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第203章 大明的戰爭債券【求全定】
  第203章 大明的戰爭債券【求全定】

  只要沒有發生重大的變故,那朝廷每五年的大政方針,就將嚴格按照既定計劃執行。

  這一套是現代的施政理念,對於封建王朝的人治社會來說,簡直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大明開國這五年,雖然戰事一直沒有停,但大明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卻始終不曾松懈。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主旨,乃是定國安民,休養生息。

  “天下各個州府,一共統計,百姓人苦,五千五百六十三萬!”

  “大明共有各司將士一百二十五萬八千六百人!”

  “朝貢蕃國和羈糜地一百一十六個!”

  ……

  在眾人的目光當中,朱瀚把手中的一分奏章拿了起來,然後又把上面的數據給重新念了一遍。

  朱瀚念著這些李善長劉伯溫等人統計上來的數目,老哥朱元璋的臉上露出了毫不掩飾的自豪之情。

  因為驅逐蒙古人和各路勢力又快又穩,所以整個天下的人口損失並沒有歷史上那樣大。

  又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大明如鏡的人口竟然已經達到了五千多萬。

  而且這個人口是還沒有算上陳友諒佔據的西南地區。

  擁有五六千萬人口的大明,可以說就擁有了無限的潛力。

  “幾千萬百姓的事,百萬大軍的衣食住行,這麽多的事,若事無巨細,都讓我們來親自處理,就算累死,也絕對是無法處理妥善。”

  今日內閣朝會,基本基調就是對於前五年的肯定,然後對於後五年計劃的布置。

  剛才眾人一陣商議,基本已經制定好了所有的國策。

  朱瀚現在卻忽然提出這麽一句,讓所有人都感到疑惑起來。

  “七五,你說說,這是有什麽想法?”老哥朱元璋笑著問道。

  他就喜歡聽朱瀚提出與眾不同的想法,因為每當朱瀚還提出自己的想法,那必然會讓大明的國力強上幾分。

  雖然有的時候朱瀚提出的那些想法初聽起來匪夷所思,但事後的效果總能證明朱瀚的正確性。

  “剛才李劉等諸位說的這些個國策,好是非常的好,但卻是有一個地方沒有考慮到!”朱瀚緩緩的說道。

  “不知道老李哪個地方沒有考慮到?”

  “還請你英王殿下示下?”

  李善長和劉伯溫立刻如同小學生一般恭敬的向朱瀚詢問。

  “七五,你也快說說,你到底是哪裡呀?”老哥朱元璋也立刻問道。

  十幾個人剛才商量了好幾個時辰,制定的國策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什麽紕漏呀。

  朱瀚微微一搖頭,“這國策制定的實在是太好了,可以說是詳細到,每一個縣令只需要按照朝廷的公文去執行就好!”

  大明皇帝與內閣制定的國策,其執行細則自然不可能具體到每一個官員,能夠達到限定這個級別就已經算是非常的詳細。

  “制定的細則越詳盡,豈不就是越好嗎?”老哥朱元璋有些疑惑道。

  “好是好,但是乾的活實在是太多了,這還僅僅是一個縣令一年到頭的任務,就足夠讓一個七品縣令忙得腳不沾地兒,而具體實施的時候這些限定肯定要把任務分給下面的官吏,這些人具體乾起來肯定更多更雜,自然也就更辛苦更勞累!”朱瀚緩緩的說道。

  “官員俸祿,民脂民膏,拿了朝廷的俸祿,他們當然要多乾些活,讓他們吃閑飯,那可是對不起天下百姓!”老哥朱元璋認真的說道。

  對於這個說法,朱瀚可並不意外。

  歷史上的朱元璋可是出了名的,對官員嚴苛摳門,明朝初年的許多官員因為不敢貪汙受賄,緊緊依靠朝廷的俸祿,許多時候連家庭溫飽都難以維持,還必須要讓自己的家族接濟糧食錢財,才能夠在外地當官時候維持生活。

  可以想見明朝初年的官員俸祿是多麽的低。

  但人心自古都是利己,朝廷想要用少的俸祿,讓官員們當牛做馬,那些能考中科舉當上官員的人可沒有一個是傻子。

  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各種各樣的花式孝敬漂沒等貪汙手段就一一展現了出來。

  洪武皇帝給官員們定下清廉的標準,想要讓他們當聖人,卻沒有想到讓大明朝養出了更多的貪官汙吏。

  所以朱瀚的策略基本就是想要走高薪養廉的路子。

  高薪養廉,雖然不能讓那些心懷貪婪的官員們變成清官,但是能夠讓那些想要好好從政的官員們能夠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至於為了溫飽糊口而貪汙腐化。

