面。

  像是戶有中男而親長又沒有養育能力的話,則由當地官府安排直送畿內,由大丞相府負責統一養育教導。

  在此之前,類似的傷亡軍士賑濟事務,即便是有,往往也都是將主本身憐憫家奴而做的救濟關照,像是這種普遍的、作為一種政令推行,則就是始自唐公。

  所以當這一系列的撫恤規令公告完畢之後,整個大閱校場上先是鴉雀無聲,過了一會兒之後,校場各個方位便陸陸續續響起了將士們稍顯凌亂的呼喊聲:“唐公高義!願為唐公效死!”

  能夠站在這校場上的,當然並不是這些撫恤條款所針對的對象,但是只要穿上戎裝,誰也說不準會在哪一場戰鬥中伏屍疆場。所以當聽到唐公對諸陣亡將士們還有如此周全縝密的後事安排時,無不感激涕零。

  校場上亂糟糟的叩拜告謝聲顯得有些混亂,同時也顯示出這些將士們並非是有組織的場面回應,而是真真正正的有所感懷。

  李泰看到這一幕,心中也是感懷不已。身在亂世之中,如果一再強調體恤人命那就太矯情了,哪怕如今的他已經是大權在攬,也做不到完全的止戈罷兵、休養生息。

  而他能夠做到的,就是盡量讓這些將士們的犧牲更有價值,無論是對整個政權和世道的發展,還是對他們自身與他們的家庭。

  至於這些撫恤條款,本身也不見得有多麽的優厚。基本上也都是地方行政需要面對和處理的內容,只不過被集中起來進行更加人性化的處理罷了,就已經讓這諸軍軍士感激不已了。

  所以說那些高高在上的肉食者們,也大可不必吹噓炫耀自己多麽的兢兢業業、勤懇用功,大凡他們只要能夠做的配得上他們的身份、地位和所得,人們就會對他們感激不盡。

  一眾觀禮的文武官員們看到唐公與諸軍將士們上下相得的畫面,一時間也不由得感懷不已。

  原本他們當中還有人覺得唐公剛剛入朝執掌大權,應該不敢觸犯眾怒的去侵奪資產以配諸軍,可是現在看這種情況,似乎有這類想法的才是真正有觸犯眾怒的苗頭了。

  接下來便是大閱告一段落、諸軍各自歸營,皇帝和唐公也在群臣簇擁下進入大次之中,開始對諸大將進行獎罰處置。

  首先是柱國李弼,計其洛西、潼關等諸戰之功而得授太保,是除了於謹之外,第二個歷經此番動亂後得以平穩過渡、仍然能在朝維持其超然地位的柱國。

  其次便是李裒、高樂、韓雄三人俱授大將軍,其余隨從李泰此番征戰河洛的諸將也都各有封獎。像是李雅便得授驃騎、開府並加封縣公,入前叩拜謝恩時,都激動得有些手足無措。

  其實如今的驃騎、開府之類官職已經是成色大降,即將泛濫起來。像是諸位柱國的嫡子已經盡數達到了驃騎開府與郡公的蔭授,有的柱國還不只一子如此。

  當然在這一點上,李泰也沒有資格去挑別人的錯。其他柱國兒子要麽本身已經建事立功,要麽年齡也已經老大不小,他兒子李晉到現在乳牙都還沒長齊呢,也已經被安排到了這一級別。不得不說,這些二代們真是個頂個的討厭!
  河陽戰死的大將軍王雄,以其嫡子襲爵並加驃騎開府,再蔭授一子為縣公。

  封獎結束之後,接下來自然就要到了懲罰的環節。大次中的氛圍頓時便也變得沉悶起來,有份隨軍出征的諸將,包括柱國趙貴、達奚武等,全都肉眼可見的神情緊張起來。

  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