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與暴君相伴的日子》第314章 國將不國
  “南明。”

  楊大使頗有些唏噓地念著這個很有歷史感的名字。

  當然,人家是自稱大明正朔。

  是他這樣稱呼人家的。

  而且目前大明絕大多數地方官員士紳也都認為人家才是大明正朔,只不過懾於他的淫威,不得不委曲求全,才拒絕承認廣州朝廷。畢竟這邊都把女皇搞出來了,無論是儒生還是傳統思想嚴重的士紳,都被這個結果氣的半死,這擺明了就是在往禍國殃民的道路上走。

  國將不國啊!
  這樣算起來,朱允炆真就是代表著光明。

  盡管官員士紳們都不敢投奔光明。

  而支撐包括王弼,何家在內,兩廣安南的官紳武將,跟著朱允炆混的原因很簡單。

  就是兩個。

  一是海外貿易。

  何家早就派人來試探過,如果朝廷放開海外貿易,允許民間商人出海的話,他們可以送回朱允炆,他們把朱允炆接過去,真就是準備當談判籌碼的,但被楊豐拒絕了。他們想參與海外貿易,那就必須加入官營的南洋公司,準確說是官督商辦,皇室,戶部,小公主合夥的壟斷性海外貿易公司。這家公司已經獲得特許令,專營與南洋所有藩屬國的貿易,無論出口還是進口,以後都必須走這家公司。

  同時這家公司有武裝權。

  在海上遇上這條線貿易的非南洋公司船隻可以直接擊沉。

  無論什麽身份。

  同樣海上的朝貢貿易也停止。

  朝貢就是朝貢,以後不得私自帶著貨物貿易。

  陸上的不禁止。

  走陸路的朝貢,依然可以攜帶貨物貿易。

  另外對擅自和南洋公司以外商人貿易的藩屬國,有討伐權。

  所以也有陸戰隊。

  而且實力強悍,雖然總共五千,但卻已經裝備燧發槍,甚至線膛燧發槍都裝備了,畢竟在南洋環境,火繩槍限制太大,燧發槍雖然依舊不能全天候,但至少下個小雨也不用擔心了。

  另外火帽已經在研製,等有這東西就徹底解決問題。

  而且南洋公司的此類行動不用經過朝廷同意,只要他們發現此類情況,證據確鑿,就可以直接采取行動,當然不能栽贓陷害,做人的底線還是要堅守……

  好吧,這意思是其實也可以。

  都懂!

  二是強製結匯問題。

  為了方便貿易,銀行也會到這些屬國開設。

  總之無論買賣,都必須用寶鈔,哪怕是在藩屬國的港口交易,雙方也必須使用寶鈔,敢不用的還是太祖高皇帝的規矩,允許舉報,舉報人獲得交易的一切,買賣雙方同罪,都得砍頭。如果藩屬國不同意,那就是不臣,大明可以出兵討伐,包括直接滅國。

  就這兩個問題。

  只要朝廷答應開放民間海外貿易,取消強製結匯制度,廣東官紳就放棄抵抗並把朱允炆送回京城。

  至於王弼那裡不重要,他手下的軍隊沒反抗他,而是跟著臣服朱允炆,只是因為從廣東向安南運輸的軍需並沒有斷,所以他們是廣東士紳養著,後者也需要他們。以何家為首的廣東海商,包括走私的福建海商,走安南大量同南洋貿易,然後通過福建海商,江西,湖廣陸路走私商,再把南洋的香料等賣到朝廷控制區,再以賺到的錢拿出一部分養王弼手下軍隊……

  他們還要什麽?
  不就是錢?

  南明朝廷又不缺錢。

  現在他們是壟斷了南洋貿易。

  本來過去也沒有,老朱又沒放開海外貿易,他只是特許部分屬國的商人來大明的幾個海關貿易,然後隻準他們使用寶鈔交易而已。

  他並沒真正放開。

  現在何榮的水師,王弼控制的安南沿海港口直接阻斷了這種貿易。

  不用這些商人來大明了。

  廣東的海商,安南的海商,自己就駕著船去這些藩屬,然後直接到他們的港口貿易,反正從廣州啟航,一直到安南的會安都是廣州朝廷控制區。其實這些屬國同樣也是轉口貿易,大明的瓷器,絲綢,鋼鐵等等到他們那裡後,再運往印度甚至阿拉伯半島,而他們用於交易的,則是香料藥材和各種奢侈品如寶石之類。所以最終實際上就是廣東和安南海商,成了這個貿易鏈上的可以說壟斷性質的中間商,就這樣想不賺錢都不可能。

