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北朝帝業》第959章 調度內外
  隨著朝中各項政令的制定和施行,影響也在快速的向諸邊擴散。一些影響比較深刻的軍政改革或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成效,但是那些比較直觀的人事調整就很快獲得了反饋。

  朝中幾位資望深厚的柱國都受到了懲治、乃至身死,那些年前意存觀望而不肯入朝的州郡長官頓時便沒了底氣,諸如隴州刺史赫連達之流便又紛紛奏告朝廷、以各種理由請辭。

  李泰對此當然不會拒絕,如果說地方州郡反對和抵觸情緒過於激烈的話,他或許還會放慢步調,逐步的加強自己對地方上的控制,可是如今則沒有這個必要。

  雖然他現在只是剛剛入朝執政,但是在地方上也積累了非常可觀的影響力。

  關中平原作為西魏政權統治核心,也是李泰來到西魏首先需要謀求立足的地方,很早就建立起了以商原為中心的深厚影響力,絕不遜色於任何一個關中大族。更不要說隨著十二個驃騎軍府建立起來之後,他對關中地區將有著更直接更強力的掌控。

  關中平原的北部陝北地區,也是李泰很早便開始用功的地帶。盡管這區域中真正的軍事中心夏州李泰一直不曾染指,但是在陝北所興建的一系列屯田設施以及對當地稽胡部族的拉攏和治理,也讓陝北地區真正的話語權一直掌握在李泰這一系心腹手中。

  隴右方面既有獨孤信的人事遺留,諸如史寧等邊鎮大員,也有李泰在河西走廊貫通之後第一時間便營造起來的商貿系統作為溝通。而且當年追從李泰東來的隴右子弟們,如今大部分都已經成為了李泰麾下中堅力量,所以隴右同樣也不會抵觸新的霸府統治。

  至於潼關以東的豫西地區,韓雄、陳忻、韋法保等當地將領和義師,早在李泰幾番率軍出入河洛的過程中便締結起了深厚的友誼。他們非但不會抵觸,反而會熱情的支持李泰入掌朝政。

  而在南面的漢中,以及東南廣袤地域,這本來就是李泰親自開辟和征服,早在他還沒有入主朝廷時便跟著他一起站在中外府的對立面,到如今更成為了他最忠實的擁躉!
  所以隨著李泰在朝中的權威確立起來,並不存在政令不能暢通抵達地方的問題。

  即便是有一些地方守牧基於一些方方面面的原因,態度上有所遲疑,但那也都是他們各自的問題,卻難阻大勢的演進。能夠及時的察覺並乾脆的請辭,對他們而言也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如果再繼續拖延僵持下去,那麽很快就會喪失改正的機會。

  歸根到底,隨著李泰在外勢力壯大起來之後,就連中外府都已經壓製不住他了,地方上便更加不可能再出現能夠製衡他的力量。哪怕是之前的宇文導,也僅僅只是在理論上存在一定製衡他的可能,至於實際上能夠發揮多大的效果,則就不好說了。

  所以當赫連達等人請辭奏書送達朝中後,李泰當即便給以批準,並且委派皇甫穆擔任隴州刺史、王悅擔任南岐州刺史等等,即刻啟程入州進行州務交接。

  除了這幾個特殊的地區之外,對於整個西魏治下的地方人事,李泰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變。首先是之前所設立的各個行台統統撤銷,自此以後地方行政級別最高便是總管府。

  他如今既已入朝,襄陽方面當然也要有人接手坐鎮,因此原來的山南道行政結構便再次做出調整。

  山南道行台撤銷之後,在襄陽設立襄州總管府,管理興州以東的漢水流域以及漢東隨陸地區。設立在穰城的荊州總管府撤銷,改置鄧州,包括鄧州在內的沔北諸州郡歸屬大丞相府直接管理,不再設置總管府。

  江陵總管府更改為荊州總管府,安州總管府則撤銷,在江夏設立郢州總管府。這是因為隨著李泰入主朝廷之後,原本集中於山南道的軍事力量也需要一定程度的下放,如此才能便於邊境上進行軍事部署和行動。

  襄陽新設的襄州總管府,李泰在權衡一番後,還是決定由自己的二弟李超擔任襄州總管,代替自己留守襄陽。

  襄陽本身的地理位置便非常出眾,而且在李泰入朝之前一直是山南道的軍政中心,除了實際的價值之外更多了一層象征意義。

  所以選擇留守的人選也不能隨便,李超雖然醉心學術而拙於軍政才乾,但讓他留守襄陽也並不是指望他能勵精圖治的進行實際的治理。真正的地方治理自有長孫儉等一眾原行台僚屬們負責,李超只需要作為李泰的一個代表留守襄陽即可。

