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北朝帝業》第940章 恭迎大王
  第940章 恭迎大王
  當李遠返回同州的時候,中外府還在大擺宴會,慶祝略陽公宇文覺新納妾室。

  過去這段時間裡,宇文覺為了統合人心也是用功頗多,除了招募壯大自己的親信部曲之外,還通過其他手段去籠絡示好中外府屬員們,聯姻就是主要的方式之一。

  雖然宇文泰早為這嫡子聘娶拓跋氏公主為妻,但也不妨礙眼下的宇文覺再納妾室,將許多他認為擁有拉攏價值的中外府臣員家中女子納入室中。

  如今的中外府充斥著一股混亂暴虐的氛圍,許多人動輒獲罪,就連關押刑徒的囚室都將要人滿為患。因此一些中外府屬員縱使心中不願意,但當事到臨頭時也都不敢拒絕,為免禍及家門,只能將門中女子送出。

  對於李遠的回歸,宇文覺也是十分的熱情。如今的他並不覺得自己是在暴虐胡鬧,因為在他的視角看來,正是得益於他的果斷與高壓管制,才使得關中在屢遭噩耗打擊的情況下仍能保持局勢平穩。

  如今的李植乃是他最為倚重的左膀右臂,而李遠又是他父親的心腹大將,因此李遠返回讓他自覺手中的力量又壯大幾分,只是有些不好意思的對李遠說道:“今日納新人於室,我絕非貪色亂禮。主上靈柩尚未歸府,我今臨危受命,威望淺薄,故而只能憑此下策以撫群情……”

  李遠聽到這狡辯聲,心情更加的抑鬱,對於宇文覺的示好也無作回應。

  下席中的李植見宇文覺神情漸有不善,忙不迭站起身來代替父親向其答禮,而後便又引著父親告退行出。

  父子兩剛剛轉入側堂之中,李遠便抬腿將這兒子踹倒在地,口中怒聲咆哮道:“孽子,誰人教你作此大惡?莫非真要我家滿門滅絕你才甘心!”

  “阿耶,請聽我解釋……”

  李植方待爭辯一番,然而李遠這會兒卻怒氣勃然、完全控制不住,揮起拳頭又劈頭蓋臉的砸向李植:“征師敗績,府中人馬勢力本就大損,如今太原王又大勝而來、勢力無人能阻,待其入朝喝問前事,豈是你一死能夠了之?”

  李植被這一通捶打的發不出聲,只能抱頭哀嚎,而李遠也的確是已經積鬱至極,足足捶打了兒子一刻多鍾才停了下來。當他見李植掙扎起身、抽出佩刀時,臉色頓時又是一沉:“逆子,伱要做什麽?”

  “阿耶既然認為我闖下大禍、死不足惜,那便將我殺在堂中罷!死在阿耶手中,我死而無憾!”

  李植抽出佩刀投在父親足前,口中則哽咽道:“阿耶歸來便責我罪大難贖,但我近來所遭受的刁難折磨,難道就是我命中應受?國中形勢淪落至此,難道盡是我一人的罪過?但使諸多名臣大將能夠揚威河洛、大勝而歸,又何至於會有此諸類後事?略陽公驕橫莽撞,舉火焚殺大司馬,闖下大禍我又如何能收拾得起?”

  李遠見兒子語調悲愴淒楚,一時間也不免怒氣稍斂,但又冷哼說道:“縱然略陽公鑄成大錯,你也不應繼續助紂為虐,難道不可慎獨此身、以待東征師旅返回?如今國中情勢崩壞,太原王又揮師西進,你等仍自驕狂任事、不知死之將至!”

  “且不說大司馬本就受誘我計執之,略陽公狂躁暴戾,我若不順應其人,當時只怕便要同死。而後諸項事情,又有幾樁是我能夠製止?大宗伯並國中群眾狀似與事同謀,實則全都冷眼坐望我等癲狂取死。甚至就連長安的阿叔,我難道不知他藏匿太原王親屬?阿叔不肯救我,我卻不忍害之……”

  李植講到這裡,也是一臉的委屈悲涼:“阿耶責我死不足惜,但由始至終,我最大的罪過只是被主上選作中外府留守,輔佐他那暴戾孽子罷了!國中這些看客不欲共事,那我只能攪動人事以圖自救!”

  “你今所為,又是什麽自救之計?太原王之西歸,就連潼關諸眾都愁困無計,憑你等所作弄府中亂局,又如何能夠阻之?”

  聽到兒子悲憤聲言,李遠也不忍再繼續大加斥責,旋即便又一臉憂慮的說道。

  李植這會兒收斂神情,示意父親到其近前來,小聲說道:“太原王能夠全勝,的確出乎我的預料,我本以為他縱然能勝,屆時恐怕也無力西行。但形勢至此,仍未達於最惡,須知天子還在府中!”

  “你又作何打算?”

