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北朝帝業》第892章 我誓殺汝
  一夜殺戮之後,陳霸先終於在將士們拱從之下進入了雖然殘破、但仍象征著南朝最高權力所在的建康台城。

  不過眼下還遠不是慶祝勝利的時刻,接下來的考驗只會更加嚴峻。正如王僧辯所言,一旦他死了朝野必亂。

  如今的南梁內部早已經是四分五裂,隻憑王僧辯一層薄紗似的勉強籠系在一起,如今就連這麽微薄的一層聯系都失去了,內部的分裂也是必然的。除此之外,外部也有虎視眈眈的敵人,他們也不會坐視南梁發生如此劇變而無動於衷。

  總之,接下來的局面仍是危若累卵,如果陳霸先不能順利妥善的逐一加以解決,那麽他就將會是南梁最後的亂臣賊子,永遠的被釘死在恥辱柱上!

  正因如此,陳霸先也要想辦法拉攏一切能夠拉攏的力量。在確定城中王僧辯的直系親屬們都被殺戮一空之後,他便開始勒令將士們不得再隨意殺戮、擾亂城中秩序。

  除了針對王僧辯一家趕盡殺絕,陳霸先對於其他人可謂是仁慈有加。除了約束將士不得在城中鬧亂劫掠之外,對於一眾文武官員也都多有優待。

  前青州刺史程靈洗駐兵於張公洲,得知石頭城有變之後,當即便統率所部軍隊渡江來救,與其後到來的周文育在石頭城西頻有交戰。因其倉促來援,軍容未整,結果屢戰屢敗。

  正當周文育想要乘勝殺入、將程靈洗一眾盡誅於江畔的時候,陳霸先卻加以製止,旋即便派遣使者前往程靈洗軍中力陳自己此番起兵隻為公義、非為私怨,所欲誅除者也只是王僧辯一家而已,對程靈洗進行勸降。

  不只是這些掌兵將領,當陳霸先入駐台城之後,內苑的偽帝蕭淵明也知曉了城中發生了什麽變故,忙不迭戰戰兢兢的遣子蕭章入陳霸先軍中請降。

  陳霸先雖然一直不讚同迎立蕭淵明為帝,但也沒有趁機誅殺其人,而是派遣人馬先將蕭淵明禮請出內苑、暫且安置於台城之中,然後又親自前往太子宮中,將梁元帝之子、皇太子蕭方智恭迎回內苑。

  陳霸先這一番克制又有禮的舉動,對於驟遭大變、正自惶恐有加的建康士民頗有慰藉之效。而且朝廷內部本身便不乏對蕭淵明為君多有微詞之人,當知曉陳霸先此番入朝是為撥亂反正之後,心內也都生出了對於陳霸先的擁戴。

  之後陳霸先又在台城召見百官,將王僧辯父子屍體公示於眾,而後發布檄文,痛斥王僧辯把持朝綱、倒行逆施的各種罪狀,並一再向群臣百官表示此番刀兵所指唯有王僧辯父子兄弟,其余親黨故僚一概不加濫罪!
  在將城中局面初步穩定之後,陳霸先又讓已經搬出內苑的蕭淵明自表退位,然後便派遣親信將之送出台城、返回城中官邸嚴加看守。旋即陳霸先便率領文武百僚奉表向蕭方智勸進,並確定在兩天后便舉行登基大典。

  在將此番自己入朝勤王的大義名分確定之後,陳霸先才又開始分布其他的事務。

  首先第一點便是要遣使通告北齊,他此番入朝並非是為了與北齊交惡,只是因為王僧辯有謀篡之心,所以要加以誅除,至於北齊與南梁之間的盟約,南梁方面仍然會遵守奉行,仍然向北齊稱臣、自為藩屬。

  雖然和北齊之間的互動是陳霸先與王僧辯反目決裂的重要原因,但陳霸先自知眼下穩定國中的形勢才是最為重要的,決不可因為一時意氣而繼續激怒北齊,給其國大舉來侵的正當理由。

  至於西魏方面的合肥那裡,陳霸先也遣使告變,當然不是為的請盟求和,畢竟雙方是有著殺君滅國之仇,如果陳霸先剛一上台便要向西魏請降,那他不免也要落入王僧辯那樣的道義困境,非但得不到什麽實質性的幫助,反而會遭到異己群起攻訐。

  此番告變是以請求歸還元帝屍首為由,實際上則是將南梁方面的變故對西魏方面略作通知。一方面陳霸先並非元帝舊僚,而且還與荊州軍府有所合謀,上台之後待到局面穩定下來,也並不會有與西魏對抗到底的道義負擔,彼此間有著尋求合作以抗齊的空間。

  另一方面則就是希望西魏不要因為南梁如今錯綜複雜的形勢變化而錯估南梁內部局勢,從而再繼續發起進攻,旨在告訴對方,這裡變中有序,沒有什麽便宜可佔!
  對外的態度確定了一個大體的基調之後,便是針對內部了。朝廷中的文武百官自然是要大加籠絡,借著廢立君王的機會進行官爵封獎,讓大家都認可這樣一個新局面。

