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第305章 史上最穩健太子——朱標
  第305章 史上最穩健太子——朱標

  朱瀚看出了朱元璋心中藏著的狐疑,笑著說道:“哥,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覺得我說的有些虛幻?”

  朱元璋點點頭,朱瀚卻非常自信的說道:“如果不是不可思議,我怎麽能說火車是可以改變大明的工具呢?”

  朱瀚帶著朱元璋走到火車上,並沒有去火車頭上呆著,而是坐在了中間的車廂中,車廂裡的布局,和朱瀚在後世的布局大同小異。

  “哥,這裡是座位,門口這兒是廁所,我們設計了一種馬桶,只要拉開繩子,水就會把糞便抽出車外,不會出現什麽異味……”

  朱瀚進門後對朱元璋介紹著火車上的各種功能,“另外,在火車上是有夥房的,只要人上了車,他們就能吃喝拉撒都在車上。”

  當然了這只是初步的規劃和設定,以後怎麽樣還真說不準。

  朱元璋來到車廂中,看著一排排的椅子,心中很是驚訝:這上面真能坐人?

  “哥,不僅能坐人,而且能坐很多人。”

  朱瀚看出朱元璋的疑惑,對他說道:“現在在實驗和研究階段,因為火車頭產生的動力不足,而且所采用的密封材料無法達到完美,所以現在只能帶動其中的三個火車皮。”

  “火車?”

  朱元璋表示他對朱瀚起的這個名字很不理解,“為什麽叫火車?你不是說這是沸水推動的嗎?為什麽不叫水車?”

  “……”

  這個問題……朱瀚根本就沒想過這個問題,只是後世的習慣,他根本沒糾結過這件事,只是叫順嘴了直接喊出來,為什麽朱元璋會發現如此無趣的問題。

  不過,既然朱元璋問,他就會說:“這個、這個吧……雖然是沸水推動的,但是吧……哥,你就這麽理解吧,你覺得叫火車好聽,還是叫水車好聽?”

  蒸汽機的具體工作原理,朱瀚無法給朱元璋解釋,越解釋朱元璋越懵,找一個不是理由的理由,朱元璋認為很有道理,不假思索的回答道:“火車好聽。”

  朱元璋還是有點審美的。

  朱瀚對此也哭笑不得,這老朱果然是外行,非得提名字。

  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很小的插曲,最關鍵的還是火車!
  朱元璋看著一排排的座位,詢問朱瀚:“這一節車廂,能坐多少人?”

  朱瀚立刻解釋道:“能坐四十人,而且還有過道和吃飯的地方,裝滿的話,差不多能坐六十人。”

  六十人。

  三節車廂,能坐一百八十人。

  這個數量並不是很大,對於大明如今的戰事來說,一百多人不過是杯水車薪。

  但是,朱元璋看重的是火車的便利。

  想想在大明以前,大家打仗為什麽都會擔心長途奔襲這件事?因為舟車勞頓,士兵單單是趕路就需要非常久的時間,誰又能保證半路上不會出什麽么蛾子?

  騎兵趕路很快吧?
  但沒用,長途奔襲對騎兵的體能消耗更大,有了火車以後,就可以支撐大明的軍士進行長途奔襲作戰,他們在火車上休息,還可以吃喝拉撒,到了地方簡單調整後就可以投入到戰鬥中。

  而且,這不需要軍士用什麽力,火車十二個時辰開著都沒事。

  好東西!
  這列實驗中的火車,雖然現在只有三個車廂,但朱元璋更願意相信朱瀚,就像朱瀚說的,只要火車的動力足夠大,他們就可以加更多地車廂。

  而且,火車的作用,不止是運送軍士,還可以運送糧食、軍械,甚至是戰馬……這一節車廂裝物資的話,怎麽都比馬車和推車裝的多吧?而且火車依靠的是沸水提供的動力,不是靠人力,這其中得省下多少糧食?

  就在朱元璋在思考火車帶來的巨大戰略價值的時候,突然發出一聲‘嗚’的長鳴,然後朱元璋就感覺到,腳下的貨車動了起來。

  庫~嚓嚓!

  然後朱元璋就看到兩旁的樹開始向後退去。

  “這就開始啟動了嗎?”

