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北朝帝業》第401章 賊來殺之
  第400章 漢趙故都
  山嶺間望似一座平平無奇、不甚寬大的溝谷中,劉阿七率員策馬馳入其中巡視一番,果然在山谷內發現胡眾聚居的痕跡,再作一通搜查與勸撫,陸陸續續便有胡眾從從山谷中行出,站在谷外平地上等待整編。

  “韓將軍真是鷹視秋毫,究竟是因何發現此間竟然藏匿著胡部人口?”

  李泰看到不斷從山谷中走出的稽胡男女,又忍不住望著韓果一臉驚奇的發問道。

  隨著援軍抵達、後路無憂,李泰進行的第一個計劃就是先把水攪渾,讓東魏留守人員不能準確把控到他們一行的準確勢力與具體目標。

  要做到這一點,隻憑他所部人馬顯然是不夠的,而且若真上萬人馬傾巢而出,在東魏的地界上進退招搖,那可不算是迷惑對手,而是在墳頭跳舞。

  此境分散的離石胡諸眾則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自前年大軍進剿之後,諸胡部損失慘重,除了逃竄出去的左賢王部,剩下這些也都是東躲西藏、生活的暗無天日。

  如果能夠把這些離石胡眾都給搜集招募起來,那也絕對是一股可觀的力量,且不說能爆發出多大的破壞力,起碼是能將李泰所部人馬勢力與目標掩飾在其中,讓晉陽留守者無法做出準確判斷。

  當他們著手這一計劃的時候,韓果這個武川宿將便又給了李泰一個大大的驚喜。

  此間地形複雜多變,殘留的稽胡部眾們又東躲西藏、居無定所,所以才能在東魏軍隊的圍剿下存活下來,李泰想要將這些人馬給搜索出來,也沒有什麽準確篤定的目標,只能進行地毯式的搜索,效率難免低下。

  但韓果主動請纓、隨隊執行這一任務,隻通過臨高遠眺的觀察便能發現胡眾藏匿的區域,凡所手指之處搜查一番,十之八九都能有所收獲,再由劉阿七這個原左賢王心腹入前招撫說服,使得效率大增。

  李泰看到一天多的時間便訪募到兩三千名稽胡族眾,心情暢快之余也不由得大為好奇,韓果究竟是通過什麽跡象來判斷。

  須知他之前還在思忖要不要把雕陰劉氏馴養的大雕給帶來用作斥候,但現在看來,那些能在天空翱翔俯瞰的大雕怕都不比韓果這樣效率。

  韓果聞言後便矜持一笑,旋即便說道:“有的時候的確是憑一些微末跡象去發現,但也有的時候全無痕跡可循,但心內卻有所感應。並不是有意向開府隱瞞,只是我自己也說不清楚。”

  李泰聞言後又不由得暗歎一聲,他倒不覺得韓果是有什麽訣竅不願透露,有的天賦就是這麽不講道理,讓人無從理解卻又真實存在。

  這會兒他也算是明白為什麽宇文泰選擇韓果來做自己的搭檔,這超強的記憶力加上明察秋毫的偵查本領,簡直就是一個人肉地圖加人肉雷達,實在太適合在這種敵後環境中搞事情了!

  “那麽接下來此間事情就先托付給韓將軍,有什麽最新的情況,再使員快馬傳告。”

  眼見韓果如此勝任這一任務,李泰再繼續同行也意義不大,便將此事交給韓果全權負責,而他則直接奔赴下一個目標。

  自東漢末年南匈奴內徙以來,離石地區便成了這些胡部定居活動的區域之一。開啟五胡亂華時代的漢趙劉淵於此稱帝,標志著數百年大亂世的開始,山河板蕩、生靈塗炭,至今天下仍未統一安定。

  劉淵的大本營便是離石地區,其所部南匈奴眾在歷經歲月變遷、與諸雜胡部族融合衍生出了如今的稽胡諸部,也因此許多稽胡族人直到現在仍然將劉淵視作他們部族的精神圖騰之一。

  李泰下一個將要攻略的目標,便是劉淵起事之初所設立的都城左國城。

  左國城地處離石地區的中北部,位於離石水河畔。離石水即就是後世的三川河,三川河貫穿整座呂梁山脈,是呂梁山地區最重要的河流,因有三條主要的支流而作此稱,離石水便是其中的北川河,自南向北的流經呂梁山脈,將這一片區域與秀容地區聯系起來。

  李泰之所以將左國城作為下一個目標,第一個原因自然是因漢趙劉淵的緣故、此城在稽胡群體中有著非凡的意義,若能據此城池而號召稽胡諸部,號召力也會大增。

  第二個原因就是要借左國城來控制住離石水河谷,讓東魏軍隊無從由北路進入離石地區,如此一來才可掌握更大的主動權,放心的折騰起來。

  左國城距離陵水流域並不甚遠,即便是有一段路程需要向南折繞,全程也不過是一百五十多裡。

  途中可見許多分布在谷嶺陂塬之間的塢壁與村邑,田野間還不乏有忙碌收割作物的農人,見到李泰所部人馬馳行而過,自是驚慌不已,慌忙的逃回塢壁中,也不敢主動上前冒犯,讓李泰很是享受了一把橫行鄉裡的感覺。

