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北朝帝業》第656章 防不勝防
  當西魏中外府下達征令、召集各路人馬準備東征的時候,消息也在同一時間便傳到了北齊境中。

  之前西魏幾次出擊都是大軍進入河洛地區與東魏會戰,因此宜陽九曲城這一與西魏對峙的前線要塞便受到了北齊守將最大的關注。

  時任洛州刺史的可朱渾元一邊派遣精兵增駐九曲城,一邊又著令前線凡有風吹草動便即刻回報、不得怠慢。

  九曲城守將名字叫做元景安,本身也是一名智勇雙全的將領,在此之前便已經憑著優勢的兵力和沉著冷靜的計謀將西魏的同軌防牢牢壓製封鎖,如今身上責任更加重大,自然也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啟稟將軍,同軌防城南面頻有旌旗出入,似有人馬調度增防的跡象。”

  這一天,分派在西魏同軌防城周邊的斥候人員返回九曲城,向元景安匯報同軌防城那裡所發生的不尋常跡象。

  元景安聽到這話後,心中自是一驚,這段時間以來他便一直在擔心和防備著西魏的東征大軍到來,此時聽到同軌防竟有增加駐兵的跡象,忙不迭便又發問道:“南崤道可有西賊大軍出沒跡象?”

  待見斥候搖頭否定,元景安頓時便皺起了眉頭,繼而口中喃喃說道:“既然不是西面而來的援軍,又是哪處……莫非是伊川賊軍?西賊李伯山難道又想故技重施?”

  之前自荊州而來的西魏遊騎出現在宜陽附近,元景安派人獵殺西軍遊騎的同時也獲知到了這個消息。

  他雖然未與李伯山交戰對陣過,但對於其人其事自然不會陌生,得知這一情況後,也是倍感頭疼,原本防備從關西東來的敵軍已經讓他頗為緊張了,李伯山竟有從荊州率軍北上,無疑給這河洛之間的局勢更增變數。

  而且這李伯山用兵素來詭譎凶狠,就連如今後方的主將都在其手中吃過大虧,當年數萬大軍圍攻九曲城,卻被李伯山翻越山嶺發動奇襲,生生將大營擊破、解了九曲城之危。

  當日的情形與今時也頗有類似,李伯山同樣也是從伊川進軍,穿越熊耳山突然出現在九曲城南面,打了守軍一個措手不及。

  如今那李伯山自伊川殺出,同時同軌防這裡也出現人馬增援的情況,元景安越想越覺得這可能極大。

  一想到自己將要面對一個這樣棘手的敵人,元景安也是頗為緊張。他自然不敢輕敵怠慢,一邊派人速速將這一情況以及自己的猜測報告給後方的主將可朱渾元,一邊親自巡察諸處城防,務求不要出現什麽漏洞為敵所趁。

  北齊建立之後,可朱渾元作為原本的晉陽霸府元老功臣,獲封扶風王,仍然負責坐鎮河洛,並且為了更加全面的監控整個河洛地區的情勢,將鎮所由河陽南城遷置到了金墉城。

  很快宜陽方面的情況便傳遞到了金墉城中並交到了可朱渾元手中,可朱渾元在了解到這些情況之後,神情頓時也變得嚴肅起來。

  早在得知李伯山率軍衝過伊川之後,可朱渾元便親率三千精騎南下,意欲在洛南地區通過一場野戰力挫李伯山的銳氣,同時也為自己一雪之前九曲城外大敗而逃的前恥。

  但卻沒想到李伯山直接駐軍伊闕、不再向前,無奈之下,可朱渾元隻得暫時引軍退回金墉城。與此同時,為了防備各處城防再遭攻破、或者發生之前伊川守軍棄城而逃的情況,可朱渾元直接將伏流城守將幾人全都斬首,並將諸首級傳告諸城,告令若再有不戰而逃者一如此例!
  此時元景安傳來的情報,自然又不免讓可朱渾元回憶起之前的經歷。心中倒是談不上什麽羞惱,畢竟他也不是惟一一個在李伯山手中吃癟的晉陽大將,有的人甚至連命都沒了呢。此時再想起之前這一場戰鬥,也只是為了佐證一下元景安的猜測可能有多大。

  按照他對李伯山用兵風格的了解,其人偏重奇謀,很少按部就班的大軍陳陣、與敵交戰。

  而且其軍雖然不出伊闕、未知具體兵力多少,但因是從三鴉道北進而來,可朱渾元猜測其所率領至此的人馬必然不會太多,在西魏關西大軍東征的情形下,顯然不會將荊州北進的人馬當作進攻的主力,更多的應該是作為一種牽製,使得河洛方面的守軍不能靈活調度。

