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錯版幣》第178章 孔聖說
  第178章 孔聖說

  這晚,歐舟和江陽心情不錯,聊完了前面的話題後。

  忽然想起好久未曾與先聖溝通,信香尚有一隻,還可溝通三位聖者。

  師兄弟想來想去,先聖中尚有孔聖和道祖未曾神魂交流。

  第一次運用貫古通今之術拜訪道祖之時,夜遊神說道祖在閉關修煉。

  此刻也不清楚出沒出關,擔心白白浪費信香,於是就想起了孔聖。

  師兄弟於是拿出宣德爐,燃起信香禱告三遍,躬身拜了三拜後,盤膝坐在沙發之上,運起貫古通今之術。

  聚的一縷神魂,納注元神出竅。

  驀然,見一綸巾皂袍,墨髯及胸的高大老者,冉冉而至,喚道:“二位小童,吾與你相隔兩千五百年之久,你等使用何法,竟能召的吾來?”

  師兄弟二人齊聲參拜:“大成至聖先師在上,非是我等無理,蓋因承繼道祖玄濟經為六世傳人以來,習得貫古通今之術。前番往拜道祖之際,路遇夜遊神賜予信香,言可與歷代先聖神魂交流,此實乃信香與貫古通今之功。”

  至聖先師道:“原來如此,不成想道祖竟有玄濟經傳世,你二人即為玄濟經六世傳人,但不知,玄濟經要義為何?”

  師兄弟二人齊聲言道:“大抵與《道德經》類同。祛除人性之惡,弘揚善良之心。”

  先聖笑曰:“吾一生宏願,致力於教化世人,祛欲存善。不成想今世總算後繼有人了,真是可喜可賀。吾十七歲至五十七歲的四十年間,曾經四次問禮於老子,求教怎樣教化世人,去欲存善,勿行惡念。

  第一次是魯昭公七年(前535),地點在魯國巷黨。那時候向老子請教“禮”這個問題。

  老子先讓吾談了對“禮”的了解和看法,然後告誡說:“吾所說的這些,總結一句話,就是人雖無,但精神尚存。作為一個君子,要有高尚的品德,表面上卻笨笨的。去掉身上那些驕人的氣息和貪婪的欲望,以及做作的姿態和狂妄的志向,這些對吾都沒什麽好處。我想要告訴你的就是這些。”

  當時,吾還希望老子多說一些,沒有離去的意思,於是老子張開嘴巴讓吾看,問道:“我的牙齒還在嗎?”吾如實回答:“不在了。”老子又問:“我的舌頭還在嗎?”吾告訴老子:“還在。”老子意味深長地告誡曰:“堅硬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牙齒是堅硬的,所以它老早就掉了;舌頭是柔軟的,所以它至今還存在。年輕人啊,記住:柔弱勝剛強!”

  第二次是春秋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地點為周都城洛邑。那時候,吾在洛陽住了幾天,要離開了,臨行前,老子對吾說:“我聽說富貴之人用財物送人,品德高尚之人用言辭送人,我不是富貴的人,只能盜用品德高尚之人的名號,用言辭為你送行。”老子說,“聰明深察的人常常受死亡的威脅,那是因為他喜歡議論別人的緣故;博學善辯,見識廣博的人常遭遇困厄危及自身,那是因為他好揭發別人罪惡的緣故。做子女的要忘掉自己而記掛著父母,做臣子的要忘掉自己而心存君主。”

  第三次拜見老子時,吾53歲,記得是周敬王二十二年(前498年),地點在一個叫做沛的地方。吾那時候非常迷茫,從古代經典中,無法獲得“道”的陰陽變化,也無法領悟“道”,因為“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又如何才能領悟“道”呢?

  老子說:“如果道可以奉獻,那麽人們就都可以拿來奉獻給君主;如果道可以敬呈,那麽人們就都可以拿來孝敬父母;如果道可以告訴別人,那麽人們都可以拿來告訴兄弟;如果道可以送給別人,那麽人們都可以拿來送給子孫。

  然而,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原因不是別的,心中如果沒有主宰,則道不會停留;外在沒有印證,則道也不會運行。道由心中發出,如果外在沒有順應作用,聖人就不會展示;由外在進入內心的,如果心中沒有主導力量,聖人就不會停留。老子認為,道不是用頭腦,用理性去理解和把握的,而需要用心去體會,去感受。

  第四次拜見老子在是在鹿邑,那時吾齡已達五十七歲,這次請教的問題是“仁者愛人”的問題。

  吾所提倡的“仁義”,是一種有修養,有德行的行為規范。

  老子卻說,仁義就像糟糠和蚊蟲一樣擾亂我們,沒有比這東西更能擾亂人心的了。他告訴我,如果您要是能夠使天下人不失去樸質的本性,那麽你自己也順著習俗去行動,把握天賦來為人處世。

  回想起來,老子那時候就不讚成我的仁義道德之說,認為那根本就是口是心非的假道學,君王用仁義道德邀取人心,學者打著仁義道德之名收買虛名。”

  師兄弟二人對望一眼,齊聲問道:“先聖,您對道祖的回答,可滿意否?”

  先聖道:“老子知識寬泛,見識廣博,吾不能及也。”

  “先聖與道祖皆為儒、道創始之聖,也曾多次思想交流。先聖著述廣泛,著有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典籍,多受歷代帝王封贈。今世更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學院遍布世界。先聖對此可心滿意足乎?”

  “後世崇尚儒學,弘揚道義,乃吾畢生之願也,。”

  師兄弟二人對望一眼,又問道:“春秋文化,百家爭鳴,儒道法墨,蜂擁而起,各擅勝場,各領風騷。然自此之後,周禮盡廢,綱常頓失。群雄割據,諸侯爭霸,武周天下,四分五裂。此等局面,先聖可有預料乎?”

