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糜漢》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
  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

  在馬超對自己允諾之後,關羽臉上浮現笑意,他轉頭看向糜暘。

  意識到關羽的目光看來,糜暘對著關羽一拜,等候著他的吩咐。

  “關於來日與賊軍大戰,我心中已經有所布置。”

  “那一日,我會將六萬大軍分布前,中,後三軍,每軍兩萬人,前軍由益德統帥,為我軍先鋒。”

  “中軍將會是我親自統帥,負責居中策應,而後軍我打算交由你統領,負責為大軍保障側翼。”

  聽到關羽的安排布置,糜暘臉上閃現出一些意外之色。

  因為在他到樊城外第一日開始,關羽就對他言明將他召來的目的,就是要讓他多學習的。

  所以糜暘沒想到關羽現今竟然會讓他在來日至關重要的一戰中,單獨統帥一軍。

  不過仔細想想,關羽的這番安排很是正常。

  他自己雖年歲尚輕,但目前身上的戰功目前僅在關羽之下,他在大軍中的聲望亦只在關羽與張飛之下。

  而且現在他的官職,更是大軍中僅有的四位重號將軍之一。

  在關羽、張飛、馬超皆有所任務的情況下,這最後一軍的主將由他來擔任,可以說乃是應有之義。

  只不過雖然關羽讓他擔任後軍的主將,乃是正常情況下的事,只是關羽的這副舉措無疑也體現著他對自己的莫大信重。

  所以糜暘在聽完關羽的話後,他對著關羽一拜言道:“臣必不負大將軍信任,誓不會讓敵軍對我軍側翼造成威脅。”

  糜暘的許諾,讓關羽一時間有些陷入回憶之中。

  一年多前的那一夜,並不為世人所知的糜暘,亦是如此站在樊城外的大營中,站在他的面前對著他許諾。

  “有臣在一日,勢不讓吳狗越過公安一步。”

  當時糜暘充滿豪氣的許諾,關羽現在想來還記憶猶新。

  而從糜暘後來的表現來看,他並沒有對他食言,而且還將他的許諾完成的很出色。

  現在當已然在世間擁有偌大名聲的糜暘,再次站在他面前對著許出諾言時,這讓關羽看向糜暘的目光愈加柔和。

  眼前站著的這個年輕人,不僅是他一手提拔的舊部,還是他的女婿,更是他內心中屬意的接班人。

  其實關羽有意將糜暘任命為後軍的主將,除去糜暘所想的原因之外,還有著其他的原因。

  一個原因是六萬漢軍中,有一萬大軍是糜暘的嫡系部隊。

  讓糜暘來指揮這一萬漢軍,無疑可以讓這一萬漢軍發揮更大的戰鬥力。

  還有一個原因便是關羽想保護糜暘。

  來日的決戰已經提上日程。

  為了這一場決戰,他已經準備了太多太久。

  數月前自他領軍踏上樊城外的土地上,及至今日所做的一切布置,都是在通過各種辦法來削弱敵軍的實力。

  這是因為敵軍的實力很強。

  關羽是高傲,但他並不是目空一切。

  關羽深知魏軍無論是裝備還是兵員的精銳程度,都在漢軍之上,正如之前他對劉備所說的那般:“北敵兵強,我需強將。”

  北方士卒的戰鬥力強,乃是天下皆知的事。

  在這樣的情況下,縱使目前的局勢看起來對漢軍有利,但戰場的局勢瞬息萬變,誰也不能保證在來日的決戰中漢軍一定會獲勝。

  甚至有可能漢軍會是落敗的那一方。

  而這樣的結果,劉備、關羽、張飛其實心中都已經做好了準備。

  正因為如此,所以關羽才會力諫劉備退回襄陽城,正因為如此,張飛這段時間以來才會形影不離的跟在關羽身邊。

  三兄弟都知道他們接下來要面對的是一場惡仗,惡仗之後,生死難料,所以更要時刻珍惜現在。

  別看關羽這段時日以來一直表現的很是沉穩,張飛這段時日以來表現的一直是大大咧咧的狀態,但他們兩人心中都已經做好了戰死沙場的準備。

  這是他們二人自當年追隨劉備從軍之時,心中就做好著的準備。

  只是這場仗,關羽又不能不打。

  因為類似的仗遲早要打,如果他今日不打,那麽來日就會留給糜暘或者其他人去打,而那時候的魏軍只會比現在更強。

  身為長輩,身為一代名將,關羽是不會容許這樣的事發生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他得趁自己還活著的時候,將他該做的事做了。

