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糜漢》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
  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
  自劉備建立漢朝以來,身為太子的劉禪雖然尚年少,但因為他的身份,他始終都是朝野上下的關注點。

  大司農孟光曾多次問過伊籍劉禪的性情與喜好,並想聽聽伊籍對劉禪的具體看法。

  伊籍善以識人聞名,又是劉禪的太傅,再加上伊籍品格高尚,所以他的回答是十分具有參考性的。

  可是在孟光的多次詢問之下,伊籍只是備言劉禪禮賢下士,有古君子之風。

  孟光對伊籍的這番回答並不滿意,他對伊籍言道:“像您說的這些,都是普通人所應有的;我今天所要問的,是想知道太子的權謀智術怎麽樣。”

  孟光性情疏直,是當今大漢中難得的諍臣。

  他問這些,也只是出於關心大漢未來。

  伊籍也知道孟光的目的,不過他從來沒有正面回答過孟光的這個疑問。

  在伊籍三番兩次的避而不談之下,孟光也就懂得了大概是怎麽回事了。

  而盡管孟光並沒有將這件事宣揚出去,但是孟光會打探的事別人也會打探,許多大臣知道的並不比孟光少。

  所以目前整個大漢朝野上下,基本都知道劉禪仁弱不善智術的性格特征。

  正因為知道這一點,所以今日這十數位大臣才會敢如此“肆無忌憚”。

  劉禪是儲君,他們就是欺負劉禪不明事理。

  一旦在他們的誘導下劉禪說出糜暘的新政是錯的這種話,那麽這將會給糜暘的新政帶來巨大的打擊。

  只是讓這十數位大臣沒想到的是,本來一切都在他們設想的發展,劉禪明明開始被他們忽悠的搖擺不定了。

  可是沒想到李邈這個老六直接一句話惹怒了劉禪。

  這十數位大臣或許不知道劉禪生氣的點在哪裡,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在劉禪盛怒之下嚇得全部匍匐身體,再也不敢正視劉禪。

  漢家太子雖接受儒家教育,但他們狠起來亂殺人的也不是沒有。

  別忘了劉禪可是漢孝景帝的後代。

  相比於其他大臣嚇得匍匐在地,李邈的表現更加難堪。

  身體上被竹簡所砸產生的痛感,讓李邈疼的齜牙咧嘴的同時,也讓他內心中的恐慌情緒正不斷累積。

  這太子與外界盛傳的那般,並不一樣呀。

  不是說他幾乎都不會發脾氣嗎?
  看著因為自己發怒而全都嚇得驚慌失措的眾臣,劉禪雖然眼神中有著不忍浮現,但他臉上的憤怒情緒卻一點都沒有降低。

  他方才的舉動,完全違背了往日中諸多師傅對他的教導。

  不過盡管如此,劉禪也不會對方才的舉動後悔。

  他知道自己沒有諸葛公那般非凡的才智,他也知道自己沒有父親那般明辨是非的睿智目光。

  這導致了他剛才的確對十數位的大臣進諫產生了動搖。

  但是他卻知道,有些人是絕對不會背叛,欺騙他的。

  當日同樣就在這座大殿中,他與他的表兄擊掌相誓,許諾兩不相負。

  至死不渝的誓言音猶在耳,他又怎麽可以懷疑他的表兄呢?

  這樣的事,他絕不會去做。

  或許他看不出糜暘為何會突然開展新政,也不懂為何糜暘的新政引起這麽多人的抨擊。

  但他卻知道,誓言一經許下,那是一日,一年,一輩子都不可以反悔的。

  劉禪現在猶如一隻張牙舞爪的幼龍一般,由於心中的憤怒,劉禪手指著跪地的那十數位大臣,無差別地開始痛罵起來:
  “冠軍侯為大漢浴血奮戰的時候,你們在哪裡?冠軍侯為大漢擊退敵人,揚我大漢國威的時候,你們又在哪裡?

  現在冠軍侯身為梁州牧,他只是要施展新政而已,你們卻全都跳出來中傷誹謗他,伱們簡直是居心叵測,可惡至極!”

  劉禪自幼由名師教導,所以他罵人的技術明顯不怎的。

  只是從他的語氣中,足可以聽出他現在內心中的強烈不滿。

  說實話,糜暘新政的主要內容,劉禪現在也不能理解。

  只是這重要嗎?

