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糜漢》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
  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
  在魏軍面臨全面崩潰的情況下,其余的漢將已經不需要關羽的指揮,他們就知道自己該做的是什麽。

  既為國家,亦為自身,殺盡一切攔在他們身前的敵人。

  在這場大戰展開之前,關羽就曾下達過此戰獲勝後的兩個戰略目標之一。

  一個是盡可能在戰場上殺盡敵人的有生力量。

  特別是那三萬魏軍中軍。

  在曹魏錯役製的影響下,投降後的魏軍是很難快速轉變為漢朝的國力的。

  特別是那三萬對曹魏忠心耿耿的魏軍中軍。

  對於這種敵人,不剿滅殆盡,留著幹什麽呢?

  誠然身為劉備的部下,大多都是忠義之輩,不會濫殺無辜。

  但是在魏軍還未投降之時,那他們就還是敵人。

  將自身的刀刃砍在敵人身上,又怎麽能算是濫殺無辜呢?
  忠義,不是迂腐。

  不得不說,曹魏中軍的確是天下間的精銳,魏軍中軍中,亦是有著一部分死忠將領。

  在魏軍的戰局全面崩潰的情況下,還有著不少魏軍中軍,在混亂的戰場中嘗試著結陣對抗。

  但是那些不統一獨立的魏軍結陣,是不可能對現在士氣如虹的漢軍造成任何威脅的。

  他們此舉,最多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擋一下,漢軍席卷戰場的進度而已。

  在數萬漢軍正在戰場各處絞殺魏軍中的頑固分子之時,在戰場中某處的張遼也看到了關羽正持刀向他殺來。

  在一開始時,數萬魏軍的陣型在被萬余魏軍潰軍的衝擊下變得混亂不堪,從而十分擁擠。

  但在越來越多的魏軍變為潰兵,一起衝擊著魏軍的陣型時,魏軍的陣型早已經變成有著四面破洞的水桶。

  而慌不擇路想要逃生的潰兵,就紛紛如汙水一般,從那水桶中的破洞四散而出。

  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原來十分擁擠的戰場,目前被逃散的潰兵、負隅頑抗的魏軍、士氣高昂的漢軍分割成無數的戰場。

  許多處戰場中依然在進行著戰鬥。

  只是現在,攻守之勢,已經徹底逆轉。

  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了眾多人群的阻擋,張遼很快就察覺到關羽的動向。

  不止張遼,他身旁的數百虎賁亦看到了這一幕。

  在看到這一幕後,緊緊跟隨在張遼身邊的數百虎賁紛紛對著張遼勸諫道:“衛將軍,快走吧。”

  一聲聲急切的催促聲響徹在張遼的耳邊。

  這數百虎賁自當年追隨張遼大破十萬吳軍後,他們與張遼一同得到了太多榮譽。

  例如他們被魏帝曹丕親自下詔封為虎賁,這是北方數十萬魏軍中,都未曾得到的榮譽。

  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的命運早已經與張遼深深地勾連在一起。

  在方才混亂的局面中,本來聚集在張遼身旁的魏軍或逃或散,只有這數百虎賁堅定不移地跟隨在張遼的身邊。

  哪怕身處在亂軍當中,但是他們依然誓死不渝地跟隨著張遼殺敵,如同當年在合肥城之外一般。

  只是這數百虎賁在看到關羽領軍快速朝著這處前來時,他們臉上紛紛浮現畏懼之色。

  關羽不是孫權,當年孫權會因為他們這數百人的勇猛嚇得落荒而逃,引得他們陣陣發笑。

  關羽卻是有能力領軍殺掉他們這數百人的蓋世名將。

  而他們可以死,他們的主人張遼卻不可以死。

  在往日他們得到過張遼太多恩惠,現在是他們報恩的時候。

  在一聲聲急切的催促下,甚至還有一些虎賁上前拉住張遼的臂膀,就要護衛著張遼殺出重圍。

  但那些虎賁發自忠心的舉動,卻被張遼的一聲厲喝所阻止。

  在阻止那些虎賁的舉動之後,張遼看著守衛他身前的數百虎賁,他的眼中不禁浮現疑惑之色。

  他是怎麽敗的呢?
  戰爭打到這一步,魏軍的敗局已定。

  所以這個疑問出現在他的心間。

  本來戰場的局勢一直是魏軍處於優勢,但幾乎就在倏忽之間,數萬魏軍猝不及防地遭到了近乎毀滅般的打擊,但這是他的錯嗎?
  他明明已經很謹慎,很小心了。

  張遼看著不遠處率領著西涼鐵騎的馬超,魏軍的敗局,好像就是自從他出現後開始出現的。

  若不是馬超這等一流的騎將率領著西涼鐵騎,想來孫禮是不會敗的那麽快的。

  快到給他反應的時間都沒有。

  但這能怪他沒有預料到這一點嗎?