  只是雖然心中懷抱著這樣的想法,但是凡大將者,先慮敗再慮勝。

  若是這場仗漢軍敗了,糜暘不可以有事。

  有糜暘與丞相在,就算他這一輩人都故去了,大漢至少還能再多數十年國運。

  薪火傳承,生生不息。

  關羽雖然給糜暘的後軍安排了守護側翼的重任,但若是漢軍敗了,負責守衛側翼的主將糜暘,卻是更為容易撤退的。

  糜暘現在並不知道關羽的這層心思,他只知道關羽正在用柔和的目光一直在看著他。

  而關羽在看完糜暘良久後,他伸出雙手拍著糜暘的肩膀言道:“我之主簿,我之參軍,不要讓我失望。”

  聽到關羽沒有念及他現在的官職,反而念起當年自己第一次所擔任的兩個官職,糜暘的臉上也流露出笑意。

  這兩年來,因為他立下的戰功頗多,所以他擔任了不少官職。

  只是現在已然身為左將軍的糜暘,他心中卻一直記得當年關羽授予他的那兩個官職。

  糜暘是個念舊及懂得感恩的人。

  “唯。”

  面對關羽,糜暘重重地說出了這個字。

  在糜暘說完這個字後,關羽便讓馬超與糜暘先下去好生準備。

  而在糜暘與馬超盡皆離去之後,張飛起身來到關羽的身旁,張飛對著關羽問道:“兄長,馬超可信嗎?”

  對於張飛的疑惑,關羽點點頭道:“馬超雖非忠義之輩,然亦非不明時勢之人,以他之狼藉名聲,若再叛我等,那無異於自絕於天地間。”

  聽到關羽這麽說,張飛便悄然放下了內心中的顧慮。

  他一直是個聽話的好弟弟。

  隨後關羽轉身看向張飛,他見張飛的腰間一直懸掛著一把劍,好奇地問道:“按軍法,諸將議事時非主將不得佩戴兵刃。”

  “現今我都未曾佩戴兵刃,你一直隨身帶著一把劍是怎麽回事?”

  聽到關羽的疑問,張飛答道:“防人之心不可無,我防的正是馬超這廝。”

  在關羽面前,張飛絲毫沒有掩飾他對馬超的忌憚。

  說實話要不是提著長槍在大帳中不好施展開,張飛是不介意提著長槍議事的。

  關羽聽完張飛的回答後,不禁笑道:“有我在大帳中,縱算馬超有所企圖,何能為也?”

  關羽在說這句話時,臉上浮現出無比的自信。

  可是張飛在聽完關羽的話後,嘴中嘟囔著說道:“以前兄長說這話飛信。可是現在飛都聽陛下說了,兄長有病在身,想來一身武藝亦施展不出。”

  “現在兄長是沒事,可萬一發病了,還不得靠我保護你。”

  張飛說的都是他的心裡話,只是張飛的心裡話落進關羽的耳中時,關羽像是聽到了什麽莫大的笑話一般。

  他關羽會需要人保護?

  正面對陣能夠取他性命,恐怕呂布在世都不敢說這種大話吧。

  關羽氣憤的看向張飛:“伱這涿郡漢子又在說什麽胡話,還你想著保護我。”

  “還不知道當初在涿郡投軍時,是誰在我手下敗下陣來,要不是我手下留情,你早就沒命了。”

  聽到關羽說起此事,張飛一下子就急了起來。

  “又提這件事,當初是我喝醉了!”

  看到張飛急起來的樣子,關羽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而看到關羽因那件“不堪”的往事開始大笑,張飛臉上的急切之色更強。

  只是一向頗有急智的張飛,這時卻在關羽面前無法尋到辯解之語。

  於是乎張飛整張臉氣的漲得通紅。

  看到張飛的這副表現,關羽口中的大笑聲越發響亮。

  聽著關羽的大笑聲,張飛最後氣的說道:“那就看來日誰殺敵的多。”

  “別兄長到時候提不動刀了,還要我去救你。”

  關羽的大笑聲因為張飛的這句話戛然而止。

  “你是在說我老?”

  “不然呢?”

  “真是豈有此理,我水淹七軍的時候,你還在巴西練兵呢!”

  “那我在江陵城外壓著曹仁打的時候,你還在襄陽周圍被樂進壓著打呢!”