  他相信糜暘,所以相信糜暘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大漢好。

  既然如此,他只要支持糜暘就好。

  就算這場新政最後失敗了也沒關系,哪有人做事不失敗的,失敗了下次再努力就是。

  這便是劉禪如今內心中最淳樸的想法。

  別說對糜暘如此,他將來對諸葛亮也會如此。

  劉禪在怒斥完以上的話後,十數位大臣全都被他嚇得不斷叩頭。

  被半君怒斥居心叵測,這如何能不讓人臣驚恐。

  只是現在劉禪還未真正掌權,所以他雖然惱怒於這十數位大臣,但最後還是硬生生按捺住內心想懲罰他們的舉動。

  劉禪只是用憤怒的眼神看著那十數位大臣,然後從口中冷冷的吐出一個字:

  “滾。”

  當聽到這個字後,這十數位大臣猶如如釋重負一般,馬上忙不迭的對著劉禪一拜後,便紛紛離開了劉禪的大殿之中。

  其中的李邈在走之前,還因為心中的懼怕,差點跌了一跤。

  看著那十數位往日在他面前口若懸河的名士,今日竟然有這副作態,劉禪心中對他們的不屑更加深了些。

  等十數位大臣都離開後,劉禪扭頭對著身旁的一位小黃門言道:
  “若非我現在是太子,我早就將那李邈下獄治罪了。”

  聽到劉禪的這句話,這名小黃門立刻吹捧起劉禪言道:“太子英明神武,又仁義為先,真是社稷之福。”

  見這名小黃門如此誇讚自己,劉禪的臉上流露出不好意思的神色。

  往常劉備與諸葛亮都沒這麽誇過他,只是不好意思歸不好意思,可以看得出,劉禪對這樣的吹捧很是受用。

  劉禪用讚賞的目光看向這名叫做黃皓的小黃門。

  黃皓是不久前由少府分配給他的一名近侍,相比於其他近侍,黃皓無疑更懂他的意思,也更能容易討他的歡心。

  所以在短短數月之間,劉禪已經將黃皓當做自己的心腹。

  在看向黃皓之後,劉禪突然想起一件事。

  從剛才那十數位大臣進言中可知,現在整個益州都對糜暘的新政保持否定的態度。

  劉禪想著他表兄面對這樣的境地,心裡肯定不好受。

  所以劉禪便拉著黃皓來到一旁的書案上坐下。

  他要寫一封信寬慰糜暘,他要告訴糜暘,不管發生什麽事,他一定站在他的背後。

  黃皓看出了劉禪的急切,所以他立馬為劉禪研好墨。

  在黃皓研好墨之後,劉禪馬上舉起手中的毛筆開始伏案疾書起來。

  一旁的黃皓看著劉禪在給糜暘寫信時,那臉上不經意流露出的期待神色,再聯想到劉禪方才在大臣面前的表現。

  他明白了糜暘在劉禪心目中的地位。

  在意識到這一點之後,黃皓在心中暗暗告誡自己:
  “將來絕對不能與梁州牧為敵。”

  早在劉禪怒斥李邈的時候,聽到劉禪表現的劉備便帶著諸葛亮早一步離開了殿門之外。

  劉備帶著諸葛亮一路朝著禦花園走去。

  一路走來,劉備與諸葛亮這對君臣互相無言。

  在來到禦花園處的一汪清潭前後,劉備止住了腳步。

  在劉備止住腳步之後,諸葛亮看到劉備的肩膀開始有些細微的抖動。

  隨後一陣陣大笑聲從劉備的口中發出。

  隨著劉備的大笑聲飄蕩在諸葛亮的耳邊,他口中的一句話也被諸葛亮清晰的聽到。

  “朕無憂矣,朕無憂矣。”

  這句話解釋了劉備為何會突然大笑。

  而讓劉備感到無憂的,便是劉禪剛剛的表現。

  知子莫若父,更何況劉備是一位以識人之明聞名於世的君主。

  大臣對劉禪的性格都有所了解,劉備又豈會不知道呢?

  正因為知道,所以往日之中劉備的心中是有憂慮的。

  不擅長智術的阿鬥,將來能守護住他打下的大漢天下嗎?

  這樣的憂慮,在過往一直在劉備的心頭縈繞不散。

  所以在發生群臣攻訐糜暘新政的事後,他才會稱病不見群臣,而是讓群臣去將此事詢問劉禪的看法。

  劉備的這一點用意,很多大臣都猜出來了。

  不過沒有人猜的出來,劉備這麽做的真正深層用意。

  劉備既然都已經知道劉禪的真實情況,那麽他讓大臣去考驗劉禪的,當然不是他的智謀。

  智謀這種東西,很多時候是看天賦的。

  既然之前劉禪不曾擁有高超的見識,那麽無論再怎麽考驗,劉禪也很難再得到智謀上的提升。

  劉備真正要考驗的是劉禪的品格。

  在過去的時日之中,許多人都誇讚劉禪性情寬和,只是作為一個君主,性情是否寬和並不重要。

  西漢的諸多明君,有哪幾個性情是寬和的?

