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北朝帝業》第854章 禍水東引
  “這、這……如今湘州群情煩亂、人心惶惶,王湘州因恐再生變故,所以留守城中以鎮亂備變,絕非歸義之心不誠。”

  裴政聞聽此言後便又連忙說道:“況且如今大王雄軍環置長沙城外,湘州士民俱知王威難禦、各自厭戰乞活,王湘州縱有別計,也難以違觸眾願而一意孤行啊。”

  李泰聽到這話後便又冷笑起來,望著裴政繼續說道:“王琳在時局之重難道還要超過梁主?湘州群情之煩亂難道還要超過江陵?天意失庇梁家之後,就連梁主都要負枷北上、入朝請罪,裴侯此行所見,今時之江陵可有失治?偌大江陵我尚可治之有術,區區湘州難道竟非王琳不可得治?”

  裴政聽到這話,頓時便語竭詞窮、無言以對。

  “上天有好生之德,我既然自謂滅梁乃是天意所趨,當然也不會違背天意、以殺為威。湘州士民但欲求生,我自賜以生機。但若有人脅眾情而為自計、外以賓服而包藏禍心,我亦絕不容之!”

  李泰又望著裴政沉聲說道:“王琳若果然有請降求附之意,自當如我前言,解甲來拜求入長安以侍奉故主。如若他仍然禍心未已、貪勢抗命,則我亦絕不姑息!
  唯裴侯所陳湘州士民厭戰乞活之情甚是可憫,便請你歸而告之,為爾湘州士民計,我可暫對王琳網開一面,允其引部且赴下遊,共你故國余寇匯聚一處,來日一並剿滅!”

  不能讓王琳與其部眾繼續存在於自己的勢力范圍之內,這是李泰的底線。王琳如果要投降,那麽就要親自到江陵來請降,李泰還可將之送到長安去繼續陪著蕭老七,但是其部眾則就一定要趁勢剿滅。

  至於說殺俘不祥,那也要看殺的是什麽人。王琳部眾在平定侯景之亂後於建康城中可謂是血債累累,李泰若真將之部眾徹底剿滅,起碼建康士民是一定會拍手稱快的。如果沒有了王琳的統禦,這些殘暴之眾一哄而散,那可真就散是滿天星,整個江淮之間民生治安恐怕都要大受摧殘。

  當然王琳親自來降的可能微乎其微,所以李泰也提出了另一個方案,那就是放王琳與其部眾往下遊江州去,不準再繼續逗留於湘州。

  雖然李泰沒有親赴湘州前線,但通過之前的一些戰例和梁士彥等人傳回的戰報,也了解到長沙城的確是易守難攻,盡管眼下他們西魏軍隊已經建立起了優勢,但想要完全的攻下城池,仍然免不了一番苦戰,而且時間上也有些不確定。

  畢竟長沙城的地理位置擺在這裡,河網交錯、夾岸連城,實在是易守難攻。而且守城的王琳也是南朝首屈一指的戰將,其部眾雖然軍紀敗壞,但講到戰鬥力那也是名列前茅的。就算李泰再率大軍親赴前線,也不能保證這長沙城會不會成為他的快樂城。

  既然眼下王琳鬥志已失,將之從湘州逐走也是一個比較實惠的選擇。而且就算王琳不肯走,也能借此機會瓦解一下他的群眾基礎。

  須知如今被困在湘州的數萬梁軍,也並非盡是王琳的死忠,在如今勝算渺茫的情況下,選擇背叛王琳也算是一個基於現實的考量。而今李泰正好借著王琳的請降給他們一個做出抉擇的理由和動力,只要王琳肯服從安排,或是來降、或是滾蛋,那麽眼下的一切苦難都將劃上句號!
  至於說王琳選擇前往下遊後,會不會增強下遊梁軍的勢力,夥同王僧辯、陳霸先等再一起殺向江陵?
  這個可能不是沒有,畢竟後三國主打就是一個極致的混亂,任何情況都有可能發生。但是發生的幾率大概略等同於宇文泰願意跟李泰的姓、並且肯將李泰立為自己的繼承人,當然就算宇文泰樂意,李泰還不樂意呢。

  如果王琳真的往下遊去,最大的可能就是下遊局面變得更加混亂,南梁這些殘余勢力之間的內鬥消耗會進一步的加深。

  不說歷史上王琳與南陳政權的水火不容,之前他被押送回江陵並險些被殺這事,就是王僧辯乾的!就這麽些家夥湊在一起,別說什麽中興梁家,自己之間不相互打出狗腦子來,都得是他們沒長。