  試問天下人誰會相信,關羽會在這場至關重要的大戰中,將製勝的關鍵放在馬超這種聲名狼藉的人身上!
  這就好像劉備來日北伐時,將於禁委任為漢軍的前鋒大將一般。

  而馬超的名聲與不可信任程度,比於禁多上了幾個量級。

  這個安排對於曹魏中的臣子來說,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現今的曹魏名臣,全都是魏武帝曹操一手提拔起來的。

  而曹操對有可能造反的人是怎麽做的呢?
  是令人直接闖入軍營奪去他的軍權,是借著各種由頭逼令他自殺
  在曹操這種做法的影響下,不止是張遼,就算是賈詡在,恐怕也不能預料到關羽的這一招。

  這便是曹魏與季漢不同的國情。

  而張遼不知道的是,這種毫無理由的信任在原來的季漢歷史上不絕於史書,而那些信任亦造就了季漢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

  例如那被後世無數人喜愛的薑維。

  就是這種有時令常人無法理解的信任,才在諸葛亮死後,讓季漢政權又存活了數十年。

  張遼因為不理解這種信任,所以他又接著想到:

  今日七萬魏軍之敗,除去馬超這支騎軍的突然出現這個原因外,難道他服侍的主子曹丕就沒有責任嗎?

  誠然糜暘的計策是個人都會動怒,甚至哪怕曹操在世也會暴跳如雷。

  而曹操或許會因為動怒而出兵,但他絕對不會讓己方完全被敵方牽著鼻子走。

  在當初張遼離開宛城前,曹丕曾問過張遼一個問題:“若我軍與賊軍野戰,勝算幾何?”

  那時張遼的回答是:“五成。”

  這是考慮到對手是關羽的因素。

  但張遼在回答完這個答案後,他又接著答道:“若從邊境再度調來精騎,令名將領之,則勝算有八成。”

  這個判斷是張遼多年征戰得出的經驗,以步合騎,則無往不勝。

  而從許褚到來後告知的消息可知,本來曹丕是有下詔令張郃率關中鐵騎參戰的。

  但可惜的是,因為關羽的主動撤退,完全被憤怒所湮沒理智的曹丕已經等不及了。

  可若是今日張郃的關中鐵騎在,失敗的怎麽會是他張遼!
  勝利本該屬於大魏的。

  一主無能,累死三軍。

  或許在一開始,他張遼的真正對手就不是關羽,而是那表面上對他恩寵至極的曹丕。

  張遼知道他今日已然陷入死局中。

  或許他現在能逃。

  但三萬曹魏中軍的覆滅就發生在他眼前,他一個非嫡非親的將領,就算最後逃出去了,下場又能好到哪裡去?

  張遼不是一個單純的武將,他深諳政治中的潛規則。

  三萬曹魏中軍覆滅,這樣的淒慘戰果,肯定是曹魏朝野上下所不能接受的。

  這樣慘烈的失敗,需要有一人出來平息朝臣的怒火,需要有一人出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這樣的人不可能是身為副將的曹休,更不可能是身為天子的曹丕,身為三軍主將的他,是最合適的。

  曹丕大戰前對他的恩寵,既是信任也是壓力。

  這是一場他張遼絕對不能輸的大仗,若輸了,以命償還就是。

  唯有如此,他的家族才能保全,而或許他還能爭取個好諡號。

  本就想通一切的張遼,又怎麽會聽從左右虎賁的勸言,離開這處戰場中呢?

  既然已經面臨必死之局,那他張遼死之前,亦要堂堂正正的。

  看著不斷逼近的關羽,張遼取下頭上的兜鍪,他手持環首刀用刀拍著手上的兜鍪。

  在張遼手中的金銀之器互相碰撞發生獨特的響聲時,那響聲在張遼有序的拍擊下形成一種特殊的旋律。

  這旋律正是屬於當今流傳於天下各軍中的樂府詩—《十五從軍征》。

  悲涼的旋律開始流轉在張遼的身遭,向他周圍的數百虎賁快速傳播而去。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裡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塚累累。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張遼並沒有唱出這首詩中的內容,但這首詩流傳太廣泛了,在場的虎賁都知道這首詩。

  正因為知道,所以一股無言的悲涼氣氛,開始彌漫在這數百人之中。

  在心中默念了一遍詩中的內容後,張遼遙望了一下北方。

  他口中喃喃說道:“我亦十五從征,但我不幸運,再無法回家咯。”