  在歷史上的大不列顛帝國時代,在殖民統治上實現了一個日不落帝國,其國內的大小官員們的工資水平也是獨步全球,遠遠高於同時期,歐洲大陸上的法蘭西、普魯士、西班牙、奧地利、荷蘭等。

  “剛才你們都說,今年朝廷結余了多少多少銀子,前一年朝廷結余了多少多少銀子,大前年結余了多少多少銀子,這國庫裡的銀子是越來越多。”

  “但是大明王朝是一個朝廷,而不是一個商號,目的是為了治理天下,也不是為了積攢銀子,並不是銀子越攢越多就越好!”

  “成千上萬的銀子堆積在國庫當中,在有些時候可以買到急需的糧食物資等,但是有些東西卻絕對不是有錢就能夠立刻買到的。”

  “比如這朝廷大大小小官員們的行政執行,本來就非一朝一夕之功,如果不能從開始的時候就讓他們盡心出力,等到出現了問題,在督促責罰他們也未必能夠管用!”

  “與其這樣還不如把朝廷的銀子都拿出來一些,給這些官員們提高俸祿,同時在擴招一些官員!”

  朱瀚的一通長篇大論,讓老哥朱元璋和李善長劉伯溫等朝廷大臣們陷入了沉思和驚訝。

  其實大明開國的時候,給官員們定下的俸祿並不算低,縣令的一年俸祿能夠達到二十兩個銀子,也就相當於差不多三四十萬。

  但最近幾年大明經濟飛速發展繁榮,再加上倭國遼陽等地方大批的金銀流入境內,不少東西的物價都有大幅度增長,原本顯得比較多的銀子就變得稀松平常。

  而且大明開國之初,還沿襲了歷代封建王朝在官員制度上的一個措施,那就是大大小小的朝天衙門當中存在大量的胥吏!
  這些胥吏,雖然也代表了朝廷的權威,但並不是享受正是官員待遇的成員,他們往往乾活最多卻又拿不到朝廷的幾個大子兒,這接觸具體的事務當中,自然就會逐漸手黑貪贓枉法起來。

  “提高俸祿?”

  “擴招官員?”

  老哥朱元璋中不禁琢磨這兩條朱瀚提出的建議。

  毫無疑問,這兩個建議有一個最為核心的問題,那就是需要花費大批的銀子,每年發放俸祿。

  朱元璋現在最為開心的事情,一個是接到邊疆各個軍區行都司的捷報,另外一個就是輕點大明國庫內的存金庫銀。

  一旦實施出汗這兩條建議,那大明國庫內的金銀至少要消耗掉三四成。

  “七五,給官員提高俸祿,這個咱倒是讚同,可是要擴招官員,那實在是有些浪費啊,朝廷現在使用的官吏,不是已經夠用了,要是再多招一些官員,你豈不是給了許多人偷懶的機會?”朱元璋有些疑惑的說道。

  朱瀚卻依舊從容,“我說的擴招官員並不是簡單的招募新人,而是要把朝廷現在使用的許多吏員,把她們招募成為正式的官員,也像正是的官員一樣考評、錄用、罷免和調任!”

  朱瀚說的這個問題恰恰就是劉伯溫,李善長等人沒有想到的明代基層官員問題。

  歷史上的明清兩朝,在封建統治上可謂是登峰造極。

  但是他們對於基層官吏的管理卻一直沒有什麽進步。

  地方上的權力實際掌控者並不是朝廷派遣的流官,而是那些官職並不高也不入流的吏員。

  地方上的吏員往往都幾代人傳承,而且他們不需要像朝廷的流官一樣有任期和調離的限制,再加上他們相互之間聯姻結拜,這就造成了鐵打的吏員,流水的官。

  地方基層上的權力腐敗,爛得最深的就是這些在朝廷重臣眼中不起眼的吏員。

  朱瀚的計劃直接是把這些最底層的官吏直接納入朝廷的統一考核,斷絕基層權力上吏員世襲和相互勾結的土壤。

  朱瀚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之後,老哥朱元璋頓時激動的拍掌較好。

  “七五你這個提議實在是太好了,說到咱的心坎裡去了!”

