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第327章 要學會自己發展
  殷州,我們來了!
  在甲板上的學子,顧不得烤全羊,紛紛來到甲板邊上,隔著欄杆向空無一人的港口招手。

  這是他們要征服殷州的一次招手!
  在風中颯颯作響的明字旗,用簌簌作響的風,給了他們最好的回應。

  隨著船隻一起來的,並不只是大明的學子,還有工匠、農夫……

  這些來殷州,待遇比大明的學子更好。

  學子們來到殷州,除了吃喝路費不需要花錢,以後乾活了還可以發薪水,可他們的薪水,和工匠、農夫比起來,有很大差別。

  對現在的殷州來說,工匠、農夫比學生更有價值,他們不需要管理,而是需要創造價值。

  胡大海並不知道,這艘船上面還有學生,他是來接工匠、農夫的,聽說船上來了三百多學生,胡大海的眉頭不由得皺了一下:“他們來做什麽?”

  聽到是朱瀚下的命令,胡大海立刻沒了言語。

  哦,既然是朱瀚下的命令,那就沒事了,朱瀚這麽做,肯定有他的原因。

  船長把人都組織下船後,拿出一封信交給胡大海,告訴他:“越國公,這封信是英王殿下讓我交給您的。”

  胡大海立刻嚴肅起來,接過信就開始看,看完以後胡大海心裡就有了數。

  原來,這些學生要這麽用啊。

  ……

  應天府,朱瀚和朱元璋在武英殿裡喝酒聊天。

  能在武英殿裡吃燒烤的,除了朱瀚也沒有第二個人了,兩人聊的話題,自然和前往海外的學生有關,朱元璋雖然把這件事交給朱瀚去做,但這並不代表他不關注這件事。

  那些學生,對大明都有大用,朱元璋豈能不關心?
  “都送出去了?”

  朱元璋耷拉著眼睛,一直盯著朱瀚手裡的烤串,同時也不忘提醒朱瀚:“一定要安頓好,咱大明的讀書人本來就少,現在被你送出去那麽多,少一個都是咱大明的損失。”

  朱瀚一邊翻動著烤串,一邊對朱元璋說道:“每個地方的人,我都寫信過去了,怎麽用,怎麽保護我都有說,飛地的那些駐軍將領,文化水平雖然談不上太高,但都還算聽話,教給他們怎麽做了,應該問題不大。”

  朱元璋也覺得問題不大,在海外的那些駐軍,基本上都是從一開始就跟著打天下的兄弟,能力上也說得過去,朱元璋對他們很是信任。

  當然,也有讓朱元璋感到擔心的。

  比如……倭島。

  朱元璋提醒道:“倭島的情況呢?倭島上七五你可是下了狠手呐,再加上那個方國珍也是個混帳,學子到了他手底下做事,能做好嗎?”

  朱瀚卻說道:“方國珍是個混帳不假,但他不是傻子,我們派過去的人,他敢找麻煩?”

  朱元璋聽到朱瀚的話,覺得是這個道理,而且方國珍的妻兒都在應天府,除非方國珍能舍棄妻兒,否則他絕對不敢不聽話。

  但想想如今倭島上的環境,朱元璋還是歎了一口氣,對朱瀚道:“雖然方國珍不成問題,但你在倭島上做的事情,如果被那些學生知道,他們能接受得了嗎?”

  “接受不了也要接受,至於我的名聲……和漢人的利益比起來,我的名聲算得了什麽?”

  朱瀚知道在幾百年後中原大地上遭受到的屈辱,他就更加堅定了自己內心的想法,現在把倭島除名,把倭人從世界上抹除,是最正確的決定。

  不過,給朱元璋解釋的時候,不能這麽解釋,他對朱元璋道:“哥,倭人就是喂不熟的白眼狼,自隋唐以來,倭人為了發展向中原王朝求學,他們的字都是我們的漢字,可他們是怎麽做的?竟然扮成倭寇劫掠我大明百姓,誰能忍?”

