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糜漢》番外:亡國之恨
  番外:亡國之恨

  漢景耀六年,劍閣。

  深夜中,一位滿頭白發的矍鑠武將,手中提著當年恩師贈給他的“慎獨”劍一步步朝著劍閣內的一處走去。

  這位老人,正是大漢大將軍薑維。

  或者說是前大漢大將軍薑維才是。

  由於在軍中的威望深重,一路上許多士卒都認出了薑維,並紛紛向他行禮。

  可士卒在向薑維行禮的同時,臉上帶著難以掩飾的悲痛與彷徨。

  偶爾有幾位地位稍高的將校大著膽子來到薑維的身前,他們抬起布滿淚痕的雙眼看向薑維,口中問出了一句令薑維差點沒忍住眼淚的話語:

  “大將軍,大漢真的亡了嗎?”

  這一句話將薑維從往日的回憶中拉回,讓他回到了殘酷的現實之中。

  今日一道來自成都的詔令,令劍閣的數萬漢軍陷入極度的惶恐與憤怒之中。

  “朕已降,諸卿從之。”

  這是由當今天子劉禪親筆書寫的一道投降詔令,可就是這道詔令直接擊破了許多人心中僅存的那一點信念與堅守。

  當收到這道詔令後,處於難以置信與憤怒的劍閣內諸將士,都紛紛舉起手中的兵刃揮砍著關內的石頭,以此宣泄內心中的不忿。

  這一日不知道有多少兵刃與堅硬的石頭相撞分裂,猶如今日許多人的內心一般。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這一日,劍閣內數萬軍士齊齊高喊這一句話。

  底下的軍士尚且如此,更何況薑維這個主帥呢?

