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與暴君相伴的日子》第210章 千古佳話
  第210章 千古佳話
  河神手中赫然是一枚玉璽。

  而且是宋太祖趙匡胤製作,作為大宋傳國之寶的大宋傳國璽。

  不過就是看著保存比較好。

  當然,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

  “叔父,此物如何在此?”

  皇太孫看著他五叔,笑容深邃地說道。

  他五叔臉上擠出一絲笑容。

  “這,這個倒是奇怪。”

  朱橚說道。

  還他瑪如何在此?
  肯定是你們倆偷偷給我放的啊!
  他現在已經很清楚,這倆狼狽為奸目標就是他,但問題是他已經無力反抗了,說這是假的?那楊豐可就要發飆了,河神發怒,神罰降下,周王橫死,這個劇本應該不錯,他只能把這當成真的,但如果是真的,那他身為藩王,把宋太祖的傳國玉璽私藏在自己的寶座底下是什麽意思?
  對自己的藩王身份不滿意,想學宋太祖黃袍加身?
  真沒別的解釋了。

  “叔父,若叔父於王府偶然發現此物,難道不是應立刻上奏並獻上?
  私藏何為?”

  皇太孫說道。

  周王憂鬱了一下。

  “此物我的確不知,不過此前這大殿因地磚破損,的確修繕過,想來是工匠無意中挖出,以為是什麽值錢寶貝,故此藏於座下以待伺機帶出,將那些工匠召集起來審問即知。”

  他說道。

  當然,這沒什麽用。

  找個死士來頂罪,這個的確沒什麽難度。

  但沒用。

  在他的王府挖出大宋傳國璽,這本身就已經是很嚴重的事了。

  為什麽是在他的王府挖出?
  這是不是象征什麽?
  “叔父,允熥覺得,此事還需要慎重,畢竟一旦此事公開,容易被人造謠陷害叔父,此時這大殿上惟有我叔侄二人與河神,允熥自然不會出去胡言亂語。故此不如咱們請河神保守這秘密,這玉璽也沒什麽用,皇爺爺早就下旨禁止再有人進獻什麽傳國玉璽之類,既然這是大宋之物,那咱們請河神帶走就行。

  不過就是河神……”

  朱允熥欲言又止。

  所以你們兩個混蛋狼狽為奸,給我偷偷放個玉璽栽贓,然後逼著我接受什麽條件,再把這東西拿走免得有人發現是假的。

  是吧?

  對吧?

  陰險!

  歹毒!

  不過,朱橚好像也沒別的選擇。

  “皇太孫,看來此事的確是某誤會了,這大宋龍氣並非是我大宋皇帝血脈尚存,而是太祖傳國璽現世,此前種種紛爭,倒是某唐突了,某在此向大明皇帝道歉。但一事歸一事,此事的確是某錯了,可我大宋之故宮闕在此,卻被汝朱家王府世代踐踏,這是何道理?
  想來太祖傳國璽現世正是為此。”

  河神捧著玉璽,語氣有些嚴厲地說道。

  朱橚趕緊上前一步。

  “河神誤會了,小王無知,的確不知此處乃是大宋宮闕所在,並非有意冒犯,如今既然已知,如何敢繼續留於此處?
  小王當闔家遷出。

  此處乃父皇為我所建,小王當奏明父皇,將此處改為廟宇,以供奉大宋諸帝及忠臣義士,並上奏自請移藩以避之。至於這玉璽乃大宋之物,就請河神帶走,不過若民間知此,恐怕有些謠言以致紛擾,故此還請河神莫要聲張。”

  他行禮說道。

  不就是讓他自請移藩嗎?

  移就是了。

  管他移到那裡,反正現在把柄在人家手上。

  要麽死,要麽乖乖就范。

  “河神,允熥來時,陛下有言,雖大明疆域乃將士百戰所得,然龍鳳皇帝終究首舉義旗,縱然陛下亦曾追隨之,故當以帝王待之,於鞏義為其修建皇陵以安葬,劉福通眾人皆以群臣禮配享,另外重修宋之諸陵,並由允熥至此於原宋之寰丘重修祭壇,以此昭告上天。”

  皇太孫說道。

  “如此,倒是有心了。”

  河神滿意地捋著胡子。

  然後他將那個玉璽很鄭重地放進盒子裡,又將盒子包起背著。

  周王默默歎息。

  “皇太孫,大王,請移步!”