  同樣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地方是蜀中,蜀中的地理環境過於閉塞,而且也完全的擁有割據一方的客觀條件,因此必須要朝廷完全信得過的人選坐鎮才能放心。
    對於之前的宇文泰霸府而言,如今的益州總管宇文貴當然信得過。但是對於李泰而言則未必,雖然說宇文貴在擔任益州刺史的時候,同山南道之間也不乏友好的交流與合作,但是距離將益州這麽大塊地方交給宇文貴長期管理還是遠遠不夠。

  就算李泰心大,宇文貴會覺得朝廷對他放心?一旦生出這種互相猜忌的心理,那麽動作就會有所變形,到最後演變為失控的狀態。

  所以早在年前李泰入朝的時候,宇文貴便也派遣兒子宇文善入朝,向他表達了希望朝廷派人接替自己的意思。

  如果是別人或者說別的地方,這樣的表態或許還存在一定的試探意味。

  但宇文貴本身就不是巴蜀人士,之前就任益州總管也是臨危受命的救場,而且如今蜀中雖言閉塞,但李泰在其地尤其是巴中地帶也擁有著深厚的影響力,宇文貴如果當真有據蜀割據的想法,接下來可能就要面對群蠻圍攻成都平原的局面。

  所以對於宇文貴這一請求,李泰想了想便也答應下來,將宇文貴召入朝中擔任自己的丞相府長史,並以前荊州總管李裒轉任益州總管前往接替宇文貴,宇文貴的兒子宇文善則被委任為益州長史輔佐李裒。

  隴右方面內部局勢越趨穩定,對河西走廊的控制也在逐步加強,與盤踞青海的吐谷渾之間基於地緣和商貿利益的衝突越來越激烈,外患有所加劇。

  所以在隴右行台撤除之後,李泰也並沒有再保留秦州總管府,而是加設涼州總管府並以涼州刺史史寧為涼州總管,使涼州成為新的隴右軍事中心,以便於對吐谷渾這一邊境大敵加以抵禦和反擊。

  至於秦州這一原本的隴右軍政中心,則僅僅隻保留刺史府這一行政級別,並以在隴右任事數年的堂兄李匹為秦州刺史,繼續為隴右的商貿保駕護航。

  接下來就是陝北方面,雖然李泰對這一地區一直用功不淺,像李雁頭等心腹更是長期坐鎮這裡,但是由於之前中外府並未給予一個名正言順的管制資格,因此陝北方面的各項人事安排就比較細碎且不夠突出,乏甚運作效率。

  如今李泰執掌霸府,便要將陝北設立為一個北方邊事重鎮,以原東夏州改設的延州為中心,設立延州總管府來管理陝北地區的軍政資源,為進一步經略河套而打下一個基礎。

  雖然說河套理論上也屬於西魏的領土,但實際上卻一直都沒有建立起有效的統治,僅僅只有一些遊牧部族接受西魏的羈縻授官。想要進行實際的管控和經略,那就需要一個可以源源不斷投入人員和物資的前進基地。

  至於這新設的延州總管,李泰在考慮一番後還是決定由楊忠擔任,並由崔訦繼續留任綏州並擔任延州長史。至於李雁頭、李到和毛世堅等人,則就歸朝擔任諸驃騎府長官。

  接下來一段時間內,李泰當然還是要繼續建立並完善霸府中央的軍事體系,所以一些任命在外的心腹將領們都要陸續入朝,另以一些經驗老到的大將出鎮地方。

  比如坐鎮江陵的梁士彥也要歸朝,轉而以李穆出任荊州總管。郢州江夏的李允信一並歸朝,自隴右返回朝中的豆盧寧出任郢州總管。

  這固然也有將原中外府核心大將們放任四方、使他們不能凝聚在一起的用心,但同樣也是希望他們豐富的軍事經驗能夠在新的崗位和新的地方可以更有發揮,再創輝煌戰功。

  在為新任郢州總管豆盧寧送行的宴會上,李泰親持酒杯向豆盧寧祝酒道:“舊者關隴動蕩,公等不辭凶險而壯義入關,克定賊亂,使此天地重得安寧。如今南域江波凶險,仍有頑敵抱殘守缺、悍拒王命,尤需大將鎮之懾之,否則我難安枕關中。武陽公此去,江湖宵小不足道也!”

  豆盧寧也連忙起身回應道:“唐公威壯東南早已馳名宇內,卑職幸在不棄、得預故功,一定盡心竭力、不辱唐公前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