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與暴君相伴的日子》第79章 金坷垃
  第79章 金坷垃

  “大型的犁,新的播種機,新的中耕機,收割機。

  這個尤其重要。

  而且這個屬於簡單化的。

  實際上我們那時候都是聯合收割機。

  收割,脫粒一次完成,不過以這時候的工匠,想造出很困難,而且就算造出也不實用,畢竟得幾十頭牛才能拉動,倒是脫粒機可造出來,甚至水稻的脫粒機。所以從墾荒到播種到收獲都是機械,只不過暫時無法造出真正的動力機械,哪怕是蒸汽拖拉機也造不出,只能使用牛來拉動。

  但也足夠。

  不過這種農業對種植的作物要求高一些。

  暫時就是小麥,大豆之類。

  所以我的計劃就是在會寧大規模墾荒應用機械種大豆。”

  楊豐把一張張圖紙擺在朱元璋面前。

  不能算高科技。

  畢竟除了收割機脫粒機,其他那些這時候都有,或者說都有作為初級版本的,包括中耕機這些,最多他的都比較大一些……

  但用牛也多。

  所以並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不知道放大耬車,而是在家庭單位下,能拉動的就是小型的,楊豐只是在有足夠耕牛和足夠低的飼養成本下,可以使用更大型而已。這種大型化也帶來效率的大幅提高,但也缺乏精耕細作的產量,隻適合於廣種薄收,有無盡荒地可以開墾的松嫩平原。

  不過朱元璋需要,因為他在北方的衛所完全可以推廣。

  有無盡荒地的不僅僅是松嫩平原。

  華北平原也一樣啊!

  到現在整個北平行省加起來都不足兩百萬人口,那得多少荒地等待開墾,還有河南,陝西,山西全都有推廣的基礎,其實鼓動朱元璋搞衛所國營農場化就很不錯。

  反正衛所土地也不是軍戶私有。

  “你種大豆怕不好售賣,民間主食米粟,縱然麵粉也不及二物,豆類無非做豆腐,豆油吃的都不多,民間以菜籽油為主,軍中也不過是以其飼馬,到時候恐怕就連你自己的雇工也不吃,你在太倉,鎮江所雇傭,都是以米為主食。

  他們不吃大豆。

  最多也就是做成豆腐能吃些。”

  張顯宗提醒他。

  “這本來就不是吃的。”

  楊豐緊接著拿出一張紙推到朱元璋面前。

  “此物以豆餅,鳥糞為主,雜以糞肥發酵,用於江南稻田有奇效,原本後世才有,稱之為糞丹,我倒是覺得應該起個更好聽的名字,故此稱其為金坷垃。

  故此我種大豆就是給江南稻田做肥料之用。

  大豆榨油,豆餅做肥料。

  豆油吃的不多不要緊,可以拿來加工豆製品。”

  他說道。

  金坷垃好啊!
  鳥糞可以去東海挖,豆餅由他提供,然後做出金坷垃複合肥,用到江南稻田增加產量。

  “豆餅做肥料的確好,那些有錢人家也用,就是貴了些。

  貧民用不起。

  若伱能大量從遼東運出豆餅,那倒是能讓江南稻田增產不少。

  其實只要你打出糧食,朕總會給你解決其他,就算不能運到江南,在遼東也能給軍中飼馬,更何況還有北平,大寧,開平等處,也是要豆類飼馬,只要能打出糧食,不管什麽,就是高粱朕也給你解決銷售。會寧也就是嶽武穆直搗黃龍的黃龍府了,能把金人囚禁徽欽二帝的五國城變成我大明之地,能讓我漢人在那裡種田立足就已是奇功。

  只要你能讓漢人在那裡扎根,你打出的糧食,朕以十倍價收購。”

  朱元璋說道。

  “有氣魄!”

  楊豐趕緊豎起大拇指。

  當然,主要是朱元璋不怕花錢。

  自己印鈔的人,當然不是他那些後代能比。

  大氣!

  所以失去貨幣主導權,也就等於失去國家控制權,

  “不過這樣還有運輸,海運得解決。”

  他緊接著說道。

  “準你用軍船運輸!”

