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糜漢》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
  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
  漢延康元年七月十五日,漢天子劉協禪位於魏王曹丕。

  魏王曹丕於繁陽亭登受禪壇,接受玉璽,即皇帝位。

  在禪讓儀式完畢後,曹丕隨即率軍及文武百官進入許都。

  在許都的皇宮中,曹丕在文武百官面前製詔三公:
  “上古之始有君也,必崇恩化,以美風俗,然百姓順教而刑辟厝焉。

  今朕承帝王之緒,其以延康元年為黃初元年,議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同律度量,承土行,大赦天下。

  自殊死以下諸不當得赦,皆赦除之。”

  這是曹丕登基成為皇帝後下的第一道詔令,而承接曹丕詔令的魏朝三公分別是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太尉賈詡。

  因為在魏還是王國時,它王國中的一切官職皆是仿照漢代官職所設置。

  所以曹丕登基後,連大封群臣加官進爵這一步都直接免了。

  在下完這道詔令後,曹丕又連續下了三道詔令。

  其中一道詔令是追尊皇祖曹嵩太王曰太皇帝,考武王曹操曰武皇帝,廟號太祖。

  另外一道詔令是,以河內郡山陽邑萬戶奉劉協為山陽公。

  曹丕允許他在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

  並且山陽公位於所有諸侯王之上,劉協向皇帝奏事不必稱臣,接受皇帝的詔書可以不拜。

  這時劉協已經從高廟回來,祭祀完高廟的劉協已經正式失去了皇帝的身份,正作為大臣站在一眾大魏眾臣之中。

  聽著曹丕對他的賞賜,劉協不管心裡是如何想的,他的臉上最後還是露出惶恐的臉色,接受了曹魏天子曹丕的“恩賜。”

  曹丕坐在往日之中劉協專屬的位子上,看著往日之中高高在上的漢帝劉協,這時正惶恐恭敬的接受他的賞賜,曹丕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

  在這種情緒之下,在大殿之中曹丕對劉協客氣地言道:“天下的好東西,朕跟你可以一起享受。”

  曹丕這句話一出,劉協卻一點都沒當真。

  他現在隻想早點到山陽縣頤養天年,不想再理會天下間的任何紛擾。

  而在曹丕對劉協說完這句話後,他下達了今日最後一道詔令。

  曹丕改雒陽為洛陽,並正式在群臣面前公布曹魏朝廷遷都洛陽的消息。

  在曹丕的這道詔令下達之後,大殿中的文武百官紛紛朝著曹丕一拜。

  而後他們便在魏朝三公的主持下,陸續離開大殿,前去安排遷都,及將今日漢帝禪讓一事公布天下的事宜。

  在群臣紛紛離開之時,曹丕下令留下了四位大臣,這四位大臣分別是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

  這四位大臣在曹丕還是太子時,就被合稱為曹丕的“太子四友”。

  他們在曹丕當年的奪嫡之爭中出力甚多,既是曹丕的知己好友,又是曹丕的得力心腹。

  在大殿中只剩下這四位大臣之後,曹丕無須再掩藏他的真實情感。

  曹丕看著大殿中站立著的往日四位好友言道:“舜,禹之事,吾今日知矣。”

  曹丕的言語及語氣之間,有著難以掩飾的喜悅。

  而大殿中的四位大臣在聽到曹丕的話後,臉上亦紛紛浮現喜色。

  正所謂攀龍附鳳。

  他們四人當初追隨曹丕,就是看出曹丕有潛力,想著扶保曹丕一路登高成為人間至尊,他們也好因為扶保之功從而位極人臣。

  曹丕今日的成功離不開他們四人當初的輔弼,同樣的,曹丕成為皇帝之後,曹丕的榮耀他們四人也與有榮焉。

  現在曹丕已經按他們的設想,成為了天子,他們四人飛黃騰達的日子亦不遠了。

  只是在四位大臣中,唯有司馬懿在喜悅之後還保持著理智。

  司馬懿對著禦座上的曹丕一拜道:

  “陛下,不久之後陛下受禪登基的消息就會傳遍天下。

  當這時陛下應該加強各邊境軍防,防止南方的劉備與孫權異動。”

  司馬懿的建言讓曹丕從喜悅中清醒。

  是呀,南方還有他的兩個心腹大患還未除去。

  雖說孫權暫時不足慮,但是南方最為勢大的劉備應該加緊防范。

  曹丕看向司馬懿,他問司馬懿道:“仲達有何建議?”