  要想保守好社稷,劉備對劉禪的最低要求,便是要懂得什麽人該信,什麽人不該信。

  只是對於這點,往日就算是劉備心中也沒有自信。

  畢竟劉禪求學以來,接觸的大多都是益州士族,在這樣的情況下,劉禪在感情上更偏向他們也很正常。

  所以劉備安排了今日的考驗,並親自在大殿外傾聽著劉禪考驗的結果。

  雖然劉禪一開始不知所措的表現,讓劉備很不滿意。

  但是當聽到劉禪力挺糜暘的時候,劉備的心中充滿了欣喜。

  他已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於是便帶著諸葛亮離去。

  也因為欣喜於劉禪的表現,所以劉備才會在諸葛亮面前如此開懷大笑。

  聽著劉備那陣陣爽朗的笑聲,或許諸葛亮一開始沒能猜出劉備的深層用意,但縱觀劉備全部表現的他,這時卻已然猜出。

  諸葛亮對著劉備一拜,祝賀道:“恭喜陛下。”

  諸葛亮沒有明說恭喜劉備什麽,但劉備卻知道諸葛亮已經猜出一切。

  劉備在笑完之後看向諸葛亮,他問道:“你今日能來,說明現在整個輿論形勢對子晟很不利。”

  面對劉備的這點判斷,諸葛亮臉帶憂慮的點點頭。

  相比於諸葛亮的擔憂,劉備臉上卻並沒有什麽愁容。

  因為作為君主,他能施展的手段比諸葛亮更多。

  劉備拉著諸葛亮的手來到水潭邊,他看著腳下平靜無波的水潭,語帶深意的說道:“自漢中之戰以來,成都太安靜了。

  就像我們腳下的這汪潭水一般,死氣沉沉的。

  孔明覺得這會是好事嗎?”

  劉備的問題,諸葛亮在思考過後看著腳下古井無波的水潭回答道:

  “或許表面上看起來很平靜,但正因為平靜,所以才讓常人無法判斷在這汪深難見底的水潭之中,隱藏著多少暗流與想要撲食獵物的魚兒。”

  聽到諸葛亮的回答,劉備輕歎一口氣後點點頭。

  “朕從來不認為世家豪族,會因為當年的那一場平亂而徹底服帖。

  他們對朕的不滿,朕心裡一直清楚。

  不瞞孔明,朕一直想找機會再好好的平亂一次,只是之前大漢戰爭頻仍,朕一直抽不出來這個手。

  再加上那些世家豪族近幾年來顯得頗為安分,朕一時也沒由頭做這件事。”

  “只是凡是貪婪的魚兒,又哪有不咬鉤的呢?
  魚為餌死,人亦為利亡,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該做的事朕總要去做的,況且朕的白發越來越多了。”

  當諸葛亮突然聽到劉備的這句話時,他的臉上流露出震驚的神色。

  盡管劉備沒說的太清楚,但是諸葛亮知道劉備這句話內中的隱喻。

  君主的身體狀況,一向是國家最大的秘密,劉備能告訴他這件事,就說明劉備對他有著充足的信任。

  只是諸葛亮卻本能的抗拒這個秘密,他想開口寬慰劉備。

  而劉備似是早有預料一般,伸手示意諸葛亮無須寬慰。

  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劉備心中自然有數,畢竟他年逾六十,年輕時多番征戰也有舊疾在身。

  不過漢家的有為天子,他們一向不畏懼生死,他們隻畏懼一生碌碌無為。

  於是劉備便臉露坦然地繼續說道:“人固有一死,君王亦不外如是。

  況且在這天下間,希望朕死的人恐怕如過江之鯽,數之不盡。

  不過朕會在那一日到來之前,為太子,為你,為子晟,將許多事都料理乾淨。”

  聽到劉備這麽說,諸葛亮臉上流露出悲傷的神色,沉默不語。

  看見諸葛亮臉上的悲傷神色,劉備對他問道:“你知道該如何讓隱藏在平靜水面下的暗流,魚兒都盡皆顯露出來嗎?”

  對於劉備的這個考教,諸葛亮聯想起方才劉備說的話,心中已經有所猜測。

  只是還未等諸葛亮回答,劉備便用行動告訴了諸葛亮答案。

  只見劉備彎身拾起一塊石頭,然後將它徑直扔進平靜的水潭之中。

  當不小的石頭投入如銅鏡般的水面中時,那水面頃刻間崩裂化為一塊塊碎落的鏡片。

  然後以巨石的落點為中心,一陣陣強烈的波動開始朝著整面水潭激射而去。

  在劇烈波動快速的傳播之下,原本平靜的水面變得翻滾起來。

  許多原本深藏在水面下的汙穢雜物,魚兒這時都徹底顯露在劉備與諸葛亮這對君臣身前。

  一覽無余。

  看著那些令人作嘔的汙穢雜物,那些為了尋找食物而慌亂遊走的貪婪魚兒,劉備的臉上浮現冷意。

  “亂吧,越亂越好。

  子晟做錯了嗎?

  他們都以為朕老了。

  朕是老了,但朕還提的動刀!”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