  當人馬進入離石水河谷中後,兩側連綿起伏的山嶺將視野壓縮在一道河谷之間,不免讓人有些壓抑。而且沿河同樣不乏戍堡塢壁,裡面人頭攢動、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全然沒有喜迎王師的歡樂畫面。

  這些塢壁的存在也是一個隱患,以至於李泰每隔一段路程都要留下一個一二十人左右的作戰小隊,以免被這些東魏百姓們基於義憤給堵在河谷中。

  幸在轉入川谷後不久便抵達了左國城附近,讓李泰不至於分兵過甚。

  左國城坐落在離石水的東岸,後方依傍著山嶺,城池的格局同之前的烏突城有些類似且規模更大,其外城圈佔了大半山谷,以至於離石水在這附近都向西繞出了一個大大的弧線,可見當年劉淵構建城池時也是用了心,可能還用到了開山移水。

  但跟雄大格局相比,左國城整體卻是一片破敗景象,外圍的城垣圍牆大半都已經破損,且有許多土石修補而後又風化坍塌的痕跡。

  從那牆垣缺口向內望去,內城又分作幾部分的建築,山坡上一片亭簷建築也已經破敗不堪,大概是昔日的漢趙宮苑建築,當年住客早成白骨,唯留殘垣斷壁忍受山風吹拂。

  坡下城池是因地製宜的狹長條狀,南面聳立著一座木造的望樓,看起來也已經是有些陳舊,仿佛後世一些經營不善、遊客稀少而欠缺維護的古風城,格局雖有但卻不複光鮮。

  此時這城中也響起了吹角聲,可以見到許多軍卒在城內走動,數量似乎還不少,但因這城池框架過大,並不能做到有效的防守。

  此間處處殘垣斷壁,並不適合騎兵高速奔馳,李泰觀望片刻後,便著朱猛帶領幾百士卒下馬披甲、循著外牆缺口陣列入城。而他自己則率領剩下的將士通過河谷行至城池西側,通過弓箭進攻壓製驅逐守城卒眾。

  隨著距離拉近,李泰也看清楚城中情形,守軍大約在兩千人之間,但卻亂糟糟的乏甚有效的指揮控制。

  按照皮景和所言,左國城並沒有正式派駐人馬駐軍,因為據此幾百裡外的秀容城才是重戍所在。

  但入秋之後此間仍然會聚集不少人馬,多是晉陽周邊的一些豪強部曲,趁著秋收之際入境掃蕩,畢竟蚊子腿上也是肉。對於這些鎮兵軍隊頭們而言,不受自己控制的民戶那就是養分,自己不下手別人也不會放過,那還用客氣啥。

  “你們這些賊卒,是哪家門下的刁奴,見到老子們入此,還不快快打開城門、進奉酒食!”

  瞧著城中那些徒卒無頭蒼蠅一般,全無守城章法,李泰心中不免惡趣大生,向著城池內便大聲喊叫道。

  他這一喊話,居然真有人壯著膽子大聲回問他們的身份來歷,可見仍存僥幸心理。李泰則懶得再作回應,眼見朱猛等已經漸近內城城門,便直勒令騎士們向城中射箭,造成的傷亡雖然不大,但是帶來的混亂卻是不小,甚至還有城頭守卒推搡躲避之下直接跌落下來,看來東魏方面也並非所有將士都如狼似虎,眼前這些家奴們就是不堪一擊的貨色。

  “轉去城北圍堵,殺光這些賊奴!”

  李泰著員在城外河谷間大聲呼喊恫嚇,同時作態要策馬北去將城池團團包圍起來。

  不待他們繞過這南北狹長的城池,已經有城中卒眾忍不住倉皇衝出往北飛逃。此間卒眾們本就沒有固守之心,既然有人向外潰逃,其他人也都紛紛效仿,唯恐落後下來,很快城池便空。

  又是一場索然無味的勝利,李泰率部於後追趕出十數裡,途中砍殺了一部分逃眾,又俘虜了百十人,便不再繼續向前追擊,畢竟再往北去還有秀容城這座重鎮,不知道東魏精銳是不是已經在向此地奔馳的路上。

  等到李泰等返回時,朱猛已經開始帶人在城池中盡興清理。

  入內轉了一遭,李泰也才明白為何那些卒眾不願於此固守,不只是因為膽怯,也因為這座曾經的漢趙舊都、稽胡心目中的榮耀之城實在是裡外都被嚴重破壞,內城也只有城牆仍算完好,其他功能建築幾乎都已無存,居住在此都還要扎設營帳。

  不過這些遺留下來的營帳中倒還存有不少的布帛谷粟等物資,可見這些打秋風的豪奴們也是收獲不小。

  數量雖然不算可觀,但總算是李泰入境以來第一次的收獲,算是一個良好的開始。之前烏突城中雖也有些物資積儲,但早被先行入城的離石胡眾們瓜分一空,就連劉阿七都約束不住。

  就那仨瓜倆棗,李泰也懶得再追討上來,左國城這漢趙舊都都已經被佔了下來,晉陽城那東魏霸府還遠嗎?到時候啥財貨珍寶搜刮不到!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