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錯版幣》第151章 模型心
  第151章 模型心

  為了盡快完成學業,假期中的歐舟和江陽厲兵秣馬,晝夜兼修,相對於其他學子的輕松閑適,他倆就是一對典型的苦行僧。

  不知道的人,總以為他倆就是兩個孜孜以求的窮學生。然而他倆卻是身價百億的少年英才。

  碩研和博研的最大差距在於二者的科研能力上,其中包括尋找並發現課題,仔細打磨課題和評價課題的使用場景和思維能力,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創新能力。

  碩士研究生是為了培養碩士對某一專業的鑽研程度,而博士研究生是對這一專業的某一領域進行仔細的深入研究。

  所以說博士的要求更高,對學生的素質以及能力的要求遠大於碩士。因此博士研究生要想畢業的難度遠大於碩士研究生的畢業難度。

  通常博士研究生的學製是三年至六年,正常時間也得需要四年,相當於讀一個本科的時間。

  鑒於師兄弟二人異於常人的超強學習能力和巨大付出,普通人一年的學業,他們只需兩個月即可完成,這方面除了二人具有過目不忘的非凡記憶力之外,縝密的思維和異乎尋常的分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

  博研最需要的就是尋找對專業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將邏輯系統的闡述出來,形成書面性文件。

  師兄弟二人苦中作樂,每日除了吃飯睡覺之外,將大把的時間花費在一系列的學術研究和各類實驗上。

  二人以人工智能心臟研究為命題,仔細的開發挖掘其中的要素。

  人體中,最為神秘的,莫過於經絡、大腦、心臟三個部位奇妙的工作原理。

  以當前的科學界,依然無法系統的破解這三個部位的奧秘。

  經緯脈絡中蘊藏著不為人知的強大力量,古來亦有見證。

  西楚霸王力拔山兮氣蓋世,能把山拔起來,這是何等的力氣。隋唐英雄李元霸一對擂鼓甕金錘重達八百斤,打的十八路反王人仰馬翻。五代十國名將李存孝,據說力能分開兩頭鬥牛。

  這些雖說是歷史小說的描寫,但大千世界,歷來無奇不有,小說裡的人物故事,也多是源自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而關於超強大腦的描寫,更是數不勝數。歷史上有多位人物具有過目不忘的本領。

  排行第一的當數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張衡,《後漢書張衡傳》裡有這樣的描述:吾雖一覽,猶能識之,這記憶能力可見非常了得。

  排名第二的是三國時期的張松,在楊修面前看過一遍孟德新書,就能一字不差的背誦下來,曹操為此還把自己的新作給燒了,以為自己寫的東西不過如此。其實,是張松利用他過人不忘的記憶能力,使得曹操誤認為自己的作品果如張松所言,蜀中三歲孩童亦能背誦,言下之意,就是抄襲來的。

  排行榜第三位:是蜀漢四英之一的費禕。此人是劉備的謀士,官至軍師,大將軍。有非常過人之處,辦事精明,見識超凡,平常審閱公文,略望一眼,便已知道其中的主要意思,速度超過常人幾倍,有過目不忘的本領。而且,這個人還喜歡還一邊玩,一邊做事,公事一點沒有被耽誤過。

  漢末一代名儒董允見識後歎曰:此人過人之處不是我能及也。

  至於超級心臟這方面,古代鮮有描寫,而現代多出現在NBA中的大心臟球員中。

  想必不少球迷在第一時間內腦海中都會想起幾個名字。然而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球迷也許也會有一千個答案。

  第一當屬費舍爾,同科比一樣,也是96新秀,職業生涯的大多數時期都在湖人隊,並且隨著湖人隊獲得了五次總冠軍頭銜,名副其實的大心臟球員。

  第二是吉爾伯特·阿裡納斯,阿裡納斯是一個在聯盟中留下深刻印記的球員,對於比賽有著超凡的嗅覺和大心臟能力。

  第三是利文斯頓,利文斯頓的場均數據也許並不那麽地出彩,但是在球場閱歷上不可謂不豐富,心臟在球迷中也是公認的強大。

  歐舟和江陽師兄弟二人的研究對象是人工智能心臟,因此,少不得在心臟這個上面狠下功夫。

  在實驗室裡,他們解剖的最多的,便是心臟。如今對於心臟這個肌體和構造,比他們的掌紋都熟悉十倍。

  心臟是動物世界的發動機,從物理學角度來說,心臟是持續工作的泵,24小時不間斷地把血液由靜脈抽吸回心臟,並將由肺髒氧合後的血液輸出至全身。

  這些工作都是由心肌有規律地收縮舒張來完成的。

  因此,一旦心肌受損,泵的功能就會受影響,嚴重時會導致突然停跳,導致肌體死亡。

  而冠心病的最可怕之處,就是突然使心臟停跳,造成肌體死亡。

  所以,心臟是主宰生命的器官。

  心臟分為左心和右心。而左心和右心又分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分隔左心房和左心室的是二尖瓣,分隔右心房和右心室的是三尖瓣。