  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更加可恨,他們也是在中原王朝強盛的時候當縮頭烏龜,在中原王朝萎靡的時候抽刀劫掠……但倭人和草原遊牧民族是有區別的,草原遊牧民族,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敵人,可倭人呢?他們一開始是以學生的姿態來當學生的,讓人誤以為他們是朋友。

  但是……他們是敵人,比草原遊牧民族更可恨的敵人。

  殺了就殺了,只要朱元璋不怪罪朱瀚,那所有人都不能定朱瀚的罪。

  朱瀚不在乎自己的名聲,拿著烤好的肉串遞給朱元璋,朱元璋接過來一邊吃一邊說道:“所以,去倭島上的學生,更值得咱們關注,他們成長不起來,只能是廢掉,可一旦在那種環境下成長起來,將來的前途不可限量。”

  朱瀚認同朱元璋提出的觀點,但他隨後也說出自己的觀點:“首先是倭島上的學生,然後就是前往殷州的學子,這兩個地方的學子,都是最重要的,至於其他的地方……就看自己的悟性了。”

  朱瀚沒辦法去管所有人的事,他只能先保住一部分,然後去管另外一部分,其他的就看自己能創造出多少價值了。

  朱元璋對此表示理解,他只是有點心疼朱瀚,帶著歉疚對朱瀚道:“早知道這件事後續會有這麽多麻煩,咱就下聖旨了,到時候那些不能回來的學子,少不得會憎恨你。”

  “哈哈哈,哥,你擔心這個就是多余的了。”朱瀚對此並不放在心上,反而笑嘻嘻的說道:“咱又不是金幣,做不到任何人都喜歡咱不是?”

  朱瀚越是這麽說,朱元璋心裡越不是滋味,覺得讓朱瀚背黑鍋,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大明學子出海,可不只是要他們管理,而是要讓他們在海外土地上扎根。

  比如到了殷州的學生,到了殷州後,鍛煉身體的這項任務並沒有隨著他們下船而停止,胡大海依舊讓他們繼續。

  學生們不明白為什麽會這樣,可胡大海根本不給他們說明緣由,直接下命令:在殷州,你們所有的一切都要按照我的命令去做!
  不服者,斬!
  有些學生不吃胡大海這套,梗著脖子要抗拒,卻被趕來的孔明德和周德明阻止。

  學生看到南孔的家主在,立刻像找到主心骨一樣。

  紛紛圍在他身邊,讓孔明德帶領他們去抗爭。

  可是,現在的孔明德,可不是以前的南孔家主,他是一名手持鋼刀的大明將領,面對群情激奮的學生,孔明德哪能不明白他們想的是什麽?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胡大海強硬的命令學生按照他的計劃去做事,這讓學生們感到自己被壓迫,所以想要反抗。

  這些年輕人,還是沒遭受過現實的毒打啊。

  太意氣了啊。

  孔明德把學生激動地情緒安撫下來,然後並沒有去給這些學生講大道理,而是把自己的經歷講出來,學生們聽到孔明德為了取暖,把家傳的書籍都燒了後,頓時忍不住了啊。

  他們認為孔明德和自己一樣,都遭到了胡大海的壓迫,是被不公平對待的。

  他們要上奏,讓朱元璋去治胡大海的罪。

  “越國公有罪?他憑什麽有罪?”

  孔明德卻沒有順著學生的話說下去,而是反問道:“諸位學子,越國公無罪,只是你們還不理解他為什麽這麽做,你們都是讀書人,懂得道理,僅僅是因為越國公的態度,你們就不滿,這不是一葉障目嗎?我希望你們都冷靜下來,去走走、看看,你們來到這裡負責教化,可不是只能教他們讀書識字!”

  卻有學生不服,站起來反駁:“我等都是讀書人,教化萬民是我們的職責所在,這也是英王殿下交予我們的任務,我們不教讀書識字,還能教什麽?”

  “打仗,種田,編史……這些不都是你們應該做的嗎?”

  孔明德看著一眾學子,直接采取了激將法:“在殷州,軍士可以打仗,可以種田,可以冶鐵、也可以擔任文職進行相關記錄……你們連我殷州將士能做到的事情都做不到,你們憑什麽教化萬民?”