  比朝中人事更加複雜的便是地方上的勢力糾葛,尤其是王僧辯的嫡系力量。

  如今王僧辯的弟弟王僧智為吳郡太守,王僧愔為豫章太守,兒子王頒為南譙郡太守,女婿杜龕為吳興太守,各自也都擁有數量不少的武裝力量。也正是因為王僧辯的嫡系武裝分布諸方,才使得京畿守備空虛,枝強乾弱,從而讓陳霸先襲擊得手。
    這些都是王僧辯的親信死忠,沒有招撫勸降的可能,那也只能加以誅除。至於其他諸方勢力,則就仍以安撫籠絡為主。

  像是如今正在江州爭鬥不休的王琳、侯瑱等,陳霸先便加王琳以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並且都督荊、湘、衡、郢、江五州軍事。至於侯瑱原本的江州刺史職位仍然保留,並加巴山、廬陵、南康、臨川等諸郡軍事。

  如此一來,兩人官職勢位都有增長,但實際上核心的紛爭矛盾仍然在江州,這一狀況並未有所改善。

  王琳的官職提升尤為顯著,他一直在叫囂反攻江陵,並以此作為借口屢屢對之前王僧辯的命令抗命不遵,但如今陳霸先直接授其為荊州刺史,反攻江陵就成了他的份內之事,只要打下江陵,他就是江陵新的主人!而都督江州軍事又給了他繼續留在江州,與侯瑱進行紛爭的借口和理由,使他們繼續彼此纏鬥,無暇進望朝廷。

  至於侯瑱,本職並未剝奪、督職更有進步,體現出朝廷對其不失恩恤的一個態度。他與在王琳的爭鬥中本就處於弱勢地位,想要獲得朝廷更多的支持,那自然就要自己進行爭取了。

  只要這兩方都能接受朝廷所釋放出的善意,那麽如今身處豫章、夾在這二者之間的王僧愔情勢就危險了,並不需要朝廷再派遣人馬,估計很快就會受到二者絞殺。

  一江之隔的秦郡還有徐嗣徽部,盡管早前徐嗣徽便對陳霸先多有惡意流露,但是眼下為了穩定內部,陳霸先便也不計舊怨的派人前往勸降徐嗣徽,並且許諾只要徐嗣徽肯於聽命於朝廷,那麽江北諸方軍事一應委之,包括他之前苦守不去的廣陵,都可以交給徐嗣徽進行駐守,可謂是誠意滿滿。

  畢竟廣陵對於陳霸先也只是一個籌碼而已,他之前幾番力爭與固守都是為了增加自己的權勢。如今的他已經入主建康朝廷,取代了王僧辯原本的位置,最為核心的利益當然也是穩定住三吳基本盤,如若繼續在廣陵留備重兵,無疑會削弱對於江南的掌控力。

  在發兵京口之前,陳霸先便已經先秘密派遣侄子陳蒨返回吳興鄉裡招募義勇以潛圖吳興太守杜龕。有了陳蒨這一個釘子存在,接下來針對吳興的攻略自然也就方便得多。

  陳霸先的一系列安排不可謂不周全,然而要達成理想的效果,卻是需要時局中所涉的每一個人都按照他所設想的情況來加以反饋。而按照距離的遠近,各方反饋也在陸續傳遞回建康城中。

  首先是秦郡的徐嗣徽,盡管陳霸先提出了誠意滿滿的招降條件,但徐嗣徽卻直接閉城自守,連陳霸先所派遣的使者都給扣留下來,根本就不與陳霸先進行什麽有效交流。

  接下來便是駐守義興的韋載、吳郡的王僧智、吳興的杜龕紛紛舉兵反叛。秘密回到長城陳氏鄉裡的陳蒨雖然暫時抵抗住了杜龕的攻勢,但情況也是岌岌可危。

  但是吳郡的王僧智卻直接引兵奔襲陳霸先的京口老巢,如今京口留守乃是陳霸先的侄子陳曇朗率領的幾千疲弱之眾,戰鬥力並不算強。

  陳霸先自然不想奪了建康卻丟了京口,當即便使人快艇東去通知駐守廣陵的徐度,速速引部南來駐守京口以抗王僧智。

  至於義興方面,陳霸先則以周文育率領人馬前往進攻,自己則仍需留鎮朝廷一段時間來穩定朝情局面,以免顧此失彼、內外皆亂。

  正當陳霸先急於調度人馬、諸方滅火的時候,駐守東關的王僧辯之子王頒也知曉了京中父親遇害的消息,一時間自是悲痛欲絕,指東怒吼道:“陳氏狗賊,我誓殺汝!”

  他當即便要起兵東去、為父報仇,然而追隨於此的王氏家將卻流涕力諫道:“主公等盡皆遇害,足見陳賊賊勢頑強。阿郎所部只有數千徒卒,縱然盡去怕是一戰俱沒。今者家破國亂,合肥近在咫尺,不如往投求告阿郎故主太原王,借兵戡亂報仇!”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