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糜漢》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
  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
  因為漢軍擺出的卻月陣型,所以奔馳而來的魏軍鐵騎,只能從三個方麵包圍而至。

  位於卻月陣最前方的傅肜,看著已經進入百步內的魏軍鐵騎,在這種距離之下,傅肜甚至能看到魏軍鐵騎臉上那充滿著喜悅的神色。

  他們在喜悅,漢軍再一次犯傻了。

  但是還未等數千魏軍鐵騎高興多久,傅肜沉著的舉起手中的令旗,然後狠狠的朝著前方包圍而至的數千魏軍鐵騎揮去。

  當傅肜手中的令旗落下的那一刻,戰車上的漢軍在雄壯的鼓聲的激勵下,紛紛取出了攜帶的大黃弩。

  與春秋時期只是承載士卒的戰車不同,目前漢軍所使用的這種戰車體積更大,不但能搭載二十多名士卒,還能放下一種殺敵利器。

  那便是大黃弩。

  弓弩作為古代軍事中最經常使用的遠程武器,兩者之間有著很大的不同。

  相比於弓,弩具有更大的殺傷力。

  哪怕是在遠距離時,由大弩射出的弩箭的殺傷力依然很恐怖。

  弩早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著廣泛應用,那時候的弩主要分為四種,分別是:夾弩、瘦弩、唐弩和大弩。

  而到了西漢時,步軍每當抵擋匈奴騎軍之時,守城、野戰的漢軍步卒都常常用弩來對匈奴騎軍進行殺傷。

  例如當年李陵率領五千步軍在浚稽山遇到數萬匈奴騎軍,便是靠著弩箭之威給匈奴騎軍以極大的殺傷。

  而天下善弩之輩,弩機之強,荊楚為冠!
  當年李陵率領的五千步軍,就大多是荊楚人士。

  現在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在本來就善於弓弩的荊楚大地上,更是出現了一種殺傷力極強的大黃弩。

  大黃弩又稱為黃肩弩,漢代的弩強度按石來計算,分一石至十石,其中十石弩最強就被稱為大黃弩。

  使用大黃弩的士兵要十分強壯,這樣的人才能使用大黃弩,而這樣的人目前都聚集在這百輛戰車上。

  在傅肜的令旗指揮之下,數百漢軍舉起隨身攜帶的大黃弩。

  善於使用弓弩的荊楚材士站在戰車上,高度差不多與騎坐在高頭大馬上魏軍騎軍平齊。

  這讓他們可以很輕松的瞄準前方衝來的魏軍鐵騎。

  甚至因為數千魏軍鐵騎的三方合圍之勢,戰車上的漢軍根本就不需要如何做精細的瞄準。

  片刻之後,在傅肜的指揮之下數百支急速飛出的,帶著寒冷殺意的弩箭朝著前方的魏軍騎軍射去。

  目前在場的大多數魏軍騎軍都是具裝騎軍,具裝騎軍的作戰方式與輕騎不同。

  輕騎部隊可能會特意分散四周,以弓箭襲擾殺傷為主。

  但是具裝騎軍自成軍那一日起,便是拋棄一定的機動性來換成無匹的衝擊力。

  例如當初曹操在當陽用五千鐵騎衝破劉備的步軍方陣,例如當初曹操在涼州用五千鐵騎硬抗馬超的西涼鐵騎。

  所以那數千魏軍鐵騎的陣型很是密集,這一點從客觀條件上大大加強了,漢軍所射出的數百支弩箭的殺傷力。

  魏軍鐵騎身上都穿著鎧甲不錯,但是弩箭經過兩漢數百年以來的發展,早已經成為步軍專門克制騎軍的一種利器。

  大黃弩的弩箭在中國歷史上,甚至有遠距離直接射死過敵將的記錄,何況如今不足數十步的魏軍鐵騎?

