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北朝帝業》第422章 赤子情懷
  第422章 赤子情懷
  此時的大帳中,隨著宴會的進行,許多將領都已經酒氣上頭,各自醉態流露,不再恪守禮節,使得帳內氣氛嘈雜喧鬧。甚至有幾人醉醺醺的捧著酒杯走上前來要跟李泰喝上一杯,被左近侍者好說歹說的給引走。

  李泰臉上也流露幾分醉態,但心情卻並未受此嘈雜環境的影響而變得放浪形骸,反而因為宇文泰的幾句暗示而變得冷靜起來。

  此番歸國,無論是於謹還是宇文泰、包括其他人對自己的態度,都讓李泰明顯感覺到如今的他較之以往已經大大的不同,不再是一個可以隨意拿捏打發的小角色。

  包括宇文泰這個對他有提拔栽培之恩的大行台,如今也需要彼此間締結一層更加親密的關系從而加強對他的影響。

  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李泰做到了別人所做不到的事情。當大家都還蹲在關中、咬牙切齒的齊聲痛罵東賊賀六渾的時候,李泰已經率軍直抵晉陽斬獲頗豐,這種實際的行動要比激昂的口號喊上千萬遍還要更加具有說服力!

  如今西魏政權內部核心的凝聚力之一就是與東魏之間的對抗,如果這一矛盾不再存在,那麽其中相當一部分勢力怕是不會再如之前那樣積極的融入霸府統治中來。

  晉陽一行讓李泰成為一個對抗晉陽霸府的標志性人物,在這樣的政治環境內,這就是可以直接變現的政治資源。

  如果李泰不再與霸府保持統一步調,那麽宇文泰霸府的政令也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質疑,你們霸府聚養著這麽多的驕兵悍將,結果卻連晉陽城門邊都摸不到,究竟是幹什麽吃的?
  所以從李泰歸來伊始,宇文泰便通過各種熱情露骨的表示來一再強調李泰的霸府出身,最起碼的一個意圖,就是要向群眾、尤其是向朝廷表示他們之間的關系親密無間,絕對不容第三者插足!
  李泰倒是很能理解宇文泰的心情,而且在他勢力還沒有壯大到真的可以自創一個新字頭的時候,也實在沒有必要湊上去燒元魏朝廷的冷灶,否則分分鍾淪落到王思政那樣叫天不靈、叫地不應。

  但他雖然知情識趣,但也並不是全無底線,他之所以有今日成績,那也是自己一手一腳奮鬥出來的,可不是因為給誰當乾兒子。宇文泰暗示要給他賜姓賜名,這就不免讓他心生抵觸了。

  他倒不是看不起宇文氏,只是覺得沒必要,這個賜姓並不能給他帶來任何實惠好處,宇文泰也絕不會因為他改姓宇文氏就待他如宇文導、宇文護兄弟那般,隴右、河東的直接劃分一塊地盤給他,反而是自降身份成為了真正的牛馬家奴。

  反過來再說,他就算不接受這一賜姓,眼下宇文泰也難再像年初那樣一個翻臉便直接將他發配隴右,保持一定程度的自我和自主,有的時候也能讓宇文泰端正態度的處理彼此關系,而非站在絕對優勢的主導地位對他頤指氣使。

  電光火石之間,李泰腦海中便閃過諸多念頭,很快神情恭謹中流露著感激,就席作拜道:“臣絕非至善完人,只因主上偏愛縱容、將臣性情之內的醜劣一並偏袒下來。戶中眾郎君但覺臣某處資質可觀,絕對不敢藏私,一定袒示獻教!”

  宇文泰聽到這裡,隻道李泰已經在心裡答應了他的暗示,臉上笑容更甚。

  拋開利害上的計量不說,但從私人感情上而言,他對李泰確是欣賞有加,觀其從白身入府到今時今日的成績,更有一種栽培養成的欣慰快感,之前本意收作婿子卻陰差陽錯的錯過了,若能借今次的機會收養做假子,倒也足慰心懷。

  他這裡正打算在這宴會上將此消息公之於眾,然而轉頭卻見李泰已經是淚流滿面的抽噎起來,宇文泰心中便是一奇,連忙又關切問道:“伯山為何此態?究竟哪裡不妥?”

  “不、不……是臣、臣自己有感而發,傷情失態,請主上、請主上見諒……”

  為了保住自己的名號,不改叫作宇文勳那個破名,李泰也算是用上了心,自覺發揮出平生數一數二的演技,一邊抹去臉上的淚水,一邊瞪著淚眼向宇文泰叩首道:“臣見主上如此關懷戶中郎君,因恐其教養欠缺,竟連臣這樣的少劣之徒都得主上折節款問。

  主上用心之深,讓人感動,臣也因此倍思家君。舊年鄉居清河,臣無志於學,家君亦如主上這般待臣威中有慈,因恐臣行差踏錯、從惡如崩,引臣遍訪鄉裡賢德居士,言傳身教、用心入微……”

  宇文泰聽到這裡也不由得感慨道:“懷抱小物既已脫胎成人,一舉一動都令親長牽掛。伯山倒也不必一味傷懷難當,你家君一番精心的教養,你總算是沒有荒廢,如今功勳顯著、馳名人間,無論你家君身居何處,想必會以此為榮!”