  “此皆人性之惡所體現者,非人力所能改變之。”

  “我二人曾經與始皇帝神魂有過交流,始皇言及,孔孟之道非但沒有教化世人,反倒使文人荼毒,教派林立,皆打著教化之道,行禍亂之舉。讀書者不遵禮法,著述者立意險惡。天下兵連禍結,與教派爭名奪利不無關系。焚書坑儒之舉,正是撥亂反正之道。先聖對此事怎麽看?”

  先聖歎曰:“始皇帝之言,雖失偏頗,但教派爭名奪利之說,卻有其實。”

  “先聖當年,可否熱衷於此道?”

  “武周天下名存實亡,我輩眼見綱常頓喪,禮樂盡廢,諸侯爭霸,戰火綿延。恨不能掌利劍而掃妖氛,諫直言而效君王。無奈手無縛雞之力,口無蓮花之能,隻得退而求其次,以治學之道教化世人,然世人萬千,心術各異,豈是教化所能改變得了的。”

  “先聖所言,與佛祖不謀而合。正因為人性難抑。道祖遺下《玄濟經》,假現代科技之力,行改變人性之惡大事。先聖以為,此舉可行否?”

  “老子乃天下至聖,一片五千言《道德經》包羅萬象,道盡玄機。《玄濟經》既為道祖所遺,必有造福蒼生之深意,假以時日,達意問世,定當不輸於《道德經》之影響。”

  “居經史記載,先聖遊學衛國之際,衛夫人以相位相受,邀先聖助力朝政;更有傳言,衛夫人見先聖頭頂凹陷,曾倒酒一杯嬉戲,更有以身相許之意。請問先聖,此事屬實否?”

  先聖哈哈笑道:“助力朝政,確有其實。然則此舉動了衛國太子奶酪,有傷身之險,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吾又淡泊名利,於是不告而辭。至於後兩項,實屬民間傳言,不足信爾。”

  “先聖曾言,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這句名言流傳千古,後人用作口頭禪,常用來搪塞一些欲念惡舉,扭曲其意。先聖對此有何感觸?”

  “吾有學生三千,達者七十二人,同樣的教義,同一位師承,何故有傑出者,有愚鈍者?人性善惡,存乎於心,發乎於性,一樣事物千人看待,便有千種見解。君子與小人之別,在於作為;仁者與惡者之行,在於心念。即使聖人,也不敢保證自己不犯錯誤。”

  “佛祖曾言,儒釋道三門學術萬千,名人輩出,窮三千年教化之力,竟不能祛除人性之惡。先聖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此誠為可悲之事。道祖高居三十三重天,道法廣大,徒眾萬千,亦不能防青牛作惡,童子思凡。佛祖遠在西天,法力深厚,慧眼洞悉萬物,卻不能盡除佛門敗類。吾儒道一門,更有披著道學外衣,行蠅營狗苟之事者不在少數。唉,人性之惡,無處不在,人心難測,天亦無法。”

  師兄弟二人對望一眼,躬身拜了三拜,齊聲問道:“先聖亦無能為力,難怪世間惡欲橫行,戰火綿延。數千年來,聖人倍出,難道竟沒有找到祛惡之法?”

  “儒釋道諸法用盡,然人心似海,欲惡如山,誠不可移。為今之計,且看二位小童,如何運用科技之力,改變世人欲惡之心了?”

  “先聖,實不相瞞,就在近期,我等已為三人移植了人工智能心臟,但患者醒來之後,眼神空洞,毫無感情色彩。似此,這項宏偉的藍圖究竟能否實現,尚存疑惑,先聖能否教我?”

  先聖點點頭,笑曰:“吾已知悉,三名患者不接受智能心,必會殞命,接受智能心,卻無情感。借用後世一句名言,上帝為你打開了一扇門,卻關閉了一扇窗。二位小童遇到難題,肯虛心求教,著實令人歡喜。吾有句話送給你們,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切勿貪功冒進。假以時日,必有大成。”

  “請問先聖,可否告知,我等之願,何時才能實現?”

  “有生之年,盡力而為,必有所成。”

  師兄弟二人聽聞,說道:“移植了智能心的患者,無有靈智,我們打算用萬年靈龜紫珠開啟,先聖對此,有無預期?”

  “萬年靈龜紫珠,舉世罕見,我雖為聖人,此前只是聽說,對此並不了解,實在難以測算。”

  “先聖如今居於何方?”

  “天帝賜予府邸,暫居天庭。”

  “先聖居於天界,可曾與道祖見過。”

  “說來可笑,吾居天界二千年來,竟無緣與老子一見。”

  師兄弟二人對望一眼,奇道:“先聖為儒道開創者,道祖為道學開創者,二者在人間即是朋友,何以到了天界,竟沒有緣分相見,著實令人費解?”

  “老子幽居深空,專心道法。吾亦勤研儒學,二人皆專心事務。無緣相見,也是天意。”

  “先聖,弟子可否拜托一事?”

  “二位小童請說?”

  “先聖返回天庭後,可否前往三十三重天,替弟子傳達心中困惑?”

  “二位小童不必心急,此事自有天數,以吾看來,道祖既然把此等要務托於汝身,早晚會主動與你們相見的。”

  師兄弟二人對望一眼,說道:“先聖之言,足慰我心。我等心中迷茫,情急之下燃香召喚,還請先聖勿怪。”

  大成至聖先師哈哈笑道:“你們弘揚善美,以祛惡除欲為己任,好生令人佩服。目今天色已至午夜,你二人神魂離體已久,回去吧,莫要傷了本真。吾去也。”

  言畢,大成至聖先師頃刻不見。

  師兄弟二人元神歸位,緩緩睜開了眼睛。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