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在講格物致知的時候順便也把屋裡、化學以及藝術等課程一並講了。
說真的,陳元現在十分覺得九年義務教育真正是太強了。
只要是能通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習,是個人都可以在社會上生存下去了。
雖然九年義務教育並不會教你甚麽謀生的技能,但是卻能教給你生存的基本知識。
能夠成為一個比較完整的社會意義性質上的人。
識文斷字,擁有基本的邏輯思維以及基本的美學欣賞,對世界有一個基本正確的認知。
這是還不夠嗎?
這些足夠了。
其實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乃至更高一層的教育,那就是在鑒別人才了。
一層一層的篩選,最終篩選出各行各業的精英。
受教育程度越高,選擇就越多,平台就越廣,將來的成就也就可能越大。
當然你上學讀書必須得學到知識才行。
上學也許無用,但是知識絕對有用。
所謂的讀書無用論這是謀殺知識對人的作用。
沒學歷不代表沒知識,不上學不代表沒文化。
永遠記住一句話,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在中國,獲取知識性價比最高的方式就是上學讀書,一層層的考上去。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這都是人實現階層躍遷性價比最高的方法了。
陳元覺得對這群小天才的教學就以九年義務教育的教學內容為基本,適當調整就行了。
當然這一套教材陳元也是兌換的。
還被說,這一套教材需要的點數還真不少。
基本上把陳元積攢的點數耗空了。
心痛當然是心痛的。
但是陳元覺得值得。
這一套教材是陳元在為大漢的將來打根基。
他先教這群小天才,以這群天才的聰明程度,三四年可能就會把這套內容給學完了。
然後他們就可以出師了。
再由他們來教後面的弟子,以此往複。
襄陽書院後面也會開分院。
用不了十年時間,陳元便能培育出一批接受了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
這些學生便是將來大漢興盛的基礎了。
陳元相信,只要自己能交出幾百個乃至幾千個這樣的學生,足以改變世界。
襄陽書院實際上就是陳元為自己培養理論支持者和學派弟子的地方。
恩,他這個學派便叫做格物致知派。
接下來的時間,陳元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了書院之中。
州牧府那邊自然有其他人乾活了。
除了一些大事陳元會參加之外,其他事情陳元全都甩出去了。
為此,陳元專門跟劉備詳談過一次。
那一日,陳元專門找了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把劉備邀請到書院之中。
泡上陳元自己珍藏的好茶,與劉備開始促膝長談。
陳元給劉備倒上一杯茶道:“大哥,今日請你前來,元是有要事與大哥相商。”
劉備輕輕喝了一口茶後忍不住埋怨道:“四弟啊,你這些時日可真是躲清靜了,你知道大哥有多忙嗎?”
陳元聞言笑了:“大哥,你身為一州使君,忙不是應該的嗎?”
劉備沒好氣的看了陳元一眼:“你還是軍事中郎將,荊州別駕呢,怎沒見你這麽忙?”
陳元看到劉備怨氣頗大,趕忙賠笑:“這不是大哥心疼我嗎,小弟感激不盡。”
劉備擺了擺手:“行了,四弟,別裝了,我早就看出來了,你就是懶而已。有什麽事就直說吧。”
陳元聞言,臉色一整,肅然道:“大哥,不知道你對我們荊州以後的發展道路怎麽看?”
劉備看了陳元一眼:“四弟,你有什麽想法?”
陳元點點頭:“前些時日,我們縱論天下大勢的時候,大哥你也聽了,你覺得我與諸位先生所言如何?”
劉備默然。
漢室暗弱,這是不爭的事實。
劉備現在是有心無力。
因為他只是荊州牧,不是朝廷的丞相,也不是大將軍。
當今天子也不可能讓劉備做丞相或者大將軍。
自從前漢起,到如今,就沒有一個劉家人做丞相或者大將軍的。
因為這根本不可能。
原因很簡單,丞相或者大將軍的權力太大了。
一旦讓劉家人坐上這個位置,那天子能睡的著?