  張飛的這句話,無疑更加點燃了關羽的怒火。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於是乎關羽的下一句反擊接踵而至。

  此刻在大帳外,是守衛森嚴的重重守衛。

  而在大帳之中,目前大漢中除劉備外最有權勢的兩個威震天下的蓋世名將,正在不停的互相“爭吵”著。

  這時的他們絲毫都沒有,往日在外人面前那副威風赫赫的樣子。

  這是關羽與張飛從未在外人表現出的一幕,這一幕亦不會被記載在史書之中。

  這一幕很不莊重,卻莫名的讓人感覺到很溫馨。

  而這一幕,亦只會發生在劉關張三兄弟之間。

  盡管他們都已經是老人,但是純粹的兄弟之情已然跨越了年齡的界限。

  在他們眼中,彼此都依然是年少時的模樣。

  年歲或許會讓他們學會成長,但不會磨滅他們之間的相處模式。

  在經過一段時間不短的爭吵後,張飛感覺有些累了。

  他緩了緩後突然叫關羽道:
  “兄長。”

  “嗯?”

  “大戰過後,我們一起去新野喝酒吧。

  那裡有處桃林,很像涿郡我家裡的那一片,叫上陛下一起。”

  “嗯。”

  漢軍從樊城外撤圍的舉動,很快就被偃城外的張遼所探知。

  而張遼在探知這個消息後,他一方面趕緊命人將這個消息快馬報給宛城的曹丕,另一方面他馬上召集諸將議事。

  在諸將到來得知這個消息後,張遼的這個大帳中,馬上陷入一片嘩然之中。

  實在是這個消息太突然了。

  畢竟不久前漢軍還各種騷操作想要誘引他們出戰,結果現在他們剛剛流露出想要出戰的消息,漢軍就開始撤圍了。

  這是要準備撤退的意思嗎?

  這不是在逗他們玩嗎?
  最重要的是,如果讓這數萬漢軍安然無恙的退回襄陽,那他們這些將領是一定會承受曹丕的怒火的。

  幸虧據探子回報,漢軍目前僅僅是有序的從樊城外撤圍,看他們的舉動並不像是要急切退兵的意思。

  只是盡管如此,他們也不能對漢軍的這個舉動無動於衷。

  於是乎在議事之中,魏軍諸將很快就達成一個共識。

  那便是不管漢軍的目的是什麽,他們都必須要動一動了。

  在魏軍諸將在曹丕的高壓下達成共識的那一刻,張遼這個主將的看法已然不重要了。

  甚至連杜襲這個持節的護軍的看法,都已經不重要了。

  因為目前實際上在指揮著這支大軍的,正是數百裡之外的曹丕。

  在諸將一致的建議之下,張遼只能派出孫禮率領一萬魏軍先行快速趕至樊城外。

  張遼的這個安排一方面可以讓孫禮,實時觀察漢軍撤圍樊城後下一步的打算是什麽。

  另一方面更可以在漢軍真的有意撤退之時,讓孫禮所率的一萬魏軍配合樊城內的魏軍,死死咬住想要撤退的漢軍。

  有著兩萬魏軍在背後,想來漢軍也不可能肆無忌憚地渡河南下。

  至於為何不馬上率領全部的魏軍出擊,一方面是召集全部大軍耗時頗久,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曹丕之前下達的那個聖旨。

  在曹丕的那道聖旨之中,他既命令張遼做好隨時出戰的準備,又告訴張遼他正在調集其他良將南下。

  若是漢軍如之前一般一直圍著樊城,那自然曹丕的這道聖旨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但一旦局勢發生巨大的變化,那麽在有著曹丕那道聖旨的情況下,張遼根本就無所適從。

  自古以來,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為的就是防止這樣的情況。

  但現在張遼名義上是這六萬魏軍的主將,但是他臨機決斷的權力,實際上已經被曹丕剝奪了。

  所以張遼目前只能做出這種安排。

  這也得虧是張遼經驗豐富,換做是其他尋常大將,面對這種突變的形勢,恐怕早已經手足無措了。

  孫禮在收到張遼的軍令後,知道軍情緊急的他馬上率領著一萬魏軍從大營中而出,朝著樊城快速趕去。

  偃城與樊城相距不遠,孫禮的大軍沒用多久就已然趕到樊城之外。

  而當孫禮領軍到達樊城外時,他看到樊城外已經有一支魏軍,正在陸續拔營的漢軍不遠處死死地盯著他們。

  這支魏軍正是被困了數個月的曹休所率領的樊城守軍。

   各位晚安。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