  李遠聽到這話後,眉頭頓時一皺,瞪著兒子疾聲問道。

  “我不知要活,還要壯大我家!阿耶可還記得當年主上接掌賀拔公勢力過往?今時情勢難道不略同舊時?”

  李植講到這裡,眼神變得深邃起來:“如若潼關難拒太原王於外,我等又何必困守關中?大可以拱從略陽公挾君西去,歸我原州鄉土,前據平涼故邑,後倚賀蘭山嶺,憑我家於鄉土累世經營,暫成割據亦非難事……”

  “不可,這實在是……你真是太膽大妄為,李伯山既強且銳,他絕不會容許我等挾君出逃!太冒險了,機會不大!”
    李遠聽到兒子這一計劃,一時間也是嚇得連連搖頭擺手,隻覺得希望渺茫、很難實現。

  李植則繼續說道:“阿耶你思計不必太過保守,當下國中蔡承先是我鄉黨,想也樂見鄉裡榮耀。諸武衛深與略陽公亂事,脫身亦難。我等挾君出走,李伯山無大義可持,想要穩定關中局面,想也無非東賊賀六渾故計,但使他稍有裹足,我等業已歸鄉,屆時再外結突厥以自固,李伯山亦未敢輕易進攻。

  待我割據勢成,便可謀與共處,執略陽公以獻,另以輔城公等為主上後嗣,待到時機成熟,法西涼故事、立宗廟高平,亦非難事。事成或不成,仍然不失奮鬥余地,總好過困守於關中、坐以待斃!”

  “可、可是,李伯山業已揮軍西進了,只怕沒有時間……”

  李遠對李植這個兒子本就有所偏愛,此時聽到其人所言煞有介事,心內不免也暗生認同,與其坐以待斃,真的不如行險一搏,只要成功了那便是別有天地。

  他們高平李氏崛起於亂世之中,同樣也是以命搏來的富貴,只不過這一次的前程要更加的遠大!只不過一想到李伯山正自西進,他心中還是有些猶豫不決。

  “中山公等與李伯山仇隙久存、必難相容,大司徒等勢位先達,想也不會任由李伯山輕易入關,一定會據守潼關暫與相持,論定入關局勢之後才會放行。眼下尚有一段時間可謀此事,近日我勸告略陽公搜捕隴西李氏親友從屬,如今即可一並攜走。”

  講到這裡,李植又望向長安方向說道:“此事阿叔若肯配合,必然更加順利,經長安入鹹陽,沿涇水一路北行。只是阿叔素來厭我,恐怕不會聽從我計。”

  “顯慶那裡我去說服,關乎家國前程、宗族大計,豈容私計雜念!”

  李遠聽到這裡後便正色說道,這會兒他已經被兒子徹底說服,打算趁著這最後一點時間來拚搏一把,主動承擔了前往長安說服李穆配合其事的任務。

  且不說李遠父子圖謀大計,潼關的宇文護等人則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變得心情越來越焦灼。

  “啟稟中山公,太原王師旅業已抵達弘農。”

  當聽到關前斥候奏報時,宇文護頓時一臉驚詫道:“這麽快?數眾多少?”

  “眾約萬余,但是望去陣勢有欠嚴整,多有敗亂之相。”

  聽到這話後,宇文護又皺眉沉吟起來,如此重要的情況他也不敢隱瞞,著員召來李弼、達奚武等人通知一番,旋即便又說道:“太原王師旅雖勝,想必也損失頗重,因聞關中紛亂而急於轉進,也的確是略顯急躁。不如先遣一部軍眾往弘農相迎,並資以物料助其軍用,待其士伍休整一番後再請入關?”

  眾人聞言後,也都紛紛點頭應是。他們眼下各自心情也都很糾結,隨著李泰在河洛戰勝齊軍,外患已經不是首先需要面對的問題,內部的秩序調整卻無從避免。

  正如之前李植所作出的判斷,他們這些困守潼關之人也不敢與新得大勝的太原王為敵,但是又擔心太原王就此回到關中執掌大權後,或許會作出一些不利於他們的決策。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們當然還是希望能夠稍作爭取一個比較寬大的處理。

  聽到斥候歸報李伯山屬眾萬余、頗有敗亂之相,可見河洛戰事應該也只是慘勝。故而將之暫阻於潼關關前,待到彼此接洽達成一個諸方都能認可的共識之後再將人迎入潼關,也算是比較穩妥的做法。

  於是宇文護便先安排一隊兵卒運送一批物資前往弘農、算是釋放一下善意,讓李泰不要急躁進軍,而他們眾人則仍聚在一起商討該要作何交涉。

  畢竟每個人的處境和位置不同,需求也就不盡相同,在沒有了大塚宰統合群眾的當下,想要達成一個共識還是比較困難的。

  然而當他們竟夜爭論不休直至天光仍無定計時,隨著朝陽逐漸攀高,潼關關城外突然響起了響徹雲霄的歡呼聲:“太原王威武!恭迎大王歸國!”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