  朝廷暫時還管不了他們。

  除非楊豐有能力封鎖整個交界線的陸上關卡。

  但這也不可能。

  實際上朝廷因為這段時間各種事情牽扯,對地方控制力大不如前,根本管不了這些關卡。

  就連福建沿海走私都管不了。

  可以說大明這持續近一年的混亂讓老朱三十年努力付之東流,他以凶殘手段建立起來的,他認為最完美的統治體系瀕臨崩潰,他威壓下原本活的戰戰兢兢的各路牛鬼蛇神紛紛解鎖……

  連倭寇都又冒出了。

  當然,真倭還是假倭就不好說了。

  反正他們都在福建沿海活動,尤其是閩南沿海。

  反正福建地方官員,經常報告倭寇登陸,倭寇盤踞海島,然後那些從廣東運過來的商品就可以解釋了,都是倭寇和沿海刁民貿易的。

  到處都這樣。

  陸地上像梅嶺一帶,走私已經可以說正大光明。

  關卡形同虛設。

  整個國家在迅速掙脫老朱的枷鎖。

  這也是南方這些士紳們底氣所在。

  老朱一死,他們覺得自己頭頂的天空豁然開朗,原本讓他們幾乎不能呼吸的空氣無比香甜,他們覺得自己又一下子全身充滿了力量。這一點上北方士紳就清醒的多,畢竟他們都是真正見識過楊豐手段的,包括蘇州士紳,也比廣東士紳更清醒。所以當楊豐毫不猶豫地兩條都拒絕後,廣東士紳也毫不猶豫地擁戴新君,朱允炆在廣州登基的年號也是建文,這個年號寄托了儒生們的殷切希望。甚至就連恩科都開了,估計今年就會考出第一批進士,不僅僅是兩廣和安南的士子,就連湖廣江西福建的士子都有偷偷跑去。

  棄暗投明。

  萬一楊豐被老天爺一個雷劈死,建文皇帝不就可以回到京城了?

  而他們作為從龍之臣,自然也就飛黃騰達。

  當然,主要是這邊已經改革科舉,他們也不屑於同流合汙。

  “還不是因為你吃獨食的嘴臉實在太難看了。”

  劉姐說道。

  小公主很讚同的點頭。

  其實她對於開放沿海貿易並不是很反對,她只是不能忍銀行問題。

  畢竟銀行屬於躺著賺錢,但海外貿易需要巨大的投入,尤其是按照楊豐的計劃,還得加上鎮壓成本,照這種模式以後光是清剿海盜,就得付出巨額的資金。

  倒不如放開沿海貿易,但堅持強製結匯。

  最終金銀還是進銀行。

  還不用掏鎮壓成本。

  “幼稚!”

  楊豐說道。

  “那麽你說說,你這不是吃獨食又是什麽?
  你甚至撈不到多少好處。

  你不會不知道,東印度公司最後就是因為維持不下去,才不得不交給英國政府吧?荷蘭東印度公司也是,葡萄牙東印度公司甚至僅僅維持幾十年,你以為壟斷會帶來巨額收入?但事實上壟斷不會帶來巨額收入,你維護壟斷權需要付出巨額成本,你以為你不讓他們走私他們就不走私了?
  你得跟海盜周旋。

  你得搜捕走私犯。

  你得出兵鎮壓藩屬國的反抗。

  這些都是錢。

  你明明可以躺著收錢,為什麽非要乾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呢?”

  劉姐說道。

  小公主繼續點頭。

  現在他們三個就相當於大明的最高決策中心。

  當然,劉姐只是以聲音。

  他們這邊做出決定,然後張顯宗為首的內閣擬旨,最終司禮監發出蓋章的聖旨,不過依然要走六科,整個程序和過去一樣,這個制度本身也是目前最先進的,既然如此當然沒必要改。

  至於皇后……

  皇后在奶孩子。

  監國皇后現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讓女皇健康成長。

  “但我要的就是這個呀?

