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北朝帝業》第730章 開辟南疆
  聽到李遷哲這麽說,李泰也忍不住歎息一聲。

  人是很複雜的,究竟是好是壞、是賢是愚很難一概而論。就蕭家這些貨而言,武陵王蕭紀真的算是比較不錯的了。單就其人鎮蜀十余年,蜀中鮮少大亂這一點,就值得誇獎一番。

  南梁初期的蜀中可絕不是什麽天府之國,各種矛盾層出不窮、民變爭鬥此起彼伏,以至於獲得了蜀人貪亂樂禍的評價。

  蜀人羅研便曾有言:蜀中積弊,實非一朝。百家為村,不過數家有食,窮迫之人,十有八九,束縛之使,旬有二三。貪亂樂禍,無足多怪。

  蜀人貪亂樂禍並非性情使然,而是因為貧富差距懸殊,還有沉重的賦稅勞役負擔,是實實在在的官逼民反,若不揭竿而起,也要死無葬身之地!
  蕭梁立國以來,前後使任蜀中的刺史也都是才能不俗之輩,但仍然難免動蕩頻頻。

  這一情況一直到了武陵王蕭紀出鎮蜀中的時候才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民生商貿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在其任職蜀中的過程中鮮少發生民變作亂,這說明各種矛盾已經有所緩解。而他出蜀作戰的時候,單單金子就拉了一萬多斤,也足見蜀中的財政狀況非常好。

  但人設這種東西奇妙動人處就在於你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翻車,起碼在今年以前,武陵王蕭紀在南梁仍然還是擁有著好名聲的。或許在許多人看來,就算侯景乾掉了江陵的湘東王蕭繹,坐鎮蜀中的武陵王也夠資格成為全村最後的希望。

  但是蕭紀稱帝這一步棋怎麽說呢,真的是有點臭。就別說南梁群眾對此是個什麽想法,就連李泰他們這些鄰國之人講到此時,那也得說上一句逆立,因為完全沒有什麽法理性可循啊!要麽你是嗣序相承,要麽你是大功於國,但今兩樣都不搭著,你來這套跟侯景又有什麽區別?
  就連後世許多人講歷史都瞎掰飭得國正不正,更不要說在這中古政治環境中,武陵王這樣的行為那就是不折不扣的獨夫國賊!就連湘東王與之對比起來,都變得濃眉大眼、面目可愛。

  就李遷哲所描繪的這種情況來看,如今蜀中對於武陵王稱帝這件事那是群體性的不看好。這也從另一個方面體現了武陵王治蜀的成功,起碼是讓百姓們明白了家國和政權的概念,讓他們明白了蜀中這一片天地外另有廣闊天地,明白了太囂張是要挨打的!

  “國中本有伐蜀之計,我之前歸國便是為此……”

  聽到李遷哲這麽發問,李泰也無作隱瞞,索性便將此番歸國就此進行的討論講述一番。

  李遷哲聽得很認真,在聽完李泰的講述後便也點頭說道:“郎主進言暫不攻蜀確是良計,如今巴蜀許多大族就是因為擔心武陵王或會使其部曲徒眾東出與江陵爭雄,所以才不欲附之。一旦國中此時便派遣大軍叩關,則巴蜀必定人心整齊、誓守關塞,以卻東出之謀!”

  武陵王的訴求與巴蜀大族們並不相同,甚至都有些背道而馳。武陵王當然是希望能夠東出蜀中、擊敗湘東王,成為整個南梁唯一的繼承人,使其能夠名正言順。

  但是這些巴蜀大族們顯然沒有太強大的野心,他們隻想守住蜀中這一畝三分地,不願意為了武陵王那狂想妄念去犧牲自家子弟性命,浪費自家的錢糧。

  如果此時西魏大軍壓境,向蜀中發動進攻的話,反而會逼迫得他們上下一心、捐棄前嫌,整個蜀中鐵板一塊,無論攻不攻得下來都是一場硬仗。

  “如今中外府將要遣員與蜀中進行直接交涉,我等此間的事務往來也需要稍作更改。不可以再隻局限於調取物利,還要兼以收撫人心。”

  李泰知道一旦中外府人事就位,那就會立即展開同蜀中的互動,中外府的辦事效率之高,他是所知頗深。甚至可能在劉璠等人還沒有抵達華州的時候,中外府已經派出了使者進行初步的接觸了。

  隨著伐蜀進入了正式的籌備階段,李泰當然也不再滿足於只是換取一些蜀錦了,開始跟李遷哲討論起進一步的圈地造勢計劃。

  中外府針對蜀中主要是向益州官方進行敲詐勒索,還有就是聯絡招降楊乾運這種手握兵權同時又鎮守關隘的軍事人員,對於巴西等地方豪強的遊說工作則就不甚看重,也沒有那麽充足的精力去進行這種細致的滲透工作,需要留待拿下了蜀中以後,再作為地方治理的一部分。