分分鍾就要換一個皇帝了。
七國之亂讓後面的劉家皇帝個個都很警醒,對劉家自己人那也是提防著呢。
不過,到了東漢時期,各地的諸侯王的實力已經很弱了。
基本上杜絕了劉氏諸侯王造反的可能。
但是那也絕對不會讓一個老劉家人坐上丞相和大將軍的位置,除非這個天子覺得自己皇帝位置做膩歪了,想找個人替自己乾。
然而,沒有丞相或者大將軍這個位置,想要通過正規的途徑和手段改變當今朝廷的形勢,那基本上是妄想。
正規的不行,只有搞不正規的。
對於劉備來說,唯一的道路就是清君側。
帶兵入京,把持朝政,掌握大權,強行為丞相或者大將軍,為天子攝政。
然而這樣做對劉備來說,他心裡過不去這個坎。
可是不這麽做的話,荊州牧就是劉備的極限了。
絕對不可能在往上走了。
這可不僅僅是天子不同意的問題,朝廷之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同意。
州牧這種官職實際上比丞相也差不到那裡,比九卿還要高。
因為九卿級別的官員如果到地方上任職,也不過是一郡太守而已。
同理,如果州牧進京為官,怎麽也得是三公級別的官職了。
太尉,丞相,禦史大夫。
當然這三個官位的名稱常有變化,不過實質沒變。
三公實際上就是皇帝的副手。
太尉掌軍事,丞相掌政事,禦史大夫掌管天下監察大權。
這三個職位,哪一個能給劉備?
給了劉備,劉備又是宗室,即便是他本人沒有想更進一步的想法,你能保證他的下屬沒有?
肯定會有人想做從龍功臣的。
所以,把劉備放到三公位置上那是一件極度危險的事情。
不管是對天子還是對劉備都是如此。
因此,劉備的官做到這個份上算是到頭了。
最好的結局便是做一輩子的荊州牧,再差一點那就是在各個州之間輪換了。
最差的結局便是一杯毒酒了事。
劉備不是傻子,對於這種事情,他自己也是明白的。
“四弟,你先前與諸位先生所論,甚是精辟,天下大亂在即,備心急如焚,如何做還要四弟不吝教一教大哥啊。”
陳元早就胸有成竹了。
“大哥,如今的形勢,那就是一句話,苦修內功,以待天時。”
“何解?”
“大哥,如今的形勢就是,即便你做再多的功績,也不可能更進一步了,荊州牧就是如今形勢下你所能達到的最高位置,除非天子昏了頭才會把你調入京城,否則大哥你絕對不可能入京。這麽說,只要當今天子在位一天,大哥你就要做一天的荊州牧。”
劉備先是眉頭大皺。
“為什麽?”
“為什麽?大哥,你也不想想,你可是宗室啊,而且你現在還是荊州牧,如果調你入京,必然要給大哥你和荊州牧品級差不多的官職才是,可是荊州牧差不多已經是頂格了,一旦大哥如今,必然就是三公之位。”
“可是,大哥你想想,從高祖到如今,可有過做三公的宗室否?”
那自然是沒有的。
劉備明白了。
自己的身份限制了自己。
“既然如此,我們該怎麽做?”
該怎麽做,陳元早就想好了。
“如今的形勢下,我們唯一可以做的那就是把荊州治理好,大力的開發荊州,多生產糧食,招收流民,鼓勵生育,勸棵農桑,發展商貿,鍛煉甲兵,積蓄人才,廣布眼線,升級科技,以待天時。”
總之一句話,那就是讓荊州富強起來。
不僅要有錢糧,更要有人和人才。
劉備點點頭。
陳元說的這些,本就是他這個荊州牧該做的。
“天時何時到來?”
“山陵崩時,便是大哥發作之日。”
“一旦山陵崩,吾當如何做?”