  於是乎當數百支威力巨大的弩箭,冒著寒氣射入數千魏軍鐵騎的陣型中時,衝在最前方的許多位大魏鐵騎紛紛中箭倒地。

  在戰馬高速衝鋒時,就算馬上的騎軍不被弩箭射死,一旦他們中箭倒地,那麽下場可能會更慘。

  當許多位大魏騎軍落地時,夏侯霸的耳邊不斷響起慘叫聲。

  那些慘叫聲有的是騎兵中箭時的痛呼,但更多的是騎兵落地之後,身體撞擊地面帶來的強烈疼痛感所引發的痛呼。

  更有甚者,許多魏軍騎軍在落地之後,因為躲閃不及,被後方快速奔襲而來的友軍戰馬踏著身軀而過。

  強大的衝擊力瞬間便讓落地的魏軍騎卒口鼻噴血,橫死當場。

  夏侯霸是依靠著自身矯健的身姿,才勉強躲過了漢軍的第一輪弩箭襲擊。

  夏侯霸看到漢軍僅僅是一輪弩箭襲擊,就讓己方損失了不少人,他心中對漢軍輕視瞬間轉變為憤怒。

  夏侯霸用一雙沸騰著憤怒火焰的雙眸,看向眼前正在繼續搭弓的漢軍士卒,他心中並沒有退縮之意。

  荊州善弓弩,是天下皆知的事。

  在之前魏軍騎軍襲擊漢軍運糧隊時,亦遭到了許多箭矢襲擊。

  誠然那些箭矢襲擊沒有今日眼前這數千漢軍造成的殺傷大,但是這還算是意料之中的損傷。

  這時從不遠處快速匯聚而來的上萬魏軍騎軍,已然出現在這片河岸上。

  看著四周不斷響起的呼喝聲,知道己方大部已然到達的夏侯霸心中有著莫大的安定。

  縱使方才他損失了不少兒郎,但他所率領的數千魏軍鐵騎已經離漢軍的軍陣不足百步。

  在這個距離中,憑借著胯下戰馬的高機動性,幾乎是咬咬牙的時間就可以到達。

  而只要這數千騎軍衝到漢軍的軍陣前,憑借著己方的速度所帶來的的衝擊力,足以將眼前的這數千漢軍給撕碎。

  抱著這種想法,夏侯霸心中沒有絲毫遲疑,他繼續率領著身後的數千魏軍鐵騎朝著前方衝去。

  而就在這時,卻月陣中的傅肜又下下達了新的命令。

  大黃弩威力是大,但是對士卒的體力消耗也大。

  所以當漢軍射完一輪弩箭後,這數百大力士從戰車上退後歇息。

  隨後原本站在數百弩手身後的上千弓箭手,開始站到了兩軍之前。

  在上千弓箭手上前之後,他們紛紛舉起手中的長弓,朝著前方的數千魏軍鐵騎瞄準。

  而與往常不同的是,這上千弓箭手手中搭著的乃是一捆捆集束好的箭矢。

  每名漢軍弓箭手手上的箭矢經過集束之後,至少都有著數支箭矢。

  夏侯霸可能以為眼前的漢軍僅僅不到三千人,但他不知道的是,這不到三千人的漢軍全部都是當年關羽絕北道之時,就跟隨在他身邊的老兵。

  論體力、論經驗、論受訓程度,這兩千七百名漢軍都是精銳中的精銳。

  也唯有這樣的精銳,才能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有能力,有底氣采取以箭集束的殺敵的方法。

