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與暴君相伴的日子》第365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
  第365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

  亞美尼亞表忠心的目的很簡單……

  就在為了商業權。

  他們是西亞和中亞最主要的商業民族。

  至於猶太人則需要在君堡陷落後才因為在攻陷君堡過程中出了力,得到奧斯曼人的保護,並在之後因為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打擊,靠著奧斯曼海軍幫助大規模向奧斯曼帝國遷移,並在奧斯曼蘇丹扶持下,逐漸控制了地中海沿岸的奧斯曼貿易。

  但亞美尼亞依然是中亞和西亞的商業控制者。

  奧斯曼帝國的商業基本上就是亞美尼亞人,猶太人,希臘人控制。

  一般來講他們這個體系的世俗君主,都喜歡扶持這些異教徒來控制商業,因為作為迪米他們需要繳納重稅,可以讓世俗君主獲得更多利益,畢竟也不能指望喝發酵葡萄汁吃短鼻子象的家夥們有太高節操。但這樣的結果往往是異教徒過得比同教兄弟還好,最終引發普遍的仇恨,當君主們能壓製時候就壓製,壓製不了時候就放任殺戮,然後趁機把這些養肥的家夥宰一遍。

  很常規的套路。

  我大清也喜歡這樣對付鹽商和士紳們。

  但這些商業民族也不在乎,反正殺完之後世俗的君主們還是得靠他們賺錢。

  只要殺的不是自己,那就繼續歌來繼續舞。

  然後歷史就在一遍遍重複中向前,
  而現在朱棣的強大武力,明顯讓亞美尼亞人看到了自己開拓更廣闊市場的好機會。

  信仰並不重要。

  民族也不重要。

  只有錢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得到楊豐的器重,亞美尼亞人已經可以直接到大明貿易,也就是說源頭以及到河中的運輸線已經暢通,雖然還有帖木兒這個障礙,但他們又很清楚帖木兒根本蹦躂不了幾天了。僅僅朱棣帶著一幫雜牌,就已經把帖木兒逼到目前這種困境,那麽真正的大明是如何碾壓就不用說了,那些去過大明的亞美尼亞商人無不在傳頌大明的強大。廣袤無邊的疆域,讓人仰望的人口規模,強大無比的軍隊和那個被傳說成祭祀王約翰的男人,這些匯聚在一起,帖木兒拿什麽抗衡,就憑他那些連大明一個親王都無法戰勝的軍隊?
  據說大明這樣的親王可是有十幾個。

  所以對於亞美尼亞來說,他們的未來就靠大明了。

  當然,朱棣同樣需要他們……

  需要他們的錢。

  朱棣很清楚大明至少在他可以預見的未來,也很難向西方有太多移民,光安西和北庭,就需要至少幾十年才能用移民填充起來。

  但他向西方的開拓可等不了那麽久。

  他的護衛是他的身體,但他還需要兩隻手,一支拿著刀去為他殺人,一支拿著貨去為他賺錢,殺人的刀已經有了,昭聖軍就是最好的打手。

  那麽賺錢的手呢?
  當然是亞美尼亞人了。

  這個民族處於四面皆敵的環境,沒有強大的勢力保護分分鍾被撕了,而朱棣能給他們提供保護,他們的商業能力更毋庸置疑,以後亞美尼亞人源源不斷給他賺錢,而他靠著這些錢擴充軍事實力,然後不斷向西開拓。同樣他的開拓也給亞美尼亞人打開更多的市場,賺更多的錢,支持他擴充更強軍力,就這樣一個對西方來說噩夢般的集團步步向前。

  完美。

  輸了一陣的巴耶塞特,並沒意識到朱棣是在摧毀他手下的士氣,在接到朱棣的邀請後,他很爽快的同意了第二輪交戰。

  甚至他更喜歡這種交戰方式。

  他的軍隊真就像朱棣所說,本質上就是烏合之眾,除了他的自己的耶尼切裡禁衛軍,西帕希騎兵,卡普庫魯騎兵,阿金西騎兵,征召的阿扎普步兵,剩下塞爾維亞人,白羊土庫曼人都只是附庸勢力而已,前者還是過去的敵人,後者也不是朋友。甚至不只是他們,構成他軍隊主力的,一樣也是安納托利亞高原上一個個貝伊們,後者對他的忠心同樣也是極其有限的。