  朱元璋很乾脆地說道。

  他既然知道大明以後最大的敵人就是東北這些,那就不能光清理,隻清理不填充,最後只能便宜別人,歷代對北方這些亂七八糟民族又不是沒有打擊,最後都是如野草般,滅一個又冒出一個。就是因為只能打擊但不能填充,無非解決移民定居,最終滅一個只是給另一個提供崛起機會,然後一茬茬讓更北的部落南下佔據空出的土地崛起。同樣他現在就算滅了這些亂七八糟,如果不能移民填充,只是給更北的部落機會,甚至讓蒙古人填充,最後還是給大明造出一個新的敵人。

  會寧都司的設立就是他試圖填充這片區域。

  但這很難。

  目前會寧衛的糧食全靠運輸。

  整個遼東都司所轄各衛,都在為這條運輸線服務,後面從遼東到江南的海運線,則為整個體系服務,最終就是整個國家都在竭盡所能維持這僅僅幾萬人的進軍。

  成本極高。

  朝中大臣早就已經不滿。

  認為這樣勞民傷財,根本沒有意義,而且疲弊天下。

  這還僅僅是短期的軍事行動,未來如果常年駐扎,甚至再設立更多駐軍衛所,那真的就是疲弊天下,但如果楊豐的試驗能成功,就可以說真正解決了填充問題。他懂種田,知道豆餅在稻田肥料的價值,如果楊豐能在東北真正搞成,源源不斷運到江南的豆餅會帶來糧食的大幅增產,最終讓東北有了價值。這樣無論朝廷還是民間也都不會再反對,那時候他能做的可不是楊豐這點,楊豐無非就是去搞個商屯,還得用女人往那裡引誘,他卻能夠強製性大規模移民。

  只要有幾十萬漢人,而且有穩定的農業,可以繁衍生息,那裡任何亂七八糟都翻不了身。

  楊豐這是在給他趟路。

  這根本不是計較成本的時候。

  這樣所有問題都解決,至於那些機械,當然是楊豐搞個工廠,朱元璋準許他從工部所屬匠戶挑人……

  理論上還是大明和大夏合資。

  朱元璋對這種模式很喜歡,畢竟地方是他的,人是他的,產出也是他的,楊豐最多賺個浮財,但浮財也是在大明的浮財,又不可能運出,還是留在大明的,更何況這些浮財還是寶鈔。這種模式可以說除了需要忍受一下楊豐的囂張跋扈之外,其他真就是全是好處,至於楊豐的囂張跋扈,這個習慣就好,習慣成自然,說不定以後他不囂張跋扈了還讓人不習慣呢!
  好吧,皇帝陛下已經學會忍耐了。

  畢竟……

  他給的真多啊!

  到現在為止,楊豐給他的那些都收獲明顯的效果。

  速射炮得到各軍普遍歡迎,甚至可以說大家愛死這東西了,尤其是駱駝炮,北方已經以極快速度推廣,還有寶鈔的改革,新版寶鈔降維打擊般摧毀了偽鈔。

  到目前還沒見任何能偽造,尤其是變色油墨。

  這個真沒有能偽造!
  所以新版寶鈔至少目前已經掃清偽鈔困擾。

  朱元璋可是識貨的。

  所以這種情況下楊豐的那點小脾氣也就不是那麽不能容忍。

  皇帝陛下緊接著帶著他孫子滿意地下山了,看得出已經在真正培養他孫子了。

  “看,你們想要的,其實我也能幫你們解決,但你們得按照我劃的路子走。”

  看著他遠去的背影,楊豐說道。

  “閣下倒是慷慨無私。”

  張顯宗淡然說道。

  “不然呢?

  我可以說現在就是被困在你們這裡,有家不能回,有國不能歸,我是個善良的人,左右也是無事可乾,就當給你們做點好事吧!
  行善積德了!
  其實我認為你們應該是鼓動你們皇帝擴張的。

  這對你們有好處。

  難道出去擴張掠奪那些蠻夷財富的會是貧民?
  別逗了!

