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與暴君相伴的日子》第336章 殿下,奇觀誤國啊!
  第336章 殿下,奇觀誤國啊!

  燕王的雄心壯志就不需要楊豐為他操心了,反正他前面也沒什麽真正有實力的對手。

  自相殘殺的金帳汗國。

  立陶宛支持的脫脫迷失,帖木兒支持的忽都魯特,替帖木兒當監軍的非黃金家族但控制諾蓋草原的也迪該……

  亂的很。

  還有實力還很弱小,至今依然是金帳汗國附庸的莫斯科大公國。

  雖然他們在德米特裡.頓斯科伊的率領下,的確曾經戰勝過金帳汗國,但也僅僅是跟後者有了討價還價的權利,實際目前依舊臣服後者,這時候的大公是前者的兒子瓦西裡一世,他的主要敵人不是金帳汗國,事實上和他爹不同,他是用賄賂來解決金帳汗國對他擴張的干涉。

  反正後者在內亂,也沒興趣給其他依附金帳汗國的大公主持公道,瓦西裡一世給些賄賂,然後金帳汗國默認他吞並其他大公國。

  有點像還沒造反前,一邊不斷吞並周圍女真部落,一邊向大明皇帝卑躬屈膝的野豬皮……

  話說沒造反前野豬皮可是整個東北所有酋長裡面進貢最勤的。

  萬歷三十五年,還專門給他賞賜幾百兩銀子的官服官靴之類東西。

  儼然忠犬一樣。

  而目前來講最強的勢力也就是立陶宛了。

  未來的波三傻之一這時候還很強的,而且在他們歷史上最強的君主維陶塔斯統治下,但理論上立陶宛和波蘭共有一個君主,原立陶宛大公也是他表兄弟娶了波蘭女王因而成為波蘭國王,而他則經過一系列武力爭奪,最終和他表兄弟和解然後他表兄弟把立陶宛大公的位子借給他,他以大公身份統治立陶宛,但他死後需要歸還。

  當然,主要是他也沒兒子。

  而他表兄弟之所以同意這樣,是因為老婆死了,而他的波蘭國王身份就是因為老婆是女王,所以他在波蘭的權威下降。

  根據雙方的協議,如果他死了,而維陶塔斯還活著,那麽後者有權參與推選新的波蘭國王。

  另外他還是莫斯科大公瓦西裡一世的老丈人。

  後者娶了他唯一的女兒。

  所以這個老家夥玩的也很花,和他表兄弟關系惡劣需要嚇唬時候,就可以和女婿勾搭一下,需要嚇唬女婿時候,就可以和表兄弟勾搭一下,對西邊他皈依天主教,對東邊他以東正教保護者自居。

  同時還成為金帳汗國自稱大汗的脫脫迷失支持者。

  老閻百川了。

  總之接下來大明燕王將如同當年的拔都一樣,統帥著恍如天災軍團的西征大軍殺進這片亂世中。

  他會碾壓所有勢力的。

  畢竟這些勢力真沒有哪個能戰勝他。

  只要他能扛住嚴寒。

  不過這個應該問題不大,畢竟他也是在會寧征戰多年,而且蒙古高原的嚴寒也撐過來了。

  至於朝廷這邊,執政公主殿下依然在群臣們一聲聲聖主明君的讚美中迷失自我,繼續向著那種瑋瑋,叔寶,阿煜之流發展,剛開春就耗費巨資,在京城為太后祝壽……

  準確說是為她自己狂歡。

  為了讓京城能夠煥然一新,不但所有主要街道全部硬化,而且在這些街道全部裝上路燈,雖然只是燃油的,但依然是帶著玻璃風罩,裡面燒煤油的,至於煤油來源當然是玉門,陝北這些地方的原油。為了讓京城變成不夜城,無數商人萬裡迢迢跑到這些偏遠之地,向這些地方運去糧食,甚至在這些地方開荒,然後換取油引。

  和鹽業的鹽引一樣,沒有這個就不能販運原油。

  而且比鹽引還狠,畢竟鹽引並不能完全阻止私鹽,這個只要民間有需求就有鋌而走險的。

  但油引真不存在私引。

  因為原油在民間根本就沒有需求,這東西只有小公主名下的煉油廠收,販運原油的商人,只有這一個地方可賣,而在這些地方必須有油引才收。而這座位於長江口北岸的煉油廠,用土製煉油釜提煉原油,煤油給京城燒路燈,沿海碼頭燈塔,各地城防照明等,而汽油給軍隊製造燃燒瓶用於戰場,柴油當燃料,最後的瀝青給造船廠防腐密封。