  當這上千名在荊楚材士中,都足可稱得上精英的弓箭手,將手中的集束箭朝向前方快速奔馳而來的魏軍鐵騎時。

  他們在用力將手中的長弓拉成滿月形狀後,便不假思索的將手中的集束箭射出。

  在集速箭的數量之下,這輪集束箭射擊給眼前的數千魏軍鐵騎造成極大的殺傷力。

  上千名漢軍弓箭手在這一輪射箭中,至少放出了數千支箭矢。

  而且這數千支箭矢因為距離,全都是威力最大的時候射入了密集的魏軍騎軍的陣列中。

  再加上卻月陣的特殊構造,所以這數千支箭矢幾乎將衝鋒的魏軍騎軍都覆蓋在內。

  當這一輪數千支箭矢射出之後,距離卻月陣已經不足數十步的魏軍騎兵幾乎是倒下一大片。

  一陣陣更大的慘叫聲開始浮現在兩軍陣前,這慘烈的慘叫聲幾乎掩蓋住了魏軍鐵騎踏地的隆隆聲。

  兩輪弓弩的殺傷,至少讓上千魏軍騎軍失去了生命。

  畢竟現在的曹魏具裝騎軍,還未達到後世南北朝時,那種鐵浮屠形式的可怕的防禦程度。

  當上千魏軍騎軍摔下馬後,這一幕引起了剩余數千魏軍騎軍陣型中的不小騷亂。

  但還未等這騷亂擴散開來,已經趕到友軍身後的上萬魏軍騎軍,卻開始推動著前軍繼續朝著卻月陣而來。

  領兵到達的諸位曹魏騎軍將領,如曹泰、司馬懿、蔣濟、文欽等,都已經看到最前方的騎軍已然到達漢軍軍陣之前。

  這種情況下,漢軍弓弩已然失去效用。

  而任誰都看得出來,能夠采取集束射箭的漢軍,絕對是精銳。

  能指揮如此精銳的漢軍的將領,地位肯定不會低了。

  自襄樊一戰以來,大魏上下太需要一場對漢軍的勝利了。

  雖然不知道被漢軍軍陣所保護起來的漢將是誰,但出於基本的判斷,若能將他擒拿下,那自然是大功一件。

  諸軍皆敗而己軍卻取得首功,這種誘惑沒有一位將領能夠抵擋住。

  更何況他們還有著近兩萬鐵騎!
  方才損失大,只是漢軍采取一些特殊技巧而已,若是正面衝殺,他們最後肯定還是勝利的一方。

  隨著所有騎軍將領都抱著同一個心理,越來越多的魏軍鐵騎開始不斷朝著這處匯聚而來。

  但是就在這時,戰車上的漢軍在傅肜與廖化兩員悍將的指揮下,開始取出一種形狀怪異的特殊武器。

  這種武器有點像長槍或者長矛,但它的長度更長。

  這便是一種特殊的武器槊。

  槊的起源眾說紛紜,有先秦說,有漢代說,但無論是哪種觀點,他們都認為槊真正興起的時期乃是魏晉之後。

  目前槊不是軍中的主流製式武器。

  當世有許多士卒都不認識這種形狀獨特的武器。

  上千漢軍手中的槊由硬木製成,分槊柄和槊頭兩部分。

  槊柄一般長六尺,槊頭呈圓錘狀,頭上裝滿鐵釘。

  所以當漢軍取出槊當武器時,引得即將到達卻月陣陣前的魏軍騎軍有些奇怪。

  那敵軍手中長相奇怪的武器,竟然比他們手中的長槍的長度還長。

  但是還未等魏軍騎軍奇怪多久,在傅肜與廖化的指揮下,東西兩面的漢軍舉起手中的槊,朝著前方的魏軍騎軍刺去。

  因為魏軍鐵騎是帶著巨大的衝擊力衝到卻月陣前的,所以漢軍根本不需要廢多大力氣去刺他們,他們就呼嘯地徑直地朝著槊尖衝去。

  魏軍騎軍的衝擊力有多強大,他們受到的傷害就有多深。

  許多魏軍騎軍在猝不及防之下,紛紛被漢軍手中的槊刺下馬匹。

  而當魏軍騎軍想用手中的長槍反擊時,他們才悲催的發現因為槊的長度比長槍更長。

  所以在他們想揮舞長槍反擊之時,往往會先被漢軍手中的槊給刺落馬下。

  甚至更絕的是,在大量魏軍騎軍到來前,傅肜讓數百士卒將長槊駕在車的欄杆上。

  鋒利無比的槊尖直指快速衝鋒而來的魏軍鐵騎,而當槊尖即將接觸敵身之時,傅肜馬上下令漢軍用大錘錘擊槊的末端加強衝擊力。

  在這種情況下,一根槊便能輕易洞穿至少四五名魏軍騎兵,就像後世的“羊肉串”一般。

  而當數百支槊再次收割走上千魏軍騎軍生命的時候,魏軍的士氣遭受了極大的打擊。

  在最前方的魏軍騎軍的眼中,他們的同袍被齊齊串在一根“長槍”上,如此懾人的一幕令許多魏軍騎軍不寒而栗。