  朱元璋驚奇的感受著周圍,然後低下頭看著車廂,用力跺跺腳,對朱瀚說道:“沒有一點顛簸的感覺。”

  “是吧?車廂下面有減震彈簧,專門安裝在下面的。”

  朱瀚解釋了一句,然後對朱元璋說道:“不過,火車只能向前走十裡地然後就回來。”

  “為什麽?”

  朱元璋不解,“是因為動力不夠嗎?”

  “不是。”

  朱瀚搖搖頭,對朱元璋說道:“現在隻修了十裡的鐵路,試驗品嘛,鋪設太多的鐵軌也是浪費,而且鐵軌的製造成本非常高,以後想要造火車,還是得靠近距離煤鐵等原材料更近的地方,這樣會節省很多資金。”

  朱瀚其實和朱元璋一樣,都是把錢花在刀刃上,但朱元璋是把錢‘隻’花在刀刃上,朱瀚則是該花就花,沒把錢放在心上。

  “怎麽能是浪費呢,多修一裡是一裡啊。”

  朱元璋對火車興趣很大,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大力發展火車,他要讓鐵軌鋪滿整個大明。

  朱瀚笑著對朱元璋說道:“哥,咱大明現在物資豐富,煤鐵等資源眾多,但這些是大自然的饋贈,說不定什麽時候就用完了,所以我們得從其他地方找,你懂我意思吧?”

  懂!
  當然懂!
  朱元璋點點頭:“你說的是外面的飛地是吧?那兒也有這些資源嗎?”

  “有!何止是有,而且非常多!”

  朱瀚笑了起來,對朱元璋科普道:“別的地方不說,就說殷州,那地方煤、鐵,金銀資源都非常豐富,還有藍玉打下來的澳洲島,那座島下面,藏著的都是煤和鐵以及各種金屬,咱們要想辦法,把這些東西挖出來,送到大明!”

  不僅是北美、澳洲,歐洲也有,北方的草原以北也有,南美同樣有很多。

  未來把石油開發利用起來,朱瀚就可以在世界地圖上畫圈,然後讓人挖石油去了……

  那些都是赤果果的財富,朱瀚不取,天理難容!

  至於大明的資源,朱瀚是不準備挖的,最起碼不能挖太多,能在地下藏著就藏著,等到全世界的資源都被挖空了才動自家地盤上的資源,其他的朱瀚不考慮。

  這叫什麽?
  這是在掠奪全世界!

  朱瀚搓搓手,對朱元璋說道:“哥,我們要把工匠利用起來,他們的價值會非常大,大到想象不出來的那種,我們把這些工匠按照工種進行劃分,有打鐵的,有挖煤的,甚至成立一支勘探隊,在全世界找資源的,我們都可以利用上。”

  “好,咱就這麽乾!”

  朱元璋同樣拍著大腿認同,對朱瀚說道:“你不願意在咱大明腳底下挖資源,咱知道你是不想過渡消耗咱腳底下的資源,而是要告訴國內的人,外面的飛地有無窮無盡的財富,促使百姓走出去,是這個意思吧?”

  “是!哥你真是太了解我了。”

  朱瀚對朱元璋伸出大拇指,對朱元璋的理解力進行讚賞。

  理解能力都不是一百分,直接就是一百五十分了。

  很多東西朱瀚在做得時候並沒有想那麽多,他只是覺得這麽作對大明好,他就去做,朱元璋則考慮的更加全面,各個方面都想到,對朱瀚的做法進行更深一步的補充。

  比如,朱瀚說挖海外那些土地下的資源,單單是運費就是非常大的一筆支出,可朱元璋根本沒想這些,他甚至都不需要去懷疑朱瀚的話,直接去做就好。

  他們倆兄弟能成功,不是沒有道理。

  就他們兩個在沒有刻意提醒下的互補,就比別人快了不知道多少。

  朱瀚:哥,我們這麽乾!
  朱元璋:行!聽七五的!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這句話,又怎麽可能只是說說呢?
  “造鐵路,一定要造!”

  朱元璋從火車上下來以後,心潮澎湃的對朱瀚說道:“七五,今天跟你來了一趟匠作營,真的漲了不少見識,你說得對,未來的大明是要和百姓一起建設的,百姓中又包括農民和工匠,他們才是我大明真正的兩條腿啊!”

  有他們在,朱元璋根本不怕有人心懷不軌的去造反。

  造反有什麽用?

