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北朝帝業》第342章 略施薄懲
  第342章 略施薄懲
  傍晚時分,在幾個鄉豪焦急的等待中,李泰終於從渭水北岸返回了府城,身後自然跟著垂頭喪氣的呂氏父子們。

  “你們幾位且先別堂議事,待我將案頭積事處理完畢,再來看望。”

  李泰先給他們留下一些互相交流的時間,便抬手指了指身後的呂氏父子對眾人說道。

  幾人聞言後連忙點頭應是,並一再向李泰進行道謝,這才在州吏的引領下往別堂而去。

  李泰回到州府直堂中坐定,先聽皇甫穆簡明扼要的將今日諸事匯報一番,確定沒有什麽疑難疏漏後,才又開口吩咐道:“將諸軍需雜類缺額匯總核計,造成一冊。”

  皇甫穆聞言後便點頭應是並退下辦理,當李泰還在審閱覆核幾項比較重要的文書時,相關的計簿便被擺上了案頭。這本來就是近期州務行政的重點,每天都會有新的數據更新,故而很快便能有一個結果。

  李泰接過這計簿瀏覽一番,心中便有了然,瞧瞧天色不早,安排完值夜人員後,才往那幾名鄉豪所在的別堂而去。

  別堂中,幾名豪強先將呂氏父子被李賢擄走的經過詳細詢問一番。呂伏虎對此也無作隱瞞,還將李賢部曲的精乾強壯誇大幾分,稍微演示一下受製於人的尷尬。

  聽完呂伏虎的講述後,在場幾人神情全都不甚好看,又忙不迭問道:“下封公可有明言我等鄉士們究竟哪處觸怒了他,竟讓他激怒之下作此暴行?”

  呂伏虎聞言後便長歎一聲,他一個兒子則有些心有余悸的說道:“下封公說前者應許李長史之計,已經是為周全鄉情而作忍讓。但當真行事起來,卻又違反之前的計議,讓人如何相信能長久奉行承諾?故而、故而……”

  幾人聽到這話後神情都有些不好看,他們將州府排斥在外多是聽從了呂伏虎的建議,倒也不是為的貪墨金礦產出,而是打算把持鄉情,結果卻沒想到一開始就玩崩了,沒能籍此拿捏住那兩族不只,反而惹了一身騷。

  “下封公既然肯將呂將軍放回,那這件事算是了結了?”

  有人不無幻想的說道,打心底裡不想與李賢這一入境強龍繼續糾纏,畢竟本身也不是什麽關乎族業興衰、家族存亡的大事。

  呂伏虎聞言後便搖搖頭,神情間隱現激憤,沉聲說道:“彼處思計如何,我也不知,但李賢和今次實在欺人太甚!今日遭殃乃是我家,但你等在座諸位也都不謂安全。為防再遭受這樣的迫害羞辱,還是要更作防備。今河內公並不在州,李長史少流後進,恐怕不能庇護州人周全,所以咱們幾家還需要……”

  這一次的事情,對呂伏虎而言可真是無妄之災,驚慌脫身之後,心裡卻是有些咽不下這口氣,回來這一路上已經在盤算著該要如何說服州內親友們一同對抗李賢。他一家勢力當然不是李賢的對手,可若能數家聯合起來,李賢雖是過境強龍,但也得吃不了兜著走!
  但他卻不知之前李泰一番作態恐嚇之下,幾人早將武力對抗這一選項給直接否定了。且見李泰出行一遭便將呂伏虎一家領會,可見李賢也並非蠻橫的不可對話,既然事情能夠和平解決,那就更沒有動用武力的必要。

  所以當聽到呂伏虎這一提議後,眾人只是乾笑不應,反正遭殃丟臉的是你家,這場麻煩也是你主動招惹過來的,大家實在犯不上跟你同仇敵愾。

  呂伏虎乃是歷經滄桑的鄉裡老人,多數時候對鄉人心思都能一眼看透。此時見到眾人對他提議頗為冷淡,當即便意識到他們必然是已經達成某種共識,甚至可能已經有了必要時犧牲一下自家利益來解決事端的默契。

  想到這一點,他心中便暗覺不妙,當即便站起身來對兒子們說道:“咱們走!”