  奧斯曼帝國的確發跡於安納托利亞高原。

  但是……

  安納托利亞高原上的奧斯曼系貝伊們造蘇丹陛下的反那也是常規操作。

  朱棣的這種交戰方式,可以讓巴耶塞特在掌控大局的情況下,進行一場場小規模戰鬥,確保不會出現局勢的失控。

  他有八萬大軍。

  這樣一支大軍,如此複雜的構成,能不亂就已經勝利一半了。

  當然,關鍵是之前的交戰並沒讓他看到明軍的絕對優勢,他承認這些頭上頂著鼠尾巴的士兵很悍勇,但他們戰勝的是塞爾維亞人,本來就是奧斯曼征服的手下敗將而已,如果他出動的是他的西帕希騎兵,說不定也就打贏了。所以下一場戰鬥他選擇了出動他的西帕希騎兵,而朱棣依然沒有出動護衛,而是交給了脫脫迷失。

  後者出動他的嫡系,也就是從西伯利亞帶領的,兩支精銳騎兵並沒搞什麽花哨的。

  雙方裝備水平,戰鬥力都是同一級別的。

  撞上去混戰唄!

  而就在此時,遙遠的南疆。

  風塵仆仆的楊大使,正在於闐埃米爾或者說大明疏勒宣慰使所屬於闐長官司長官,還有甘肅都指揮使司所屬阿端衛指揮使的共同迎接下,帶著他的三萬大軍進入阿端衛城……

  其實這兩家就是原本的西於闐和東於闐。

  或者現代的和田和於田,前者是埃米爾後者是佛教的撒裡畏兀兒,在楊豐上次西征後,這兩家原本互相殺戮的勢力全都老實了,然後以策勒為界,西邊屬於於闐長官司,東邊屬於阿端衛。但阿端衛屬於衛城,而且屬於甘肅都指揮使司直屬,所以朝廷在這裡有一個漢人千戶所,然後有銀行,有陸關,所有和印度的貿易必須在這裡辦理手續並交稅。

  所以倒也成了商業中心。

  但阿端衛指揮使還是哈密王系統的蒙古人,上次西征時候也湊了兩千騎兵跟隨哈密王。

  從這裡一直到哈密,總共有七個這樣的衛。

  指揮使是哈密王家族的蒙古人,都是察合台後代的台吉,屬民是佛教的蒙古人或者撒裡畏兀兒,然後為朝廷維護到印度的貿易線,屬於甘肅都指揮使司統轄。

  “軍需準備好了嗎?”

  楊大使看著他面前跪伏在地的兩個家夥。

  “大使,小的已經宰殺一千頭牛,五千隻羊,並熏製為肉干,還有五千斤乳酪以備王師路上食用。”

  阿端衛指揮使趕緊說道。

  “乾的不錯,朝廷也不是白要你的,這裡是兩萬貫鈔,算是買這些東西的。”

  楊豐滿意的說道。

  緊接著一名軍官捧著一個裝滿寶鈔的箱子遞給阿端衛指揮使。

  後者喜出望外的接過,雖然這些都是紙幣,但他的兩個孫子在京城上學這些年花錢越來越多,剛剛來信要錢,據說迷上了養蘭花,那蘭花有各種奇效,現在京城很多人都在養這個。另一個則迷上了一種什麽神鳥,說是從海外靈山帶回了的,一隻鳥幾千貫,養了這個可以淨化身上的汙垢,死後變成至純至淨的靈魂能直接做羅漢。

  大師們都這樣說。

  雖然指揮使不懂這些,也覺著有些不靠譜,但一想到自己孫子在京城,自己在這種偏遠之地,那肯定是自己孫子知道的多。

  自己不用管別的,他們要錢就給唄。

  反正他也是逼著屬民交出的牛羊。

  只要屬民少吃一隻羊,就能讓自己的孫子在京城有錢花,這種好事為什麽不乾?
  屬民不滿又能怎樣?

  自己是朝廷的指揮使,他們還敢造反不成?

  “你們呢?”