  “……”

  這種激將法很膚淺,但卻很管用。

  尤其是用武將來刺激學生們,更是讓他們有了攀比心。

  一群臭丘八,也配和我們比?
  孔明德離開後,由周德明對他們進行更加細致的勸說:“在殷州一切都要身體力行。”

  然後,周德明又用孔明德進行舉例,告訴他們孔明德如何從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變成現在文能下馬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雙全人才。

  在談及自己時,周德明笑著自我調侃道:“以前的我手無縛雞之力,和現在的你們差不了多少,可在殷州這麽久,我的武力還算可以,打你們中的幾個,應該沒有問題。”

  梅方有些不服:“周先生,你別瞧不起人,在船上的時間,我們可都在鍛煉。”

  區區鍛煉,怎麽可能和戰場搏殺相比?

  但周德明並沒有說明,而是對梅方說道:“行,你去挑選十個人出來,我們之間較量,如果你們贏了,我會和越國公請命,讓他們少些對你們的約束,可如果你們輸了,就……給我在殷州挑選幾個女子當婆娘吧……可以不是正式的,你們以後回家娶妻,也不會有任何影響。”

  “啊,這個……”

  梅方聽到周德明的話,頓時紅了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周先生,我們豈能自己在外娶妻生子?”

  “沒說娶妻生子,只是讓漢人血統在殷州延續而已,你也別太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我大明血脈想要在殷州擴散,不能隻依靠國內的人遷移,我們也要學會自力更生嘛。”

  周德明看著梅方,眨眨眼睛:“放心,你如果不喜歡,在離開的時候不用理會她們。”

  “……”

  那我豈不是要成為陳世美?
  我堂堂讀書人,豈能成為被人謾罵的渣男?

  不可以!
  堅決不可以!
  周德明卻不給他拒絕的機會,大手一揮:“這件事就這麽定了,你這學生太過拘謹,放松些,在我們殷州,很多事情是比較放得開的,你不要用大明本土的要求來約束自己……來來來,你們誰和我打一場?一起上吧!”

  “……”

  為什麽感覺,周德明這個讀書人怪怪的?絲毫沒有讀書人的骨氣和道德底線。

  然後,到了晚上,喝了一杯鹿血的梅方,被直接塞進了有三個女人的空房間,周德明告訴他:“小方,你先造人,早造人造脫生,我給你找女人沒其他意思,就是想讓我漢人血脈在殷州開枝散葉,這次的鹿血不行,下次我再給你整點藥效大的。”

  “我……”

  口乾舌燥的梅方,無奈的接受了周德明的安排。

  他無法享受男女之樂,隻感覺自己是個傳宗接代的工具人而已。

  沒辦法,這就是命。

  周德明把些許小事安排好以後,然後就跑去和胡大海、孔明德見面。

  此時,胡大海和孔明德正坐在胡大海的府邸,聊著殷州的發展以及對前來學生的任用方式呢。

  胡大海和孔明德之間沒什麽交情,身份又是文武之分,著實沒什麽共同語言,再加上他們又有上下級關系,相互之間能交流的更少了。

  周德明回來,先是把情況匯報了一遍,胡大海聽完後點點頭:“嗯,就該如此,咱殷州需要的可不只是讀書人,工匠和農夫,對我們來說意義更大。”

  “如果是從長遠來考慮,讀書人更重要,但殷州需要的不是只會讀書寫字的人,而是全面人才。”

  孔明德認為,學生的到來更加重要,只是要用合適的辦法,把這些學生的能力擴展開來。

  胡大海聽到孔明德和自己意見相左,後也不生氣,他需要意見不同的人,但最終要聽從他的命令。

  胡大海認為,只要照著孔明德的改變方法去訓練學生就可以了,把他扔到環境艱苦的地方,就不信他們不能成長。

  ……

  像梅方這種情況,在很多海外飛地都同時上演著。

  漢人需要開枝散葉,不能隻通過大明本土的人口遷移,那樣做是非常被動的,需要自己想辦法……自力更生就是不錯的選擇,咱大明的男人,還是很有責任心的,有了後代也不會直接舍棄。

  至於能不能養得起後代……

  也不是問題嘛,朱瀚早就想到了解決的辦法,生孩子發錢。

  你生的孩子越多,發的錢就越多,這些錢可以去做投資,也可以自己拿著去做生意,反正現在只要做生意都會賺錢,根本不需要擔心賠錢的事……當然,如果你拿到錢以後胡亂花,那以後過苦日子的話,就怪不得別人了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