  裴政聽到李泰的態度如此強硬,一時間也是一臉難色,還待再作爭取,然而李泰卻不再給他機會,直接從席中站起身來,提前退席離開。

  有了李泰的明確表態,湘州請降使者的使命算是暫時畫上了句號,到了第二天李泰便著員安排他們再返湘州去向王琳傳達自己的意思。

  使命沒有完成,感到失落的不只有裴政,還有剛一重逢便又要分別的韓氏兄弟。

  在江津渡口送別的時候,韓勰拉著兄長手腕繼續不甘心的勸說道:“阿兄,你留下來罷,留下來咱們一起為大王效力!那王琳的凶名我也多有聽聞,絕不是什麽仁慈英主,阿兄你再從其麾下,就算自己仍有善性未泯,久則恐怕也要難免同流合汙?我真不希望見到阿兄你來年某日也變成禍亂咱們鄉土的那些賊兵一樣……”

  “舊在建康城中求活無門之際,是王湘州義氣活我。今其勢窮無路,我若棄之實為不義。知三郎你於此間處境甚好,我也沒有什麽可遺憾的了。你今已卓然成材,並不需要再仰仗親長的護佑,而我也有自己的道義需要奉行。”

  韓劭避開韓勰那滿是期待的眼神,抬手拍拍這個兄弟的肩膀說道:“咱們兄弟各自努力,都不要辜負屬於自己的這一份際遇。即便日後不能生而相見,黃泉地府總是最終歸處,那時你、我,咱們阿兄、咱們阿耶,再暢談各自別後故事!”
    說完這話後,韓劭又用力的擁抱一下自家兄弟,然後便轉過身義無反顧的登船而去。

  裴政等人離去的這段日子裡,湘州這裡的情況也未有什麽大的變故,無非是此間西魏大軍將包圍圈布置的更加牢靠,而長沙城內情況則更加危急。

  城中軍民群眾也對請降結果望眼欲穿,當裴政等人入城之後,諸軍督將們便紛紛來到城主府中打聽消息,而李泰所提出的要求也很快在城中傳揚開來。因為就在裴政等人入城的同時,城外的魏軍也將書信用箭矢、投石送入了城中。

  “羌賊猶恨我舊年辱之,這分明是不欲我活啊!”

  王琳在聽完裴政的轉告後,口中恨恨說道。

  就在王琳共其心腹部眾們還在憂慮於該要作何抉擇的時候,長沙城中已經有了許多風言風語,不少人直接在城主府前大喊王湘州義薄雲天,是絕對不會脅迫合城軍民隨其一同赴死的,既然魏國太原王已經表態納降,眼下的危困一定能很快解決!

  諸如此類的言論,無非是希望能夠用道德將王琳綁架住,讓他趕緊做出自己的選擇,給大家一條生路。

  王琳當然不會被道德捆綁住,但是他也不能罔顧敵勢雄壯而己方鬥志已失的現實。而且這一番言論也絕非只是單純的道德綁架,更是在暗示王琳如果他仍不肯做出選擇,估計大家就要幫他選了。

  一番權衡之下,王琳最終還是決定選擇第二個方案。他當然不甘心就此歸降西魏,與其將自己的性命寄於魏人之手,不如前往下遊去拚搏一番。

  下遊的王僧辯和陳霸先,他一時之間固然競爭不過,但王僧辯所任命的江州刺史侯瑱,不過只是鄱陽王蕭范故吏罷了,本是喪家之犬、托庇於王僧辯而得寵,他若往就其州,鳩佔鵲巢想是不難。

  當王琳向眾人公布了自己的決定後,眾人心內雖有唏噓,但也都不由得暗松了一口氣。而當城外的梁士彥得知王琳的決定後,當即便劃出長沙城外一座小城,著令城中願意追隨王琳離開湘州的軍民,五百人為一隊的分批進入小城,然後再與王琳一同離開。

  當一些王琳的死忠部屬們開始整理行裝的時候,卻發現長史裴政無動於衷,不免心生疑惑:“長史難道不行?”

  裴政聞言後只是歎息道:“侯景逆亂以來,親人多有死國,家門不可謂不忠。奮力至今,國力卻越發衰微,此番歸國覽故,卻似有起死回生之氣象,若真天命有衰,人力又能為幾許?”

  裴政這一番喪氣聲言自然引起了幾名王琳部將的不滿,但王琳卻只是擺手示意眾人不要躁鬧,向著裴政略一抱拳說道:“本非同道之人,因主上所命幸與長史相攜一程,如今歧路話別也是理所當然。琳自勇闖險途,唯祝長史前程似錦!”

  雖然此去前途未卜,但最終願與王琳同行者仍有七千余眾,足見其人之得軍心。這些人的軍資器杖盡被剝奪,隻給予定量的糧草供給,在高樂率領五千精騎的尾隨押送之下往下遊的江州而去。

  隨著湘州方面的戰事結束,自江州向西的南梁故地盡數平定下來。李遷哲被任命為湘州刺史留守長沙以撫恤其地其民,而梁士彥則率部回師江陵,並且出任江陵總管。

  山南道大行台的戰事自此暫時告一段落,但是下遊的南梁諸方勢力卻因為王琳的東去而如火上澆油一般,再加上北齊的粗暴干涉,使得整個局面變得更加岌岌可危。

  2023轉瞬即逝,祝大家跨年愉快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