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玄幻三國:開局桃園四結義》第314章 312,群雄討董,袁隗將死
  第314章 312,群雄討董,袁隗將死
  李儒心中天人交戰。

  不過,最後還是理智戰勝了情感。

  李儒這個人其實是有理想的一個人。

  他滿腹才華,胸懷良謀,但是因為出身寒門,一直沒有受到朝廷重視。

  後來碰到董卓,這才被董卓看重,從而受到重用。

  李儒投效董卓,也是因為董卓有替寒門張目的想法。

  所以,李儒效忠董卓,並不是董卓這個人,而是董卓願意為寒門張目的想法符合了李儒心中的志願。

  但是現在,董卓就要死了,而要殺死董卓的陳元這一邊,比之董卓可能更加重視寒門。

  要不是李儒是董卓的女婿,說不定李儒心中連猶豫都沒有就倒戈了。

  所以,現在李儒倒戈,準備按照陳元的想法去做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看到李儒的眼神逐漸堅定,賈詡知道李儒已經做了決定。

  賈詡雖然舉過孝廉,但是他的出身也不算太好,能舉孝廉是因為他得到了名士閻忠的看中。

  賈詡年輕的時候,名士閻忠認為他與眾不同,說他有張良、陳平那樣的智慧。

  少時人莫知,唯漢陽閻忠異之,謂詡有良、平之奇。

  閻忠這個人,說實話,讓人有點看不清楚。

  中平元年的時候,皇甫嵩平定黃巾起義軍,閻忠勸其趁機政變,皇甫嵩不從,逃走。

  從這裡看,這家夥就是一個亂臣賊子。

  不過,中平六年的時候,叛軍首領王國被廢後,閻忠被韓遂、馬騰脅迫為新一任叛軍首領,統領三十六部叛軍,稱車騎將軍。

  但不久後,閻忠因為不肯助紂為虐,憤然而死。

  從這裡看,這家夥又好像是一個忠臣。

  所以,你根本不知道這家夥到底是怎麽想的。

  賈詡心理上也是站在寒門這一邊的。

  說真的,賈詡之所以不跟痛痛快快的投效劉備,是因為他先前確實不怎麽看好荊州。

  他覺得荊州的一些政策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太過冒進了。

  所以,屢次逃過了陳元的尋找。

  這一次,賈詡想投靠了。

  願意很簡單,荊州已經有了橫掃天下的實力。

  且不說荊州本身實力如何強大,單就陳元自己的實力就已經無人能敵了。

  這個時候再不抱大腿什麽時候抱?

  不過,抱大腿也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讓人家看不起。

  所以,這便是賈詡為陳元獻上的功勞,讓西涼軍按照陳元的想法去做。

  殺百官,保百姓。

  兩人達成了一致,瞬間董卓就被西涼軍中智謀最為出色的兩人給背刺了。

  也不知道董卓會有什麽想法。

  先不說董卓這邊了,再來說袁紹和曹操兩人。

  雖然從洛陽掛印而去,但是董卓卻給兩人都封了太守。

  一個渤海太守,一個東郡太守。

  兩人都老實不客氣的接受了。

  笑話,幹嘛不接受,要知道董卓現在封的官職還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董卓現在就代表著朝廷呢。

  不過,兩人接受了官職並不代表兩人就順從董卓了。

  依然還是走上了歷史上的道路。

  先是曹操發矯詔,馳報各道,然後招集義兵,豎起招兵白旗一面,上書“忠義”二字。不數日間,應募之士,如雨駢集。

  一日,有一個陽平衛國人,姓樂,名進,字文謙,來投曹操。

  又有一個山陽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也來投曹操,操皆留為帳前吏。

  又有沛國譙人夏侯惇,字元讓,乃夏侯嬰之後;自小習槍棒;年十四從師學武,有人辱罵其師,惇殺之,逃於外方;

