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糜漢》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
  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
  丁奉提刀快步上前,在快速奔馳之下,沒一會兒他就率先衝到了鹿角之處。

  當丁奉衝到鹿角前時,鹿角後的申儀士卒紛紛刺出長槍朝向丁奉的要害。

  在這時不足五十步的距離內,弓箭已經無用,所以那數百弓箭手,已經舍棄手中的弓弩換上了長槍。

  面對這危險的一幕,丁奉並沒有退後。

  他只是彎曲身體,讓自己躲過眼前數十隻帶著殺意的長槍。

  在躲過長槍之後,丁奉順勢在地上一滾,就逼近到申儀士卒的身體下方。

  在來到申儀士卒身下後,還未等申儀士卒收起長槍往地上突刺,丁奉就快速半蹲身體在鹿角之下,而後揮舞著手中的長刀,將他身前的那幾名申儀士卒擊殺。

  丁奉的這副動作並不美觀,但這卻是他多年先登以來養出的經驗,乃是真正的殺人技。

  在揮舞著手中的長刀,將眼前的幾名申儀士卒殺傷後,他眼前的鹿角圍已經出現了一個難得的空檔。

  機不可失,丁奉沒有管他身後的糜軍已經衝到何處。

  他自己當機立斷,率先一步跳起來越過鹿角,殺進了鹿角後的申軍兵圍中。

  丁奉的這一奮勇當先,一往無前的作戰姿態大大激勵了他身後的糜軍士卒。

  百般戰功,先登第一。

  每逢有著名的戰役發生,也許為這場戰役而謀劃的才智之士不會被史書所記住,也許參與這場戰役的大多將領亦會被遺漏。

  但只要有人先登並且最後存活下來,那他的名字大多數會被記載史書之上。

  哪怕是惜字如金的史書,亦不吝文墨記錄這榮耀且振奮人心的一幕。

  因為先登的意義太過巨大,在冷兵器時代,他能極大調動起己方士卒的士氣,並且大大的打擊敵方大軍的士氣。

  當丁奉先登衝入鹿角重之後時,申軍士卒看到不一會己方兵圍就殺入了一員敵將,軍心士氣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但在己方將官的指揮下,他們還是抱著本能的反應,朝著丁奉圍殺而去。

  身為木門塞守將的申儀族弟,在看到丁奉一人殺進來後,他按著刀柄的手青筋暴露。

  這一反應體現了他難以置信的心情。

  那員敵將,或許不像天下聞名的幾員猛將一般武力高超。

  但他多了股完全不怕死的的意氣,那股意氣在短兵交陣的戰場之中,是有著意想不到的作用的。

  同時這名申儀族弟的心中,還出現了一些寒意。

  這還只是糜暘的一名部將,數百甲士,若是一會等糜暘大軍全部壓上來,那木門塞肯定是守不住的。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這名申儀族弟立馬又催促人前去尋找申儀,讓他快速派遣援軍。

  隨後他便指揮著麾下的士卒,繼續圍殺丁奉。

  只是在這時,丁奉身後的五百糜軍亦衝到了鹿角之處。

  當聽到身後的那整齊又密集的腳步聲時,丁奉在揮刀逼退一名申軍之後,朝著身後的糜軍大喊道:“火炬!火炬!”

  在丁奉的喊聲之下,五百糜軍中的將官收到指令後,就馬上下令五百糜軍紛紛取下身上的火炬,而後在點燃後齊齊往前方扔去。

  在這時五百糜軍已經在鹿角前不遠處,而他們能被糜暘看重加入親軍之中,那就說明他們每個都是勢大力沉之輩。

  所以在他們的投擲之下,五百支火炬紛紛精準的擲向木門塞之中。

  而在投擲一輪之後,五百訓練有素的糜軍再次投擲起一輪火炬。

  木門塞全都是由木頭製作而成,火炬上為了良好的引燃效果,是有著火油的。

  因此當一共千隻火炬落入木門塞之中後,那連綿的木門塞不久後就漸漸燃起了大火。

  而且因為木門塞完全是以木頭相連,所以火焰在連綿的可燃物之下,開始蔓延起來。

  大火的燃燒不僅在快速的毀壞著木門塞的防禦,那漸漸燃燒而起的火光,亦大大影響了不少申軍將官的心志。

  他們可沒有七斬令約束,他們大多都是申氏族人,申儀可不舍得處罰他們。

  所以在那些申軍將官看到自己身後起火之後,他們的攻勢已經不再那麽猛烈,甚至有些人還起了退縮之心。

  既然退不會死,那為何要自尋死路呢?
  他們腦海中浮現的這個想法,卻救了丁奉一命。

  先登是能極大激發己方士卒的士氣,但也會為自身帶來極大的危險。

  在剛剛率先衝入敵圍之時,丁奉憑借著自己的驍勇,的確是在短時間內斬殺了不少敵軍。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敵軍包圍上來,他已經有些左右不支之感,甚至他的身上都已經出現了一些傷痕。