  但是因為魏軍騎軍人數眾多,所以在付出不少人的傷亡之後,還是有許多魏軍騎軍越過槊的距離,來到了漢軍身前。

  對於這些衝到近前的魏軍騎軍,傅肜馬上下令讓漢軍士卒抽出長刀近戰應敵。

  當魏軍與漢軍短兵相接時,一陣無比猛烈的喊殺聲開始在河岸上響起。

  這陣猛烈的喊殺聲,乃是由兩千多漢軍口中發出。

  而隨著這陣激烈的喊殺聲響起之後,數千漢軍背後的戰鼓聲越來越密集。

  那密集的戰鼓聲,正在不斷提升著漢軍的士氣。

  在短兵交接之時,盡管魏軍騎軍仗著人數的優勢不斷地圍上來。

  但是因為卻月陣是弧形迎擊面小,這讓位於卻月陣中的漢軍面臨的魏軍人數就不會太多。

  而對於魏軍一方來說,他們越不斷衝擊著弧形的卻月陣時,他們受到的殺傷力就越強。

  再加上有著戰車的存在與守護,所以魏軍騎軍居高臨下的優勢也蕩然無存。

  現在若忽略兩軍腳下的那片土地的話,目前戰場中的局勢根本就不是騎軍在撞擊步軍的方陣,而是兩方步軍正在結陣衝殺。

  而在兩方步軍中,無疑漢軍的卻月陣殺傷力更大。

  在這種情況下,不斷的有魏軍被漢軍用長刀、槊擊落馬下。

  而相比於有著盾牌保護的漢軍,魏軍對他們造成的殺傷卻不多。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魏軍慘叫著掉落馬下。

  戰爭進行到這一步,衝在最前方的魏軍騎軍的士氣早已消失殆盡。

  衝擊在最前方的魏軍騎軍,正是夏侯霸所率領的那數千騎軍。

  在剛剛連番遭受漢軍的攻擊之下,他所率領的數千魏軍騎軍,人數已經死傷不少,而這距離兩軍交戰才多久?
  方才衝在最前的夏侯霸,無疑是這數萬魏軍騎軍中,最了解眼前這奇怪陣型恐怖之處的人。

  現在的夏侯霸心中早已經沒有憤怒與輕視,在己方兒郎不斷死去的情況之下,他心中已然萌生退意。

  但是後方大量的魏軍騎軍並不十分清楚前方的情況,還在不停的往前衝。

  所以夏侯霸一時之間還無法下定主意。

  但就在這時漢水上突然出現大量漢軍戰船,漢軍每艘戰船中都遍插旗幟,好似布滿了漢軍。

  當看到這一幕後,夏侯霸再也無法保持冷靜!

  現在夏侯霸方才明白,今日漢軍在岸上擺下這奇怪的卻月陣型,為的便是引誘他與他們交戰。

  然後借用此陣型趁機讓騎軍失去機動力,從而再調集大量的漢軍步軍將他們圍殲。

  一旦魏軍騎軍被局限在一起失去機動力,那麽處於高大戰馬上的魏軍騎軍無疑都是活靶子。

  自認為看穿關羽謀劃的夏侯霸,馬上做出一個最符合當下常理的舉動——那便是撤退。

  夏侯霸性情粗猛,說做就做,他開始朝著後方撤退而去。

  而夏侯霸身為數千魏軍騎軍的主將,他的舉動被許多人注視著。

  當他開始往後撤的時候,他身邊的許多早就心無鬥志的魏軍騎軍也開始瘋狂的往後撤退。

  缺少領軍經驗的夏侯霸忽視了一點。

  那便是在數萬魏軍騎軍都聚集在一起的時候,身為前軍的他突然撤退,會引發很可怕的一種後果。

  當夏侯霸的前軍開始撥轉馬頭朝著後方退卻時,後方的上萬魏軍騎軍還在不斷的往前衝。

  這樣在兩相衝撞之下,數萬魏軍騎軍本就密集的陣型,瞬間變得雜亂無比起來。

  而騎軍與步軍不同,有時騎軍陣型的雜亂會引發更為嚴重後果。

  在前軍與後軍相互衝撞之下,許多魏軍騎兵被同袍撞下馬來,而後被高頭大馬踩踏至死。

  那些騎兵死之前的悲慘呼叫聲,進一步引發了大量魏軍騎軍的騷動。

  在這種情況下,片刻之後大規模的魏軍騎軍奔逃事件發生了。

  而這時在後方的曹泰等人看著不斷往後退的魏軍騎軍,他們沒辦法阻止這種現象,他們也只能領著所屬的魏軍騎軍朝著遠處逃走。

  因為這時他們也已經看到,漢水上出現的大量漢軍戰船。

  夏侯霸懂得道理,他們自然也懂。

  一切以先逃命要緊。

  在數萬魏軍騎軍開始大范圍撤退之時,因為沒有統一的指揮,一場大范圍的騎軍踩踏事件,正在以極快的速度蔓延至全軍。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