  聞知曹操起兵,與其族弟夏侯淵兩個,各引壯士千人來會。

  此二人本操之弟兄:操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過房與曹家,因此是同族。

  不數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余來助。

  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弓馬熟嫻,武藝精通。

  操大喜,於郡中調練軍馬。

  衛弘盡出家財,置辦衣甲旗幡。

  四方送糧食者,不計其數。

  再加上東郡本山的能量,一時間曹操聲威大振,麾下兵力直直就有了兩萬余人。

  袁紹得操矯詔,乃聚麾下文武,引兵三萬,離渤海來與曹操會盟。

  操作檄文以達諸郡。檄文曰:

  操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弑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操發檄文去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

  第一鎮,後將軍汝南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山陽太守袁遺。第八鎮,濟北相鮑信。第九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一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二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三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四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五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加上曹操這個東郡太守算得上是十六鎮諸侯,為什麽比歷史上少了兩個?
  那是因為荊州被劉備取了,孫堅沒有像歷史上一樣搞到長沙太守,而東郡太守被曹操取了,原先歷史上的那個東郡太守喬瑁也就沒有出現了。

  還有一個變化那就是袁術本來這個時候應該是南陽太守的,可是現在南陽是劉備的,袁家自然不可能自討沒趣,給袁術搞上一個南陽太守,所以,就去了汝南。

  汝南是袁氏的老家,袁術回汝南當太守,嚴格來說是不允許的。

  不過,這個時候朝廷也顧不上了。

  天下諸侯紛紛響應,然而荊州這邊卻遲遲沒有動靜,讓天下人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荊州這邊。

  要知道劉備不僅是荊州牧,還是皇叔,坐擁荊州,疆土千裡,治下子民千萬幾有千萬,帶甲十數萬之多,麾下強者更是不計其數,乃是當今天下第一諸侯。

  不管是從名義上還是實力上,劉備不出兵都說不過去。

  劉備要不要出兵,那自然是要出兵的。

  不過,陳元早就給劉備說過,一旦出現這種局面,荊州該怎麽做。

  所以,當十六路諸侯出現在酸棗的時候,劉備這邊早就點好了三萬大軍由劉備親自率領前往酸棗等候了。

  這裡要說一個事情,真實歷史上的諸侯盟主不是袁紹,而是臧洪。

  原因很簡單,這些諸侯個個都心懷叵測,都不願意當這個盟主。

  於是便推舉了臧洪做盟主。

  臧洪為人雄氣壯節,舉孝廉出身,他本來是廣陵太守張超的功曹,正是臧洪勸說張超和哥哥張邈一起起兵討董。

  臧洪毫不推辭,升壇歃血盟誓,臧洪語氣慷慨激揚,聲情並茂、涕淚交流。

  盟誓首先聲討董卓的罪惡,然後說明討董義士名單,最後正式盟誓。

  不過呢,這是個世界因為陳元的原因,已經變化了很多了。

  加上這世界本就是一個玄幻的世界,所以十七路諸侯盡皆到了酸棗。

  劉備是最後一個到的,當劉備到達的時候,其他十六路諸侯已經全都到了。

  劉備剛到酸棗,十六路諸侯盡皆出來迎接。

  即便是袁紹不願意,卻也不得不捏著鼻子前來。

  原因很簡單,劉備現在的身份地位是他們當中最高的。

  因為劉辨登基之後,給劉備封王了。

  封的是燕王。

  這可是一字王。

  封王也是有講究的,王分兩種,親王和郡王,親王一般是一個字的封號,比如齊王,晉王等等,郡王是低一等的王,一般兩個字,比如陳留王,臨淄王等等。

  而在一字王中,數秦王最貴,然後便是齊王楚王燕王趙王之類的。

  說白了就是根據戰國七雄來的。

  秦王這個王號,實際上是非常少封的。

  因為有點犯忌諱啊,要知道秦國可是統一了華夏的。

  所以劉備的燕王從實際上來說,已經是爵位的最高點了。

  晉無可晉,要想更近一步,那就是封秦王,加九錫,然後當天子了。

  所為九錫是皇帝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勳者的九種禮器,是最高禮遇的表示。

  車馬、衣服、樂縣、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秬鬯。

  本來九錫是沒什麽問題的。

  可是問題是後來篡位的權臣幾乎都加過九錫,於是乎加九錫便成了謀逆的代稱了。

  當然,這個時代還沒有,所以硬要說加九錫也是沒問題的。

  最多體現天子對劉備的重視而已。

  燕王劉備駕到,這些人自然都要出營迎接了。

  嘩啦啦一大群人出的軍營,對著劉備躬身道:“恭迎燕王殿下。”