  張遼的語氣充滿著遺憾與不甘。

  當他的這句話被周圍的虎賁聽到後,有不少虎賁都心有所感落下淚來。

  他們也都回不去咯。

  盡管知道跟著張遼留在原地是必死之局,但是沒有一位虎賁在這時拋棄張遼。

  曹魏並非盡皆無情輩。

  可惜深情多錯付。

  當張遼拍擊完一遍完《十五從軍征》的旋律後,關羽已經一路殺到張遼的身前。

  而看到關羽手中的長刀在擊飛一名魏軍,導致他與自己的身前再無阻礙後,張遼彎身撿起地上的一柄長槍。

  在剛才的交戰中,他手中的長戟早已經不知丟棄至何方。

  雖然他往日中一直是以長戟殺敵,但一通百通,對於張遼來說,槍亦是他擅長的武器。

  而在撿起長槍後,張遼再沒有半分遲疑,他猶如一隻迅疾的野豹一般,手持長槍朝著身前的關羽撲去。

  在張遼朝關羽撲去的那一刻,他周圍的數百虎賁亦手持利刃,朝著關羽帶來的數百漢軍殺去。

  面對著張遼的暴起攻擊,關羽臉上並沒有浮現驚慌之色,他對這一幕早有預料。

  兩人縱使往日中是好友,但大戰開始前的那一番會面,令兩人的往日情分已經斷絕。

  如今雙方只是敵人,若一相遇,則只有死戰。

  張遼手中的長槍,以極其刁鑽的角度朝著關羽刺去。

  關羽則從容的舉起手中的大刀將其格擋開,而後順勢將手中的大刀朝著張遼的身上劈砍而去。

  面對關羽這勢大力沉的一擊,張遼亦沉著的抬槍抵擋住他的攻擊。

  在交手第一招之後,關羽與張遼兩人曾短暫分開過。

  但很快的兩人又朝著對方衝去,重新交戰在一起。

  關羽的萬人敵稱號享譽數十年,身為萬人敵的他,一向都是以攻為主。

  而張遼亦是以勇猛聞名於天下。

  在他心存死志的時候,他亦是毫不顧忌自身的安危,只顧著朝著關羽猛烈的發起進攻。

  正因為兩人都是以攻為主,所以兩人的交手在一開始就已經達到高潮。

  槍光刀影不斷流轉在兩人的周身,陣陣槍刀相撞發出的急促的猙鳴聲,亦在映證兩人交手的激烈。

  關羽與張遼曾經是好友,所以當年他們兩人私下經常切磋過。

  如今發生的一幕,就像極了當初他們在徐州,在許都切磋時的樣子。

  只是相比於往日的切磋,今日兩人的交手各自都充滿著凜冽的殺意。

  高手對招,一開始便全是殺招。

  在剛才張遼意欲襲擊漢軍陣型時,關羽就與張遼交過手。

  只是那短暫的交手,不久後便被雙方趕來的大部援軍所打斷。

  張遼的這番舉動,很明顯就是想延續剛才他與關羽的交戰。

  縱算是死,若是能死在關羽手下,那也是他的驕傲。

  在張遼與關羽交手的時候,雙方的步兵亦開始相互廝殺起來。

  雖然張遼的數百虎賁都是懷抱著必死之心發動攻擊,但是目前關羽帶來的亦都是悍不畏死之輩。

  再加上目前戰場中漢軍明顯完全佔據上風,所以在察覺到關羽在這處後,正不斷有著漢軍朝著這處自發集結。

  很快的,張遼的數百虎賁便陷入了人數的劣勢之中。

  在人數有著絕對劣勢的情況下,縱使那數百虎賁再如何勇猛,亦逃脫不了死亡的結局。

  一位位魏軍虎賁倒下,他們在臨死前都會不由自主的發出慘叫聲。

  而這慘叫聲正不斷傳進與關羽交手的張遼耳中。

  能讓數百虎賁願意為自己赴死,張遼在往日待他們是親如父子的。

  現在聽到往日待為義子的一位位虎賁,在自己的身旁慘死,張遼的眼神中的悲涼之意愈發嚴重。

  而在那一聲聲的慘叫聲之下,張遼的心神不自覺的被分散了許多。

  高手過招,片刻都不能分神。

  張遼的勇武本就不如關羽。

  現在他的心神又被周遭的慘叫聲牽扯,這讓他的攻勢變得不再猛烈。

  而關羽在察覺到這一幕後,及時的把握住了時機。

  一道快到極致的刀影,在張遼分神之際砍中他的腰間。

  巨大的力量將張遼整個人都擊飛出去,重重的倒在地上。

  在張遼倒地之後,一股侵入骨髓的疼痛感瞬間彌漫至張遼的全身。

  他的腰間完全被鮮血覆蓋,而在那不斷湧出鮮血的腰間,一大片血肉已經消失不見,有的只有森寒的白骨。

  關羽的這一刀,已然砍斷了張遼的所有生機。

   明天29,新年倒計時。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