  如此看來,同軌防城那裡的增兵應該不是李伯山的手筆。因為如今北齊大軍可不是像上一次那樣駐扎山野、可以運用奇兵偷襲破營,而是駐扎在九曲城中,有著堅固的城戍進行防守。

  就算李伯山的軍隊進入同軌防,不過是稍微增加一下城防力量而已,本身並不會對九曲城的防線造成什麽威脅。而且一旦入城駐守,那麽其軍行止動向便就全都落在齊軍眼中,既失了奇兵牽製之效,也並不符合李伯山個人的用兵風格。
    所以同軌防那裡的異常動態很有可能是虛晃一槍,讓他們誤以為彼處應該重點防守,但其實李伯山卻另有目標。

  如果情況是這樣,那他的目標又是什麽呢?是作為北崤道出口的漢關城、還是洛陽北面的孟津渡,又或者想要如之前那般直接偷襲河陽南城?

  可朱渾元一時間想的有些入神,但卻遲遲不能得出一個結論。

  之前在從西魏手中奪回河洛之後,此邊便經過斛律金和他自己、以及其他大將們認真推演設防,自以為已經將一系列的防務都設置的非常周全,可是如今當那小煞星再次引軍殺回的時候,可朱渾元卻不免又覺得河洛防務仍然多有漏洞,似乎處處都有可能成為李伯山進攻的目標。

  由此也可以看得出,雖然可朱渾元自詡早已經走出了之前落敗於李伯山的心理陰影,但其實仍然殘留著極大的影響,畢竟作為一個成名已久的宿將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卻慘敗於一個後起之秀手中,任誰都有點看不開。

  在經過一番認真的思索,再加上通過李伯山個人用兵風格的參考之下,可朱渾元便漸漸覺得李伯山是極有可能想要再攻河陽南城。

  其人手中掌握著一種非常強大的攻城利器,這一點北齊方面早經過潘樂和斛律金等人的證實。所以對其他人而言牢不可摧的城防,在李伯山眼中則未必。

  如今河洛之間雖然各種要塞不少,但真正影響最大的其實還是河陽南城。尤其在西魏大軍即將攻來的情況下,一旦控制住了河陽南城,那麽整個河洛地區的北齊守軍都將後路被斷、甕中捉鱉。

  盡管奔襲河陽南城的風險極大,但利益同樣也是巨大的,再加上此前便有成功的先例,所以可朱渾元認為這一可能是極大的。

  盡管他對李伯山的圖謀另有自己的看法,但也並沒有就此忽略元景安的奏報,畢竟無論發生任何情況,宜陽九曲城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元景安有這樣的警惕心當然也是好的。

  而且可朱渾元也並沒有將自己的猜測就當作是真的將要發生的事實,他還是又將河洛諸方的防務略作調整,其中關系到宜陽和金墉城之間人員物資交流的樞紐柏亭城,還有洛水南面的柏谷塢全都增設重兵,確保就算遭受襲擊,也能等到援軍的到來。

  至於那個極有可能遭受攻擊的河陽南城,因有伏流城不戰而走的前例,為了保險起見,可朱渾元還是決定由自己親望坐鎮,以免發生最壞的情況。

  李泰雖然仍是駐軍伊闕,但河洛之間的氛圍變化他也能感受得到。他所派遣的斥候出入越來越順暢,受到敵軍的截殺圍堵越來越少,這意味著敵軍的精銳主力正在收縮,而不再像之前那樣分散各方、漫及郊野。

  這對李泰而言自然是一個好消息,畢竟他當下的目標就是能夠成功穿過河洛平原,從東南處的伊闕跑到西北方的瀍水。

  不過為了保險起見,他也並沒有即刻便展開行動,而是又等了幾天繼續養精蓄銳,讓那些小子們把戰馬養的更肥一些,順便也讓返回關南的魏玄等人有時間去完成他們需要進行配合的布置。

  時間到了九月下旬,一個月黑風高之夜,李泰終於率部從伊闕出發,摸黑向著洛陽方向前進。不出意外的,他這一動自然也引起了周圍齊軍耳目的關注,有人繼續追隨監視,有人則忙不迭將消息向後方傳遞回去。

  當駐守河陽南城的可朱渾元得到敵軍有所行動的時候,已經是到了第二天的上午時分,而經過一夜趕路之後,李泰所部人馬也已經抵達了洛陽故城城西的千金堰附近。

  “敵軍只有三千輕騎、業已抵達千金堰?”

  可朱渾元將這一情報略加思忖,臉色登時一邊,繼而便沉聲道:“這李伯山是要奪取金墉城!速速迎擊,不要給他造具攻城的機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