  而五百糜軍及時的來到並投放火炬,讓不少申軍將官心志動搖,導致丁奉有了些許喘息之機。

  在投放完火炬之後,五百糜軍紛紛往丁奉所在衝殺而入。

  剛才是五百糜軍背著火光殺來,這時卻是他們迎著火光而上。

  糜暘雖然是想利用丁奉的驍勇為他撕開木門塞這道口子,但他亦不想讓丁奉白白送命。

  所以他此番交給丁奉統領的五百親軍,都是突陳之士。

  何為突陳之士?

  有氣蓋三軍,材力勇捷者,聚為一徒,名曰突陳之士。

  在丁奉的影響下,這五百突陳之士的士氣已然達到頂峰。

  他們揮舞著手中長刀,嚎叫著越入鹿角之中,朝著上千申軍衝殺而去。

  並且他們在衝殺的同時,在各自將官的指揮下,慢慢朝著丁奉所在集結而去。

  所以在不久之後,這支由丁奉統領的突陳之士,他們的陣型又變成了以丁奉為箭頭的的鋒矢陣。

  當看到自己身後聚集著越來越多的糜軍士卒之後,丁奉心中的膽氣越發強盛。

  方才他一人就敢陷陣而入,何況現在身後有著五百突陳之士?

  丁奉用手中的長刀快速的割下身上一塊布,將它綁在身上正在流血的傷口處。

  在暫時止住血後,丁奉帶領著身後的這支突陳之士,朝著上千申軍繼續衝殺而去。

  這一幕落在遠方高大樓船的糜暘等人眼中,引得張嶷與鄧艾臉上都流露驚歎之色。

  在他們的視線中,木門塞已經慢慢被火焰所覆蓋。

  雖然那火焰不足以形成火海,完全吞噬整片木門塞,但已經足夠將原本嚴密的木門塞,燒出不少漏洞。

  看著遠處那猶如利箭一般的數百糜軍,在周圍的火光照耀下,朝著上千敵軍的內部不斷衝殺而去。

  他們在丁奉的率領下,猶如殺人機器一般收割著身旁的敵人,張嶷與鄧艾的心中都浮現了一個想法。

  木門塞破了!
  在看到這副戰局之後,張嶷當即向糜暘建議道:“將軍,可以派遣大軍上岸了。”

  方才糜暘派出丁奉率領五百糜軍,上岸攻打木門塞,一方面是想借助丁奉的驍勇,看看能不能一舉奪下這個阻擋大軍上岸的堡壘。

  另一方面若是丁奉及五百親軍,不能為糜暘拿下木門塞,那也可以看看木門塞的防禦如何。

  在知道木門塞防禦如何之後,才能制定後續大軍上岸的計劃。

  但如今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木門塞在丁奉的猛烈攻勢之下,陷落只是遲早的事。

  在這種情況下,正如張嶷所說,是可以派遣大軍上岸了。

  但是當張嶷的建議落入糜暘耳中時,糜暘卻並沒有下達任何命令。

  就好像糜暘沒有聽到張嶷的建議一般。

  張嶷見狀正欲抱手再建議,但他的動作卻被一旁的鄧艾所阻。

  鄧艾用目光提醒張嶷,並且對他緩緩說出了一句話。

  “攻敵之必救。”

  在聽到鄧艾的這句話後,張嶷瞬間反應過來,糜暘為何對他的建議沒有反應。

  木門塞對西城來說是一道保命的屏障,申儀在得知木門塞遇襲的消息之後,是不可能會無動於衷的。

  所以他很大可能會派遣援軍。

  但這時申儀的援軍還未到來,若是糜暘的大軍率先上岸控制住局勢,那麽畏懼糜暘大軍的申儀,很可能就會打消救援木門塞的念頭,從此龜縮在城中。

  若是糜暘的大軍不著急上岸,讓申儀以為岸上目前只有數百糜軍。

  在這種情況下,因為木門塞的重要性,因為糜軍的人數不多,才可能讓申儀下定決心派遣援軍。

  而這就可以讓糜暘找到,在野外聚殲申儀大軍的機會!
  正如張嶷與鄧艾所想的那般,糜暘報的正是這種打算。

  盡管這種打算會讓岸上的丁奉及五百親軍陷入一定的危險之中,但慈不掌兵。

  西城的快速平定,才是當前最重要的事!