  左心室和主動脈相連,由主動脈瓣分隔。右心室和肺動脈相連,由肺動脈瓣分隔。

  靜脈血液經右心房抽回、壓縮到右心室,右心室收縮將血液泵入肺動脈,在肺髒,血液經過充分氧合,抽回左心房,壓入左心室,最後由左心室收縮把血液泵入主動脈,輸送到心臟的冠狀動脈、腦動脈、肝動脈、腎動脈,供應全身的營養成分和輸送氧氣。

  其中任何途經出現問題都會導致心臟病的發生,導致心力衰竭。

  心臟雖然充滿血液,但自身的供血供氧是經過主動脈根部發出的冠狀動脈進行的。

  冠狀動脈一左一右,左冠脈又分為兩支,自主動脈根部發出,自上而下包裹整個心臟,像帽子般戴在心臟上,因此稱為冠狀動脈。

  心臟的構造發生異常,如果生下來就有的話稱為先心病(先天性心臟病),出生以後得的病稱為獲得性心臟病(後發性心臟病)。

  另外,心臟這部發動機需要發電來帶動,並且有規整的、嚴密的電路結構,使心臟有規律的跳動,這部分出現問題的話,稱為心律失常。

  常見的心電圖,指的就是心率。

  為了更好的掌握人工智能心臟的研製工作。

  歐舟和江陽師兄弟二人製作了多個心臟模型,來驗證自己的學術能力,為日後研製智能心臟打好基礎。

  第一種是活動心臟模型,是采用一系列凸輪及小電珠光路電機、變壓器來控制橡皮心臟的跳動。

  通過反覆驗證發現,該模型機械結構複雜,而且橡皮易老化,使用效果不太理想。

  歐舟和江陽後來經過精心研究改良,研製出了新型“心臟及血液循環模擬器”。

  但這種模擬器價格比較昂貴,每一件的成本都在百萬之上。

  幸虧他們不缺錢,為了達成去惡揚善的目的,使人類早日走向和諧社會,錢對於他倆來說,根本算不了什麽。

  後來,師兄弟二人又提出新型模型的基本構思,就是把心臟的可動部分心房、心室、瓣膜,製作成若乾活動拚塊,拚塊上設有支點和銷釘,按血液循環規律設計若乾曲線槽,曲線可以封閉,也可以是非封閉的槽板,來控制銷釘的運動軌跡。

  槽板轉動時,各拚塊隨銷釘在曲線槽中的運動軌跡模擬心臟活動過程。

  血液循環采用在面板的血管或頭部、軀體部上開幾個槽孔或箭頭,用附於面板後的圖案在槽中顯示出來,轉動圖案,形象地顯示血液的流動情況。

  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6》發布,目前,心血管病死亡佔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幾乎接近百分之五十的比例。

  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流行趨勢明顯,導致了心血管病的發病人數增加。今後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數仍將快速增長。

  有鑒於此,人工智能心臟未來的市場應用和前景難以估量。

  後來,歐舟和江陽又采用單片機、壓力傳感器、液泵及震動裝置進行粘合拚裝得到另一個心臟模型。

  這個心臟模型原件包括胸腔模型原件、血管模型原件、及胸腔內器官模型原件。

  胸腔內器官模型原件包括心臟本體模型原件和肺部模型原件,模型原件的製作方法采用3d打印技術。

  血管模型原件包括主動脈模型原件、肺動脈模型原件、冠狀動脈模型原件、上腔靜脈模型原件、下腔靜脈模型原件及肺靜脈模型原件。

  置入模型中的單片機接入外部單片機,通過控制液泵及震動裝置改變血壓計心跳頻率,從而實現血液的周期性輸出和心臟的搏動,使得製作出的模型更加真實。

  而通過3d打印快速成型技術,可以快速、遠距離的製作出成品。

  若是采用矽橡膠澆築法,成型效率高、製作時間短,模具的成型複製性和脫模性能好,且不會產生脫水現象。

  最後采用電鑄鎳殼-陶瓷背襯模,保證了心臟模型的強度和耐磨性。

  采用矽橡膠澆築法制作心臟模具,使用的材料價格低,成形效率高,製作時間短。

  可以在常溫下固化,且矽橡膠具有較好的成形複製性和脫模性能;製作的模具不會產生縮水現象。

  矽膠固化溫度為40℃時的固化效果最佳,得到的心臟模型與真實的心臟及其周圍的結構最為相似。

  液泵置於血管模型中,控制血流的壓強和流量周期性變化,震動的偏心輪置於心臟本體模型內,控制心臟以一定的節律進行震動,胸腔模型中的單片機與外部單片機連接。

  外部單片機連接有顯示屏,通過單片機將心臟中的震動頻率和幅度以及血壓和血流節律顯示在顯示屏上。

  歐舟和江陽師兄弟二人廢寢忘食,不辭辛勞的工作態度,和一日千裡的學業進境,得到了兩位導師的高度讚同。

  他們毫無保留的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傾囊相授,恨不得通個管子,直接把知識輸送到兩位弟子的腦海裡。

  就是在這樣一種高度融洽的師生關系狀態下,師兄弟二人的學識猶如火箭般的飛速上升。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