  在曹丕的詢問之下,司馬懿答道:“今受禪事宜已經完成,而陛下不日又將遷都洛陽,當此時陛下應派鎮西將軍早日前往關中,都督雍、涼諸軍事。”

  “劉備精銳大多居於蜀中,若其想要入寇,雍、涼乃是要緊之地。”

  “且雍涼不穩,則關中不安。關中不安,則洛陽有危。

  當此時,鎮西將軍都督雍涼軍事一事刻不容緩。”

  聽完司馬懿的建言後,曹丕深以為然。

  本來他將曹真留在身邊,本來就是權宜之計。

  現在受禪儀式已經順利完成,內憂得到解除,接下來他是要好好考慮外患了。

  只是曹真目前不僅是鎮西將軍,還兼任著中領軍一職,若是曹真要去雍涼赴任,那麽這中領軍得有人接任。

  但片刻之後,曹丕就想出了擔任中領軍的人選。

  曹丕看向大殿之中的朱鑠,對其言道:“在子丹前往雍涼後,便由卿接任中領軍一職。”

  當曹丕的這個任命說出口後,陳群、吳質、司馬懿三人齊齊一驚。

  就是朱鑠自己臉上亦浮現巨大的喜悅之色。

  朱鑠乃是沛國人,建安後期入為曹丕僚屬,成為曹丕的重要智囊之一。

  只是雖然朱鑠智謀不凡,但他為人性急,所以在同僚間的口碑並不好。

  性急的朱鑠趕忙向曹丕下拜領謝,就怕曹丕反悔似的。

  為何朱鑠會如此驚喜,以及司馬懿三人聽到朱鑠擔任中領軍一職會如此驚訝呢?
  乃是因為中領軍一職的特殊性。

  中領軍一職乃是曹操首創。

  曹操為丞相時,於建安十二年在其丞相府中設置中領軍,由親信將領史渙擔任,以統率親兵衛士和禁軍。

  後曹操又置中護軍一職,由韓浩擔任,與中領軍共典禁衛之事。

  中領軍如同高級將軍,可以開府,下設長史、司馬。

  隨著時間的變遷,中領軍的職權越來越重,有主持選拔武官、監督管制諸武將的權力。

  到了現在,中領軍已經發展成為有直屬營兵,負責統領中護軍、五校尉以及武衛、中壘、驍騎、中堅、遊擊等禁軍的最高統帥。

  例如虎豹騎就歸於中領軍統轄。

  在中領軍職權不斷增長的同時,曹操對此感到憂慮,所以後來中領軍一職多以宗室親信擔任。

  但如今這麽重要的一個職務,曹丕竟然選擇交予朱鑠擔任。

  而且最重要的是,曹丕打破了中領軍一職多為宗親擔任的潛規則,將這個職務交給了士族出身的朱鑠擔任!
  這種政治信號,真耐人尋味。

  曹丕不可能不知道中領軍一職的重要性,他也不可能不知道,曹操多讓宗室擔任中領軍的良苦用心。

  但是在曹丕看來,朱鑠乃是他的心腹,對他的忠心自不用說。

  況且若是一味偏心宗室,不對士族釋放出良好的政治信號,是不利於穩定他的統治的,所以他才做出了這副安排。

  看著朱鑠激動的下拜謝恩,曹丕的臉上浮現笑容:“朕對卿信任有加,卿需勉力自身,不要讓朕失望。”

  面對著曹丕的告誡,朱鑠當然忙不迭的答應。

  曹丕這個人的性格非常矛盾,有時候很大度,有時候很小氣。

  但他有個顯著的性格特征,那就是只要有人曾經幫助過他,那麽他一定會不遺余力的相信他,重用他。

  例如賈詡,賈詡當年曾幫助過曹丕奪嫡。

  所以曹丕在繼承魏王之位後,便當即任命賈詡為太尉,成為三公之一。

  要知道擔任三公最重要的條件,那就是名聲不能有汙點。

  但賈詡別說名聲是否有汙點,因為當年他的那個獻策,他在天下間的名聲根本就是臭的。

  賈詡的名聲甚至比“肉脯”大臣程昱還臭,但哪怕如此,曹丕還是力排眾議,將他硬生生扶上三公之位。

  所以今日曹丕有打破潛規則提拔朱鑠擔任中領軍的舉動,也就不足為怪了。

  但曹丕恐怕沒想到的是,正是他今日的一個舉動,造成了一個將來很不好的影響。

  中領軍與中護軍乃是曹魏中軍的統領者,而曹魏中軍乃是曹魏大軍中最精銳的部分,更是拱衛中央的禁軍。

  今日曹丕打破非宗室不能擔任中領軍的潛規則,無疑會給後繼之君樹立一個榜樣。

  歷史上司馬懿能在失去所有軍權的情況下,一舉反擊控制洛陽,有個很重要的原因便在於,當時的中領軍與中護軍多年由士族擔任.
  例如蔣濟與司馬師。

  歷史上將曹魏打入萬劫不複地步的,正是當初曹操一手創建出來拱衛曹魏的中軍。

  這種結果,真是充滿了諷刺。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曹操臨死前的那句告誡,曹丕應該是忘記了。