“大哥,如果我預估的沒錯的話,一旦山陵崩,以大將軍何進為首的士人集團和以十常侍為首的宦官集團必然會有一場大的爭鬥,到時便是大哥的機會了。”
陳元也只能這麽說了,他總不能說到時候何進這個二逼就會聽袁紹的建議,直接著急地方諸侯率兵入京勤王,以誅宦官吧。
說真的,這個建議你說它很傻逼吧,倒也不是。
畢竟那個時候,蹇碩可是西園八校尉的上軍校尉,掌握著軍事力量的。
而且西園八校尉是以上軍校尉為尊,非常時期,蹇碩是有掌控西園軍這支軍隊的名義的。
所以,從表面上看,袁紹這樣的建議倒不算很二。
實際上卻是非常二逼的。
這是袁紹在忽悠何進,暗藏禍心。
要知道,當時的洛陽,可不止西園軍這一支軍隊。
何進本身就掌握著一部分軍隊的。
包括不限於北軍、禁軍等等。
名義上,大將軍是可以掌控全國軍隊的。
而且西園八校尉當中,袁紹、曹操、淳於瓊、鮑洪、趙融等,都不是宦官那邊的人,都是站在何進這邊的。
何進如果足夠聰明,以他掌控的軍事力量,想要誅殺十常侍,那簡直再輕松不過了。
這家夥也許是怕自己的妹子何皇后不高興,抹不開面子,於是便同意了袁紹的這個二逼建議。
在他想來,如果是地方軍進京殺了十常侍,就跟他沒多大關系了,他就有借口推脫了。
於是,便讓董卓華麗登場了,造成了洛陽的千古浩劫。
東漢洛陽的毀滅,袁紹、何進、董卓都難辭其咎。
劉備聽了陳元的話,若有所思道:“你是說,他們的爭鬥可能會讓局面失控?”
“是的,大哥,如果兩方相持不下,或者有包藏禍心之人行不軌之策,洛陽肯定會大亂,到時候我們是進是退,都能夠從容而對了。”
其實,如果允許的話,陳元甚至都想讓劉備代替董卓入京了。
只可惜劉備宗室的身份限制了他。
如果劉備是宗室反倒好了,直接帶兵進京勤王便是了。
到時候佔據洛陽,尊天子而令諸侯,先掃平關中和涼州,在遣一大將率兵入蜀,拿下益州,到時候便能夠成就強秦之勢,只需要恢復幾年,便能從容出兵掃平山東諸侯,讓中央權威再次樹立起來。
之後的事情,便好做了,劉備不管是想做千古名臣還是想做皇帝,那都是一句話的事情了。
只不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劉備想要進洛陽,必須等到董胖子的真面目露出來以後才有機會。
諸侯聯盟的盟主,你袁紹做得,我劉玄德就做不得嗎?
而且劉備做盟主,底氣更足。
不管是從大義上,還是從身份上好地位上,劉備這個正牌荊州牧總比袁紹這個自稱的車騎將軍的強得多。
如果劉備做了盟主,陳元絕對不會讓盟軍頓兵堅城之下的,必須打入洛陽,絕對不可能給董卓焚燒洛陽,攜天子西歸的機會。
直接把董卓給掃滅了,劉備借此機會就可以入主洛陽了。
說不定還能撈一個皇叔的身份呢。
進洛陽之後的事情,陳元就計劃不了這麽多了。
只能到時候再看了。
只不過,保住洛陽和長安以及兩地的人口,這是必須要做的。
要知道,經過董卓之亂以及之後的李傕郭汜之亂,洛陽和長安這兩個大都市經受了非常大的摧殘,這裡面的損失簡直不可估量。
而且,也讓關中凋敝起來,人口大幅度的減少。
南匈奴當時還趁機劫掠,把蔡文姬都給掠走了。
這樣的慘劇絕對不能在發生了。
而要做到這些,這幾年之中,荊州必須強大起來,最重要的就是錢糧、士兵以及人才。
四年之後,荊州必須有十萬精兵,才能達到陳元的目的。
四年之後的西涼軍可是有五萬之眾。
這裡的五萬可都是精兵,不算雜兵。
如果算上雜兵,起碼有十多萬。
董卓這也就是因為西涼之地特殊的情況,才能搞出這麽多軍隊。
不然的話,以關中和涼州的人口,哪能支撐的其這麽多的軍隊。
要對付這五萬精兵,劉備起碼也要率領五萬軍隊去才行。
而荊州也要鎮守,還要留下一半的軍隊。
所以,十萬精兵是基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