  幾人見他父子起身便要離開,便也各自親身並抬手稍作阻攔道:“李長史都還沒有過來,此番因其出面,呂將軍等才能脫困出來,若是不告而別,那就太失禮了。”

  呂伏虎見此情形便冷哼一聲,不得已又悶坐下來。

  如此又過了小半個時辰,李泰才姍姍來遲,一走進堂中便察覺到氣氛有些壓抑,似乎是有點談崩了,他心中頓時便是一樂。

  無論什麽時候,若鄉裡一團和氣、其樂融融,都不是什麽好現象,沒有什麽矛盾糾紛、利益衝突需要外部勢力調和,那就無從插手其中。只有讓你們鬧起來、卷起來,我才好為你們說句公道話啊!
  既然氣氛已經有點不好了,李泰也不介意再加一把火,坐定之後拉下臉來便又對呂伏虎一頓訓斥:“呂將軍乃是聲譽卓著的鄉賢耆老,深受群眾敬仰,我也因此對你信任不疑,將此一樁事務交付給你。結果你卻恣意妄為、結怨於人並招惹報復,還要我出面周全,早知如此何必迷信鄉賢德義,遣使府下一員未必生此波折!”

  那呂氏父子聽到這話全都羞惱不已,其中一個兒子更怒視著李泰說道:“此事本非我家私事,阿耶他肯擔當領受,也是為的鄉裡情義。就算事情偶出差錯,難道不該先問謀事者設想是否周全?”

  “住口!此事經鄉中群眾共論乃定,豈容豎子狂言指摘!李長史以身犯險、入人陣中,將你父子引回,不異救命之恩,大恩未見回報,竟先指斥恩公,豈有此理!”

  李泰還未作回應,在場一名鄉豪已經拍案而起,指著那名呂氏之子怒聲說道。

  呂伏虎聞言後,頓時便也陰沉著臉勒令兒子向李泰下跪道歉,同時自己也垂首道是教子不善。

  遙想日前在跨馬溝處時,此老還一副鄉賢代表、意見領袖的姿態,不卑不亢的同李泰進行交流。可是現在,卻是父子都需要向李泰低頭認錯。

  李泰很大度的沒有計較這冒犯之罪,擺手示意眾人各自入座,才又歎息道:“只要能將人救回,不要再起糾紛就好,報恩與否並不重要。但事情至此卻還未徹底解決,下封公提出幾項條件,你等也都聽一聽。”

  說話間,他便將幾個要求向眾人稍作講述,比如各家輪番出役、盡快將礦藏產出,而在礦產變現之前,則由他們這些人家先行墊付賑濟兩家之人的物資等等。

  這對李泰來說,也就是扇一巴掌、略施薄懲的水平,還沒有真的下刀子痛割他們幾家,他們對此若還有異議,可就真有點不識數了。

  但人跟人的立場終究不同,這些人原本只是搭把手幫個忙,卻沒想到一轉眼竟成了他們肩上實實在在的負擔,而且這當中還全無利益可圖,甚至連一聲感謝都換不來,畢竟這是人家掐著他們脖子逼迫的一個結果,心裡多少是有點抵觸的。

  李泰也沒有一味的對他們進行恐嚇逼迫,轉而又講起州府打算在平定涼州後,優先選募一批鄉士進行商路貿易的計劃。而不得州府認可的行商,則就不會受到保護,甚至還有可能遭受懲罰。

  此言一出,在場幾人無不面露驚喜之色,包括那呂氏父子都將心中屈辱感暫時拋在一邊,對此流露出極大的興趣。

  隴右豪強的確很多,但強未必富,有的鄉土勢力甚至乾脆就是因為窮才湊在一起謀生,耕牧的產出或可勉強維持溫飽,但休想有什麽可觀的盈余,故而對於商貿的期盼還是極大的,只不過之前的局勢環境不適合商貿的發展。

  盡管李泰並沒有提出明確要求,但大家都是成年人,也該明白成年人的規矩是什麽,與人方便才能與己方便,便都連連表示前事沒有問題,凡所人物的消耗,他們幾家一力承擔。

  李泰這才又提出更進一步的條件,將一部分軍需缺額的名單擺在幾人面前,並將輸借軍資以換取通商資格的條件向他們認真講解一番,並且表示如果有意加入的話,那就要盡快做準備了。

  因為這樣的遴選,既要驗看豪強們資產財力如何,還要考驗他們對行台統治的認可度。只有擁有不菲的財力,才可進行大宗的商貿交易,讓東西商貿規模盡快恢復起來。同時只有對朝廷對州府的忠誠度高,才有資格分享到這一次戰爭所帶來的紅利。

  所以這樣的機會也是先到先得、招滿即止,錯過這一次機會可就要追悔莫及了!
  幾人聽到這話後頓時更顯焦急,原本還打算稍作討價還價都來不及了,在記清楚了州府需要輸借的物資種類和數量後,便忙不迭各自起身告辭,也不再擔心會不會繼續遭到李賢的綁架挾持,急吼吼便往自家趕去,打算先發製人的鎖定一個名額。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