  劉備沒有拿大,也沒有擺王爺的架子,老遠就下馬,快步走到眾人面前,虛虛一扶眾人:“備因要事纏身,故此落後於諸公,已是慚愧不已,怎敢當諸公如此大禮,諸公快快起身。”

  本來心中有點怨氣諸侯,聽到劉備這麽說,心中的怨氣也就消失了。

  也是,劉備跟他們都不一樣,畢竟劉備可是燕王、荊州牧,出兵洛陽討董這等大事,準備的事情自然繁多。

  現在諸侯之中暫時主持的是曹操,畢竟這家夥不僅有東郡太守的官職,更是發出矯詔討伐董卓的倡議者,加上先前跟袁紹一起持劍對抗董卓,並掛印而去的行為,如今曹操的聲威比之歷史上更是強大很多。

  曹操忙道:“殿下言重,吾等本來正在商議何人擔當盟主之位,如今不用商議了,我看這盟主之位非殿下莫屬了。”

  曹操這話可沒安什麽好心。

  別看這盟主之位看上去無比誘人,一旦成為盟主就可以號令這幾十萬兵馬,威風不可一世,掌握無上權柄。

  實際上,這絕對是一個燙手山芋。

  按照曹操的想法,劉備多半會拒絕的。

  可是,出乎曹操意料的是,劉備竟然沒有拒絕,而是道:“諸公,此地不是議事之地,不如先到帳中再行商議如何?”

  看到劉備竟然是這個態度,曹操和袁紹互相看了一眼,心中不由的生出不妙之感。

  難道說,這劉備真想做盟主不成?

  按照曹操的想法,這盟主袁本初來做是最合適的。

  因為袁紹可以代表這裡的大部分諸侯,劉備雖然地位高,勢力強,但是跟這裡的大部分諸侯關系可能算不上太好。

  即便是曹操和袁紹,對劉備心裡面也是抵觸的。

  原因很簡單,劉備的心思天下人都知道了。

  那就是要打擊豪強,為寒門甚至普通百姓張目。

  這對豪強世家來說,簡直就是大逆不道。

  要不是因為劉備實力太強,如今已經打壓不了,說不定他們早就來個群雄討劉了。

  一眾人都是滿懷心思的進入了大帳之中,一進入帳中眾人就發現了一個難題。

  那就是劉備坐在哪裡?
  本來主位是袁紹做的,現在劉備來了,袁紹難道還能做這主位?
  這不是看不起劉備這個燕王嗎?
  可是要讓劉備做主位,袁紹的臉往哪裡放?
  好在劉備並不是很在意這個,直接走到了左手邊第一的位置上坐下了。

  這個位置原本是曹操的,看到劉備做了自己的位置,曹操根本沒有意見,甚至心中還暗暗生出喜色。

  看來劉備沒有爭做盟主的意思啊。

  劉備當然沒有做盟主的意思,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陳元給劉備說過,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不要爭做盟主的位置,而是要做一個名譽盟主或者副盟主。

  不做盟主是因為陳元希望群雄討董的前半截不要有什麽變化,最好跟歷史上一樣。

  做名譽盟主或者副盟主,那是陳元希望一旦把董卓打的心生退意的時候,劉備可以強行接過大權,指揮諸侯聯軍打進洛陽。

  至於如何打進洛陽?

  那就很簡單了,因為陳元早就安排好了。

  虎牢關、汜水關什麽的,早都已經換上了荊州的人了。

  甚至其中的士兵也都是荊州兵了。

  現在不過是在演戲而已。

  以群雄來逼迫董卓殺朝中大臣。

  不然董卓也不是傻子,不會隨意就把朝中大臣給砍了。

  而現在,他封的很多官都出來討伐他了。

  董卓豈能不會生氣?

  他會感覺生生的羞辱和背叛的。

  袁槐離死不遠矣。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