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北朝帝業》第395章 發兵東渡
  第394章 綏州新城
  秋日裡的奢延水河道水流量仍未有明顯的衰減,兩側河灘上的蘆葦水草生長的非常茂盛,陂塬間分布著大塊的坡田,田地中的谷粟作物長勢正好,沉甸甸的谷穗、飽滿的豆莢讓人看到就覺得心裡歡暢。

  李泰去年行經此處時所見到的朔方郡魏平城只剩下一些殘垣斷壁的城池框架,可今再放眼望去,連這荒廢的城池遺址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地勢平坦的營地。

  營地中分布著眾多氈帳,粗略估算大大小小的氈帳起碼有兩千多頂。一頂氈帳便意味著一個牧民家庭,這兩千多頂氈帳便意味著近萬名牧民男女。

  但此間真正引人矚目的,還是據此將近十裡之外一座龐大的城池。

  這城池西面臨倚山巒,北面和東面一片開闊的緩坡,南面則與山嶺相對、彼此間形成一道狹長的彎谷。

  此城因地勢而建,並非一座四方城池,面東的城牆略短、仿佛凸出的馬面,城池向內逐漸擴大開來,形狀如同一個梯形,使得城內空間又深又闊。

  面東的城門乃是城池正門,巍峨的崇樓以及兩側用以防禦的曲壁甕城一應俱全,向下俯望著城池與奢延水之間大片的河灣沃土。南北二門雖然不及東城門這樣宏大,但也多置馬面堞牆,在李泰這種擁兵的軍頭眼中,這簡直就是一朵帶刺的玫瑰啊!
  這座城池隻從外表來看,就已經比關中許多城池都修築的更加堅牢氣派,多看兩眼李泰還隱隱覺得似乎有些熟悉,思忖片刻後才想起來此城同他之前所見過的統萬城風格多有類似。

  李泰去年離開這裡的時候,此處還只是一片荒無人煙的山嶺,今年重臨故地卻見到如此一座雄壯城池,心中之驚訝喜悅可想而知,忍不住便繞著城池縱馬馳騁觀望一番,越看越覺得喜歡,心中也不由得感慨稽胡營建城池的本領真是不小。

  當然有赫連勃勃這樣一個頭領,本領不大也不行,直接就被夯進統萬城牆垣裡了。

  剛從別處巡察返回的劉平快馬追上李泰,及至近前時翻身下馬、納頭便拜,神情激動中帶著幾分自豪:“年前幸得郎主垂憐,賜給此鄉以為族屬養息之地,度此大恩難以為報,唯極盡心力為郎主督造防城。如今城垣淺可陳列,恭待郎主審察,若能得言尚可,則末將一族皆欣喜於不負恩恤!”

  “豈止尚可,簡直就是驚喜!如此雄城,北州罕有,我雖然插枝於此,但能夠茁壯成株,也是劉將軍共諸族屬之功。”

  李泰翻身下馬,彎腰拉起了拜在馬前的劉平,示意他同自己一起向城門走去,越看這座城池越是滿意。

  這座城池周回在十二三裡左右,規模不算極大,但也絕對不小,比洛川防城略遜,但較之黑水防城還勝幾分。

  不過那兩座防城營建的時間都已經不短,選地本身就不乏營建基礎,而且還有沿洛水源源不斷輸送而來的人事物資,才有了那樣的規模。

  可是眼前這座城池卻是直接將原本的魏平城棄之不用,另擇地址進行建造,將城池與地理山勢巧妙的結合起來,僅僅只是半年多的時間便已經框架大好。

  更不要說雕陰劉氏在去年年末才開始向此境遷徙,乍臨此陌生之境,能夠維持好部族生存條件便已經很難得了,居然還有余力營造起一座如此雄壯城池,簡直就是匪夷所思。

  須知就後世那種營建條件,要完成這種規模的營建也並不容易,若再牽扯到什麽商業糾紛、資金鏈斷裂等等問題,分分鍾爛尾跑路。

  古代社會中雖然沒有什麽商業糾紛的問題,但人力物力這種剛需總是繞不過去。特別此邊遠離繁華地帶,人物基礎都非常的薄弱,無疑是讓營建的困難加倍。

  “能將此城營建起來,也並非我部一方之力,郎主之前留下的各種人事積累才是真正的偉力……”

  受到李泰如此盛讚,劉平自是欣喜不已,但也並未完全攬功於自身,跟在李泰的身後便將這座城池的營造過程講述一番。

  年前劉平答應了李泰向此遷徙的建議後,便即刻歸部開始遷徙事宜,年前年後遷徙了兩千余族人抵達此間。

  最開始的時候情況的確是非常的艱難,此境魏平城早已經殘破不堪居住,而且還缺衣少食。盡管李泰留下了一部分夏州付給的糧草補償,但這裡已經先有上萬離石胡殘部,再加上鎮守於此的東夏州人馬,給養嚴重的匱乏。