  朱元璋一邊說的,心中一邊不停記起,當年元朝的基層官吏在催收稅賦的時候,把自己老爹老娘給逼得家破人亡的場景。

  百姓們總是覺得朝廷的大官都是清官,地方上吏員多都是難纏的貪腐之徒。

  但朝廷卻一直沒有拿出相應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現在大明朝有了充足的財政收入,就可以用大批的俸祿來把所有的大小官吏納入朝廷的統一考核。

  大明皇帝朱元璋對朱瀚提出的這個建議做出了如此肯定,李善長、劉伯溫、朱升、施耐庵等人自然也是不會有任何的異義。

  大明洪武六年開始的第二個大計劃,便在今日正式定下了基調。

  首先就是繼續維持休養生息的策略,除了興建應天府和北平府之外,朝廷的其他所有大型工程全部以水利民生為主,哪怕是皇帝老家,鳳陽也不會修築都城皇陵,而是修築了完善的水利溝渠。

  這個建議是朱瀚力勸老哥朱元璋才定下來的。

  鳳陽可不是一個風調雨順的地方,時不時就要鬧旱災,動不動就要來個水災。

  堂堂大明王朝的龍興之地,如果再鬧出大批的災民,那簡直就是大笑話。

  所以在朱瀚看來在鳳陽老家,修建水利溝渠可比修建中都皇陵重要的多。

  第二個國策,便是要在全天下宣揚大明的教化,朱瀚制定的儒家新學作為唯一的科舉內容通行全國,順帶再把地方基層的官吏納入朝廷的統一考核。

  這個舉措,就相當於讓大明擁有了相當於後世十七八世紀發展的近代官員制度,在組織動員力上可以達到超過任何的封建王朝。

  最後,大明的下一個五年計劃當中,要消滅盤踞大西南的陳友諒,徹底把華夏版圖歸於一統。

  至於其他的繼續驅逐蒙古殘余,以及下西洋,開拓遼陽海東等蠻荒之地等等,都是不屬於硬性的國策,可以相機行動。

  在朱瀚的影響下,如今的大明王朝雖然百廢待興,但各行各業卻都迸發出了蓬勃的生機。

  就算是連年征戰,各地百姓民生也是一天比一天日子過得好。

  在這種情況之下,大明將要收復西南四川雲南等地的消息,不僅沒有讓百姓們感到驚慌恐懼,反而很多人都積極的擁護朝廷消滅陳友諒盤踞勢力的決定。

  在這其中,以江南湖廣等地的商人和工場主為主力!

  因為這些大商人和工場主,他們許多人都吸收了朱瀚搞出來的新型工藝技術,逐漸有了資本萌芽的趨勢。

  而資本對於消費市場的渴求是沒有止境的。

  四川雲南等地都是山好水好人好的上等地方,如果能夠把這些地方納入大明的版圖,那這些大商人們的市場將會進一步擴大,也就會能夠賺到更多的銀子。

  朱瀚很快就聽到了這些情況,這一聯想到我現在大明國庫被自己霍霍不輕,便立刻又向老哥朱元璋提出了一個新的注意。

  哪知道老哥朱元璋一聽之後,頓時蹦了起來。

  “什麽這怎麽可以?”

  “讓朝廷去跟百姓們借錢?”

  “這種事乾出去,大明的威望還要不要了!”

  “七五,你說什麽咱都能答應,只有這個不行!”

  朱涵跟老哥朱元璋提出的建議,便是發行大明債券,其實就是一種戰爭債券,朱瀚連名字都給他想好了,就叫做平西債券,主要用途就是消滅佔據西南的陳友諒。

  但是老哥朱元璋很顯然不想發行這個債券。

  因為在他看來,向百姓們借錢,特別是以朝廷的名義借,簡直是丟臉丟到家了。

  “有借有還,而且還付利息,這怕什麽!?”朱瀚一臉輕松。

  “你說有借有還,但朝廷至高無上,百姓們肯定想這錢借給朝廷,要是朝廷不還,那也是沒有辦法,所以肯定會認為朝廷這是借機斂財,搜刮民脂民膏!”

  很顯然,朱元璋反對發行債券,想的並不是簡單的丟臉問題,而是怕百姓借機對朝廷失去信任。

  “哥,我這發行債券可不僅是了給朝廷寬裕一下軍費,更是想要為將來的子孫後代開拓一條新的救命道路!”朱瀚一臉嚴肅的說道。

  朱元璋一聽這話立刻瞪大了雙眼,好奇的追問起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