  糜暘的眼神中映照著遠處的火光,在那火光中是在為他拚殺的五百兒郎。

  隨後糜暘又將目光看向岸上矗立的西城,他的眼神中有著決絕。

  也許在剛穿越那一會,他還不能做出這種決定。

  但經歷公安一戰後,曾經掌握過數萬人生死的糜暘,已經發生了改變。

  身為主將,絕對不能感情用事。

  否則若是申儀從此龜縮在城中,那麽一旦攻城戰開始,雖說西城的城防遠遠不如公安,但在攻城戰之下,糜暘死傷的士卒數量,會遠遠大於五百這個數字。

  至於申儀若堅定打定主意不救,那也無妨,反正木門塞已經是糜暘的囊中之物。

  在這個時候,該如何選擇,糜暘清楚的很。

  丁奉率領著數百糜軍,不斷收割著身旁的申軍士卒的性命。

  雖說在收割的過程中,亦有不少糜軍的身軀倒下。

  但是因為兩方士氣相差甚大,加上數百糜軍有丁奉這個勇將帶領,所以申軍的死傷比例遠遠大於糜軍。

  在這種情況之下,上千申軍的潰敗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但這時丁奉的心中卻浮現一個疑問。

  為何將軍還不派大軍陸續上岸,趁此良機徹底控制木門塞?
  但就在不久後,那不遠處打開的西城大門,讓丁奉明白了為什麽。

  從打開的西城大門中,正快速的跑出一隊隊裝備精良的申軍。

  觀那不停從城門出跑出的人數,申軍至少在三千以上!
  而在那三千申軍之中,領頭的帶兵將領正是申儀。

  在見到西城中的援軍出來的那瞬間,丁奉就知道了糜暘原來不是不能把握戰機,而是他在等待更大的戰機。

  西城與木門塞距離並不遠,在申儀的率領之下,三千多申軍不久後就來到了木門塞之外,隨後將丁奉的數百糜軍給團團包圍了起來。

  在援軍趕來之後,本來已經接近潰敗邊緣的近千申軍,紛紛士氣一震。

  方才要不是有那位申氏族弟的拚命堅持,加上用家族利益來鼓勵人心,那近千申軍士卒,早就在丁奉的迅猛攻勢下潰敗了。

  申儀本來在安排完城防之後,便想回到縣府中稍事休息。

  他以為糜暘剛剛率軍到達西城之外,再怎麽說也會修整一日才會對西城發起進攻。

  沒想到的是他回到縣府中沒多久,就聽到了木門塞守將的求援消息。

  而且這求援消息還是一撥撥的不停送來,似乎木門塞陷落就在須臾之間。

  在聽到糜暘僅僅派出五百士卒,就將木門塞中的守軍逼到如此地步之後,申儀心中對糜暘的忌憚之心越來越盛。

  如此強悍的戰鬥力,要是萬一丟失木門塞,讓糜暘的大軍全部上岸,那西城能守住幾日呢?

  在這種想法的影響下,加上知道目前木門塞中只有數百糜軍,於是申儀當即決定親自率軍支援木門塞。

  申儀的想法是,只要他能率領優勢兵力快速將木門塞中的數百糜軍擊潰,那麽一切就還有轉機。

  當申儀率領三千多大軍趕到木門塞中後,他立即下令麾下大軍將數百糜軍團團圍起,務必要在短時間內絞殺他們。

  援軍的到來,加上申儀的親臨現場讓申軍一方士氣大振。

  數千申軍在申儀的指揮下,開始一步步絞殺起木門塞中的數百糜軍。

  看著己方士卒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丁奉只能下令剩余的數百糜軍結成圓陣,抵擋著數千申軍的一波波進攻。

  這時的丁奉,他的身上、臉上充滿了血汙。

  那血大部分是敵軍的,但有些也是他的。

  在猜出糜暘的意圖之後,丁奉心中並沒有責怪糜暘的意思,反而他心中湧現了一股火熱。

  丁奉參軍是為了建功立業,他不怕死,他怕的是所托非人。

  糜暘的真實意圖,雖然會讓他陷入一定的險境中。

  但卻讓他看到了,糜暘善於捕捉戰機及果決用兵的優秀特質。

  在亂世當中這樣的將領才能走的更遠,也才值得他為其效死。

  在這種心思之下,丁奉看著眼前越來越逼近的數千敵軍,丁奉用手抹了抹眼前的血滴,好讓自己的視線能更清楚些。

  隨後他下達了一個超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決定。

   繼續碼字~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