  百姓不認,誰造反都沒用!
  ……

  朱元璋乘興而來,乘興而歸。

  回到應天府後,他接受了朱瀚的建議,把兼並土地的事交給朱標去做。

  朱標得知這一消息後,又喜又驚。

  開心的是,自己終於可以乾大事了啊。

  但驚的同樣也是一個原因:這件事未免也太大了啊。

  朱元璋的確對朱標寄予厚望,把打天下的班底都交給了朱標,朱標也的確沒有讓朱元璋失望,很快就進入角色,成為人人稱道的大明儲君,但朱元璋現在還是皇帝呢,很多事朱標也只是在旁邊輔佐,朱元璋教他如何去處理。

  土地兼並這件事,很大!

  大到朱標看到後手都有些顫抖。

  這裡面,絕大多數都是跟著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那些武將,他們侵佔了土地鬧得當地怨聲載道,可他們勢大,地方上的官員也無可奈何,但他們侵佔土地的事情,卻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中。

  在知道這裡面的情況後,朱標氣的直接罵出聲。

  這群武將怎麽一個個的都沒有腦子?

  人家文官集團已經看出朱元璋要大力發展商業,所以他們就極盡所能的去搞投資,爭取讓自己擁有更多的錢,可這些武將呢?始終把目光盯在那一畝三分地上面。

  海外的飛地暫且不提,但在大明原有的土地上,土地兼並是朱元璋最大的忌諱,他決不允許有人擁有太多土地,哪怕是當初跟著他一起打天下的武將都不行!

  這條紅線,朱元璋在朝堂上或者在私下裡都不止一次的提及過,可這些武將卻沒當回事,依舊我行我素……這不是自己往朱元璋的刀口上撞嗎?

  難道這些武將覺得好日子過的不舒服,準備用自己的命再幫朱元璋強調一下大明律法的威嚴不可侵犯?

  朱標感覺到匪夷所思,但同時也感到這件事的棘手程度。

  都殺了,會讓武將集團對朱標離心離德。

  不殺,會讓朱元璋的威信受到影響,都說皇帝一言九鼎,怎麽能輕易改變?
  朱標想把趙庸喊過來,向他詢問意見。

  趙庸是最早一批跟著朱元璋的人,在龍興寺的時候就跟著朱元璋轉戰南北了,趙庸作為朱元璋的老鄉,是少有的文武兼備,而且他的政事處理水平比他打仗時更要出彩,所以朱元璋就把他安排到了朱標身邊,讓他教朱標。

  可是,朱標卻看到朱元璋給他的卷宗裡面,也同樣出現了趙庸的名字,而且他的家族兼並、侵佔的土地在朱元璋給他的卷宗中,是名列前五的。

  找誰去商量好呢?
  思來想去,朱標想到了徐達。

  按理說,常遇春作為朱標的嶽父,他才是和朱標更為親近的人,但朱標卻知道,常遇春是個武將,並非帥才,而且他在朝堂上的表現,還不如徐達。

  土地兼並是朝堂大事,同時兼任著左丞相的徐達,才是朱標詢問的最佳人選。

  而且徐達處事公平公正,朱標認為現在找徐達詢問最合適。

  朱標見到徐達,說明來意,把朱元璋交待他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說出來,徐達聽到後眉頭直皺,朱標找他詢問的事情,可真是燙手的山芋。

  就朱標念起的那些名字,大多數都是他的好友,現在朱標要刀刃向內,去對付徐達的老兄弟們,這讓徐達怎麽出主意?
  長時間的軍旅生涯,讓徐達學會了遇事冷靜,越是心中忐忑的時候,越要保持高度冷靜,他仔細的把朱標告訴他的事又在腦海中過了一遍,在戰場錘煉出的嗅覺,讓徐達很快發現其中的不同尋常。

  朱元璋對朱標寄予厚望,想讓他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可他也是對朱標非常保護的,像土地兼並的這件事,關系網錯綜複雜,朱標如何能處理好?
  可偏偏朱元璋就把這件事交給了朱標,以徐達對朱元璋的了解,他認為此舉不符合朱元璋的性格。

  忽地,徐達想到了朱瀚,心中頓時明了:敢把這麽重要的事交給朱標,除了朱瀚,整個大明沒有第二個人敢向朱元璋這麽建議。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