  他們最多給你們當打手。

  真正從開拓中獲利的,永遠都是你們這樣的官員,地方的士紳,軍隊裡面的將領,那些窮人冒死給你們開拓,獲得的財富都是你們享受。你們現在還不懂,那是因為你們根本就沒做過這種事,但只要你們做了,你們就會發現,開疆拓土獲利的永遠都是你們這類人。

  給你講個後世的國家。

  這個國家是泰西一個原本應該說很小的國家。

  大概也就是比福建略微大些,但比江西略微小些,這個國家在大概兩百年後,由國君和國內大臣,地方士紳合夥組建了一家商號,這個商號在他們國內雇傭窮鬼們,然後乘船出去搶掠。搶一切能搶的,土地財寶甚至販賣奴隸,打進別國的國都燒殺搶掠洗劫一空,逼著後者掏錢然後換他們撤出,搶如香料之類產地,佔據海上咽喉,總之但凡有價值的都搶。最後搶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國家,在之後兩百年裡,幾乎就是海上霸主,甚至到我們那時候已經衰落百年,也依然能靠著祖上掠奪積累的財富躋身強國。

  而那些當初跟著國君合夥的官員士紳們,則在這個過程中控制了國家的方方面面,他們組成了議事會替國君決定國家的一切事務,國君淪為擺設,每年從議事會拿多少錢。

  國家事務閉上嘴。

  就跟花瓶般。

  事實上後世那些發瘋般對外擴張的國家,都是士紳官員推動。

  那些貧民們只是為他們賣命而已。

  你們福建宋元海外貿易發達,可做海外貿易的是誰?還不是地方的那些世家大族?但世家大族在哪裡做海外貿易?還不是在他們自己家的花園裡?
  出海的是誰?
  還不是那些宗族裡面的貧民?

  他們出海用命換取的,無非就是養家糊口而已,而他們換取的利益九成落入了那些根本不需要出海的士紳手中,這才是真正的對外開拓,貧民去賣命換骨頭啃,你們這些官員士紳喝著茶,看著舞姬跳舞,就能等著分那些真正的肥肉。

  那些貧民留在家裡,還有可能因為窮急了造反,讓他們去開拓也消除了這個危險。

  那你們為何要反對?

  難道不是應該全力支持甚至鼓動皇帝對外開拓?”

  楊豐說道。

  “張某可沒什麽花園舞姬!”

  張顯宗說道。

  “那你就更應該推動擴張了,只有擴張才能讓你盡快擁有花園舞姬。

  看看我這裡,我只是出去搶了大半年而已,現在光義女數千,在遼東很快就會有百萬畝良田,至於金銀珠寶也有一些,跟著我一起的張輔,莊德,楊文這些人,無論哪個都收獲不菲。

  為了能讓楊文拉住我和那些兀狄哈不至於繼續南下,李成桂特意挑選了五個美女送到他那裡。

  至於張輔在奚關城,已經控制了胡裡改,兀狄哈,喜喇兀等部和外界的貿易,這些部落在奚關城用大量的皮毛,馬匹,堅果之類,換取大明的布匹,鐵鍋,鹽,糖之類。這些當然是他想辦法弄到,一斤白糖從喜喇兀手中就能換一匹馬,一口鐵鍋就能從兀狄哈手中換一捆貂皮,那你覺得張輔能從這種貿易裡賺多少?”

  楊豐笑著說道。

  這是必然。

  畢竟張輔現在屬於孤懸一處,絕對的天高皇帝遠。

  甚至都不只是遠了。

  這時候估計他們那裡連和外界的聯系都已經斷了。

  朱棣的大軍隻到胡裡改江,但那裡和會寧,開原的驛道還沒建成,雖然也有信使可通,但從胡裡改江口送信到開原就得近一個月,而從胡裡改江口到奚關城送信,又得半個月,消息往返一次三個月。

  到遼海衛才有驛道。

  但從遼海衛送信到京城又是得半個月以上。

  這時候東北已經進入冬天。

  大雪封山就完全封閉。

  半年與世隔絕。

  這種環境裡張輔和部下一千多明軍那真就是為所欲為的。

  張顯宗微微一笑。

  當然,他並不能完全代表他所屬的文臣集團,尤其是新興的儒生集團利益,他相對能夠接受楊豐的理論是因為他屬於福建士紳集團,而這個集團恰恰又是明朝士紳裡面最熱衷於對外開拓的。但剩下作為出錢出糧主力的南直江西浙江士紳就很難說,對外開拓是要花錢的,還得花巨資,那這錢大頭肯定還要落在三省頭上,更何況到時候朱元璋會怎樣,還依然是個未知數。

  他到時候一句話……

  我全要!
  那士紳豈不是白支持了。

  還是穩妥些,大家這樣苟著也挺不錯的。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