  本著事事搶先一步的原則,李泰決定中外府來不及做的工作,他就要先一步給抓起來。此番跟李遷哲所討論的,就是打算聯絡那些之前做慣買賣的巴西大族豪強們,將他們組織起來,趁著西魏大軍入蜀之際先一步舉義歸附,從而搶先在西魏治理蜀中的新秩序下佔據一個有利的位置。
    李遷哲在聽到李泰的計劃後,忍不住便皺眉說道:“但是眼下武陵王尚未顯露衰敗之態,且蜀人自恃劍閣關塞之險,恐怕不會輕易說服啊!”

  凡事領先一步,說的是好聽,但是就要承受時人不理解、不重視等等待遇,很多時候往往就會事倍功半、遠不如水到渠成來的順遂。

  對於這一點,李泰當然明白,武陵王乃是巴蜀人人敬仰的良牧上官,想要讓大家背叛他,那必然得加錢!
  所以他也是早有準備,聽到李遷哲這麽說後,他便微笑道:“南梁國勢崩亂、同室操戈,末世之兆已經無從掩飾。巴蜀閉塞,單憑蜀人豪強實在難成一國,歸附我國乃是必然之事,只不過早晚的問題罷了。他們若肯群附於我,我還可設法保護他們周全與鄉勢完整,若仍頑固自守,最終只會是追悔莫及。”

  道理是這樣的道理,但想要說服人卻還不夠,尤其眼下並不能直接發兵增加自身的震懾力,所以還是需要另辟蹊徑。當這番硬氣表態完畢之後,李泰才又拋出了自己的殺手鐧:“如若再加上製糖之法呢?”

  李遷哲聽到這話後頓時已經,忙不迭發聲問道:“郎主難道真要將此秘法授其群眾?”

  “為什麽不呢?之前本就有約定,我自不會失信於人!”

  李泰聞言後便笑語道,他之前便拿製糖的秘法誘使那些巴西豪族們與之合作,並且還各自派遣質子到荊州來。

  他是要爭霸天下的,又不是要搞小賣部。之前因為勢力覆及不到,或者擔心懷璧其罪,所以才要搞些技術保密的工作,可是隨著自身勢力達到一個境界,任何能夠推動生產力的技術發展,那都是推廣越快越好啊!

  眼下霜糖利潤的確不菲,但是跟勢力進一步的發展、地位進一步的提高相比,這些錢財利潤也算不了什麽。更何況,他將霜糖秘法教授給其他人,也並不意味著就放棄了這方面的利潤,反而因為生產規模的擴大而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操作空間。

  “霜糖製法可以教授給他們,但前提是他們能夠團結群眾、舉義來附。屆時入蜀大軍中會有人前往招撫,只要他們依約而行,可以保證巴西鄉情形勢不受侵害。”

  講到這裡,李泰又望著李遷哲說道:“將軍本是文武兼備的賢良,結果卻受困於府事乏人可用而不得不暫委此事。大器小用,令人扼腕。此番事了之後,我會舉薦李將軍你隨軍入蜀征戰。待有積功,便可順勢坐鎮蜀南,以守峽口,未知李將軍意下如何?”

  “山南土人,無名著世,幸在郎主不棄才相謀大計、授以要任。郎主但有所使,末將萬死不辭!”

  李遷哲聽到這話後,心中自是大喜過望,忙不迭叩拜謝恩道。

  他投奔西魏以來,便得授驃騎、開府,自己雖然受命在蜀中奔波勞累、做的也都是商賈之業,但自家鄉勢卻無受損失,還有兄弟當牧本州,這樣的待遇在所有歸附西魏的山南豪強當中都是首屈一指的,這自然離不開李泰的關照。此時自己又被郎主許諾坐鎮蜀南一方,李遷哲自然是感激不盡。

  李泰彎腰扶起了李遷哲,旋即便又笑語道:“蜀南蠻族眾多,不從教化,屆時少不了一番征討鎮壓,未必就是良任。但巴西眾豪族既得製糖之法,便也急於取蔗榨糖,屆時將軍便可引其卒力以為己用,開辟南疆!”

  讓這些蜀中豪族們為武陵王衝鋒陷陣,他們心裡不免打鼓,可如果是為了自家的利益,那就是擼起袖子加油乾啊!
  巴西之地並不適合種植甘蔗,但是川南、雲南、湖廣等地卻非常適合,給了這些巴西豪族製糖之法,無疑就是給他們加裝了小馬達,不愁他們不忘這些地方加油開拓。

  “原來如此,原來……郎主當真神機妙算,末將自愧不如!”

  李遷哲聽到這話後也不由得眸光大亮,旋即便連連點頭說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