  不過隨著時入初春,天時轉暖,情況也快速的發生了好轉。首先是南面的糧草物資源源不斷的輸送過來,既有李雁頭帶來的修築防城的物資,也有雕陰劉氏本身轉移的資產。

  當在制定防城建築計劃時,李雁頭等是打算在魏平城遺址的基礎上進行修繕增補,這樣需要投入的成本最小、工期也短,且見效更快,春天裡便可以構建起基本的防禦設施。

  須知等到冬去春來,野外資源產出豐富,等到其他胡部遊蕩至此時,他們卻還連城池堡壘的設施都無,那可是會變得非常危險。如今這北州地界,離城三裡便沒了王法,那些跨地域流動的稽胡部落用起武力來全都沒有太大的顧忌。

  但劉平卻覺得這個方案有些不妥,首先是魏平城所在這個方位,雖然臨近奢延水、看似自然環境優越,但因地處低窪,每臨春夏汛期便便有河水泛濫灌城之患,而且這樣的地理位置同樣不利於防守。

  這也是魏平城之所以被廢棄的原因之一,如果只是因為貪圖這一時的便利再將城池設於此間,用不了幾年也得淪為之前的模樣。

  雕陰劉氏既然遷徙於此,可能世世代代都要於此生活下去,那當然要選擇一個更好的築城地點,落腳定居下來才能感到踏實。

  於是在一番勘查後,劉平便選定了這一處築城地點,至於因此要追加的營建成本,自然是由雕陰劉氏自己負責。跟原本狹窄局促的族地相比,此間河谷開闊且不乏地利,山水環繞,襟帶南北,生存環境要優越得多。

  “但即便如此,隻憑此間人力,也難在這麽短時間內便營建如此雄城啊!”

  對於劉平的這一想法,李泰自是讚同的,此地後世稱為綏德,是秦晉關陝的交通樞紐,號稱西北的旱碼頭,若非雕陰劉氏依附而來後態度便一直誠懇有加,李泰也不會輕易安排他們入此謀生。

  劉平聞言後便點頭道:“郎主英明,因為需要新築城池,須得凍土解封之後才能夯造城基,年初幾月只是人物的籌備,一直到了四月才開始正式動工。能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營造至此,除了郎主遺留在此的西河徒眾勤工之外,也在於夏州群眾的熱情相助……”

  原來參與這城池建設的,不只有李泰之前留在此間的人員,還包括了許多夏州境內的朔方胡眾。

  李泰得知這一點後,不免更加的詫異,他原本還擔心此邊胡眾或許不會樂意雕陰劉氏等外來勢力入此定居,甚至都做好了雙方發生火並戰鬥的準備,所以李雁頭入境後才要急於構建防事,正是得了李泰的授意。

  但他卻沒想到,此境胡眾們非但不排斥雕陰劉氏的到來,反而還熱心的幫忙築城,幾個月間用功數萬,才讓這座新城得以聳立此間。

  他又仔細詢問一番,心中才漸有了然。

  終究還是因為雕陰劉氏名聲在外,夏州各方豪酋早就跟他們有馴鷹交易,彼此積攢了不小的交情。而且此邊的人地矛盾也不像關中那麽緊張,否則這些胡部也不至於拋棄此地轉去統萬城附近定居。當然也是因為來的是雕陰劉氏,若是別的胡部入此佔地不走,照樣會遭到那些胡部的聯合驅逐。

  李泰了解到這一點後也不由得感慨技術工就是吃香,雕陰劉氏有這種獨門的絕技,在這陝北地界還真挺吃得開。因其自身的努力,倒是省了李泰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之前李泰便曾向劉平許諾,只要這座北部防城營建可觀,他便為之爭取一個郡守之位。如今城池落成、雄壯可觀,他當然也不能食言。

  若是之前,這件事他或還得請別人幫上一把,可是現在他本身便是新設置的綏州刺史,霸府又給了綏州兩個郡的行政單位,直接便可將劉平安置在綏州治下擔任郡守。

  入城之後,李泰越看越是滿意,索性便直接將劉平任命為州府長史並行北朔方郡事,著其勘定州治邊界並主持州內籍民造冊,以盡快將州治民生大概情況上報霸府。

  為了撫慰激勵為此出人出力的雕陰劉氏,他更打算將北朔方郡這個臨時的郡治名稱改為雕陰郡,恰好此城南側的疏屬山便又名雕陰山。

  劉平既得新官加任,同時感情上還大感慰藉,心中自是激動不已,向著李泰連連叩拜謝恩。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