  大明需要海外貿易的利潤嗎?不需要啊,大明財政又不缺錢,但大明需要對南洋的控制權,需要在南洋建立起真正的統治體系,需要所有藩屬,必須真正臣服於大明。就像當年秦始皇的書同文車同軌,他們得接受大明的規則,南洋公司的壟斷從利潤上的確很有可能得不償失,需要額外投入巨額資金維持這個壟斷體系。最終很可能在壟斷貿易上賺的錢,都得投入到維持壟斷權,東印度公司的確後來都維持不下去,可你別忘了,是東印度公司,把印度變成了英國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

  是它把印度,變成了英國人想要的模樣。

  賺錢?

  到我們這種高度,為什麽要考慮賺錢?

  錢是什麽?
  我們的印刷廠裡,每天都在印刷出新的。

  錢是由我們來定義的。

  放開?

  那麽你喜歡給異族殖民者當帶路黨的李錦,潘秀,郭震,還是喜歡組織海盜寇略沿海的汪直,還是喜歡繞開國家稅收系統走私的李旦,鄭芝龍?難道你不知道這些商人都是什麽德性?你是不是覺得他們都是奉公守法的良民,你說交稅他們就老老實實交稅?事實是你只要敢放開,他們就會有一百種方法,毀掉你那幼稚的設計。

  我搞壟斷,他們走私,你覺得放開他們就不走私了?
  他們只會變本加厲的走私。

  大明沒放開嗎?
  隆慶開關後,大明廣州海關一年流入的白銀多達上千萬兩,一個官員筆記記載,他在廣州遇上三艘到港的西班牙船,每艘向市舶司投銀三十萬兩。

  然後舶稅,水餉,船引等等,一堆苛捐雜稅,加起來四萬兩。

  話說你是不是覺得,在這個時代的大明朝,能培養出真正奉公守法,清廉如水,為國為民的沿海官員?咱們憑良心說,你覺得可能嗎?兩廣總督一年幾十萬兩的黑錢啊,我放開了不就是便宜他們的嗎?”

  楊豐說道。

  這才是真實的世界。

  隆慶開關了,然後就解決走私了?
  廣州海關所有各項稅收,海關船舶靠港的正式舶稅,就是根據貨值估算的抽稅,一開始看貨,後來嫌麻煩直接估船大小,船引,就是出海貿易的本國商人特許經營稅,所有各種稅收加起來一年就四萬兩。其中船引是最可憐的,一年一百來兩銀子,這是準許大明商船出海貿易的特許經營稅啊,但一年就能收到一百來兩,還不夠官員們喝一頓花酒的。

  所以……

  就得壟斷。

  劉姐無言以對。

  這時候張纓走進來,她是在皇宮值班的,小公主,她,春姬三人輪流在皇宮值班,照顧皇后,處理朝廷的一些小事,大事當然要送到這裡。

  “名單!”

  她將一個小冊子扔在楊豐面前。

  然後她在旁邊坐下,看著正在看小冊子的楊豐……

  “你不覺得抓的有點多嗎?”

  她說道。

  “幾千人還算多?太祖高皇帝都是幾萬幾萬的抓,他那才只是些貪腐的小案子,咱們這一場弑君大案,才抓幾千人還算多?”

  楊豐說道。

  這是弑君案的抓捕名單。

  “可是之前皇后不是已經下旨,說罪隻方孝孺等數人而已,各地官紳曾受其惑者皆安心嗎?”

  張纓說道。

  “皇后食言了,她是監國皇后,她就是食言了,別人又能怎樣?她一個剛剛生完孩子的女人,突然對之前的承諾食言了,這又有什麽奇怪的?這叫產後抑鬱,大家都是大明的忠臣,對皇后也是忠心耿耿,為了遷就她的產後抑鬱,只能順著她的意思。她非要嚴懲這些當初附逆的官紳,我們能有什麽辦法,只能照辦了,回頭髮一本書,專門解釋一下產後抑鬱的問題,這是科學。”

  楊豐說道。

  “等哪天我產後,也給你抑鬱一下。”

  張纓說道。

  “到時候要不要我給你治治?”

  小公主陰森森地說道。

  “呃?”

  張纓趕緊露出妖嬈的笑容。

  而此時小公主已經湊到楊豐身邊,很快樂地對著小冊子,開始研究這些人的未來……

  “吃了我的都得給我吐出來,拿了我的都得給我還回來,銀行這一年損失超過五百萬貫,他們以為我不準備再追究了嗎?”

  她得意地說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