  “多謝、多謝主上開解,臣心中亦有此計。前之所以勇赴晉陽,除了報效主上知遇之恩,也是心存私計,盼能訪得些許家君聲訊,但訪問人數不少,卻不曾聞家君歸鄉消息,想是仍然流落於江湖之間。”

  李泰講到這裡便擦擦淚眼,轉又不無振奮道:“臣也盼望後事能如主上所言,臣之薄名能借此事功傳揚於世,使我家君得聞來覓,讓我能夠於此鄉中悉心供養,不再苦受有失孝道的煎熬!”

  見李泰又振奮起來,宇文泰便欣慰的點點頭,只是再念及前事,便不由得有些猶豫。

  這小子赤子心懷,當下正滿心幻想著自己名聲更隨事跡傳播於世,從而尋回父親,若趕在這一時節賜其新的姓名,雖然本意也是在關懷寵愛,但終究還是有礙這一份赤子之心。

  於是他在稍作思忖後,便決定暫時放棄這一想法,並拍著李泰的背歎息道:“平日我也是安於本分,少羨旁人,但對伯山你是真的有幾分余意難平。我曾……唉,罷了,此日盡情暢飲,勿再被雜事憂擾心懷!”

  說話間,他親將酒杯斟滿並遞在了李泰手中,看著李泰兩手捧住酒杯一飲而盡,便也大笑著陪飲一杯。

  這一場宴會從白天一直持續到了夜半時分,到最後還是不知哪個人才醉後撒歡踢翻了帳中的銅爐炭火將大帳一角引燃,眾人才趁衛士救火之際而散歸諸營。

  第二天,李泰這個生猛的小夥子酒醒的早,天亮便起床了,在營地中同部曲們玩著平地奪槊來進行晨練。

  他這裡剛練了一會兒,便見若乾惠正緩步向此行來,便收起了架勢迎上前去,眼見若乾惠扶腰拍額似乎不太舒服,便入前問道:“使君是覺得哪裡不妥?”

  “終究不比少年,暢飲一遭,幾天都免不了筋骨酸軟。”

  若乾惠聞言後便歎息一聲道,望著李泰少壯姿態也不由得面露羨慕之色。

  李泰卻記得歷史上若乾惠大概也就在這時間段不久後便去世,便又忍不住關切道:“使君在戎多年,難免積累暗疾隱痛,趁著節時前後須得精心的休息調養一番。我鄉裡……”

  若乾惠卻渾不在意的擺擺手,隻笑道:“隨身的舊症雖有,但也不是什麽大問題。不說這事,伯山你此番歸來,各種讚言應是聽厭了,我這裡有一樁新事你要不要聽一聽?”

  李泰見他頗有幾分諱疾忌醫的意思,便打算稍後再勸,然後便也不無好奇的說道:“那可要洗耳恭聽了。”

  “來年府中便將大置鄉帥督將,軍事劃分中外。外事諸將也統歸府中調度,須得諸開府加以督統。伯山你若不想來年建事受製於人,可得趕緊用計歸府領事了。”

  聽到若乾惠這麽說,李泰心知這是府兵製進入下一個階段的標志了。

  之前的連年大閱與鄉曲增補,都是圍繞和針對霸府六軍進行的,雖然諸州郡鄉團武裝也都每年集散檢閱,但仍然沒有編入霸府的正式戰鬥序列中來。

  如今霸府六軍早已經恢復過來,再作增補的同時順勢將諸州鄉團也正式納入戰鬥序列中來,由霸府直接進行統率調度,如此便形成了中外軍。所以在府兵制度建設基本完成後,宇文泰也將華州台府更名為中外府。

  若乾惠將此事告知李泰,很明顯李泰如果不在這個時間段返回霸府佔位子而繼續留守陝北,那其部曲也就會被劃入外軍當中,作戰與駐防都要接受中軍督將的調度。

  六柱國十二大將軍,便是府兵名義上的統帥,但六柱國在設立之初便是尊其位而虛其權,實際掌兵的便是大將軍。

  大將軍也並非穩定的十二員數,陸續有減員增補,每有將領軍功資歷達到後,或者出於戰事的需求,便可加大將軍銜。

  所謂的十二大將軍只是府兵乍成之際,按照當時中外兵規模與各自駐防的地區而劃定的一個督統關系,並非一成不變。所以如果糾結於這個數字和人員編制進行探討,往往就會陷入僵化的形式主義而不能動態反應府兵制度的變遷發展。

  若乾惠本就是六軍整編的主要將領,在這一時刻提醒李泰返回霸府聽用,那自然是頗有暗示意味。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