  外面突然響起謝貴頗有些焦急的聲音。

  朱橚叔侄倆互相看了一眼,然後打開門走出……

  “皇太孫,大王,宋國公過黃河時候不慎墜入冰中,雖打撈及時,但卻不幸薨逝。”

  謝貴說道。

  ……

  馮勝死了。

  他在踏著冰層過黃河時候,不小心踏進了冰窟窿裡,畢竟黃河雖然結冰厚度足以通行,但這冰層厚薄並不相同,尤其是水下有急流什麽的,在冰面是看不出的。他騎著馬就是踏上了這樣的薄冰區,然後踏碎冰層掉了下去,而他又是全身鎧甲,六十多的人也不是年輕時候了,一下子就沉了下去。

  不過也好在他騎著馬,馬上也是馬鎧,這樣的重量很沉,水流也衝不走他,那些士兵湧上去救援,在水裡勾了一陣就把他撈出。

  但人已經咽氣了。

  不得不說真是一場悲劇。

  好在他女婿就在,這種事情就用不著外人操心了。

  皇太孫緊接著奏報,而皇帝陛下聞之落淚,連同此前戰死的穎國公一並追封郡王,不過兩人的公爵爵位沒有留下,另外給他們家各自封了個侯爵,畢竟大明開國公爵們其實也就兩個真正繼承下去。

  魏,曹二國公唄!
  常遇春的鄂國公也沒繼承下去,包括常茂此前也是鄭國公,現在常升是開國公。

  黔國公其實也沒有。

  沐英是西平侯,雖然死後追封黔寧郡王,但他留下爵位是西平侯,朱棣給他兒子沐晟封的黔國公,至於剩下那些如湯和也沒有世襲,鄧愈兒子鄧鎮也是改封申國公,然後被牽連進李善長案殺了。可以說真正世襲其公爵的就一個魏國公一個曹國公,不過曹國公情況特殊,畢竟人家是老朱對他大姐的感情寄托,他那堆兄弟姐妹裡面可就是大姐對他好。至於二姐甚至告密抓他,所以老朱對老徐那是真感情,獨一無二的待遇,這樣傅馮兩人的後代改封侯爵也就在人們意料之中了。

  其實公爵和公爵也不一樣。

  魏,宋,韓這些春秋大國都是頂級封爵。

  鄂有些特殊,雖然算不上春秋大國但卻能和這些一個等級,比如尉遲恭,嶽飛,常遇春都是頂級大將,算是個特殊例子。

  總之至此大明開國公爵們,也就只剩下了藍玉。

  當然,這些與河神無關了。

  周王當天就帶著全家以最快速度搬出王府,然後留給河神暫住,至於其他那些改成廟之類,這個他自己說了不算,得皇帝陛下批準。不過皇太孫同時也上奏,說河神之所以出現就是因為周王的王府壓著宋朝皇宮,不過這也是事實,周王府下面就是宋金皇宮。估計修王府時候故意的,畢竟這種事情涉及很多玄學問題,但這種行為很明顯是對大宋皇帝不尊重,所以河神才感應到大宋龍氣……

  大宋的皇帝們在地下都不滿,他們的強烈抗議,當然會被河神這種大宋忠臣感應到。

  然後周王也說他夢到了。

  他這些日子經常做夢,有穿著龍袍的人罵他。

  現在一想就是趙匡胤。

  總之這就是河神出世的真相。

  所以周王不敢再住王府,願意讓出王府並移藩,以此解大宋皇帝們的怨氣,並安撫河神,以此保大明的安寧,反正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敢再回王府居住了。

  最終他的請求被批準。

  不過暫時皇帝陛下也沒找好地方給他移藩,所以暫時先待在開封,至此河神的問題解決,剩下就是修個祭壇祭天,這個肯定沒必要原樣,在原本宋朝寰丘位置隨便堆個就行。再說宋朝那個寰丘也沒什麽榮耀,畢竟寰丘下面就是青城,更何況大家就是走個過場而已。

  河神要的是明確紅巾軍那些人的功勞……

  他們都是宋臣。

  各路北伐的紅巾軍,包括一直懟到朝鮮的那些,全都是奉龍鳳年號作為大宋北伐的軍隊。

  給韓林兒一個帝王廟號,比如宋某宗,就算是承認了他的龍鳳政權是宋朝的延續,給他編個身份,反正他爹說是宋徽宗後代,那就算他是宋徽宗後代。臨安淪陷後,作為大宋宗室蟄伏民間,也可以給朱元璋他外公編個傳奇故事,比如他和韓山童祖父一直在聯絡,也算大宋忠義。