  實際上柴油也可以用於防腐。

  就是味道差了點。

  但民間很多黑心船主也會購買,然後用於他們的船隻防腐,畢竟連人都無法忍受那氣味又何況蛀蟲。

  完全可以替代桐油。

  桐油還易燃,柴油還不易點燃。

  只要我的心夠黑,完全可以無視其缺點。

  所以這座煉油廠,真正解決了甘肅和陝北的糧食問題。

  而前者的糧食充足,又讓通往西域的道路得到保障,商人們不需要在河西走廊擔心吃飯太貴問題。

  那些油販子正在成為西北一景,他們將原油以駝隊輾轉運輸到陝西,然後裝船走嘉陵江航運順流直下。

  至於室內照明,這個已經開始使用鯨油。

  鯨海衛,龍泉衛,甚至扶桑都指揮使司所轄各衛,都或多或少的有捕鯨業務。

  除了這些之外,為了給太后祝壽,執政還在京城搞新生活,也就是環衛,比如說環衛工肯定要有,街道要有垃圾桶,不準隨便扔垃圾,馬匹糞便也要及時清理,街道兩旁為了氣味好些,必須全部栽花,尤其是除蟲菊之類,這個已經開始在各地種植。同樣為了新風貌,很多服飾禁忌完全廢除,除了不準穿龍袍,其他隨便穿,只是不準胡風而已,穿鞋也放開,靴子隨便穿,金銀首飾甚至寶石首飾平民隨便戴。

  她自己就有珠寶店,不戴她賣給誰去?

  甚至她都修公廁了。

  同樣京城的建築限制也放開,有錢你愛修什麽樣的都隨便,甚至修豪宅花園別墅都行。

  反正她自己的已經夠大了。

  總之不僅僅是要朝廷瘋狂花錢,也要民間瘋狂花錢,大明提前開始了競相奢靡的時代。

  而朝廷需要做的,只是再多印刷些鈔票而已。

  同樣以石見銀山在內各處銀礦產量的不斷增長,會寧大豆種植業規模持續擴大帶來的江南稻產區糞丹面積的不斷擴大,最終帶來的糧食大幅增產,也把寶鈔幣值始終按在一個幾乎不變的水平。這東西想穩定關鍵就是糧食,只要糧食供應充足,貨幣就很難急劇貶值,而一旦糧食供應不足,你別管什麽經濟政策都壓不住貨幣貶值,除非實行配給製。

  糧食是一切的基礎。

  白銀的增加不會真正確保寶鈔幣值,糧食供應充足才能真正確保這一點。

  同樣寶鈔幣值的始終穩定,也讓銀行和戶部的勾結可以繼續不斷向外發更多鈔票,財政這個問題完全不需要在乎。

  就是花錢。

  軍隊改革,直接給軍餉,所有士兵都有。

  衙門增加雇傭的衙役數量,減少民間徭役的征發。

  地方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各地橋梁該建的建,道路該修的修,河道疏浚,有條件的小水庫修起來,灌溉渠修起來。

  ……

  甚至就連奇觀誤國的大工程也展開。

  比如楊豐那個腦洞大開的黃河改道工程。

  準確說是保護大明祖陵工程。

  按照他的計劃,從銅瓦廂開始在舊河道基礎上向北,通過疏浚挖深,在兩邊築起一直延伸到滄州的河堤,而河堤要修的足夠寬,甚至部分地方要大量使用混凝土和石頭。至於所有民夫全部雇傭制度,周圍百姓農閑就過去,按照計劃用二十年時間完成,一旦建成之後,就可以從黃河引水向北,然後截斷目前兩條南下的河道。這樣徹底解決了清口的淤塞,使洪澤湖面積不再擴大,同時在淮安一帶挖運河入海並灌溉,這樣也可以疏通淮河洪水,最終完全解除泗州祖陵隨時可能被淹沒的危險。