  在曹丕任命朱鑠為中領軍後,在大殿中的吳質突然提醒曹丕道:“西北軍務要緊,然陛下不可疏忽荊州軍務。”

  吳質字季重,定陶人,乃是當世著名的文學家。

  當年曹操為發展力量,在鄄城招賢納士,吳質應召而至。

  因其才學通博,受到曹丕的賞識,成為曹丕的摯友。

  在當年的“太子四友”中,論關系吳質是與曹丕最親密的。

  而論幫助曹丕出謀劃策奪得太子之位,吳質亦是出力最大的。

  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曹丕對吳質的信任程度,是高於其他三友的。

  聽到吳質的這番提醒,曹丕的臉上浮現凝重之色。

  雍涼之地大多是平原地帶,而劉備大軍中騎軍並不多。

  縱算劉備大軍大舉北伐雍涼,佔據著地利優勢加上曹真的武略,曹丕其實並沒有太多擔心。

  但是荊州一代多山林、河流,正利於劉備大軍發揮步軍、水軍的長處。

  最重要的是,荊州一帶有曹丕忌憚的兩個人:

  一個是駐守襄陽的關羽,一個是駐守西城的糜暘。

  這對翁婿皆是當世名將,來日若是劉備大舉北伐之時,這對翁婿是不可能沒有動作的。

  糜暘與關羽的合力,那種威懾力令曹丕想想便無法安寢。

  曹丕看向吳質,對其問道:“季重有何對策?”

  見曹丕問自己,吳質的心中浮現笑意。

  相比於劉禪的“太子四友”得親密無間不同,曹丕的四友其實內部並不團結。

  就例如吳質就與陳群和朱鑠不對付。

  吳質之所以突然會向曹丕提醒荊州防務,除了他的確擔心糜暘與關羽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便是,他不想看朱鑠太過得意。

  中領軍朱鑠做得,他自然也做得。

  吳質向曹丕一拜後答道:“車騎將軍乃經世名將,但他一人董督益、荊、揚三州軍事,難免力有不逮。”

  “陛下不如派遣伯仁領軍前去協助車騎將軍駐守荊州,這樣縱使來日糜暘與關羽合力入寇,南方軍事有車騎將軍與伯仁在,亦可保證無憂。”

  吳質口中的伯仁,指的乃是夏侯尚,夏侯尚與曹丕的關系十分親密。

  曹丕繼承王位之後,便當即封夏侯尚為平陵亭侯,拜散騎常侍。

  當吳質建議曹丕派遣夏侯尚前去南方協助曹仁之後,曹丕的臉上立馬浮現思索之色。

  今年初曹操回到鄴城後,曾向他提及過他與劉備會面一事。

  據曹操所言,當初他與劉備二人皆是攜帶兩位子侄會面。

  劉備一方帶的便是糜暘與關平,而曹操攜帶的是曹真與夏侯尚。

  在曹操向他提及此事後,曾鄭重告誡過他,務必要小心糜暘。

  並且向他提醒,曹真與夏侯尚都有軍略,好好培養之下可以大用。

  曹操的提醒曹丕現在還歷歷在目。

  現在吳質又提醒他,要小心糜暘與關羽的合力,曹丕不由得重視起來。

  正如吳質所說,若是將來糜暘與關羽合力攻打南陽,那麽曹仁一個人是會分身乏術。

  在這樣的情況下,派另一員大將去協助曹仁,便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來看,夏侯尚的確是很適合的人選。

  於是曹丕便對著吳質言道:“善!”

  …

  不久後夏侯尚收到了曹丕的詔令,曹丕任命他為征南將軍,封平陵鄉侯,領荊州刺史,協助曹仁一同駐守南陽。

  在得到曹丕的這個詔令後,夏侯尚對天子使者拜謝的同時,他的心中開始浮現野望。

  世人都知糜暘善戰,然不知我伯仁之名也。

  但現在,機會來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