  最終趁勢起兵。

  雖然朱元璋他外公沒等到起兵的這一天,但朱元璋等到了。

  從小被外祖父灌輸忠義思想的他立刻加入大宋複興的隊伍,然後開始他的傳奇一生。

  至於最後則是韓林兒被困,朱元璋冒死救主,他的確是冒死,他救韓林兒的同時可是陳友諒攻南昌,如果不是守軍抵抗頑強,他很可能淪為群雄逐鹿的失敗者。他冒著這種危險救出大宋皇帝,絕對的忠臣,不過大宋皇帝在軍中受傷,已經不能再留下後代了。而且也沒有別的大宋宗室可以接班,就算有也都是無能之輩,算是絕嗣,這種複興大業的關鍵時刻,大宋皇帝陛下決定禪讓。

  不過朱元璋是忠臣啊!
  所以他一直不同意。

  最終韓林兒一直住在滁州不肯過長江,除非他答應。

  然後君臣就這樣拉扯,一直拉扯了幾年。

  最後韓林兒為了逼他同意,假意過長江,然後趁機跳了長江,朱元璋無比自責但為了複興大業,最終隻好接過大宋皇帝未竟事業……

  千古佳話啊!
  回頭再編幾本小說,寫幾出戲曲就可以了。

  至於本來的記載……

  封禁。

  燒了!

  我大清做得大明做不得?

  當然,韓林兒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讓紅巾軍北伐的那些人,就這樣湮滅於歷史,說到底這些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沒有他們我大元亡不了,是他們的萬裡鑿穿,徹底毀掉了我大元保住北方的可能。

  他們就像一枚穿甲彈,在我大元的厚厚裝甲上鑿穿,盡管在鑿穿過程中磨盡,甚至最後完全消失,但他們卻依然摧毀了裡面的一切。

  得給他們立廟。

  給他們追封。

  反正老朱不會介意給這些死人安個響亮的封號。

  不過現在還有一個問題。

  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山西怎麽辦?
  “這的確不好辦了。

  據我所知,如今整個山西除了大同外,其他各地全民皆兵,甚至連大炮都鑄造出來了,而且還在各地修起新式塢堡。更何況他們是因為河神才歸宋,河神也不可能不管他們,如果大明以武力解決,河神恐怕不會善罷甘休,我也很尷尬。

  畢竟我是中間人,再說這事也不是河神提出,讓百姓自己選擇這可是魏國公提出的。

  不能失信於民。”

  匆忙趕回的楊大使,一臉為難地說道。

  大家默默看著他……

  還坑人家魏國公?
  可憐的魏國公已經被罷官,隻保留爵位閉門思過,據說皇帝陛下差點把他砍了,後來終究念及中山武寧王舊情才饒了他,他都這麽慘了,你還不放過他?
  “大使有何良策?不過老朽先言明,山西之亂必須迅速平定。”

  謝成說道。

  他現在接替馮勝。

  而皇太孫已經接到聖旨,全權處理山西事務。

  另外懷遠侯曹興,會寧侯張溫也率軍趕來,鎮守大同的全寧侯孫恪所部也到了雁門關外,還有從陝西進軍的常升,不過都暫時沒有得到進軍動武的命令。總之明軍已經在完成對山西的合圍,就等皇太孫下令了,但這時候楊大使突然回來,反對他們以武力解決。

  當然,不是他反對,而是河神反對。

  河神已經不再要求恢復大宋,但山西百姓都是追隨河神的,現在河神也不能不管他們。

  動武肯定不行。

  “和上次一樣,再重新讓老百姓選一次,更何況上次本來也不是山西所有府縣的,這次就算上所有府縣,包括那些軍戶,軍戶就按照一個百戶推選一個。

  所有人都到這裡,我和河神保證他們的安全,然後重新選擇,如果他們選擇歸大明,那就歸大明。”

  楊豐說道。

  “如果他們不呢?”

  謝成說道。

  “那就給他們些好處,說到底他們無非就是為了均田免糧,只要大明也答應給他們均田免糧,他們為何不歸大明,難道一個山西,還能在大明自成一國?
  但有一點我得說明,無論如何不能動武,和他們談判,談妥為止。”

  楊豐說道。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