  這個計劃沒人反駁。

  畢竟帽子太大。

  這可是保護皇帝祖陵,甚至不僅僅是朝廷自己,就是其他藩王都是要出錢參與的。

  這個大帽子面前就是建文都不敢反對。

  實際上小公主甚至準備給她侄子下旨,要她侄子也出錢的。

  至於受影響的也就是北平布政使司部分人口,但這個布政使司目前總共才兩百來萬人口,受影響的只有個河間府,而且還是河間府的很小一塊,本身也是人煙稀少的一塊。加上還有部分受影響的河南和山東人口,但實際加起來最多也就是幾十萬人口而已,不會超過五十萬的,而且這是修河范圍的,至於真正涉及要搬遷的人口,加起來恐怕不會超過五萬。

  而且沿線百姓以後可以在農閑時候去挖河,不但有飯吃而且還可以領工錢。

  至於投資雖然巨大,但既然是二十年工期,那就沒什麽大不了了,只要寶鈔的印刷還不到動搖貨幣穩定的程度就行。

  實際上這時候絕大多數人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個朝廷的好處。

  楊豐和小公主的確不用儒生,可問題是全國有多少儒生,總人口的百分之一都不到,這不到百分之一裡,有幾個除了罵幾句根本不敢做別的的?恐怕十個裡面有九個,也就是說一千個人裡面,最多有一個試圖因此反抗。就這個比例他們能幹什麽?至於地主也是如此,均田製打擊地主,但問題是朱元璋打下了極好的基礎,大明目前沒有幾個真正的超級大地主,能在朱元璋屠刀下活下來的,無非就是些幾百畝,千把畝的中小地主,他們根本沒有能力真正反抗。

  他們根本不像明末那些超級大地主一樣,坐擁無數童仆。

  嘉靖年間無錫鄒望童仆五千。

  而他在江南地主裡面只能說之一,光無錫和他一個等級的就有安國,華察,他們能調動巨額財力,三人隨便哪個都能拿出百萬兩以上。

  這個財力能發揮的作用巨大,上到公卿下到土匪,從民間到軍隊,甚至就是海盜倭寇,他們都有能力弄來。

  哪家養個幾百死士都不成問題。

  很簡單。

  你的家人我養著,給他們最好的地,把伱的兒子送進我開的學校,你的女兒嫁給我的宗族,以後我們家不亡他們就餓不著,成功了給你一千兩銀子,這已經很多了,一百兩就夠讓很多人賣命,畢竟一個水靈靈的小姑娘,也就值十幾兩銀子。

  死士對這種級別的家族來說真不值一提。

  汪文言不就是死士嗎?

  江南某鄉宦雇傭,給他買上監生,讓他在京城盯著朝廷動向,然後他在詔獄忍受各種酷刑,被打得不成人形,依然咬緊牙關,最終用命換來的,還不就是他的後代能受這些豪門庇護?
  但現在哪有這樣的?

  但凡有這種能力的,都早就被朱元璋砍了。

  闔鄧州士紳之力鬥不過劉文十一個人,合襄陽府士紳之力,被李信按著打。

  為什麽?
  他們不具備抵抗的能力,只不過被逼得不得不抵抗。

  他們沒有死士,最多勾結幾個土匪,而他們能依靠的只有宗族,但宗族又不會為他們賣命,李信幾句話就散了,這就是朱元璋打下的基礎,他早就毀掉了地主們抵抗的能力,楊豐不過是打落水狗而已。這些就是有反抗必要的,既沒有多少人也沒有能力,而絕大多數人都是在適應這個新的時代,商人們感受著更自由的氣息,農民們負擔大幅減輕,士兵們開始領軍餉,工匠們揚眉吐氣,就連絕大多數原本學儒學的學生們,也開始捧起新書本。

  說到底儒學不過是敲門磚,現在這個敲門磚沒用了,現在要用新的,那聰明人當然是趕緊撿起新的。

  誰會為個敲門磚拚命啊!

  最終真正在抵抗的,也就是那些所謂耕讀傳家的儒學世家,因為他們扔掉這塊敲門磚就和別人一個起跑線了,他們過去的所有優勢,都是基於他們那些祖傳的儒學,他們對新學一竅不通,和一個剛剛在小學識字了的泥腿子沒有區別。他們恨的不是楊豐拋棄儒學,而是楊豐讓他們和泥腿子們一個起跑線上,原本他們可以憑借優勢幾乎站在終點線上,看著後面拚命奔跑,但永遠不可能追上自己的泥腿子們,然後優雅地邁出一步,就戴上官帽,然後對著那些哭泣的泥腿子們說……

  你們要努力呦!

  你們再努力就可以和我一樣了。

  但是,楊豐毀了一切,逼著他們和後者站在同一條起跑線。

  不共戴天啊!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