  楊豐問於闐長官司長官。

  “回大使,小的給王師準備了兩萬石軍糧。”

  後者趕緊說道。

  他那裡和阿端衛不同,主要是靠種田,另外他們那裡是主要玉石產地,所以還有不少大明過去的玉石商人在采玉,但這樣的後果是人口增長,而且都是不種田的人口,所以湊兩萬石糧食已經算是竭盡所能了。但玉石給他帶來的卻是源源不斷的鈔票,這些鈔票讓他的兒子在京城過著富豪的生活,給他結交權貴,而且已經得到太后賞賜來自海外的新作物地瓜,據說此物畝產數千斤,只要以後種地瓜就能解決糧食問題。

  而且還耐旱。

  總之只要有了地瓜,以後他的和田就能養活更多采玉的工人,然後讓他賺更多的錢。

  但地瓜的種植技術全靠楊大使傳授。

  所以哪怕竭盡所能,哪怕讓自己的屬民忍一忍,甚至餓死些老的不能動的廢物也要給楊大使湊出這兩萬石軍糧。

  不就是苦一苦嗎?

  為了以後的好日子,苦一苦是應該的,沒有現在的苦,哪有以後的甜?
  “兩萬石,我還是給你們兩萬貫吧,畢竟不能厚此薄彼,京城米價現在一貫都能買三石了。”

  楊豐說道。

  然後那軍官也捧著兩萬貫鈔給於闐長官。

  後者當然誠惶誠恐的感謝楊大使啦,雖然他這裡真要用寶鈔買,差不多都快五貫一石了。

  人多糧少,而且那些玉石商也是用寶鈔,導致本地寶鈔流通量很大。

  然而……

  楊大使都給錢了,還計較什麽多少啊?

  他就是不給錢,不也一樣得交糧食嗎?

  他明明可以直接拿的,居然還給錢,太令人感動了。

  “都是大明的忠臣啊!”

  楊大使感慨的說道。

  而就在此時,路邊一處小樓的窗口,一雙目光正在看著他……

  “楊豐居然真的親征了。”

  來自廣東的商人何鳳饒有興趣的看著楊豐,還有他身後浩浩蕩蕩仿佛無窮無盡的馬車。

  這些四輪馬車都是兩匹馬拉的,而且馬車上都帶著護盾,那些穿著紅色軍服的京營士兵都坐著車或者騎著馬和駱駝,另外在隊伍中還不時可以看到馬匹拖著大炮,大炮後面都跟著補給的彈藥車。不過在經歷了數千裡長途行軍後,看起來都是風塵仆仆,一個個為了遮擋風沙都乾脆蒙著臉只露出倆眼睛,哪怕他們都是先乘船到開封才轉陸路,也已經行軍超過七千裡。

  哪怕乘坐馬車,一天也就是七八十裡,所以他們已經走了三個多月,而且他們還得繼續走下去。

  這趟遠征打仗反而不重要。

  這是大明目前最精銳的軍團,真要是野戰就是駝城騎兵也打不過他們。

  對付駝城很簡單,只要有足夠的大炮就行,而京營最不缺的就是炮,哪怕一個步兵營,也都有兩斤野戰炮。

  至於步兵交戰……

  這時候什麽步兵能突破數以萬計的神機銃齊射?

  打仗他們真就是無敵的。

  但行軍才是最艱難的。

  萬裡遠征。

  真正的萬裡。

  “走,趕緊回達卡,得以最快速度把這個消息傳回廣州,楊豐到西域了,而且還在繼續向前,一年內估計不會再回到京城,京城的消息光傳到西域還得幾個月呢,咱們那位天子能不能回京城就看這一回了。”

  他說道。

  他是何迪的手下……

  這時候廣東的商船早就和達卡等印度東部港口建立起穩定的貿易,甚至在達卡還有他們的商號,因為廣東紡織業發展迅猛,急需更多棉花,印度的棉花無疑是最好選擇,而且印度也需要南洋的香料,大明的絲綢,瓷器,白糖等,正好運貨到達卡,然後運回去棉花。而縱帆船的使用,也讓達卡到廣州間航行時間大幅縮短,甚至一艘商船創造了一個半月從廣州到達卡的記錄,如果是空船的話會更快的。

  他們現在啟程返回,到達卡最多也就一個月半月,然後剩下一個半月足夠把消息送到廣州,而廣州早就已經準備好了,甚至他們連楊豐西征都知道,只不過不敢確認是真是假,畢竟楊豐最喜歡玩虛晃一槍的事。但現在他已經出現在了於闐,那就不存在虛晃一槍,他是真西征了,只要廣州行動迅速,不出三個月就能兵臨京城,別說楊豐殺回去,這麽短時間他連廣州出兵的消息都不可能知道,只要能搶在返回前拿下京城,建文就能以大明皇帝身份號令全國,一舉掃清楊豐的黨羽。

  那時候他回去又能怎樣?

  更何況只要抓住了公主,就足夠用來威脅他。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