  但哪怕他師從諸葛亮,但哪怕他自詡智謀不在當世任何一人之下,天子詔令已下,他又能如何呢?
  不一會兒,薑維的身前就圍滿了四周趕來的將官,士卒。

  薑維見他們用期盼的眼神望著自己,好似在等著自己說出那個否定的答案。

  而薑維也很想說出那個否定的答案,但最後他卻什麽也沒說,只是一臉麻木的提著手中“慎獨”劍,撥開人群一步步繼續朝著前方走去。

  薑維的行為無聲的擊碎了眾人心中的最後一絲妄想,當薑維越過人群之後,他便聽到身後傳來一陣陣痛哭悲泣聲。

  這是亡國之音。

  在這一陣陣令人心碎的亡國之音的映襯下,薑維一人獨行的悲情更顯得十分落寞。

  想當年他出身涼州名門,自一出道就常有百余死士誓死相隨。

  哪怕後來遭逆魏狗官陷害之時,那些死士亦不離不棄得跟隨著他。

  可是數十年後的今日,當年百余死士盡皆戰死沙場,而他最後也只剩下恩師賜給他的一把劍在時刻陪著他。

  心中的悲憤讓薑維愈發步履蹣跚。

  而步履蹣跚之下,薑維終於來至劍閣的一處地方。

  這處地方不是往日他擂鼓聚眾的中軍大帳,亦不是那一步踏出便可得余生自由的劍閣關門,而是隱有香火繚繞的一處廟宇。

  廟宇名為:“忠武侯廟”。

  在看到廟宇牌匾上的那四個字後,薑維如喪考批的臉上勉強露出一絲笑意。

  他緊緊握住手中的劍柄,眼神不由得變得敬畏、緬懷、感恩、愧疚起來。

  些許言語不足以形容薑維此刻眼神的複雜,可從他那複雜的眼神可以看得出來,他對已經逝去的那位大賢,心中的情感有多深。

  自那位大賢死後,蜀中各地多上書請為他立廟,可朝堂以此違背禮製不納,於是百姓在四時的節日於道路上私祭諸葛亮。

  更有甚至,有百姓乃是官員,願意冒著被治罪的風險,私下為那位大賢立廟。

  那位大賢便是諸葛亮。

  更有甚者中,便有薑維。

  而劉禪縱算再昏庸,對於這一明顯可以殺頭的罪行,他也一直當做視而不見。

  及至在今年年初,他終於下令以天子的名義,明面上承認了這種行為。

  今年初,大漢局勢風雨飄搖,或許那位年老天子,也希望他的恩師能夠顯靈,再度幫大漢度過這一劫吧。

  站在廟門外的薑維,將手中長劍收入腰間的劍鞘中,然後他猶如一位初次拜訪恩師的孩童一般,仔細而又莊重地整理了下自己的妝容。

  他不想因為自己的失禮,褻瀆了恩師的英靈。

  在反覆整理完自身的妝容後,薑維深吸一口氣,一步步踏上台階,邁入了廟宇之中。

  與外界的喧囂不同,廟宇內煙火繚繞,顯得十分寂靜。

  廟宇並不大,薑維剛一邁入廟宇內,便見到了他恩師的畫像。

  高掛的諸葛亮畫像,乃是故尚書令呂乂所著,呂乂善於臨摹繪畫,由他親筆描繪出來的諸葛亮畫像,可謂是栩栩如生。

  栩栩如生的畫像在煙霧的繚繞下越發生動,從薑維視角看去,好似畫像中的恩師似要活過來了一般。

  在見到這一幕後,薑維在外人面前強製壓抑的淚水再也控制不住,他直接撲通一聲跪在他的恩師身前。

  這一刻他不再是為數十萬魏軍所忌憚的大漢大將軍,這一刻他不再是外人眼中喜怒不形於色的國之庭柱。

  這一刻他好似回到了數十年,那一年的他走投無路,唯有眼前的大賢願意接納他,並在接下來的日子中,毫無藏私得將所學都教授給他。

  在對自己有如此大恩的尊師面前,薑維無須再刻意隱藏自己。

  “弟子無能,弟子有愧老師托付。

  漢中丟了,大漢亡了呀!”

  說到此,薑維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低著頭痛哭起來。

  “我不是有意要放開漢中防線的,我只是想誘敵深入,我只是想像當年的恩師一般,盡可能的殺傷敵人的主力。

  我沒想到司馬昭會突然集合數十萬大軍南征,當我得知這個消息時,我已經意識到大事不妙,立刻上書給陛下,讓他派兵入漢中,恢復漢中的防線。

  我有盡力在補救,可是我沒想到,沒想到,陛下竟然會對我的上書視若罔聞,才致使漢中全面丟失。

  弟子對不起您,對不起大漢呀!”

  越說,廟宇內的哭聲越大。

  很多人都將大漢亡國的責任怪在劉禪上,但薑維卻知道,這件事他也有責任。

  若不是他修改了諸葛亮生前布置的漢中防線,數十萬魏軍不會那麽快佔領漢中。

  而只要陰平、陽平關、南鄭三處不丟失,鄧艾就絕無可能可以奇襲成都,甚至若是陽平關、南鄭不丟,哪怕鄧艾率軍奇襲至成都,天子亦不會那麽決然的選擇投降。

  天子投降的基礎,不是在於譙周幾位逆臣的鼓動,而是漢中全面丟失的事實。

  在這一點來說,他薑維難辭其咎。

  薑維就像犯了錯的弟子一般,向著諸葛亮的畫像哭訴。

  若在天有靈,他應該是可以看到當今的一切的。

  良久之後,薑維哭訴聲漸漸停止,他抬起通紅的雙眼望向諸葛亮的畫像,一向不信鬼神的他,這一刻卻猶如鬼使神差一般問道:
  “您可以派個人,救救大漢嗎?”

  隨著最後一句請求說出口,薑維重重地朝著那副畫像叩頭。

  或許薑維不是真相信鬼神,這句話更像是他的囈語。

  畢竟他心中已經有個想法,正在慢慢成型。

  可性格再如何堅強的人,都會有柔軟的一面,在自己的恩師面前,說出幾句如夢般的囈語,又算的上什麽錯呢?
  但或許薑維也沒想到,在他叩頭的間隙,縈繞在諸葛亮畫像前的煙霧,似乎變得越來越多,也越發洶湧。

  大漢真的會亡嗎?
  漢中一定保不住嗎?
  在劍閣漆黑的深空之中,突然亮起了一顆顆璀璨的明星,那是數十年來,無數為大漢事業獻身的在天之靈們。

  他們用目光注視著景耀六年七月的漢中大地。

  同時亦用目光注視著章武四年七月的大地。

  雷聲陣陣,漢水滔滔,決定國運的一刻,已經來臨了。

   這就是我說的小驚喜,也許有人會喜歡,也有人會不喜歡。

    昨晚太困了,兩個鬧鍾都沒叫醒我,萬分抱歉,要罵就罵吧。

    下午請假了,準備昨日一章加今日一章,將這個大情節完成,晚上會一起發,這樣大家看的也舒服,不會太晚。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